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魂之光:100名铁骨忠心的共产党人
12711300000004

第4章 曾天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曾天宇原名澜挽,又名国香,乳名丙生,生于1895年9月9日,江西省万安县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的最早革命领导人之一,震惊全国的万安暴动的领导者。他与袁玉冰、方志敏齐名,被誉为“江西革命三杰”。

曾天宇虽然出生于剥削阶级家庭,但他坚定不移地背叛了家庭,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7岁的曾天宇,开始启蒙,拜孔夫子。1910年至1912年,他在万安县立高等小学读书,1912年秋考入南昌心远中学,1916年在心远中学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后因国内革命形势发生巨大变化,毅然离日回国。在北京,他又考入私立国民大学。

1925年6月17日,曾天宇受组织的委派,从北京来到南昌,与赵醒侬、方志敏、袁玉冰等取得联系,从事革命活动,发起“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和“江西改造社”,开设“明星书店”,并创办“黎民中学”,吸收共青团员和进步青年为学员,培养革命人才。取名“黎民”,暗示革命曙光即将来临之意。

1925年冬,曾天宇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宣誓时说:“我平生之志乃振兴国厦,解民倒悬。”

1926年,曾天宇受党的派遣,赴广州工作,在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任宣传科长。北伐开始后,党组织送他赴莫斯科深造,由于国内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不久奉召回国。

1927年初,他回到南昌,在朱德创办的军官教育团任政治教官,还兼任江西省教育厅督学。是年3月,曾天宇根据朱德的指示,带领部分学员到万安各地做社会调查,向农民进行革命宣传,组织农民协会,训练农会骨干。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后,他先后两次赴景德镇及鄱阳县视察工作。

曾天宇等人领导万安农军进行了四次攻打万安县城的武装暴动。

第一次攻打万安县城是在1927年11月19日。在这之前,国民党江西省政府派李思溯往赣州收编十四军,乘美洲号轮船由南昌溯江而上。船上押有军械、服装等物资,万安罗塘一带的农军拦江截击,缴了敌人四支枪。不久,李思溯收编完毕,由十四军派一连人护送回南昌。路过万安时即追究上次农民缴枪之事,并派出30多名反动武装到罗塘湾玉善小学搜查捉人。他们见到校内贴满了革命标语,还有共产党、共青团的宣言,大为惊恐,旋即返回县城,拟第二天回赣州报信。曾天宇闻讯,认为这是个良好机会,必须抓紧消灭反动武装,一举夺取县城。11月19日,兵分三路攻城:第一纵队是窑头、枧头一带的农军,张世熙为指挥,负责攻打东门;第二纵队是上宏、韶口一带的农军,刘兴汉为指挥,负责攻打北门;第三纵队是罗塘、百加、中洲等地的农军,刘光万为指挥,主攻西门,警戒芙蓉门。当晚,三路纵队2.5万多名农军按照参谋部的部署,机警隐蔽地从四面八方向县城逼近。20日拂晓,参谋部一发出攻城信号,霎时间号声四起,杀声震天,枪声大作,硝烟弥漫,各路农军拥向县城。整个战斗断断续续打了一天,敌方死伤100余人,终因敌我双方武器装备悬殊,又缺乏攻城经验,县城未能攻克。

第二次攻打万安县城是12月27日,敌十四军派两连人再次护送李思溯由赣州顺流而下,路经万安窑头,被农军巡逻队发现。农军一面阻击,一面呼喊,当即聚集三四千人。敌军见势不妙,调头逃往万安县城,闭门死守。农军追击50余里,接着奋起攻城。行动委员会得知后,赶赴前沿指挥,此次攻城事出仓促,亦未攻下。

在第二次攻打万安县城前夕,泰和县党组织派人到万安,邀请农军协助他们攻打泰和县城。曾天宇亲自担任总指挥,率农军3个纵队共200余人,挥戈前往。于11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分乘70多条小船,由罗塘湾出发,向泰和急进。曾天宇站在船头,亲自负责警戒。船至三溪头,按原定计划,由泰和党组织派来的同志作向导,队伍登陆步行。曾天宇领着先头部队,乔装成国民党军队,打着十四军的旗子,佩带十四军的番号,大摇大摆地进了泰和县城,迅速封锁了保安团驻地。后续部队进城,立即包围了泰和县政府。两边同时开火,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措手不及。这时,第三路纵队的农军用木棍作扁担,挑着箩筐直奔南门。城外的敌军正在那里上早操,枪支架在一旁,农军乘其不备,夺取了全部枪械,敌军不得不举手投降。经过5个小时的战斗,农军获得全胜,缴获敌人枪支70多条,没收泰和县政府银洋4000多元,被子100多床,毯子数百床,打开监狱救出了被捕的革命同志和群众。但是,泰和县县长高本初乘混乱之机潜逃了。

