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地,在政治发展的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可以选择的主要的发展策略有:
第一,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作为一种政治发展策略的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主要是考虑以经济发展来推动政治发展,或是以政治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因此,先发展经济还是先发展政治,成为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尽管一些学者如利普塞特等认为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政治民主之间存在着正相关,但更多的学者却指出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远没有那么和谐,他们发现诸如政治制度化水平较高的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往往比政治制度化水平较低的社会要快;政治民主水平较低的社会,其经济增长速度反而比政治民主水平较高的社会要快;迅速的经济发展有时会妨碍一个国家转变为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面对这些复杂关系,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顺序选择,这些选择包括经济增长、社会平等、政治稳定、政治民主、国家自主等。一些国家把政治目标置于经济目标之前考虑,将稳定、秩序优先于经济增长和分配,另一些国家则将经济增长放在首位,忽视民主、稳定等政治目标。
第二,权威主义和民主主义。权威主义是二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采用的一种政治发展模式,一些早期现代化国家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也曾经运用过这一策略。这种策略以增强政府维护社会政治秩序能力和推动经济增长为主要目的,通常排除政治参与,压制公民权利,实行封闭的政治过程。阿根廷学者吉列尔莫·奥唐奈概括了现代权威主义的几个特征,包括国家权威机构由履行暴力的专家和致力于经济稳定的专家组成,政治上排斥、打击平民主义势力,关闭民主渠道,经济上主张经济机构的跨国化,大力推行有利于跨国垄断集团的资本积累模式,认可、鼓励社会资源的不平等分配趋势等①。实行这一策略的主要为20世纪60、70年代的巴西、阿根廷、智利、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实行民主主义策略的主要是二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它们仿效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民主模式,建立议会民主,实行多党制、普选制,扩大民众的参与,赋予民众广泛的公民权利,实行竞争性的政治过程,以此实现政治发展。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许多民主政府由于社会发育不足、经济增长缓慢而纷纷垮台,继之而起的是军人政府或独裁政权。除了少数国家以外,民主化实验在发展中国家遭到了失败。7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权威主义国家或军人政权开始选择或回到了民主化的道路,掀起了一轮新的民主化浪潮。可见,各国在选择政治体制的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和曲折。
第三,集权主义和分权主义。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为了推动政治发展,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处理。在政治体系中,中央与地方孰重孰轻,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界限为何,地方是否享有自治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处于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政府。集权主义策略认为政治发展过程中作为整体的国家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中央政府应作为政治发展的中心,享有对社会、对地方的极大权威,中央应具备强大的调控能力,以处理政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因而,中央有必要集中较大的权力、功能和财政资源。分权主义策略则认为,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不只是国家和中央政府的事情,而主要属于社会和地方,政府不应当干预过多,同时,政治发展的民主化目标显然要求中央政府分权、放权,社会、地方应享有充分的自主性,实行地方自治。许多国家的政治发展进程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未能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要么造成地方割据,各自为政,中央政府形同虚设;要么走向另一个极端,中央过于集权,地方缺乏活力,仅仅是中央的执行机构,导致经济发展缓慢。
对于任何一个正处于政治发展中的国家来说,制定合理的政治发展策略,就是要善于处理各种政治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正确指导政治发展的进程。
四、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一)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稳定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是当代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困惑政治发展进程中所有国家的一个难题。从政治发展概念本身包含着变革性来说,政治发展不以追求政治稳定为目标,毋宁说政治发展是以一系列的政治无序为代价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认为,政治作为上层建筑是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一旦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旧的政治体系必然为新的政治体系所取代,而阶级斗争成为推动政治变革的巨大动力。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就在于揭示出:“过去的全部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①因此,马克思主义把阶级斗争和政治革命作为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动力,政治稳定完全从属于阶级斗争和政治发展。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缺乏基本的有序、稳定的环境,政治发展无从谈起,政治发展的一些重要目标如民主、平等、有效性便失去了实现的保障。
正是基于对政治发展的这一前提条件的重视,亨廷顿在20世纪60年代把政治稳定问题作为其研究的主题和目标,他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写到:“我之所以写这本书,也是出于对政治稳定的关注。于那些正经历着迅猛的社会、经济变革而灾象丛生的国家来说,我力图找出一些条件,俾使这些国家借此能在某种程度上认识到这个目标。”②因此,政治稳定不得不成为政治发展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也是政治发展的目标之一。
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政权体系的稳定、国家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一般地,政治稳定表现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策的稳定,政治权力配置有效,政治体制运作正常,社会有序,政局稳定,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较强,政府能妥善协调利益关系,解决利益冲突等。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国家权力和政治秩序没有受到强有力的挑战,社会生活得以正常运行。政治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稳定,一方面,政治体系适应社会环境系统的发展变化要求而呈现稳定状态,并向新的结构功能状态有序演进,同时,政治体系反过来有序地促进社会环境系统发展变化;另一方面,政治体系的自身结构和功能合理配置、稳定运转,体系内部各个部分之间协调发展、良性运作。
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政治发展的一种结果。政治稳定要求政府面对来自社会环境的压力,运用自身的调节手段,在解决社会矛盾和危机的过程中有效地化解社会张力,消除不安定因素,防止动乱,保持原来的基本政治结构和基本制度,维持社会生活的秩序和连续性。在人类历史上,当一个社会遇到新旧两种社会结构转型时,都会发生政治不稳定和无序状态,这是由其“过渡”的性质决定的。特别是在现代化过程中,现代化的一些主要成果如工业化、城市化、识字率的提高、经济增长、社会动员等,往往加重了政治体系的负荷,使这些政治体系通常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矛盾和问题。由于社会发展与政治发展之间的不协调,发展中国家在建立有效的中央决策、执行机构之前,就受到了民众要求参与政治生活的压力,同时,在还未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时,就面临着物质分配与高消费的压力。社会期望的不断增长与社会满足能力之间的距离不断拉大,社会分配不公严重,政治制度化不足,政治权力结构不合理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滋生,引发了政治不稳定和社会动乱,破坏了政治秩序,严重阻碍了政治体系发展的进程。因此,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