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为什么:自然的秘密
12894100000055

第55章 没有语言,动物们怎样进行交流?

动物们(暂不提我们人类)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令人惊异的交流方式。动物们为什么要交流呢?为了迷惑其他的同伴,或者警告别人不要靠近自己。为了保护自己的小团体(从狮群到蚁丘)免受其他物种的侵犯,生生不息,于是它们中的一些发明出了简单的情感(比如快乐或悲伤)表达方式。

动物们彼此之间(或同我们人类间)的交流方式各种各样。若要对其一一进行罗列,可能要写上几本书。不过,有的例子已经表明,一些动物的交流类型与我们人类出奇的相似,比如眨眼、咧嘴笑、做苦相以及示爱。

对于人来说,微笑着摆摆手也是一种交流方式,只是这种方式不需要语言的参与。蜜蜂的情况于此类似,它们扭动着身子舞蹈,正是为了向同伴发出讯息,指引它们找到花朵的发现地。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的蜜蜂其实是在表达一种比较复杂的信息。

许多动物之间的交流并不依靠手势,而是通过身体释放出的化学物质。比如蚂蚁,当它们受到外来侵犯时,身体会分泌出一种化学物质,以提醒其他的同伴。这样,大家便会躲藏起来,以备来犯之敌。如果你不小心踢翻了一个蚁军窝,可能就会发现它散发出一种柠檬的味道,这就使由50000只恐慌中的蚂蚁所释放的警报信号。

一些动物(包括500种鱼)利用电来进行交流。有一种带状的小刀鱼就是通过断断续续放电来吓跑敌人的——而这便是愤怒版的鱼。

当然,动物们也能发出声音。例如狗的吠叫和低吟,猫的咕噜咕噜和哀叫,鹅那粗犷而响亮的叫声,以及用以保持队列齐整的雁鸣声。鲸鱼可以发出吱吱和咔哒咔哒的声音,并“演唱”一些复杂的曲子,这种歌声可以持续达1小时之久。

动物们也会利用声音来发出警告。

例如当看到邮差靠近时,狗狗们会不停地狂叫;猫咪在遇见狗狗时,会发出嘶嘶的声音。对于生活在一起的动物与人来说,它们之间往往也有着一套专门的沟通方式:比如当猫咪饿了,想要人们喂它时,便会发出“喵喵”的声音;当狗狗们想出去走走时,会发出“呜呜”的声音。

受惊的蚂蚁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以提醒其他蚂蚁注意。

实验中,一些研究者利用简单的手势语言或电脑键盘上的符号,同黑猩猩进行了交流。然而,在动物交流这个问题上,科学界的发现只是冰山一角。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动物们之间究竟在谈些什么?关于这一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它们之间其实并未交流,而只是单纯地说说而已。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不妨这样假设一下,晚上你正在家里四处转悠时,你弟弟突然从一扇门后跳了出来。于是你吓得惊声尖叫。这就是“发声”。

但如果你接着去向母亲抱怨,比利刚才跳出来,吓了我一跳“那么这便成了”交流,它是一种包含着许多信息的更复杂的表达形式。

科学家们认为,当动物向同伴警告危险即将来临时,它们所发出的尖叫声其实并未包含更多具体的信息。

然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对牧羊犬叫声的倾听,认为我们或许已经忽略掉了动物交流中所存在的一些信息。

科学家们记录下了当可怕的猛兽靠近时,牧羊犬所发出的高音尖叫。研究者发现,当危险的猛禽在空中划过时,牧羊犬的叫声明显不同于其受到陆地猛兽威胁时的情况。

信息速递

牧羊犬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吠叫声调来传达信息。在一些人类语言里,比如汉语,同一个单词所表达的意思,往往与它的音调密切相关。对于牧羊犬来说,其叫声的高低也表明了同样的道理。

其次,他们注意到,这些叫声也随着地表动物(比如人类或者猫)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起初,研究者们认为所有的牧羊犬或许只会通过简单的吠叫来表示“地面上有敌人来了!”

为此,他们专门进行了一项实验:先让一个人从几只牧羊犬身旁走过,然后派出一只宠物狗。

结果他们发现:所有的牧羊犬几乎运用了同样的声音来警告关于人类的靠近,但关于它们宠物朋友的警告声则完全不同。换言之,牧羊犬们似乎正在交流着这样的信息“小心,有人!”或者“注意,有只狗来了!”

更令研究者们感到惊讶的是,在他们逐一经过牧羊犬的身边并记录下这些小啮齿动物的反应后,他们发现牧羊犬的叫声竟然也会因人而异。它们看起来并不是在简单地表示“小心,有人!”,而似乎在说“小心,有个穿红夹克的高个子过来了!”或者“当心那个穿牛仔裤的矮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