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校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发现能力
12890000000005

第5章 学生科学发现的指导(4)

让学生成为新现象的发现者

要想让学生成为一个快乐的探究者,就必须引导学生从学会观察开始,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新现象。不同的学生,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发现的现象也各不相同,因而每一个学生只要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都能满足自己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如《把物体放入水中》,在教学一开始,我用事先准备好的三个鸡蛋(其中有一个是空的)分别放入三杯水中(其中有一杯是盐水),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结果学生惊奇发现,“同样的鸡蛋”放入“同样的水”中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现象。一下子点燃了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可是当自己把鸡蛋放入三杯水中后,却怎么也现出不了三种不同的现象,于是不得不思考“水”的问题、“鸡蛋”的问题,最终发现了老师实验中的秘密,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学生还同时发现把鸡蛋放入水中后,不仅出现了沉浮现象,而且还发现了很多新奇的现象,请看下面的一个片断:

学生:我把鸡蛋放入水中后,还发现鸡蛋变大了。

老师:你是怎么看的?

学生:我是从旁边看的。

老师:如果换个角度看看,又会怎样?

学生:从上面看,鸡蛋在杯子中的位置变浅了,可大小不变。

学生:如果从杯口斜着看,我发现水中的鸡蛋变成2个了。

学生:我还发现水中的鸡蛋“生气”了,在它的周围有许多小气泡。

……

把鸡蛋放入水中,本是一个生活中学生最常见、最普通的事,可是由于创设了一个特定的探究、观察的情境,从而使得学生在自己的观察中发现了许多自己平时不曾注意过的新现象,充分体验到了成为一个发现者的快乐,同时,也使学生感悟到,只要平时留心观察生活,那么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意想不到的快乐。

让学生成为新问题的发现者

问题是任何科学探究的起点,一个不会发现问题的人,是无法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的。爱因斯坦也说过:“发现和提出一个问题的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想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快乐的探究者、发现者,就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也可能有的教师担心,学生提出问题,自己回答不出来怎么办?其实,我们完全没必要为此担心,有时反而要真心诚意地去请教学生,去与学生共同参与下一步的研究之中,这样反而更能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发现者。如《光的颜色》一课时,学生便提出:黑色的物体不发光,我们为什么还能看见它?光的三原色又从哪儿来的,如果没有了光的三原色会怎样?光为什么有热量?再如《凸透镜》的教学,学生提出:凸透镜为什么能聚光,凹透镜会吗?如果通过两面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正像吗?从这些问题提出中,我们可以想象,学生的思想在涌动、在翻腾,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在闪烁、在飞扬,当这些“问题”被老师肯定、赞赏时,便使他们充分体验到了成为发现者的快乐。

让学生成为新方法的发现者

科学探究需要科学的方法,但科学的方法也需要在探究中去发现,如果我们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主动地去发现一些适合于自己的方法,那么势必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也使学生以发现者的角色去享受发现的快乐。如在教学《鱼》时,学生在探究“鱼为什么要不停地喝水?”这一问题时,除了在鱼嘴前的水中滴墨水的方法,还想出了把鱼头朝下放入水中的方法,甚至还想出了把鱼从水中取出,直接把墨水滴入鱼嘴的方法,这样一来,鱼喝“水”后,水会从哪儿流出便一目了然了,观察效果十分明显,当学生看到墨水清楚地从鱼鳃中流出时,那种兴奋、雀跃、欢愉之情状,是别人无法用言语所能描述的。

下面是教学《大气压力与人类生活》的一个片断,从中,也可以发现,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参与探究,才能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发现者。

(每小组的桌上有一只装满纯净水的饮料瓶,瓶口的橡胶塞上穿了一根长玻璃管)

老师:你们的面前有一瓶纯净水,想喝吗?

学生:想!

老师:不过有个条件,不许拔掉塞子,只能通过玻璃管喝,喝的时候可要小心哟!

(学生分组喝水)

老师:水喝到了吗?

学生:喝到了!

老师:你们是怎么喝到水的?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刚开始,怎么使劲也喝不到(水),后来,我发现,用手一捏,水就自动从管子里喷出来了!

学生:我们组发现水不易被吸上来的原因,是因为瓶口处有塞子把空气挡住了,要是把塞子拔掉就行了。可是老师又不允许拔,于是我们就用小刀在瓶脖上开了一个口子,这样才喝到水。

学生:这样不把瓶子弄坏了吗?

学生:可老师没说不许弄坏瓶子呀!

(他的说法得到同学的赞同)

学生:我们组是先向瓶内吹气后,再吸,这样也能喝到水。

(他边说边示范,看到他憋气的样子,同学们都大笑起来。当他松开嘴后,水一下子从管口喷出来,喷得他满脸是水。同学们都兴奋地鼓起掌来)。

在这一探究活动中,由于创设了特定的问题情境,触发了学生的探究思维,促使学生千方百计地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这些富有创造性的方法便从学生的心灵深处喷涌而出了。那时时飞扬在课堂上的欢快的笑声不也正是学生充分体验到发现快乐的最好说明吗?

让学生成为敢于尝试的发现者

无数的事实证明,没有大胆的尝试,也就没有惊人的发现。只有敢于大胆尝试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发现者。没有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又怎能享受到蟹的美味呢?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应多鼓励学生敢于去试一试,而不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

《制氧和二氧化碳》一课,用双氧水和胡萝卜制取氧气是一种简单方便、效果显著的实验方法。教学中,当学生把带火星的木棒放入制氧的烧瓶,看到微弱的火星又重新剧烈地燃烧,发出耀眼的火花时,都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兴奋得鼓起掌来。

正当教师想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归纳氧气的特性时,一个学生突然冒出一句:“老师,如果不用胡萝卜,用别的东西行吗?”

“这个老师没想到也没试过,课后你去试一试好吗?”老师如实说。

课后,这个学生要了一些双氧水。过了一节课后,他兴奋地跑来说,“老师,我在双氧水里鼓了满满一下气,把您的火柴借给我验证一下好吗?”当老看到他把微弱的火星放入瓶子里同样燃烧并发出耀眼的火光时,老师一下子惊呆了:“这怎么可能?!”他却兴奋得蹦跳起来。老师想,既然粉笔灰都能与双氧水产生氧气,那么说不定还有很多物体能与双氧水反应产生氧。于是,老师便激励他回家后再实验,看看还有什么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