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巴菲特投资微语录
12872600000007

第7章 投资哲学篇追求简单,化繁为简(6)

巴菲特在1979年的时候购买了美国通用食品公司的股票,当时每股价格是37美元,他一共购买了400万股。他之所以看中该公司的股票,就是因为这个公司有着高额利润,从该公司的经营历史来看,其利润每年以8.7%的比率递增。巴菲特的判断是对的,该公司1978年每股利润是4.65美元,到1979年,其股票每股利润出现巨额增长,高达12美元。其后平均每年以8.7%的速率增长,到1984年,公司利润涨到每股6.96美元,这段时间内,通用食品公司的股票价格也一直上涨,至1984年达到54美元。

巴菲特看中的这类高成长、高回报的公司得到其他投资者的认同。1985年,菲利普·莫里斯看到通用食品公司的投资价值,以每股120美元的价格从巴菲特手中购买了其全部股票。巴菲特因此大赚一笔,其投资年平均收益率达到21%。

巴菲特对其他公司股票的投资也与此相类似,十分注重公司的行业是否具有消费垄断优势,是否具有稳定的经营历史和稳定的收益,是否具有长远的发展潜力和前景。这是巴菲特在决定投资某个企业时特别注重的。在巴菲特长期持有的几种股票中,大多都像通用食品公司一样能够让他获得丰厚的利润。

另外,巴菲特在其后的投资活动中,对公司管理水平等质量因素的重视,有时甚至超过了对公司可测算的数量价值的重视。例如,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是有着近百年经营历史和著名品牌的公司,该公司创立以来,一直能够持续发展。但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董事长保尔·奥斯汀的刚愎自用和管理的无能,导致该公司上下管理混乱,投资频频失误,员工人心涣散,税前收益逐年下降,公司的发展前景堪忧。20世纪80年代初,奥斯汀被迫辞职,改由格伊祖塔担任公司董事长。格伊祖塔有着杰出的领导才能和良好的人格,他上任后大力提高可口可乐公司的管理水平,削减各项开支,取消各种与本行业无关联的投资,制订新的发展计划,可口可乐公司在格伊祖塔的领导下,不久又显现出勃勃生机。而反映在股票市场上,该公司的股票价格也逐年走高。1988年,巴菲特出巨资投资该公司股票时,该公司的股票市价已比1980年增长4倍。因此,从当时的角度上看,巴菲特是在“追高买进”,显然不是很明智的做法,当时华尔街的证券分析家们对巴菲特此举也持否定态度。事后,巴菲特就此事接受美国《机构》杂志记者特纳的采访时认为,他这次花巨资(10亿美元,是巴菲特最大的单笔股票投资)购买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是因为对罗伯托·格伊祖塔的领导才能充满信心,可见巴菲特对公司管理水平和领导者才能的重视,在他的公司内在价值分析方法中,已被提高到相当重要的地位。

巴菲特在1988年至1989年购买的10.2亿美元可口可乐公司股票,至1996年,市值已达71亿美元。短短7年时间,便为巴菲特赚进60亿美元的财富。而可口可乐公司在格伊祖塔的领导下,股票的市场价值已从1980年的41亿美元增加至1996年的1150.7亿美元,仅次于通用汽车的1373.4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这同样也证明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者的才能在公司的投资价值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可见,选择持续获利公司,要重点抓住那些具有消费垄断,能够获得较大利润的品牌公司,这些公司大多具有持久获利的能力,能够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在选择这些公司的时候,对管理人员的经营效率应该重点考察,那些能够以最低成本运作的公司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比,常常具有较强的获利能力。选择这些质地优良的公司,就能像巴菲特那样战胜市场,赢得丰厚的

利润。

与群众心理反向操作

【巴菲特说投资】

如果想要有超额的报酬,一定要等到资本市场非常惨淡并且整个行业都普遍感到悲观的时候。目前我们离那种状况仍然还很遥远。

——巴菲特投资语录

【活学活用】

在股票投资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进行与一般群众心理相反的操作,也就是在群众一片乐观时应该及时保持警惕,在群众一片悲观时勇于承接。因为,群众大都是“追涨杀跌”。

