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园绘画类活动指导手册
12887700000006

第6章 油画的学习指导(1)

油画的起源和发展

油画的起源

油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主要画种,它是指用油质颜色在木板、布、厚纸和墙壁上作的画。初期油画采用一种预制的、含有油与水成分的乳液作画,即所谓“坦培拉”画法。

据传15世纪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使油画得到了完善。用亚麻仁油和核桃油为调和剂,使颜料易于调和,便于运笔,同时又可以层层敷设,画面透明鲜亮。油画在文艺复兴时期盛行于意大利和尼德兰、西班牙、德意志,18、19世纪逐渐在英、法、俄各国发展起来,几百年来,经过各国各代画家们的传承,油画技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油画颜料装入锡管的方法是1824年前后英国人发明的。油画于清朝康熙年间传入中国。

油画在中国

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潘庭章、艾启蒙等以绘画供奉内廷,从而把西方的油画技法带入了皇宫。雍正、乾隆年间,宫廷的御用人员受命于皇上,向传教士学习油画,但并未留下一些痕迹。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西文化大冲撞,民间的画坊、画馆兴起,画技亦得到了改善。但此时由于画工的地位低微,文化素养也有限,使他们的作品未能进入文化的高层次,形成一个独立的新文化。

清末维新变法后,许多青年学子先后赴英、法、日本等国学习西洋油画,这些人归国后带来了西方及日本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理念,如1911年西洋归国的周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1912年刘海粟创办了上海图画学术院,并第一次起用人体模特写生;1919年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倡导开办了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北京美术学校等。

这一时期的主要三个画派分别为: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实派,以林风眠、刘海粟为代表的新画派和以庞薰为代表的现代派。

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美术必须与人民结合”的观点的影响下,写实主义一统天下,风景、静物、人物等题材被冷落。这个时期诞生了一批革命历史画,此后,一批油画家在“民族化”精神的扩展中对单一的油画体系进行了突破。进入新时期,各种形式的画会风起云涌,绘画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画家的眼界与思维尚未完全打开,难以领略当今世界各种纷繁复杂的变化,因而缺乏真正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但毕竟,中国的油画此时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学习、蜕变,并不断地丰富。

油画的特点和流派

油画的特点

油画是以油分为媒剂,将颜料与油分混合,而后转置于基底材料上的绘画表现方式,当油分挥发或硬化后,颜料便附着于基底材料上,而达到意念传达的目的。

油画自发明以来,一直是绘画表现形式的主流,深受世界各阶层人士的喜爱。油画具有超乎其他画类的优点,这些优点大多基于油画所用的媒剂,即油分发展而来。

油画所用的油剂是一种黏稠而不易干化的物质,这种物质使油画在绘制过程及完成后会产生一些异于其他画类的特色:

油画是包容性最强的画材。油画颜料不但能涂在各种基底材料上。也能混合其他物质(如纸、砂、木片,等等)作画。甚至颜料本身经由不同程度的稀释后,所呈现的效果也不一样。在技法方面,可采用厚涂、渲染、泼溅、塑造等不同的表现方式,充分传达出作者心中的意念。

油画是最容易控制的彩色画材。由于油画不易变干,也没有到处流动的现象,画者在作画时可以慢慢进行,以达成预期的效果。此外,油画颜料的遮盖力很强,即使画错了也可以轻易地涂掉重画。

油画提供一种宏伟、厚实的欣赏品味。油画由于颜料厚实且不易干,适合大篇幅及多层次的书面表现方式。

油画提供一个最有价值的投资。油画本身除了具有多样性的风貌之外,它所用的颜料及基底材料都相当坚固而持久,适宜收藏。由于油画具有如此迷人的特色,即使它所需的材料较繁多,空间较广大,仍然吸引很多画友投身其中,以油画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油画的流派

油画的流派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客观再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第二类是以主观表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

在第一类中如文艺复兴后出现的巴洛克、洛克克、古典主义、学院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照相写实主义、印象主义都是以再现自然为基础,表现画家不同的思想与目的。

巴洛克派。巴洛克流行于17世纪至18世纪。“巴洛克”一词原意有不整齐、扭动、怪诞的意思。推崇运动的扭曲,形体的丰腴与量感,其艺术语言强烈、夸张、浮华,这是巴洛克派绘画的特点,其代表人物为鲁本斯。

洛克克派。“洛克克”的原意本是指贝壳的形状,其艺术风格为繁琐、精巧、纤细、甜腻,流行于18世纪,其代表画家有华多和弗朗索·布欧等。

古典主义与学院主义。古典主义尊重古希腊、古罗马的审美原则,构图上对称、均衡,气势上庄严、辉煌、崇高向上,技法精湛,刻画深入。这也是学院主义奉行的原则。正如学院派奠基者法契诺所讲“美是所有艺术品的最高目标,它是事物的一种客观性质,由秩序、和谐、比例、规矩所组成”。其代表作家有拉斐尔、安格尔,等等。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起源于法国19世纪初期,其代表作是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在此作品中的构图、光线、色彩、动态、表情都表现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它打破了古典主义构图中的水平与垂直,光线的柔和与均匀,使画面产生了一种激情。这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重要元素,注重感情的宣泄与表达。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绘画指19世纪中叶,以米勒为首的画家主张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去表现正常的视觉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其代表作有米勒的《拾穗》等。

