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劳动生存的教育
12838300000006

第6章 学生劳动生存教育的指导(5)

(2)开展珍惜劳动成果活动怎样才能珍惜劳动成果呢?我是要求学生利用算帐的方法开展活动的,如每人每天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一分钱,全校全国是多少?这些节约下来的钱和物能派上多大用处?通过算帐,同学们知道了平时一滴水、一粒米、一分钱、一张纸在我们眼里不值什么,积少成多居然有这么惊人的用场,太有意义了!于是我动员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建立“小小储蓄罐”,把平时的废纸收捡好放在专用的塑料袋里;在校园里发现废纸也捡起来攒着;把牛奶盒、易拉罐、矿泉水瓶等废弃物都积攒起来。每周五把废品集中起来,利用周末时间送到废品收购站,把换来的钱投入小储蓄罐,一个学期下来,积少成多,有的同学居然也会攒下十几元之多。最后,这些通过同学们劳动换来的钱,有的是捐给了手拉手学校的小朋友购买学习用品了。

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活动,既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增强了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又加强了对少年儿童现代化劳动观念的教育,增强了劳动和科技意识,培养了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制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渗透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使其具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8.“自我服务劳动”教学方法的运用

设计的指导思想

(1)理论依据自我服务劳动是指照顾自己的生活,保持环境整洁的劳动。小学生自我服务劳动包括家庭自我服务劳动和学校自我服务劳动。

近代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明确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即通过整个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发生变化,而且使他们的精神面貌、道德品质也受到熏陶而发生变化。

小学生自我服务劳动这种教学过程,本身也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它不仅培养了小学生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劳动技能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养成劳动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因此,小学阶段应重视和加强小学生自我服务劳动教育。

(2)功能目标通过家庭自我服务劳动教育,可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个成员,有责任关心家里的一切,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并锻炼小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另外,通过学校自我服务劳动教育,可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思想品德。

(3)适用范围该模式适用于小学劳动“自我服务劳动”课型的教学。

操作程序

(1)感知教材,激发兴趣课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或接触实际材料,建立所学对象的鲜明的、正确的表象和观念。这是学生理解教材的基础。感知教材还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特别有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

(2)通过谈话,导入课题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谈话导入课题。

(3)讲解演示,理解教材理解教材的主要手段是教师的讲解、演示。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以及生动、优美语言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形成概念,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实现理性认识。通过比较、对照、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及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使学生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获得规律性的新知识。

(4)学生模仿,巩固知识学生只有通过模仿,才能巩固已学的知识,才能不断地吸收新知识,通过系统地练习模仿,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增加理解。

(5)运用知识,总结教育学生掌握知识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运用知识的过程能形成技能,并使之更加完善。在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能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并不断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质量效率。

通过总结知识、方法、技能,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理能力,并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实现条件

(1)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正确运用启发性原则和直观性原则,做到启发有效,演示无误。另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讲解要生动、形象、明白透彻、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引导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已学的知识体系,为知识的运用创造条件。

(2)对学生的要求在上课前,学生必须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技能。

9.家庭劳动教学方法的运用

家庭教育贯穿于一个人生命的始终,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它既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当前我国家庭劳动启蒙教育的不足及扭曲是导致许多青少年懒惰习气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鄙视体力劳动者一些家长经常这样教训孩子:“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没出息,就让你去扫马路、当工人!”于是在孩子心目中,普通的体力劳动就成了“下贱”的代名词。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好是成才的唯一条件。

(2)挫伤孩子劳动兴趣有的孩子平时根本没有做家务的习惯,偶尔考试没考好或者在外面淘气了,家长就用干家务活儿作为惩罚手段,这样使孩子从小就对劳动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定势,即使家长有心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也很难调动起孩子对劳动的热情。

(3)剥夺孩子劳动体验一个三年级的孩子,用钱雇同学帮自己值日。老师发现并批评他时,他却振振有词:“我们家的活儿都是保姆干,我爸说了,咱家有钱,这些活儿用不着自己干。”花钱可以雇人干活,却剥夺了孩子的劳动体验,买不来孩子的劳动技能。

由于家庭教育的失当,我国青少年的劳动观念普遍淡薄,劳动时间普遍少。即使富裕家的子女,收拾房间,帮助洗餐具,外出购物,擦洗鞋子,浇花,耕土,擦洗汽车,人人都做,人人都会。家长深知要让孩子不做寄生虫,就要教会他们劳动的技能。