第三次攻打县城是在12月31日,8000农军兵分两路,与守城敌军血战两小时,毙敌20余人,仍因火力强弱悬殊,再次攻城未克。

就在这时,毛泽东从井冈山派人送来一封信,对万安农军攻打县城给予了热情鼓励。1928年1月5日,毛泽东率领红军占领了遂川县城。原驻扎在城里的敌第三军工兵连仓皇逃往万安。曾天宇带领化装成红军的农军在杨梅岭(遂川通往万安的必经之路)狠狠地打了一场伏击。敌军丢兵卸甲,狼狈躲进万安县城。

1928年1月8日,曾天宇等率领万安农军第四次攻打万安城。此次攻城,吸取了前三次的经验教训,做了充分准备,行动委员会参谋部一声令下,数万农军和群众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县城,打得敌人丧魂落魄。只经过3个小时的激战,敌人招架不住,便偷偷地退出县城,分水陆两路往赣州逃窜。农军胜利地占领了县城,革命红旗第一次飘扬在万安县这座古城的上空。翌日,在县城东门洲上,曾天宇和张世熙主持召开了万人庆祝大会,宣布成立万安县苏维埃政府。

据当时的《江西工农革命的记录》一文记载:“万安暴动的胜利,是全省苏维埃革命胜利的信号。万安胜利的消息传出以后,全省各地群众暴动的情绪提高万丈,尤其是西南各县工农群众所受的影响更大……”英国《泰晤士报》亦称“万安暴动是世界壮举”。

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失败,纠集第八十团、第八十一团分别由赣州和吉安向万安夹攻。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万安县委、县苏维埃政府于1月26日撤出了县城。农民自卫军分成两路:一路是河东农军,由张世熙领导,在剡溪一带活动;一路是河西农军,由曾天宇亲自领导,转战于万遂两县交界的罗塘、碧洲一带。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农军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小。在这危难之际,罗塘区委接到了毛泽东送来的紧急信,要万安的革命同志带农军和武器立即撤上井冈山。曾天宇当即在下元村召开紧急会议,传达毛泽东的指示,决定让没有暴露身份的党员留下继续进行秘密活动,已暴露的积极分子和农军,从遂万交界的潞天坑上井冈山。经过一夜的准备,第二天拂晓曾天宇带领队伍向井冈山进发。敌第八十团闻讯,尾随追击。行至官石山,敌人已经相距不远,曾天宇决定立即分散上官石山,以摆脱敌人。曾天宇在山上躲了一天,当晚只身潜回罗塘村背村,住在一位孤寡婆婆的楼上。盘踞在罗塘的匪军到处搜捕,并张贴通缉布告:“活捉曾天宇者赏银元一千,交尸体者赏银元五百。”情况一天天严峻,曾天宇决定用门板楼梯扎成一个浮排,趁深夜顺赣水而下,到南昌去寻找省委。不料曾天宇在楼上的动静被他的侄子曾考生发觉。曾考生是一个鸦片烟鬼,六亲不认,向敌第八十一团告密。

1928年3月6日晚上,敌第八十一团出动了一营兵力,将曾天宇的住屋层层包围。他们知道曾天宇随身带有武器,都不敢进屋。于是放火烧村,把村民都赶到曾天宇的屋子下面,威胁他们对曾天宇喊话劝降。可是群众一个也不吭声。曾天宇为了使人民免遭敌人的残害,愤怒地推开几行瓦,屹立在屋顶上,怒斥敌人。并对群众作了最后一次演说,指出万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必将灭亡,鼓励大家要化悲痛为力量,最后胜利是属于共产党,属于广大劳苦大众的。敌人不死心,还想以利诱降。曾天宇坚定地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吾愿以身殉党,决不为鼠辈所辱!”他单人独枪,站在楼上与敌人坚持搏斗很久,击毙了几个敌人,剩下最后一颗子弹时,他高呼口号:“共产主义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地把枪口对准自己的胸膛,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32岁。

(撰稿匡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