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默洛传
12849200000010

第10章 卷一(十)荒芜

江陵城就是座落在长江边上的一只老乌龟,在深秋俯视这座城,你会发现它周身流淌着古朴的铁青色,而默存也如愿考到了苏省著名的百年老校—江陵一中。

默台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回去了。汪都县离江陵市比较远,每到月底,默台的祖父总是打电话让默台不要回来。整个学期,默台来回穿梭于宿舍和学校之间。江陵一中的校园很大,完全不同于汪园。默台住在新校区,那里更是现代化至极。说实话,对于默台这样的人,真的不习惯。

每天,在校园大道上散步的时候,默存总是会不自禁的想起乡下的老宅,想起慈祥的祖父,想起远在海外的默存,想起汪园,还会想起。

说也奇怪,默台在这一年个子蹭蹭的往上长。有时候,下课去上厕所,他还会自恋的往镜子里照照。这时,几个调皮的男生就会起哄:“哇塞,刘哥,你好帅啊。”默台暖暖一笑,心底掠过一丝得意,若无其事的离开。在这个学霸成云的精英学校里,刘默台渐渐成为了许多女生口中的男神。

不过默台这个“男神”自己可不觉得,他只是很奇怪班上的女生会莫名其妙的找他问题目,有的还会要借他的议论文看。虽然默台一向都不介意,甚至当人家说谢谢的时候,默台还会还以一个迷人的微笑。可是稍微敏感的人都看的出来,这种克制其实是表示距离的信号,谁也猜不透刘默台。诶呀,哪一个少男少女的心又容易被猜透呢?

也只有刘默台自己知道,在他的梦里会时常出现黄洛伊那张略显婴儿肥的笑脸,默台只道自己太念旧。或许这只是他对黄洛伊不辞而别的好奇,抑或是对她那句“下学期再见”无法死心的期待吧。

总之,这时的默台只是笑笑。然而,之后的一件事情让默台出名了。

彼时一中正值一年一度的校园公开课展示节,每个班的任课老师都在尽心竭力的准备自己的公开课。因为一中的公开课会吸引许多外校的老师来听。默台的班主任,语文老师袁佩侠也不例外。很奇怪,默台从小的班主任都是语文老师。这就造成了一种奇特的现象,一方面默台打心眼里不喜欢理科,另一方面,默台又觉得文科对他来说太简单。通常的情况是,默台在语文课上不是打瞌睡就是写作业,要么就是看各种古代的笔记小说。

终于,袁老师的语文公开课来了。作为年级里备受瞩目的教学明星,这天袁老师穿着得体的西装,浑身都透着一股男人四十的魅力,连他班上的小女生都小小的惊呼了一下。当然我们的默台除外,当时他正在睡觉。不过,袁老师没有注意到他。这么重要的时刻,还有这么多同行,他的注意力全都在教案上。袁老师讲到《西厢记》中的游园的时候,突然发现下面一位老师眼睛盯着中间窗口看。袁老师扫视了一下,该死,刘默台那小子又睡着了!这时袁老师嘴中念念有词,心里已经盘算着怎么敲打一下这个丢人的学生了。旋即,他走到刘默台那一桌。默台的同桌雷大生一见老师,赶紧猛拍了默台的大腿。默台一惊,袁老师已经到他跟前了。“刘默台同学,良辰美景奈何天啊。”默台一听就知道袁老师是在讽刺自己睡大觉。当即不慌不忙的认真答道:“赏心乐事谁家院。”“哈哈哈”教室里响起了一阵哄笑,有些老师也掩口而笑。

袁老师一看,这还得了。心想刘默台太嚣张,瞎胡闹。随即又来一句:“咱们是开放式课堂,刘默台同学,来,你给大家讲讲《西厢记》吧。”袁老师心里盘算,让刘默台讲这么空的题目,他肯定不知从何说起,即使说了也说不了几句。一旦刘默台卡壳,正好灭灭他的傲气。他自己光准备教案就备了几十页纸,这个小屁孩能知道多少。

不过年轻人气血旺盛不是空穴来风,更何况是刘默台这种怪胎。还没等袁老师想完,刘默台便连珠炮似的讲起了《西厢记》的作者、历史背景、元曲等等,这些都是他小时候祖父让他记的,都已经深深烙在他的脑子里。于是下意识的就说了出来。很快,教室里鸦雀无声。连袁老师都愣了愣,十分钟过去了,刘默存还没停下来。不过他讲的倒是齐全。袁老师今天不知怎么的,就和刘默台杠上了,偏偏不让他停。于是,默台感到一丝异样,他突然停顿了一下,转过身就坐在了桌子上,“下面我给大家讲讲《游园》吧?”默台看着周围专注的目光,这不禁让他想起了在汪园的日子,那时候他就这么喜欢故事。没有人会嫌他讲的乏味,除了“哑巴”黄洛伊。于是,刘默台更加绘声绘色的讲了起来,甚至他边讲边幻想黄洛伊就坐在教室的某个角落里。直到他口吐莲花、满壁生辉结束,下课铃突然响了。整整二十分钟,就连袁老师还没反应过来。过了几秒大家才小声说话。几个听课的老师,其中有个年轻的女老师一脸崇拜的望着刘默台,对袁老师小声说了句:“老袁,你们班真牛。”袁老师一脸哀色,算了,服了这小子了。

等老师们都走了,全班都向默台涌过来。“默台,酷毙了。”“默台,真想不到。”只有雷大生一脸得意,切,你们这算什么。我的情书都是默台帮我写的呢!

反正经此一战,默台声名鹊起。加上班上花痴们的添油加醋,一个才气冲天、处变不惊、博学多识长的还温润如玉的才子形象便在一中传播开来了。

不过对默台来说,一切与他无关。祖父的老迈,高考的压力居然让他开始担心起来,又一次他投入了学习,仿佛只有这样,他才会轻松。殊不知,很快他的心湖又一次泛起了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