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
12760000000004

第4章 学生人道主义教育的指导(3)

《决议》明确指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尊重人,关心人,特别要注意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老人,尊敬烈军属和荣誉军人,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这是“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共产主义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抓起”的指示,当前,从“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这一少年儿童经常接触、感召力较强的环节入手,进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对贯彻《决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为此,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商定,从一九八七年开始,在全国少年儿童中进行以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并在此基础上使这一教育经常化,成为对少年儿童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之一。

当前,在开展这一教育活动中,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把进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培养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良好道德风尚的内容列入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以及其它有关科目的教学内容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思想特点和年龄特点。要通过浅显易懂的道理,具体形象的事例,身边的人和事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要抓好教材的编写及课外辅助教育活动,并注意及时总结经验。今后拟在适当时候召开由部分少年儿童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学家、理论教育工作者参加的学术研讨会,探讨在少年儿童中进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在报刊上组织发表相应的文章。

(2)各地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教育活动中,要注意组织学习残疾人中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优秀代表。同时启发少年儿童学习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残疾人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引导少年儿童以同龄残疾小伙伴锲而不舍,克服困难,遵守纪律,勤奋学习的典型为榜样,争做80年代的优秀少年。

(3)积极开展关心帮助残疾人的实践活动。引导少年儿童把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同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红领巾行动”、“小帮手”、“让春风吹暖残疾人心田”、“我同残疾小伙伴共同成长”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培养心中有人民,乐于为人民,为社会尽义务的好思想、好品德和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

为了推动这一活动的开展,拟从一九八七年开始,在适当的时候举办征文活动和夏令营活动,并采取一定的形式,表彰在开展这一教育活动中做出显着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4)各地中、小学以及少年先锋队组织应该把这一教育活动纳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的教育安排之中。要在当地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与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取得社会各界及群众团体的支持和协助。

努力争取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单位对这一教育活动的支持和宣传报道。

要充分发挥少年宫(家)、儿童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教育机构的作用,创造条件使这些机构对残疾少年儿童开放,使这一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5)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避免追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搞“一刀切”的做法。要防止增加学生及家长的经济负担。

(6)为了加强领导,各地教育部门、妇联、共青团组织、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应把开展这项教育活动,纳入自己的工作计划,定期研究总结。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全国少工委办公室负责联系与协调有关工作。

5.人道主义与教育的紧密联系

苏联着名教育家山·A·阿莫纳什维利曾经写过一部反映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之《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里面对人道主义教育提出了精辟的见解,说明了人道主义教育与的密切关系。

顽皮体现童年智慧

朋友,当你的班里有这样一个孩子:她始终是你班里最文静和最听话的孩子,她文静得连她的声音都听不到,她总能精确地、不偏不倚地按照吩咐的那样完成任务,不爱怀疑,从不说个“不”字,她不喜欢到院子里玩,也不爱顽皮,她甘愿为人效劳,大家对她始终都很满意。你会怎样看待和对待她呢?

说实话,在没有看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这本书之前,我一定是非常喜欢这样的孩子的,因为这是班里那些不需要我们操心而又能给班级带来成绩带来荣誉的孩子!不喜欢她们我们喜欢谁?但阿莫扎扎实实的给我上了一课,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人道主义,怎样才是真正的教育?

请看阿莫的做法,他说:“应该振奋这个女孩子的精神,使她成为一个烦扰人的孩子。”接下来他就告诉她的父母:“你们干吗不让你们的女儿顽皮?”这样的问话使得做父母的万分诧异,他还一不做二不休的教女孩的父亲和女儿一起学顽皮!您是否觉得不可思议?是否怀疑这老师是否精神有些问题?

请看完阿莫的教育学再下结论也不为迟:一个孩子不会顽皮,这就意味着,他丧失了某种东西,它内在的某种重要的东西没有得到显露和发展。这种重要的东西沉睡着,如果他的整个童年都是这样度过的,要知道,在今后,任何力量都不能唤醒这沉睡着的东西!

如果一个儿童在顽皮,应该认为,这是他的智力、体力和精神的力量正在勃发和发展,并且,这种勃发和发展是猛烈的和快速的。

顽皮,这不是如果不切除就有可能毁灭儿童的恶性肿瘤,而是童年的智慧,应该懂得、理解这种智慧,并促进其发展。

顽皮,这是生活本身,是乐观主义和幸福信念的体现。在阿莫和女孩父亲的一起努力下,这个文静的小女孩成了一个乐观、愉快和顽皮的孩子!这个曾经在一年级梦见自己将要死亡的孩子不再郁郁寡欢,还和朋友列里背着大家偷偷地爬到了一棵大树的最高处,即使后来从树上爬下来时被擦伤了膝盖,也毫不在意,用自己的欢笑声医治了疼痛!你现在觉得是阿莫有问题呢还是我们的教育观有问题?

创造静寂无声的教室

朋友们,当我们建议孩子们做某种创造性的或复杂的独立作业的时候,我们就在教室里踱来踱去,巡视着他们,察看他们每一个人是怎样完成作业的,并不时地赞扬某人或指责某人。这种赞扬声或指责声会一直延续到孩子们完成作业的时候为止。然后我们收齐他们的本子,批改他们完成的作业。这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吧?或者说这应该是一个负责任的教师的作为吧?