写实主义和照相写实主义。写实主义就如它的创始人库尔贝在1885年所讲的:“像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我这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一句话,创造艺术就是我的目的。”

照相写实主义是把生活以一种照片式的形式搬上画面,如克洛斯的《约翰像》。它绘制作品要先拍成照片或幻灯片,再把它以比真人大10倍的比例精细地放大到布上,更细腻、更逼真地表现出对象的细节,如脸上的每一丝肌理和每根汗毛等。

印象主义。印象主义使19世纪的画家们走出了自己的画室,去探索自然界中光与色的瞬间变化,打破了传统观念上固有色的概念,如树是蓝绿色、阴影是黑色,它把周围的环境色对固有色的影响进行了客观的绘制。其代表画家有莫奈、修拉、塞尚、雷诺阿等。

如果说以上提到的画派还是画家在忠实地再现自然,只是对其进行了发挥添加、强调和发展的话,下面所介绍的第二大类,即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它们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真实描绘,而是根据画家的主观意图进行自由创作,它们大多出现在20世纪以后。

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画家强调表现自我感受,注重色彩的对比和事物的内在结构,其代表画家有梵高、高更等。这个画派对现代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野兽派。野兽派以夸张的造型、强烈的色彩、粗犷的线条表达内在激情,马蒂斯是这一画派的创始人。

立体主义。立体主义画派,画面的视点已不再是一个方位,而是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表现,使物体还原成几何形体。其创始人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和法国画家布拉克。

未来主义。未来主义画家以抽象的形式,运用色彩、线条表现运动速度、力量及其组合与分隔。

抽象主义。抽象主义是依靠线条、块、面、色彩,进行无具象的抽象组合,其代表画家为荷兰画家蒙德尔安。

达达主义。达达主义对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活动雕刻、波普艺术直到后现代主义都有一定影响。

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画派受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的影响,主张表现人的潜意识和梦幻。代表画家有西班牙画家达利、米罗。

油画的工具和原料

油画的特点是能够充分表达复杂的色调层次,具有透明、浑厚而丰富的效果,颜料有极大的遮盖力,描绘较自由,便于修改,可反复多次表现物象的精神、实质,油色干后,坚实耐久,易长期保存。

油画的工具

油画的工具主要有画箱、画架、画笔、画刀、调色板等,这些都是作画所必备的。画箱是用来放笔、颜料、画刀和调色板用的。一般可备制手握式小画箱和三脚式画箱两种。

手握式画箱长20公分,宽15公分,高6公分,上半可插一块画板。这种画箱简易小巧,外出写生携带方便。

三脚式画箱尺寸较大,箱底附有3只脚,每只由两节组成。支撑时可根据高低需要调节。这种画箱较常用,美术用品商店可以买到,亦可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制作。

画架分室内画架和室外画架两类,用木材制作,高度可在2米至2.2米之间。这种画架还可以增设调节高度的机械装置和附加底面滑轮。

油画笔种类和大小不一,有长毛的、半长毛的或短毛的,形状有扁的、圆的或尖的,画笔大小按编号,由0至12号等,依次加大,可根据需要选择。作画时要多备几支笔,按色相、冷暖、深浅分开使用,画完要用肥皂或挥发性油洗净,并用纸按笔的形状包好,以使笔毛整齐挺拔。

画刀包括刮刀和调色刀两种。刮刀坚韧,主要是用以清除画面上和调色板上的颜料;调色刀应柔软富有弹性,它不仅可以用以调色,还可以以刀代笔作画用,表现一些特殊的效果。

调色板一般用三夹板制作,长方形或椭圆形均可。

油画的材料

熟悉和掌握工具材料很重要,它关系到作品的成与否。油画的工具材料主要有:

颜料:油画颜料由颜料与油相混而制成。颜料的品种很多,常用的有锦钛白、柠檬黄、中镉黄、土黄、赭石、熟褐、上红、朱红、大红、深红、象牙黑(或煤黑)、粉绿、中绿、橄揽绿、翠绿、湖蓝、钴蓝、群青等。

油画颜料有透明强弱之差,不透明的颜料有白、土黄、中绿、朱红等。透明的有柠檬黄、翠绿、群青等。前者覆盖力强,后者则弱。

调色油:是作画时用来溶解与稀释颜料用的,主要有调色油和松节油两种。调色油是用熟的亚麻仁油或罂粟油等制成,松节油有使颜料稀薄快干的特点,也可根据画面需要将两种油分开或混合使用。

亮油:也称光油,是在作品完成并干透后使画面发亮和起保护作用的。上光油时要将画面平放,涂时要均匀稀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