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园绘画类活动指导手册
12887700000004

第4章 国画的学习指导(2)

国画常用的绘画技法

工笔画绘画技法

工笔画工整秀丽,造型严谨,形神兼备,真实感较强。工笔有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没骨工笔等几种形式。白描是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画法。

它是依靠线本身的粗细、刚柔、方圆等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的质感和线条的笔感情趣。

淡彩在色彩运用上,有着独特的规律和方法。淡彩强调典雅、单纯、朴素、纯净的美。画幅以墨为主,略施淡彩。

重彩用色较淡彩用色浓重、艳丽、华贵,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

重彩一般均采用积染套色的方法,所谓“三矾九染”。每遍施色要薄,数遍之后,加染一遍胶矾水,以固定画面上的颜色,其效果也显得厚重、沉着。重彩可分勾染法,勾填法两种。勾染法多以植物色积染套色。勾填法则均以矿物色打底,然后再采用勾染法。

没骨工笔一般不需勾墨线,而用颜色直接关染。关染时采用磁染法,而不用积色法。

碰染也叫撞染,是用两校毛笔,分别蘸上两种颜色,从不同方向染起,中间相碰,形成颜色自然相接,如绿色的叶子,先以深草绿染叶根。再以淡草绿染叶尖,当深浅草绿相碰时,自然形成深浅相间的草绿色。另外,没骨工笔还有注水、注色与注粉的方法,工笔画家陈之佛多用此法。

工笔画人物技法

起稿,先用铅笔或木炭条在图画纸上认真、准确地把人物造形画下来,注意人物形与神的刻画,用线条要准确、肯定。再将草稿拷贝到宣纸或矾绢上,然后再把拷贝好的宣纸或绢绷到一块尺寸大小相同的画板上。

落墨,落墨时以深浅不同的墨色,按人物和其他物象的结构关系及质感、立体感的要求,用不同的线勾出。从线和墨的运用上,就把人物的皮肤和衣服的质感表现出来了。

分染,为了表现人物的质感与立体感,可以根据物象的结构关系和固有色进行分染。也可以采用些光影效果,以增加表现力,为下一步的统色打下基础。

统色,根据物象及人物各部位颜色的不同,平涂罩染即可。用笔要求比较单纯,对比要鲜明,但一定要注意画面整个色调的处理。

另外,在正式平涂罩染前,可先画一个色彩稿,然后再正式着色。衣服、背景和其他道具因面积大,则应用大笔渲染、着色、整理,颜色基本完成后,再根据画面的需要,局部用色或墨勾一次,如头发、眼后等。

工笔花鸟画技法

起稿,先以木炭条定出大的运动线、简略的布局安排以及结构处理,后以铅笔详细地画出各局部的具体结构与动态,要交割清楚,不可含糊。铅笔稿按正稿要求勾成重墨线,然后把铅笔线擦掉,即为底稿。制正稿时,将熟绢或熟宣纸蒙在底稿上。用宣纸轻轻擦一擦,以便容易落墨。

一般情况下,浅色花以淡墨勾,深色花及叶子均以重墨勾。分染时可用两支笔,一支蘸色,一支蘸水,分染要适当留出空白处,以显示下一步骤统染的颜色。如染遍数较多,中间可夹染一次胶矾水。

罩染也称统染,一般情况下,把所需要的色调好,要轻、要匀,染的次数不宜过多,最忌反复涂抹。最后是收拾画面,调整关系,其中包括点花蕊。工笔勾染的点蕊,一般叫“立粉”。花蕊的颜色要浓,点的粉要立得住。点蕊的原则是浅色花配深色花蕊,深色花配浅色花蕊。其目的在于造成色彩的明度反盖,起到点睛的作用。

写意绘画技法

写意有小写意、兼工带写、大写意之分。但一般画法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小写意是写意的一种,其特点是简练概括,强调笔墨趣味,在形神关系上,它不求惟妙惟肖而注重“以形取神”,部分摆脱了形的约束。小写意着重整个画幅的整体气势,而工笔则着重结构的交割。但这也不是说小写意可以不要形似,而是和工笔的要求不同罢了。兼工带写是小写意与没骨工笔之间的一种画法。有时也采用一些工笔的画法,也可采用粗画细染的方法,即采用大写意泼墨粗画,再以工笔的烘染法细染收拾,放而不野,细而不腻。