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劳动创造人类。马克思说:“劳动才是人的第一需要。”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不仅如此,劳动对塑造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也具有重要价值。让孩子从小干家务,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坚韧负责、珍重亲情、尊重他人等良好品质,他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因此,从小抓不抓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关系到青少年的成长,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头等大事问题。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是全社会人人关心的大事。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为我们引导青少年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劳动、对待奉献指明了方向。其中,家庭劳动教育是关键,要推动道德教育回归家庭教育的核心。在对青少年的劳动教育中,家庭教育要有所作为:

(1)要端正对劳动的态度劳动没有贵贱之分,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很明显,这里的“劳动”绝不仅限于产业工人和农民的劳动。不管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复杂也好,简单也罢,只要为社会创造价值,服务于人民,就是光荣的,劳动者就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2)要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劳动是孩子的权利,父母要把孩子当作与成年人平等的家庭成员,而不是自己的附属物。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大包大揽、包办代替。从小就要给孩子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

(3)劳动教育要讲究技巧家长在给孩子布置劳动任务时,不仅满足于体力,还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巧干和创新精神。打扫房间时,不仅要求清洁整齐,而且要求他动脑美化房间。又如,给孩子分配劳动任务时,除一些相对稳定的劳动外,还增加些临时性的劳动,可以增加对劳动的适应性和兴趣的多样性,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

“少年新,则中国新;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家庭教育应该拿出行动,在青少年中牢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劳动价值观,坚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接班人。

10.因课施教和优化组合在教学中的作用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学科所涉及的范围都要广,技术含量都要高。它综合地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科学、社会、艺术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融合经济、环境、法律、伦理、心理与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视野设计和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活动。

因课施教,提升教材价值

劳动与技术教育由于其本身所涉及的范围较广,综合性强,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明确教学目标,写好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行为活动和已有的技术能力,这些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喜欢,讨厌,无所谓。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方法中心,择优教学”的思想,除了“因材施教”以外,还增加了“因课施教”的思想,即要因课程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优化的方法。我在教学《尝尝我的手艺》时,把本课分为三个子课题:《巧配家常菜》《我来露一手》《我也会买菜》。

《巧配家常菜》以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搜集既营养又合理的食谱和不宜搭配的食物,培养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食物。《我来露一手》以归纳的方法,让学生从搜集到菜谱中归纳一些常见食物的基本做法,掌握3~5道家常菜的基本做法,在此基础上创作一道菜,但要从美术学的色彩角度和营养学的价值角度巧妙的搭配菜肴,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意识。《我也会买菜》以学生实践的方法,自己利用周末的时间去菜市场买菜,从经济的角度锻炼学生的理财能力并从中体会家长的辛苦。

优化组合,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也就是说不管是老师和学生还是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应该是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关系。而交流合作的较好形式,即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处在民主的学习氛围中,畅所欲言,学生能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资料,发表自己的设计思想、方案、经验……它能使全体学生“活”起来,使更多的学生有效的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享受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喜悦,使他们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1)合理分配小组小组合作学习到底怎样分配比较合理?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小学三到六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虽然以形象思维为主,但由于个体受到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个体在认知发展上是有差异的。因此,分组时应注意把能力与性格相近的学生分到一组。

我在实际教学时,对照教材内容的需要不同,把学生按智力的高低、色彩感觉强弱、动手能力强弱等分成若干组。如:在教学《编织》一单元第一课时《有趣的编织》时,我以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来分组,每组配1~2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以示范法教授“挑二压二”的方法,使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来带动动手能力弱的学生,使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第二课时《多姿多彩的编织》时,我以学生色彩感觉强弱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评价时以小组互评的方式,让学生提出相互间的不足之处,从而使色彩感弱的学生能够真正的有所收获;在教学第三课时《我的编织小天地》时,以学生智力的高低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智力高的学生可以位自己身边的饰物编织美丽的外衣,智力较低的学生可以对已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而尖子生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

(2)合作的有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劳动与技术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不光是从形式上看,还要看是否真正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真正为全体学生接受,使每个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要使每个学生都积极的投入到合作中,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不做旁观者,使教学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室内无死角。因此,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教学中一般以3~4位同学组成一组:人多,设计思路有可能更多更广,但操作时就很难突出重点、凸显学生个性,另一方面,人多了很容易出现以某一两位学生为中心,其他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的情况,毕竟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是薄弱的,但就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人少,设计时思路偏窄,操作时学生就会出现时间不够甚至无法下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