书城养生杨力谈五谷养生
12899800000005

第5章 五谷杂粮的四性五味

中医学把中药分为温、热、寒、凉四性,和酸、甘、苦、辛、咸五味。我国古代就有“药食同源”之说,认为食物有改善和治疗疾病的功效,许多食物本身就是药物。中医学认为每种五谷杂粮也具有“四性”、“五味”。五谷杂粮的四性五味同药物一样,性味不同,对疾病的调养作用也不一样,人们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五谷杂粮。

1.五谷杂粮的四性

人体体质有寒、热、虚、实四种,五谷杂粮有温、热、寒、凉四性。四性是根据吃完食物后对身体产生的作用来决定划分的。除了四性,还有介于寒和热或温和凉之间的平性食物,它既不寒也不热,不温也不凉。

所谓温、热、寒、凉的区分都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寒性的程度比较轻就归凉,而温热也是如此。寒、热、温、凉四种性质,是与疾病性质的寒热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温热性的五谷杂粮常具有散寒助阳,健脾和胃,补虚救逆等功效,如糯米、大麦等。寒凉性的五谷杂粮都具有清热、泻火和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热症、阳症,如小米、秫米、薏米、豌豆、绿豆等。平性的五谷杂粮则介于寒凉与温热之间,具有健脾、开胃、补肾之功效,如粳米、黑豆、黄豆、花生等。

2.五谷杂粮的五味

五谷杂粮的五味,就是指五谷杂粮中酸、甘、苦、辛、咸五种味,中医将这五味对应于人体的五脏,即肝、脾、心、肺、肾。实际上还有一种,什么味道都没有,即淡味。不同的味对应不同的作用和功效,饮食时要五味均衡,才是最好的养生方法。

酸味的五谷杂粮有敛汗、止喘、止泻、固涩、利尿等作用,同时还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增强肝脏功能。对应器官为肝。但是如果吃得太多容易造成筋骨损伤;感冒者宜少食。

甘味有补虚治病,益补强身、缓和补养和调和脾胃系统的作用,多用于滋补强身及缓和疼痛,适宜于虚症、痛症。对应器官为脾。但甘味的五谷杂粮也不可食太多,否则会引起体内聚糖过多,容易使人发胖,或是引起糖代谢疾病,尤其是肥胖者和糖尿病人不易多食。具有甘味的五谷杂粮有糯米、荞麦、豌豆等。

苦味的五谷杂粮有清热泻火、促进伤口愈合、解毒除烦、燥湿泻热、健脾通便的作用,多用来治疗热症、湿症、气逆等。对应器官为心。但过多食用,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所以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过多。如有干咳症状,或骨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具有苦味的五谷杂粮有米糠等。

辛味可缓和肌肉及关节病、偏头痛等,可发散风寒、行气活血。对应器官为肺。但如果过多食用辛味五谷杂粮,会损耗气力、损伤津液、使火气上生等,所以不宜多食。

咸味有温补肝肾、通便、散结的作用,常以此治疗瘿瘤、瘰疬、热结便秘等症。对应器官为肾。但是也不宜食用过量,否则会导致高血压、血液凝滞病症的发生,特别是中风患者应节制食用。具有咸味的五谷杂粮有小麦、小米等。

淡味的五谷杂粮多有缓和补养的作用,有治疗水肿、改变小便不畅、除湿利尿的作用。如果没有湿性症状的人应谨慎食用。淡味的五谷杂粮有薏苡仁等。

任何食物以及药材的四性五味是几千年来祖国食疗医学的智慧结晶,在日常饮食中,如果了解的四性五味,再针对自己的体质食用,对人体的健康将会大有裨益。

贴心小叮咛

五谷杂粮营养丰富,但是有些也不宜过量食用。如过量食用坚果类五谷杂粮,会有腹胀的情况发生;糯米类则会引起消化不良;而豆类一次食用过多,会引起急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因此,我们食用五谷杂粮一定要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