在认识阿莫之前,我一直这么认为。可阿莫告诉我,这是一个权利主义的教师的做法。因为,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感受到学生们沉浸在其中的那种创造的激情,不可能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而只是他们的知识的检查员、一个学监:监督学生,使他们谁也不敢抄袭他人的作业,谁也不妨碍别人,谁也不跟他人交头接耳。这个学监就这样地站在(或坐在)自己的讲台边,紧绷着脸,活像一个打在惊叹号后面的惊叹号:“喂,都自己写,要创造,自己做,要开动脑筋,要学会思考!”他的视线像一支支利箭,刺入了(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儿童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里,由于这些利箭,他们的思维活动因疼痛而开始痉挛起来,猝然停止了下来。

阿莫说,在孩子们做这种创造性或复杂的独立作业的时候,他都要像一名学生一样,坐到学生课桌的座位上去,完成与自己的学生正在做的同样的那种作业。与孩子们一起体验独立思考的艰辛和创造激情的快乐。任自己点点滴滴创造的闪现蔓延整个寂静无声的教室。

有时,当他感到“困难”的时候,即当他感到,也许孩子们会感到困难的时候,他就向他们求救,以便也帮助他们自己。“孩子们”,他轻声地说,“不知怎么搞的,这道题把我搞糊涂了……你们怎么样?”于是,在孩子们中间也有人轻声回答:“不能那样做,要这样……”“噢,我明白了,谢谢!”他轻声地说,教室重又笼罩在一片肃静之中。

在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要给学生自主、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我们更多的实施的却仍然是权利主义的做法,因为这样在短时间内显得更加简便、快捷、省心、省力!朋友们,你觉不觉得阿莫是教育界真正的人道主义战士?我们是不是需要改变一下自己的做法呢?

分数成为教育学的拐杖

我的朋友们,你又是怎样看待分数的呢?相信,你和我一样,对以分取人的教育制度已经看到了它的局限和不足,但你真的敢弃分数于不顾吗?你有没有有意无意的把分数作为区分“优等生”和“差生”的标尺?有没有潜意识里就喜欢了“好学生”,而对“差生”恨铁不成钢了呢?有没有以分数的进步和提升作为激励孩子的手段呢?

我想,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被分数所左右的,然后,我们又用分数左右着我们的情感,左右着我们的学生!它使我们每天对自己的学生要求得多,同情和关怀得少;指责和处罚得多,鼓励得少;对他们铁板着脸的时候多,显露笑容的时候少;监管多,信任少;提问多,诱导少。不是吗?但在阿莫的课堂里根本没有分数!他的学生的智力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都是出色的!

在阿莫的教育学里,我看到分数是最没有教育学的因素可言的,我们为分数而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只不过是教学,而绝非教育。它不能让儿童感到、亲身体验到我们对他们的善意、同情和关怀,无法帮助他们相信我们。它使孩子们由厌恶分数进而厌恶知识,甚至厌恶我们,欺骗家长,分数是造成我们和孩子之间种种冲突和隔阂的万恶之源,是跛足的教育学的一根拐杖。对于乐观主义的、快乐的、生气勃勃的教育学来说,分数是不需要的东西,就像拐杖之对于健康人来说是多余的一样。

我无法把阿莫在《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中的人道主义教育在一篇文章里全都表达出来,但我已深深地记得阿莫的教育原则,感受到了来自异域的教育之光,我愿怀抱着我的教育梦想,努力做学生的探索者。

6.青少年的人道主义教育指导

积极开展人道主义思想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的德育素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指导工作部署下,为了贯彻执行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文件精神,在青少年中开展人道主义思想教育,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和造就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成立了红十字会理事会。

学校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校红十字会工作具体落实到位,深入开展人道主义思想教育,宣传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积极开展募捐救困献爱心,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总结如下:

(1)学校团总支部充分发动团干部、班干部、团员学生开展“扶贫济困助残”献爱心活动,让一切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都行动起来,为了百名聋童开口说话,为了千名肢残人站立行走,为了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同时涌现一批“爱心班级”,荣获“爱心个人”称号。

(2)学校团总支部掀起一股“学雷锋,树新风”的新高潮。

(3)为了纪念中国红十字会成立百年与世界红十字会日,学校团总支部在团员专刊出了一期“红十字园地专刊”。

(4)学校团总支部召开各班团书记会议,向全校学生发出《关于在全校青少年中开展敬老献爱心活动的倡议书》,充分发动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全体学生开展“敬老献爱心”活动。

在洪濑镇党委、政府安排下,学校与都心村老年人协会挂钩,因都心村老年人协会活动场所受到限制,房屋年久已成危房,拟建一座老年人活动中心。

关心、支持、尊重、热爱老年人是学校的光荣传统,帮助老人、善待老人、关心老人更是我校的神圣使命,积极为老年人尽一份微薄之力,树立尊老、敬老的社会新风尚,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5)学校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指导工作部署下,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和落实红十字会“情系灾区,奉献爱心——救助灾民劝募书的通知精神室,学校利用红十字会理事会、行政会、教职工会议、校园广播、班会课、黑板报等德育阵地对学生进行一次助人为乐、奉献爱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教育,在青少年中开展人道主义思想教育,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会精神,召开各班团书记会议,充分发动理事会成员、团干部、班干部、团员、少先队员、学生开展主题为“捐一元善款,为灾民解难”的募捐活动,使青少年深刻认识到“洪水猛兽猛于虎也”,但“洪水猛兽”并不可怕,因为我们自有一颗“情系灾区,奉献爱心救助灾民”的大大的良心和“人道、博爱、奉献”的小小的爱心永驻心间,积极参与到红十字会的赈灾救济行列中来,踊跃捐款,奉献爱心,并出台了一系列的奖励机制,学校历来高度重视人道主义思想教育,帮助、支援、关爱更是我们为师者所应承担的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6)学校高度重视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工作,积极撰写、报送高质量的信息,结出了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