大写意是在小写意基础上,进一步削繁成简,更为简括洗练。写意画一般采用先墨后色的方法,常用的技法有泼墨法(墨或色)、破墨法、积墨法和宿墨法。

写意人物画技法

因性别与年龄的不同,画法也略有不同。一般的画法是头部可用浓墨,也可用淡墨,也可浓淡并用,这要依据具体人物与环境而定。

在勾勒面部与五官时,可按结构,也可略微结合一定的明暗关系来处理。勾画后,可稍以淡墨渲染,如眼角、眼眶、鼻底、嘴角、唇中线、下巴等处,渲染以少为好,不要留笔触。

人物的手、足较为难画,尤其手更难一些,画时只要抓住指尖、指中关节及基部关节等处的基本形,手指就可画好。同时注意性别、年龄、质感的不同。如女性的手,柔软而有弹性,男性的有力、沉厚。脚的画法,基本上同手的画法一样,但用笔可比手更粗实些。

衣服画法,浅色衣服,用勾勒法。深色衣服,用没骨泼墨法。用勾勒法时,较薄织物,用线可略细些,坚挺些;较厚织物,用线较粗壮些。这样可表现出不同质感,要注意表现结构的衣纹。不是结构衣纹,可大量省略,同时要注意衣纹的组合与疏密关系。

着色,以墨为主,以色为辅。人物画的色彩,基本上用浓淡的固有色。女性以朱磦为主,男性以赭石为主,面色白些的可适当调粉。

写意人物着色,一般情况下,水分宜大些,色彩淋漓渗化,使色墨融为一体。

写意花鸟画技法

一般情况下,写意画采用先墨后色的方法,即先用墨来画,再赋色完成。深颜色的花,可用颜色直接画;浅颜色的花,可以先勾墨笔,然后赋色;枝干用笔就需要不同的笔法处理。

草木柔软娇嫩,宜用中锋。苍老枝干挺拔苍劲,宜用侧锋或逆锋。叶角有互生、对生、轮生之分,形状有大小、宽窄、长短、多少的不同。故画叶时,要根据叶的生长规律和结构。可以用墨画,也可以用颜色画,同时也可以色、墨混合画。

写意画鸟,大多采用以墨或色直接点染,或者用墨打好底色而后着色的方法。其步骤,可先从头部画起,再依次画背、翅、尾、胸腹、爪。也可先从背部画起,再画翅、尾、胸腹,最后画头部,再添画爪子。

山水画绘画技法

唐朝以前,山水画中的山石是“空勾无皴”的。到唐末、五代、北宋时期,山石才有皴,这是山水画一大发展。前人对自然界的山石经过长期的观察、体验和积累,终于总结出表现山水纹理、质感、体面关系的造型手段——勾皴方法;经过历代画家的艺术实践,这些方法又在不断发展充实着。

传统的画法种类繁多,常见的皴法有:披麻皴、折带皴、米关皴、斧劈皴、拖泥带水皴等。

勾皴的用笔可分为中锋、侧锋、逆锋。要注意穿插交错,疏密聚散,长短曲直的变化。擦是不带笔触的皴,在用笔时,要注意虚实关系处理,并增强山石的“厚重”感。

点的用笔要注意节奏,要有大小、快慢、横竖的变化。染,可以用淡墨染,也可用淡彩染,要做到墨不伤笔,墨不碍色,色不得墨,墨中有色,色中有墨,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但在实际作画中,也不能过于机械地照此程序去做。画法步骤往往是交替进行的。应以所要表现的物象特点为依据,灵活地进行画面处理。

指画绘画技法

关于指画艺术,因具有它自己的特点,所以在技法表现上,亦与毛笔画有所不同。

作画的指头,指甲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秃。指甲过长,运用时则有碍于指向,只可全用指甲,而不能兼用指向,所作的线条,往往不能圆浑。指甲过秃只可全用指向,不能兼用指甲,则无助于指力,所作线条浮、软弱,不见滑力。

指甲与指向两者必须相辅而相成,使能达到圆浑沉着而有骨力的效果。指画的用指,最常用的是食指,食指着纸,不是甲背,也不是罗纹的前端,而是用指头前端的左、右侧面,甲肉并下。

除用食指以外,小指与大指亦常常应用,小指多用指甲作细线。

与大指食指稍异,所作线条略比食指的所作线条稍细。除以上大小指及食指以外,中指及无名指是不常用的。然而有时画泼墨破荷叶等,可食指与中指、无名指合并应用。

指画用墨一般来讲宜用大焦墨、大湿墨、大泼墨以及枯墨淡墨等。指画画大泼墨时,用指蘸墨,往往苦于水墨分量太少,可用小杯子,先将调好浓淡的墨水放在杯子内,倾倒于宣纸上,用无名指、中指、拇指三指并用,轻快涂抹,极能得到墨迹淋漓之妙。

指画用破墨法,往往以浓墨破淡墨为多,以淡墨破浓墨为艰难、要学好指头画,还得从毛笔的基础入手,不能只玩玩墨趣。

减笔画绘画技法

减笔画为南宋画院画家梁楷所创,他变细笔白描为水墨逸笔,自成一格。“减笔画”,要求画家深入体察所画人物的精神特征,以简练的笔墨,豪放的作风,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精神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