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数学教学的趣味之谜设计
12888500000007

第7章 数学教学的趣味之谜推荐(3)

2.表示数位。例如一个学校有学生840人,这里“840”中的“0”是不能随便去掉的,因为“0”同样占有一定的数位,如果去掉“0”,变成“84”人,就错了。又如,我们在三年级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时,就知道商不够1,用“0”占位的道理,如312÷3=104。再如,我们四年级学习小数时就知道,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右移动时,若位数不够,一定要用“0”补足。如“把3.5扩大1000倍”,就要把3.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得到“3500”;“把3.5缩小1000倍”,就要把3.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到“0.0035”,在整数部分还不能忘记写0。

3.表示精确度。当我们取近似数需要表示精确度时,小数末尾的“0”是不能随意去掉的。例如,要把4.795保留到百分位(即保留两位小数)应得4.80。又如,加工两个零件,要求一个零件长35毫米,另一个零件长35.0毫米,前者表示精确到1毫米,后者表示精确到0.1毫米。显然后者比前者的精确度高。

4.表示界限。“0”还可以表示某些数量的界限。例如,气温有时在摄氏0度左右。摄氏0度是不是表示没有温度呢?当然不是。它是指通常情况下水开始结冰的温度。在摄氏温度计上“0”起着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作用。到中学学正负数时,会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惟一存在的中性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5.用于编号。车票、发票等票据上的号码,往往有“00357”等字样,表示357号。之所以要在“357”前面添上两个“0”,是表示印制这种票据时,最高号码是五位数,以便今后查核。

6.记账需要。在商品标价和会计账目中,由于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在书写时习惯上保留两位小数。例如三元五角往往写成3.50元,不写成3.5元。

“0”除了表示以上这些意义外,还有许多特性,如“0”没有倒数,“0”的相反数是0,单独的一个0不是一位数……

30.怎样防止商中间和末尾丢0

有些同学在做除法时,遇到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往往会把0漏掉,造成计算错误。如何防止这种错误的产生呢?

1.数位对齐。列除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商和被除数的位置要对齐。如百位商,应该写在被除数的百位上;十位商,应该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这样,商的每一位对号入座,不会错占位。

2.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用0占位。

例如:68238÷34=2007

解:本题百位上不够商1在百位写0;十位上还不够商1,在十位上也要写上0。就是说,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用0占位。

3.根据商的最高位,确定商是几位数。如果商的最高位是万位,那么商一定是五位数,如果商的最高位是千位,商一定是四位数……这样就可以与计算商的结果进行对照,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例如:829104÷138=6008

解:商的最高位是千位,所以商一定是四位数,如果算出商是608,显然错了。

4.检查、验算。计算结束后除了根据上面的要求,一一进行检查外,还可以通过验算进一步检查。如,2760÷23商应该是120。这可以通过乘法来验算:120×23=2760,积等于原被除数2760,表明商正确。如果算出商是12,一方面可通过上面第三点查出位数不对,另一方面,可通过乘法验算:12×23=276,查出商末尾丢掉了0。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计算,学会检查的方法,就能较好地防止商中间和末尾丢0。

31.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理解。一方面,如果被除数不是0,除数是0,比如5÷0=?根据“被除数=商×除数”的关系,求5÷0=?就是要找一个数,使它与0相乘等于被除数5。我们知道,任何数与0相乘都等于0,而绝不会等于5。这就是说,被除数不是0,除数是0,商是不存在的。

另一方面,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是0,即0÷0=?,就是说要找一个数,使它与0相乘等于0。前面已说过,任何数与0相乘都等于0,与0相乘等于0的数,有无限多个,所以0÷0的商不是一个确定的数,这就不符合四则运算的结果是惟一的这个要求,所以0÷0也是没有意义的。

根据上述两种情况可以看出“0”是不能做除数的。

32.规范日期的国际写法是怎样的

世界各国用阿拉伯数字写年、月、日的方法很不统一,如1995年6月15日,美国习惯写成:6/15/1995;最近,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了新制定的统一的规范日期国际写法,即依照年、月、日顺序书写,但一位数的月、日前要加“0”,例如1995.06.15。

33.什么叫集合

集合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小学数学教材中渗透一些集合的思想,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例如,让学生把实物或者图形进行分类;把具有某种特征的数或图形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等。那么,究竟什么叫集合呢?

