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上课学习的方法
12760900000008

第8章 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益理论指导(7)

(4)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

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没有选择的机会,致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问题·分层·活动》课堂教学模式解决了这一问题。分层即在班级团体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的学习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我们可以有选择地说,有选择地读,有选择地背,充分发挥他我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选择,可以为学生心理减负。让学生选择,可以还学生创新的自由。

(5)为孩子提供形象兴趣知觉

德国的教育家卡尔·威特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对地理知识感兴趣,就经常领着小卡尔·威特到附近的村庄去游玩。让小卡尔·威特登到村庄的最高处俯视四周,然后细细地画出村庄的道路及其明显的建筑物。这样便可加深孩子对抽象地图的形象理解。

(6)父母要具备对孩子的信心及耐心

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会有这方面的天赋;然后,再从生活中细细地观察,不错过任何一个生活细节,去观察孩子的内心潜质。

如果还没有观察出孩子的兴趣所在,也可以利用学校、家庭、社会上的各种活动机会让孩子们积极参与,从中体察孩子们的兴趣所在;最后在孩子们兴趣培养的过程当中,父母再时时地鼓励,切不可让孩子们泄气。如果你的孩子有了信心,他便与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即方法和时间。

(7)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建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学要求转化为学习行为和内部需要的中介。只有帮助学生在自愿、自主的基础上建立学习的具体适当目标,知道自己在某段时间内该做什么,自己应该从哪方面努力,才能产生积极、持久的动力。

新学期伊始,我们印发教学大纲并抽出专门课时组织学生学习,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本册教材的内容、要求、重点、难点;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要求制定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形成文字甚至具体落实到每天掌握多少字词,朗读几遍课文,多少天写一篇日记等等。

通过自我检查,同学互相检查和教师抽查等方式进行评价和督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的重点。学生明确了要求,知道要掌握的内容,学起来就有方向、有劲头、有效率。

(8)建立教师精讲来激发学生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引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按学生的性别、基础、能力、性格、家庭条件等好中差搭配。

小组学习的要求有三点,首先是变以个人竞争为主为小组竞争为主,消除对差生自尊和自信心的损害,培养对集体负责的学习动力和合作意识。

具体作法是:课堂教学中向各小组提出相同任务,各小组内部通过分工或合作的形式掌握任务,教师检查小组的集体成果来确定优胜组。在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加强教师精讲并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精讲仍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形式,对于有些课文和教学内容,不能仅用讨论和自学的形式掌握。

(9)采用评价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减少评价对学生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避免评价对学生自尊的损害;实行充分奖励,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反馈功能;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以体会自己的进步,消除差生的沮丧情绪,增强自信。

在教学目标上规定基本要求,只要达到要求就给予奖励;采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元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如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学生评教师、教师评学生等,在评价内容上改变过去单纯的结果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评价。

每课书、每单元、每学期结束后教师均引导学生有重点地进行多种方式的评价,并使之成为教学的一个固定环节,逐步养成学生自我分析的习惯。如引导学生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还能学更多吗?怎样改进?今后应朝哪方面努力?等等。

好的教育离不开好的评价,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学生自评价以及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评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通过评价,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质量进行自反省,自完善,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不断地采取改进措施。

学生永远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我们理应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发挥学生各自的兴趣,体现学生各自的爱好,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上,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能够体验到教学相长的喜悦,品味到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幸福。

(10)建立尊重、关心、理解的合作型人际关系

这样,可以使人际关系成为动力,促进学习主动性的发展,良好人际关系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只有消除敌对、冷漠等不良人际关系,建立师生间、同学间的和谐感情,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学习、接受教育,生动活泼地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注意加强学生间的交流。通过合作技能训练、同桌交心、优生帮差生、集体帮个人、发现对方优点、小组成员特长展示等活动培养同学的互相认同、相互帮助、相互团结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交往的信心和热情。

目前,互助、尊重的风气和集体目标已初步形成,同学们的目标是:为小组争全班第一,为全班争全校第一。同学们还自发组织了交流好书活动、介绍学习方法活动和谈学习心得活动。

14.学生语文课上的学习方法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的辛勤而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加强自主学习。

