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式通胀
12895300000005

第5章 理性解读通货膨胀缘由(5)

目前国内价格上行压力加大,通货膨胀风险值得关注,而且当前“感受通货膨胀”已经大于“实际通货膨胀”。也就是说,就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来看,通货膨胀的风险也许已经来临。尽管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正式地提出中国式通货膨胀的概念,但是能对通货膨胀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决定了央行未来货币政策基点,从这一点出发,也许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及方式会比以往多出不少的新意,生活中,菜价的持续高涨已经成了一种长期趋势。菜价的上涨现象下暗藏着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长期的;二是偶然的。而长期原因所形成的两个条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偶然性的原因主要还在于突发性的天灾人祸。但是,不管存不存什么天灾或是人祸,从一定的规律来看,中国大陆菜价的上涨已经形成一个稳定的长期趋势,因为在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除此之外,在国家与地方的强力打压之下,中国的房价开始逐渐走下坡路,但也有一些地区或者部分楼盘依然在逆市坚挺,或者在刚性需求的背景之下,将占据比例不大的房价继续向上推动,以至于使得国内CPI上冲到3%的红线之处。

同时,由于中国的粮食丰收有望,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由粮价主导的CPI七升趋势,完全可以主导一个阶段内的消费指标。也因此,有不少人都觉得,影响中国大陆CPI走势的因素过于复杂而又多样化,很难找到一个固定的标准进行准确的量化。

更为重要的是,在之前的CPI商品权重中,住房的消费根本不包括在CPI商品权重之巾。但是,从现在的经济形势来看,居民的住房消费信贷已经增长到了6000亿元,而商品房价格也逐渐上升了两位数以上。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住房既是消费品也是投资品,而如果只是将住房怍为消费品的话,住房的价格就会快速上涨,那么CPI是否应该将其包含在了商品权重当中?这就应该根据几方面的实际情况做具体的分析,如果政府将居民的住房消费当作一种投资的话,那么这种比重一定不会超过20%,而如果要把商品房的价格上升因素也考虑进去的话,那么相应中国大陆的通货膨胀也可能早已在两位数以上了因此,目前中国大陆所公布的CPI数据都不能真实地反映通货膨胀率的水平。

而根据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来看,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了这次内地经济快速增长、投资过热及通货膨胀的最直接根源。尽管在很早的时候,国家的宏观调控已经对一些过热的产业进行了政策控制,使其放慢了增长的步伐。但是,针对地产行业,如果对房产的价格不进行及时的下降调整,那么商品房的价格上升在不断推动消费物价指数上涨的同时,还有可能推动一些与房地产相关的投人品价格上涨,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带动了这些产品的消费价格上升带来更为复杂的后果。

不过尽管人们的住房消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明确地纳入CPl的权重之中,但是鉴于国内房价两位数的增长,它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消费品价格,而且这种快速攀升的房价必然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影响到居民的其他消费品价格。因此,政府当局应该通过对我国内地房价过快攀升引起的通货膨胀进行一定的政策调控。另外,也应该对此进行严密的注视,并针对如何改进现行CPI的权重品,将住房消费在短期内纳人权重项日中。从2004年的状况来看,中国的实际利率已经连续9个为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反而内地居民储蓄存款出现严重涨缩水了。继而使得上半年以来国内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增幅持续下降。而居民的其他剩余资金也被大量地分流到了像基金、债券、房产等相关的消费支出当巾。

至于居民的储蓄分流,原本是国家政府积极鼓励的一项策略与手段,但是,由于相关限制条件的制约,近期以来城乡居民的储蓄分流并没有达到扩大内需的最终结果,而是出现了居民储蓄利率的长期偏低,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单纯地打击居民的储蓄意愿,从而使得居民把自己的储蓄资金分流到其他一些收益稍高的地方。尤其是从内地居民的储蓄结构来看,活期存款的比重为较大的一个直接原因就在于内地居民可以随时将自己的储蓄存款转向收入较高的地方。而除此之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居民手中大量的钱已经开始流向房地产,这不仅仅抬高了商品房的价格,同时也吹大了房地产业的泡沫。