在数学中,集合(也简称集)是指某一类事物组成的整体。构成集合的各个事物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例如,“长江小学的全体学生”可以构成一个集合。长江小学的每一名学生都是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有以下几个属性:

1.集合是指某一类事物的全体,而不是指其中任何个别事物。上面例子所说的集合,就是指全部长江小学学生构成的一个整体。

2.一个集合必须有其确定的范围。

3.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相同的事物归入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这个集合中的一个元素。

4.集合只与组成它的元素有关,而与其元素的顺序无关。

34.什么叫“海里”

海里是海上计量距离的单位。在航海上,原规定地球子午线上纬度1分的长度为1海里。可是,由于地球的实际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的椭球体。因此,在不同纬度处其1分的长度略有差异。作为计量单位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应用起来是很不方便的。各国根据自己地理位置和航海活动的需要,各自规定1海里的长度值。在我国,采用1852米为1海里的长度值。

35.数和数字是一回事吗

同学们,你知道8是数还是数字呢?这个问题可不是用“是”或“不是”能回答得清楚的。

我们知道,电话机的拨号盘上共有1,2,3,4,5,6,7,8,9,0这十个数码,用这十个数码的某几个,就可以组成任意的电话号码。我们把1,2,3,4,5,6,7,8,9,0这十个数码叫做数字。把数字按一定的要求规则排列起来,这些数字就组成了数。如就数1,2,253而言,1和2都是由一个数字组成的数,而253是由2,5,3这三个数字组成的数,它表示两个一百、五个十和三个一的和。数字虽然只有十个,但数的个数却有无数多个,如我们学过的小数2.53、分数等等;到了中学,我们还将学到负数,如-12,-2.53等等。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应该明白数与数字的关系了吧。那就是:数由数字来表示,数字是构成数的基础,没有数字就反映不出数量。离开数去讲数字,数字就只起记号作用,而没有了确切、实际的意义了。

我们现在可以回答前面提到的问题了:如果是在数、量物体中得到的,那8就是数;如果是作为单独存在的一个书写符号时,那8就是数字。

36.“数的分级”与“数的分节”有什么区别

数的分级是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个位起向左每4位定1级:个级,表示有多少个1;万级,表示有多少个1万;亿级,表示有多少个1亿。读数时,自高位起一级一级地读。例如,978635828,按照数的分级法,先把它分成三级,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读成九亿七千八百六十三万五千八百二十八。

数的分节是按照国际上的习惯,从个位起向左每三位加上一个分节号“,”,把一个数分成几节,然后从第一个分节号左边定千位,第二个分节号左边定百万位,第三个分节号左边定十亿位。可以归纳为“分节号前边,十亿、百万、千”,使我们能够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读出一个多位数。

由此可见,数的分级是读写多位数的依据,而数的分节则是帮助我们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的一种方法。

37.数可以分成名数与不名数两类吗

我们先从什么是名数谈起。量(liàng)是我们周围事物中可以测定比较的对象,如重量、长度、面积、体积、温度等等。用一个计量单位去度量(liáng)同类量(liàng),其结果含有计量单位的若干倍,这个若干倍的数值就叫做这个量的量数。如课本的长是18厘米,即用1厘米去度量课本时,得出它是1厘米的18倍,这里的18就是量数。

量数和计量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如课本的长度18厘米就是名数。这里的18是量数,而厘米是单位名称,所以,18厘米是名数,同样,3吨50千克也是名数。

数是数物品的结果。因此,名数根本就不是数,也不能把它说成是一类特殊的数。

同样,把名数说成是带单位的数也是错误的。名数只是量数与单位名称的合成而已。

至于不名数,这是相对名数的一种俗称。实际上指的就是数。

38.什么叫记数的位值原则

在记数中,我们规定数位顺序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百位上的数表示几个百……记数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分别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中的数字记出各个数位上的数。如记五百三十二,就先在百位上写5,再在十位上写3,最后在个位上写2。

这样,数字在记数中有本身的数值,如1表示1个单位,2表示2个单位,3表示3个单位……还有位置值,即每个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则其表示的数就不同。如4记在个位上表示4个一,而记在十位上则表示4个十。这种数字与数位相结合的记数原则叫位值原则。

39.什么叫做“小数”

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

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无理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

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它是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号,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0.3是纯小数,3.1是带小数。

要了解小数的意义,可从分数的意义着手,分数的意义可从子分割及合成活动来解释,当一个整体(指基准量)被等分后,在集聚其中一部份的量称为“分量”,而“分数”就是用来表示或纪录这个“分量”。例如:2/5是指一个整数被分成五等分后,集聚其中二分的“分量”。当整体被分成十等分、百等分、千等分……等时,此时的分量,就使用另外一种纪录的方法——小数。例如1/10记成0.1、2/100记成0.02、5/1000记成0.005……等。其中的“.”称之为小数点,用以分隔整数部分与无法构成整数的小数部分。整数非0者称为带小数,若为0则称纯小数。由此可知,小数的意义是分数意义的一环。

小数的读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分数的读法来读,带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按分数读法读。例如:0.38读作百分之三十八,14.56读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另一种读法,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例如:0.45读作零点四五;56.032读作五十六点零三二。

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整数基本相同,即从高位起,依次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加以比较。

因此,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

因为小数是十进分数,所以有下列性质:

①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例如:2.4=2.400,0.060=0.06。

②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把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则小数的值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例如:把7.4扩大10倍是74,扩大100倍是740……

如果把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则小数的值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例如:把7.4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是0.74,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是0.074……

保留小数:按要求在舍去部分最高位进行四舍五入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