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
12758200000005

第5章 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4)

面对新的形式和任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的领导对这项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关爱不足;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社会所能提供的文化产品、活动场所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社会上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艰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人员流动空前活跃,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庭在教育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导致部分未成年人中间,出现了理想信念淡薄,人生目标不明确,精神空虚,在校得过且过,自私自利,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做事被动,同龄人之间攀比成风、追求名牌,讲究享受,功利性强。由于科技的发展部分同学整日沉湎于网吧,无法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因上网吧需要钱、网络游戏不健康等因素。在不良行为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如赌博、贪污腐败、欺诈行骗、侍强凌弱等。影视媒体和不健康的书籍、音像制品的负面影响,引发了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案件。

未成年人不仅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财富。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从国际国内的形式分析,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将理想牢固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认识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上,不论遇到多复杂的情况、多艰难的局面都能坚定、清醒、自觉地为实现我们的理想奋斗。从小立志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使他们胸怀宽广、思路开阔、目光远大,奋发向上,为振兴中华建设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理想信念,理想是价值观念的一种基本形式,即理想、信念等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是价值观念的具体化。

理想,是人们对事物的最高追求,它是具有科学根据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并能通过一定努力而能达到的希望和目标。因此,理想也是一种动力,人们为了实现理想,不惜一生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信念,即人们对某种现实或观念所持的信任态度。人们对于事业的最高信念就是理想。所以的信念并不一定能成为理想,但是,理想确是一种坚定的、强化的信念。

理想是目标,是灯塔,是人们的精神支柱,人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的生命,等于没有灵魂。理想又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即对个人价值的最高要求;社会理想即对社会价值的最高要求。人们对这两种追求越高尚,信念越坚定,整个社会进步就越快。

教育和引导少年儿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观察社会,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认识个人命运和社会前途,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教育方法

(1)积极探究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学校应重视构建德育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未成年人的个性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智能组合等都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未成年人的各阶段的身心成长的特点来进行教育,不要“拔苗助长”,不要违背未成年人的生长规律,只有了解了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才不会走弯路、走错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要采取未成年人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法。

(2)教学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针对当前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用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和与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按照新课程的标准的要求,深入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因素,有意识地渗透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3)体验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世界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真正精神财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让他们在体验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目的和途径。

(4)实践活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同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及国情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教育原则

(1)在教育观念上要体现时代性,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树立效益意识。不搞形式主义,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做学生的朋友,即是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工作实效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情感人,以事明理,以活动育人。

(2)在教育内容上要体现层次性,根据年龄层次,开展分层教育。在低年级中讲故事,在高年级中讲规范,让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有爱国、正义、自立、创新的价值观念,有进取心和责任心。

(3)在教育途径和目标上要体现整体性,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理想信念教育的立体网络模式,互为补充,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力求取得综合整体效应。发挥学校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以各门学科渗透为主,以课外活动为辅,相互促进,并将对活动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相结合,开展学生基本道德养成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

家长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孩子的道德观念的养成。发挥好家长学校、家长会的作用,指导家长以自己言传身教教育和引导孩子树立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勤劳节俭等意识,教会孩子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

(4)在教育方法上要体现多样性,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要教育手段。坚持实践育人的手段。把理想信念教育内容通过学生喜文乐见的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体现出来,寓教于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教育是应该的,但理想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很现实的。

对中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远大理想是应该的,但也应该要进行一些近阶段的理想教育。如果一味的求大求远,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的。有了奋斗的目标就有了动力。有理想,奋斗才会有具体明确的目标,未来生活才会有美好的希翼。找个伟人作目标,借鉴它的好处,祛除他的缺点,例如你喜欢毛泽东,你就要学习他的精神和睿智而不是他的刚愎自用,然后就思考怎么超越他有理想才会向着理想奋斗,才会努力完成理想。

