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校管理典型案例
12795800000004

第4章 学校德育的管理(4)

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德育管理网络近些年来,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德育管理的网络化,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机构在德育管理中结成一个相互作用,不断协调的网络体。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人们普遍认识到,德育管理是全面的管理,片面强调某一点,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美国有些学校曾一度批判德育教学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声称放弃德育的知识教学,采用间接方式进行品德教育;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发现这样做不行,于是又不得不开始恢复德育教学,而且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种教育力量的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多维结构的德育整体网络,全方位合力共管,以达到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近年来,我国中小学也逐步建立起校外德育管理机构,主要有家长委员会和社区教育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学校实施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社区教育委员会一般由学校所在乡(村)、镇(街道)或学生比较集中的单位的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配合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活动,负责学生寒暑假生活和农忙假活动的管理工作,争取公安部门、地方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支持配合,同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危害学生的坏人坏事作斗争。我国的社区教育机构还不够健全,如何搞好社区德育管理尚在探索之中。

参照国外德育管理网络体的格局,我们认为,我国的德育管理体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具体做法可以考虑:建立中央领导下的学校一体多元德育管理体系,国家教育部、省、市、县教育部门以及镇和学校都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由专人负责,中央各部委直属行业也应设置,加强政府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并以强大的政府手段推行新的学校德育体系。同时,应建立完整的地方德育管理机构网络,使学校、家庭、大众传播媒体等作用一致。当然,在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中,学校是德育管理的专门机构,应成为整个网络的支点,有效地发挥辐射功能。

组建队伍

学校德育队伍是指校内能对学生思想品德产生影响,并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职责的所有人员。包括学校领导、班主任、政·治教师、其他学科教师以及学校的图书、实验、后勤等方面的职员和职工。现代管理学原理和德育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抓好德育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质量是发挥德育管理效能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从管理的角度考虑,德育队伍的建设一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思想建设。所谓思想建设是指通过组织理论学习、讨论交流、工作实践等途径,统一德育工作者的认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德育思想,掌握先进的德育理论,懂得德育工作的一般规律,并遵守有关的政策和法令等。

第二,组织建设。为了保证德育工作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学校需按一定标准选拔德育工作人员,按一定程序做好任免工作。而要做到这一点,学校领导首先要熟悉、明确国家教育领导部门对各级各类德育工作者任职条件的规定。如教育部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对校长、班主任职责的规定等,然后按一定程序选好各级德育人员。

第三,培训提高。为了提高德育工作者的德育能力和水平,国家教育领导部门需要制订德育工作培训规划,明确规定培训要求,制定培训制度。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需根据上级指示做好各级德育人员的培训进修工作,在时间、内容、途径、方法、要求上要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不同层次的要求和实际需要及可能条件,灵活掌握,讲求实效。除此之外,还应通过组织他们听取有关的讲座、报告,组织校内的专题研究会和经验交流,吸收他们参加各种教研、科研活动,鼓励他们发表文章、着书立说等,促使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四,考核评定。做好考核评定也是一个重要环节。考核的内容和标准既要符合国家对各类人员的职责要求,又要符合实际情况。考核的方法要科学,考核的结果应该归档,作为选拔、任免、评优晋级的依据。

如果学校从上述几个方面重视了德育队伍的建设,就能逐步提高队伍成员的德育管理水平,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使他们成为德育管理的内行。

制订制度

德育管理制度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要求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保障德育组织机构运行的重要手段,其作用在于以明确的要求和严格的约束条件规范学校德育工作和成员的行为,以建立正常的德育工作秩序,并培养师生员工高尚的思想道德行为和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为优良校风的形成奠定基础。

我国学校德育管理制度的内容多种多样,从纵向看有两个层面,国家颁布的法令、法规和学校自订的规章制度。国家的法令、法规是从全局出发的,具有指令性;学校自行制订的规章制度有些是根据上级颁布的法令、法规的精神所制定的实施细则,有些是为解决学校内部问题而拟定的,具有针对性。学校领导者对此要统筹安排,使之相互协调,不能厚此薄彼。从横向看可分三个类别:第一是职责类制度。职责类制度将学校的每一项德育工作落实到人,人人都有确定的岗位,事事都有专人负责,从而保证了德育工作的有序性;第二是常规类制度。常规类制度一般根据学校师生在校内外不同活动场所而制定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学习、工作、生活准则。就学生方面来说,常规类制度主要有《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三是考核奖惩类制度。考核制度是根据职责类和常规类制度中的要求来制订的,奖惩制度是对考核结果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制度,两者相辅相成,体现了管理法规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德育管理制度确定好了,并不能自行产生作用,它的意义在于有效地去实行。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学校管理者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宣传,启发自觉;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及时检查,经常督促;反复训练,培养习惯。唯此,才能真正体现德育管理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6.德育工作管理的范畴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主要要抓好三个系统的管理。