所以在这种行情下,如果居民的储蓄存款利率过低的话,甚至是负利率,这种状况要是出现,那对于居民的储蓄存款意愿的打击是巨大的。还有来自另外一方面的烦恼,那就是银行的对外业务,会造成无款可贷。至此,社会.E实际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也会逐渐下降,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步伐也会逐渐缓慢。同样地,当居民的预期负利率水平进一步得到扩大的时候,甚至就会出现一大批的存款人到银行挤兑并且抢购消费品的现象,从而引发银行危机。历史上就右过不少的地方爆发银行危机,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银行间相互挤兑的结果。因此,目前的通货膨胀率过高,所以个人的储蓄存款就会出现负利率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够及时调整,那么造成的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总之,用一个陈旧的CPI指标来测量目前国内通货膨胀率的效果,这样的做法简直让人不可思议。尽管是以陈旧的CPI标准,但是相对于高企的CPI在近期内放缓也没有充分的理由。当我们面对高企CPI的时候,不应该使居民的储蓄成为一个突破点,否则只能使国内房地产的泡沫越吹越大。因此,目前的CPI是不能够真实反映通胀水准的。

成本推动通胀的压力

根据中国政策性调整,2008年因为受到粮价、资源性产品及公共事业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基本上产品成本能够推动通胀的压力,只不过相对来说压力较大。所以在这里我们给出的最佳建议就是在适当的时候要加大利率、汇率等价格型工具的使用频率,从而加强利率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以最佳方式应对通胀。

由此可知,物价的周期性震荡七浮,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可能成为一种最常见的形式。在粮食和其他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国内的农产品价格也在总体上呈现出了不断上涨的趋势。同时,能源、原材料、土地及劳动力等要素的成本的增加也将成为未来推动整体价格上行的决定性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其中对于通胀的调控政策就应该采取“以粮为纲”的主策略,再从源头和体制因素着手,加强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同时还要通过调整进出口的政策,适当地控制粮食的进出口总量,努力提高国内粮食的自给率。并且还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平抑价格的相关内在机制,从而大力减少价格的管制,以最大可能避免供给短缺与黑市交易。政府方面则应该建立重要的商品供应和商品储备的预警系统,并且将所掌握的最新信息及时公开发布,以便逐步稳定消费者的通胀预期能力。

拿农业来说,在对成本投入的分析过程中,根据对农业生产的周期性规律的判断,我们分析早期的物价上涨压力可能会逐年得到缓解。但是,根据后期种种迹象表明,物价的周期性震荡一定会在未来相当艮的时间内成为一种必然结果。因此对于行政性的价格管制措施在短期内实行确有必要,但是如果想要长期观察或者控制,那么调控的政策就更加需要加强“以粮为纲”、长短兼顾的执行手段,同时也应该注重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最大功效。

从上述的分析看出,由于存在各种因素的推动力量,企业就会具有最为强烈的涨价冲动,而消费者在对未来的通胀预期也保持着一定的上升猜测,由于物价上存在着由结构性上转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危险。所以,在短期内国家实行一些价格上的管制措施,那么行政执法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国家实行的价格管制措施相辅相伴的副作用同时也抑制着市场内部的平衡机制,这样就非常容易引起供给短缺或者人们常说的黑市交易。因此从长期的分析来看,制定政策更加需要长短兼顾,如果能够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与此同时又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的话,那么对于稳定消费者的通胀预期就是很有帮助的。

不过当国际市场的粮价出现不可回落的状况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在这个时候如果还想要在短期内抑制国内的粮食价格,就只能从国内的经济体制下手,尽量通过调整进出口政策的方法,在保证国内需求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下,适当地对粮食的总出口量进行控制,有可能的话最好增加一些粮食进口量,在扩大国内市场总供给的基础七,努力提高国内粮食的自给率。

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和经济学理论都已经清晰地证明,政府的价格管制措施常常都是很难起到明确的效果,而政府能够完全掌握或者控制价格。所以,人为地抑制市场内在的平衡机制不可能取得什么好的效果。价格管制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有效抑制通胀,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有可能引发供给短缺与黑市交易,而供给的短缺又恰恰是造成通胀的最直接原因。因为目前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是其价值的合理化过程,所以,对于政策性导向,唯一的目标就是提高农民收入以及其他一些低收人人群。因此,只要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不是太离谱,政府就没有过多干涉的必要,而是应该从其他方面更多地依靠市场进行一些自我调节。

相反,如果政府选择采取强硬的管制措施,那么就很有可能抑制价格信号从而出现发挥诱导资源重新配置的作用,反而使其中的一些商品供应过度紧张或者在销售的过程中持续的时间更长。相反,如果农产品的价格上涨能够让土地收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样就会出现比较效益的正确引导,同时农民所增加的投入也能从农产品中得到相应收获。

确忉地说,通胀既然属于货币问题的范畴之内,那么,相应地就应该用货币或者相关的货币政策来解决一些具体存在的经济问题。同时也应该控制贷款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者扩大央票的发行量,这是必要的货币紧缩手段之一,正因为如此,近几年我国的货币供给量也出现了明显的增强,而数量型的货币政策所受到的一些相关限制与削减,这在一定的条件允许下首先就被考虑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