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学生所提的问题,即使是芝麻西瓜一大堆,甚至提得不恰当,也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充分肯定学生积极动脑的一面。同时,教师可以表扬提问提得好的同学。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质疑问难就能大胆了。学生问题提得多了,开始可能会影响一些课堂教学时间,但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力,问题提到点了上,教学的效果不会降低,反会提高。

开展合作交流,优化合作成果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是知难而退,是指望教师讲解,还是有意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

“合作交流”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通过合作,可以发挥群体效应,互相帮助、促进、检查,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的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练习中巩固发展。

比如,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可以这样设计:学生自学课文3遍,圈出不认识的字,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再读课文,划出不懂的语句,写出自己提出的问题。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因而他我们圈的字,划的句子,写的问题不尽相同,有的圈“瘦”、“摔”等,划的词语有“愧疚”、“翻山越岭”、“突发奇想”等,写的问题有:母亲竟然这么轻,为什么很难过?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为会么“愧疚”?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

为什么用省略号而不用句号等。把这些问题放到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交流。这样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合作中共同提高,优化了合作成果。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

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胆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发现别人,互相学习

写字课将要结束时,有意识地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让同学们下位子互相参观习字册,然后写出你认为字练得最好的同学的名字。

由于优势原则被同学们理解了,发生了可喜的现象:字写得不好的学生写了字写得好的学生的名字,字写得好的学生找到了他的竞争对象。他我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

(2)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因为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要与其他组员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超过别的组。

比如,同看同一个问题,看哪一组先解决,解决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决办法。成绩好的同学耐心、仔细、热情、帮助同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互改作业,重新认识

学生习作批改过去由教师一手包办,教师辛辛苦苦批改,给习作写上眉批、总批,找出学生的错别字,不通顺的语句,学生拿到习作本,很少去研究、体会教师的辛劳。其实我们应重视动员学生自改、互改作业。

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中的批改往往特别认真负责,要求特别严格,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作了再一次的认识,并逐步锻炼了学生的评判能力,提高了认识水平,使课堂学习显得丰满和完善。当然,组织学生批改,内容要选择,如果是开放性题目,会更有价值,学生的思维能得到有效提高。当然教师要加强批改指导,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总之,课堂教学方法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15.学生英语课上的学习方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要让他我们真正高兴地,发自内心地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并且能够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所以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教学现实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学会知识。因此,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如何促进学生有效的课堂学习呢?

文本间和谐对话的教学氛围

(1)友好的问候

据调查现在英语课堂中的相互问候很少,最常见也最公式化的是组织教学中的“Good morning,class.”“Good morning,teacher.”等问候。久而久之,师生都觉得索然无味,从而失去了它自身的教育价值。而在教学实践中则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来调整学生的心态,让他我们觉得新鲜有趣。

例如:见人精神不振状态不佳时,关切的问:“Whats wrong with you?Do you want to have a rest?”看到学生反应缓慢,可说一句:“Do you understand?”“Can I help you?”见到他我们紧张时说:“Dont be nervous.”

虽然是不经意的几声问候,但可使教师了解班级的情况,使学生体验亲情般的温暖,从而使课堂气氛更加和睦,更加民主,更加开放,更加自然。

(2)艺术的提问和评价技巧

好的提问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有创新又紧扣课题。因此,在课堂上,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步步深入。事实上,教师通过用科学、艺术、生动的语言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足够的注意。

在对学生的答案评价时,要作出及时、适度的评价。否则学生不知是否正确,这往往会使他我们感到模糊不清,甚至会挫伤他我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在评价实践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表扬,如“Good”,“Great”,“You are clever.Thats right.”等:也可以对学生表示感谢,如“Thank you.”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表达会使学生,特别是成绩差或一般的学生信心倍增。因为他我们觉得受到了老师的尊重和认可,这可以激起他我们更大的学习热情。

同时,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应尽可能地给予体谅,给予帮助。有些学生虽然回答问题积极,但是站起来后却吞吞吐吐。此时我们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如:“It doesnt matter,I think you will give me a good answer next time.”这样的做法会促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宽宏大量及对他的期盼,这样会使他我们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