首先,开展各项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树立正确理想。

从发展学生的兴趣着手

开展各种活动,寓理想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使学生通过活动,既激发兴趣又培养能力。笔者在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时,充分发挥语文科任教师的作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声情并茂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理想教育,并结合我校和社会实际,加强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时,利用辅导时间召开“前途理想教育”课,如:在与学生娓娓讲述周恩来为之中华之崛起的轶事时,趁势利导,问: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呢?你们的理想是什么?通过学生不同的回答:为自己、为父母、为老师,想做老师、想当医生、想入伍当解放军等等,在进行了引导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总会有实现梦想的一天,且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是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谋福利。采用各种形式,如自我演说、小组讨论、日记作文等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谈特谈自己的理想及如何通过勤奋好学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并且使学生的理想付诸行动,为将来为国争光、参加国家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榜样教育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认识事物看大不看小,看近不看远。所以,采用榜样教育法不但要形象具体,而且要注意个性差异。例如:引导学生以某个英雄、模范人物或生活中接触到的他(她)所崇敬的人或课本教材中的某一人物作为自己追求的理想,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树立理想。爱好唱歌跳舞的学生让其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歌星、歌唱家、舞蹈家;爱好数学的学生以将来当一名工程师、科学家作为自己的理想。

其次,通过道德规范教育来促进理想信念的形成。道德规范的养成,对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要注意学生道德规范的教育在道德规范的教育方面,笔者认真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并根据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学生的言行都能受到一定的道德规范的约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2)进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教育通过召开专题报告会,用党的发展史,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学生中树立起党的形象、祖国的形象、人民的形象,使学生产生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到爱党、爱国、爱人民,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而把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理想。

最后,鼓励学生脚踏实地,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①知在教育中让学生知道理想信念是高于现实的东西,美好的理想信念转化为现实,需要经过努力,经过奋斗,不想努力,不愿奋斗,理想信念永远只是空想,毫无意义。

②做教育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应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肯做小事的人,难以成就大事业。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道理,让学生明白实现明天的理想要与今天的学习、锻炼相结合起来。

③懂要让学生懂得:理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只有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以顽强的毅力去冲破艰难险阻,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总之,对小学开展理想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宣传教育的手段,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奋斗目标,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人生活。理想教育要从不同阶段、不同对象的实际出发,选择不同内容、不同方式进行。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感到所追求的理想不是虚无缥缈之物,而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现实,从而坚定对理想的追求。

小学时期是富于理想、选择生活道路的时期,对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在时机上要从小开始,在方式上要从具体问题开始,在内容上要把远大理想与现实条件结合起来,重点进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鼓励他们立志成才。通过理想教育,引起小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激发小学生实践创新的兴趣,焕发小学生努力奋斗的热情,改变小学生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使之成为我们改变农村家乡面貌、建设伟大祖国的强大动力。

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高远的理想就象黎明前的启明星一样给夜行者指明前进的方向,坚定的信念会给人以非凡的勇气、胆略和力量,而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以及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因此,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因素。那么,当代中学生应当如何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呢?

(1)用理想点燃生命之火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特别是在自己童年时代,虽然年龄还小,但对自己的未来却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和向望。这就是我们人生的最初理想,是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千万不可丢弃和遗失。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现实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这一梦想对于有些同学来讲非但没有得到强化,相反,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慢慢地在淡化、在消失。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最大损失。

因此,寻找最初的梦想,并不断地调整、充实和完善,使之成为人生不断追求的理想是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人一生的生命不过七、八十年。每位同学从现在起就要立足于现实,放眼未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次初步的规划和设计。既要充分想象自己未来的人生是怎样的光明和辉煌,又要考虑为了使这一美好的理想转化为现实当下应当怎样行动?同学们可以以《二十年后的今天》为主题,描绘二十年后的社会面貌、畅想自己二十年后在做什么工作?生活状况怎样?同学、朋友、父母等情况。在畅想和追寻中逐步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用理想点燃生命之火,这样的生命因理想而精彩,也会因理想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