在理论上,股价越涨,风险越高,但群众却越有信心;股价越跌,风险越低,但一般的投资者却越来越恐惧。所以,投资者如果能在大众投机狂热时保持清醒和理智,在群众恐惧害怕时保持足够的信心,将有很大机会获利。

中国台湾经济学者和经济专家曾经在1987年表示,因为台币升值的缘故,以出口为导向的台湾经济必将受到影响,会导致经济增长减缓,随之,股票市场将会出现一季比一季下降的趋势。然而,结果却是股市连创新高,这种趋势直到9月份,更加狂涨不止。就在人们一片看好、股市将要创下5000点新纪录时,厄运终于降临,股市大幅下挫。加上受美国股市暴跌的影响,台湾地区股市跌幅超过50%。这些现象均显示,股市的走向常常和股民们的心理背道而驰。

巴菲特非常善于利用群众心理变化,来为自己选择投资的大好时机。他经常说,他投资成功的秘诀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1973年,尼克松总统爆出了“水门事件”丑闻,这让本已陷入石油危机的美国更加步履维艰。国内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问题日益严重,整个华尔街都屏住了呼吸。1974年,通货膨胀率高达11%。在全球范围内,经济衰退的浪潮不可阻挡。这年9月,道琼斯指数跌到了惊人的607点,整个美国紧张得瑟瑟发抖。

然而,就在全美股票市场不景气、众多投资者一筹莫展的时候,巴菲特却异常兴奋,他不知疲倦地选择优秀企业进行收购,一大堆公司上了他购进股票的名单。

1974年10月,《福布斯》杂志对巴菲特做了专访。记者问他:“您对当前股市有什么感想?”

巴菲特轻松地说:“现在到了投资的时候了!”

“什么?现在吗?”记者吃惊地问。

“的确,现在是华尔街少有的几个投资的大好时期:美利坚正在被抛弃,没人想要它。但是,当别人害怕时,你要变得贪婪。”巴菲特再次重申了他多次提到的观点。

后来的结果证明了巴菲特过人的智慧。在股市经历了最黑暗的时期后,开始逐渐升温,巴菲特以前所购的股票价格成倍地增长,他的个人财富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了1982年,他的个人财富增长到2.5亿美元,在《福布斯》“美国400首富排行榜”中名列第82位。

可见,有时候和股民心理反向操作,会意外获得成功。但是,作出这样的决定必定需要勇气,因为周围有很多人都在质疑你,很多人都在劝你放弃。而勇气是需要有足够证据来增强的,想要与一般群众反向操作,就必须了解群众的心理,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投资行为更有把握。

第一,要听听投资顾问意见。

有很多投资顾问都会建议客户逢低买进,逢高卖出,但是,常常事与愿违。当大多数投资刊物都持乐观态度时,往往估价已经趋近顶峰;当大多数投资刊物看法悲观时,估价又常常低近谷底。

第二,共同基金持有现金比率。

如果共同基金的投资组合中持有现金增多,则表明股价要下跌;而如果持有现金减少,则意味着股价要上涨。所以,共同基金持有现金比率可以作为衡量判断的标准。

第三,证券公司人气是否旺盛。

如果证券公司中喧嚣不已,门庭若市,且一开盘就全面涨停,那么,股票很可能已经接近顶峰,应该谨慎投资,逐渐减持。如果证券公司顾客稀少,且书报摊有关股票方面的书籍卖不出去,这时通常股价已经跌到了谷底,可以适时买进。

俗话说“人取我与,人弃我取”,在股票操作中很有应用价值。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深入考察,有足够的信心逆势而为。

不能生搬硬套投资理论

【巴菲特说投资】

一个人要能向别人学习,善于吸取他人的经验。

——巴菲特投资语录

【活学活用】

不懂就要学,进入股市如果不懂就要赔钱。所以,更要学习股票知识,学习炒股策略。如今,巴菲特已经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股神”,可以肯定地说,真正想在股市赚钱的人,没有人不学习巴菲特,学习他的价值投资理论,他的选股策略等,人们都在股市中应用,希望能够抓住好时机,大赚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