政治课和各科教学

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知晓,学校德育在小学指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学即指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政治教育”这一称呼并不准确,而应改为“公民教育”,因为现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和中学的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几乎都是一个合格公民应该具备的知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各种正确的行为习惯,树立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前,知道作为一个合格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改名为公民课更符合实际。不仅要改名,还要改实,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人们普遍承认,长期以来,政治课威信不高,原因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和师资队伍,都存在不少问题。要使政治课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必须在上述方面来一个大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改变过去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端,应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和学习阶段的思想、知识、心理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小学阶段主要配合语文、历史、艺术课和课外活动的内容,以生动的形象,由近及远地进行以“五讲四美”和“五爱”为中心的社会常识和社会公德教育,指导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行为习惯。在初中阶段,要进行道德、民主和法制、纪律教育,进行社会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了解和遵守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树立遵守法律和纪律的观念,树立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在高中阶段,要进行初步的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意义以及个人和社会、权利和义务、主观和客观、自由和必然、幸福和牺牲、革新和传统、理想和现实等一系列相互关系,初步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观察社会现象。在初中和高中的最后一年,要安排必要的时间对学生讲授职业生活知识、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劳动安全的教育,并使学生有各种机会直接参加各类职业生活的访问和实习。

在教学方法方面,要一改现在“填鸭”式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现状,可尝试一下启发式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认识,寻求问题的答案。要强调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勤于用脑,善于思考,自觉努力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课应当用丰富而生动的事实来引出和论证有关的观点,而不能简单灌输抽象的概念。

在考试制度方面,改革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成效却不显着。改革主要以政治课学习成绩的考核为中以展开。有段时间只看卷面成绩,完全不看学生的品德表现;有段时间只看学生的品德表现,完全不看卷面成绩,政治课评分成了操行评分;有的主张以卷面成绩为主,参考平时表现;有的主张以平时表现为主,参考卷面成绩,至今各种尝试仍在进行着。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学生的学习成绩应当结合他们的考试结果和平时的学习运用情况来制定。德育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和品德表现密切相关,其他学科没有这个问题。因此,只看卷面成绩不看平时品德表现,或只看平时品德表现不看卷面成绩的做法都与这门学科的特点不相符合。问题是两者如何结合,使学生心服口服。这同考试题目也很有关系,如果试题都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判定成绩时便无法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因此,这门学科是考试好还是考查好,值得考虑。总之,考试制度必须改革,如何根据它的特点来进行改革,值得认真研究。

在师资队伍方面,需要调整一下不合理的教学安排格局,因为有很多学校不重视政治课,经常安排什么课都不能胜任的教师教课,还有学校的政治课由领导干部兼教,专任教师很少,这就不能不降低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政治课既是社会科学课,又是思想教育课,任课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善于做人的工作,而且要言行一致,思想品德好,政治觉悟高。如果滥竽充数,这门课便不可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而且会降低这门课的威信。

要重视政治课教师的培养提高。对政治课教师阅读文件应予照顾。根据规定,凡是党员、校长可以阅读的文件和可以听的报告,原则上也应让政治课教师享受这种待遇,并向政治课教师中的非党员传达。要积极培养、及时吸收符合条件的政治课教师入党。在订购报纸、杂志、资料等方面,对政治课教师要优先照顾。

各科教学也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这在前面的小节中已有论述,这里就不再多讲了。

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引路人。班主任的工作,对保证本班的教育质量、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德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必须紧密依靠班主任。无数事实说明,班主任工作做得好,“乱班”可以变成好班;班主任如不得力,先进班可能转化为落后班。因此,学校领导必须十分重视班主任工作的管理。

(1)要帮助班主任制订工作计划。如果是新班主任,在帮助其制订工作计划之前,应要求他们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个人和家庭情况,尽可能走访每个学生的家庭,摸清本班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本班的实际出发,提出一学期或一学年要做哪些工作,要达到哪些具体目标。对老班主任,则要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订出新的目标。

(2)要指导班主任建立一个优秀的班级体。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一个班的学生的引路人。班主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使全班有个好的班风。很多优秀班主任的经验表明,班主任必须从接受任务的第一天起,就围绕如何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而开展活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具备这样几个条件: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要有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除《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外,还可以从本班的实际出发,自订几条;要有学生骨干形成的核心;要有民主作风。好的班集体建立起来了,就会有好的班风。好的班风,是一种能发挥巨大作用的无形力量。它不仅能促使全班学生奋发向上,而且在转变后进生方面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作用往往超过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教育的作用。

优秀的班集体建立后,班主任还要注意在引导班集活动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品德教育等进行,使学生在快乐中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