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默洛传
12849200000008

第8章 卷一(八)别离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往往这个时候,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是祖父对我的暑假要求。

院子里的栀子花粗粗大大,香气简直叫人受不了。汪曾祺曾经写栀子花别有格调:“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的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可是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俗人能够“痛痛快快”呢?

有时候,天阴阴的。从我们的村庄到长江的渡口有一段路。我就打着油纸伞,自己往渡口去。灰灰蒙蒙的烟雨温柔的飘洒在江面,偶有渡船驻留,几点灯火也看不清楚。这不短不长的路上,足够我思考回味许多事情,就这样一个下午的时光就打发掉了。

越长大越孤单,这句话是真的。这个暑假默存也不怎么来了。我明白这并不是我们兄弟之间有了隔阂,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彼此内心的交流越来越不需要在口头表达出来了。

汪都县迎来了十几年未遇的台风,坐在小阁楼上,我甚至都能听见长江边上的风浪声,真有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这些时候,地上潮气太大,祖父腿不大灵便,所以一直呆在阁楼上。这些日子饭菜都是我自己弄的,祖父最钟爱老黄酒就着过醋的马齿苋,这足以让我们夜谈很长时间了。我发觉祖父现在越来越喜欢回忆,而且他总是抓着某个细节念念不忘,但对我父母的事情只字不提。他越来越喜欢讲述自己的过去,我也乐得去听。

多少疾风骤雨的晚上,灯火昏黄的阁楼,祖父告诉我他的一生。我们刘氏家族是在清朝的时候从巴蜀来到这里,当时宗主是管漕运的官,一路沿长江下来,就选在了这里落地生根。他甚至能记得当时家族的显赫,每天他和一些家里最小辈分的孩子都要跟着长辈去向家里的一位老祖宗磕头。说到这里,祖父总会瞪大了眼睛,似乎当年的繁盛又会重现一样。“男女各站一边,都要一声一声的请安。前后十几进的屋子,墙上都是清朝人的像。”祖父叹了口气,“不过后来,家就被分掉了,‘一代不如一代’是对的。”我不以为然,说“爷爷,大家族走向瓦解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是啊,集团总是暂时的,生生灭灭。所以,默台,我教你,一个家族真正不断的财富是品格,你要记住了。”我点点头。窗外的树枝摩擦着窗户,我起身去关窗子。整个暑假,祖父不断陷在回忆当中,我几乎知道了关于我父母之外的所有事情。

天终于放晴了,我和祖父把家里的东西都拿到院子里晒一晒。祖父那时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很不好。当年他在南陵大学的同学、学生都陆陆续续的来看他,祖父和他们谈的很欢。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人,神神秘秘的,祖父也不告诉我,后来我猜想应该都是故旧。

在默存偶尔来的几次里面,我得知他今年就要去英国了。他祖父当年留英,据说还是个博士,后来听家里的话娶了三奶奶,三奶奶比他祖父小十几岁,现在看来也很老了。我也不问他为什么要去英国,猜得出来他是想出去避开家里的纷扰吧。默存的父亲听到儿子的提议十分高兴,说:”那就让你妈妈陪你去吧。钱你不用烦神。”默存的母亲一句话也不说,回头就去收拾行李了。默存看在眼里,也一言不发。假期总是那么短暂,默存很快就来向我告别了。尽管默存的祖母有点舍不得,但在默存父亲的劝说也同意了。默存站在我家门口,朝里面喊:“二爷爷,二哥。”我赶紧跑出来,看到默存清瘦的样子,拍拍他的肩膀,“去那边好好照顾自己,别委屈自己。”默存说了句:“二哥,你帮我看着家里。”默存是担心他的父亲会胡来,可是我又能做些什么呢。但我还是点点头,“嗯”。说完,默存就走了。没想到之后一别竟是六年。

祖父站在我身后,缓缓的问了句:“默存走了吗?”我点点头。“走了好啊,省的受罪。”祖父返身回屋里去了。

大暑的时候吃西瓜,我把西瓜吊在井里,凉飕飕的,坐在堂屋的椅子上,心想也不知道默存在英国吃不吃得到这么甜的西瓜。

暑假又快要结束了,很多人在这一年都选择出国去了。来到空旷的宿舍,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黄洛伊会不会也出国了呢?想到这里,突然加快了步伐,想去看看。

教室里,苏老师坐在讲台上。由于我语文特别好,他总是对我很好,才去就说:“默台来啦。”我礼貌的回了一句:“苏老师好。”再往讲台下面一看。三分之一的人没来。我望了望我的桌子,小心问班主任:“老师,今年我是一个坐吗?”“是啊,黄洛伊跟着他父母工作调动,去沪上了。”我“哦”了一声,面无表情的坐下来,耳边突然响起那句“下学期再见”的话,总是听不太真切,就像梦。这一天我都没听的进课。

班里走了这么多人,也冷清了不少。下课来听我侃大山的人也少了,大家都忙着学习争取考上最好的高中——江陵一中。有时候,我望着窗外发呆,似乎有一种黄洛伊坐在我身边的感觉,不过都是假的。单人独座的我无事可做,竟在剩下的初中生涯里爱上了学习。

我总觉得只有投入学习,我才真正和黄洛伊告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