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魂之光:100名铁骨忠心的共产党人
12711300000021

第21章 红军虎将贺国中

贺国中生于1904年,原名贺祖徽,字书帆,湖南省湘乡县人。

贺国中自幼种田、砍柴,磨炼了吃苦耐劳的品质。9岁上私塾,读了三四年后,考入湘潭天主堂学校。1920年,他带着为穷人找出路的志向,到衡阳投湘军当兵,和一起在湘军当兵的黄公略、黄纯一等关系密切。由于勇猛过人,晋升为排长、副官。1926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四师师部特务连连长。1927年1月,他们三人由湘军部队选送入广州黄埔军校学习,在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又继续读完军校高级班,并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毕业后,贺国中回到湖南,经彭德怀、黄公略推荐,在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随营军事政治学校(简称随营军校)任教育长,负责该校的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他对学员的军事训练抓得非常认真,同时还利用一切机会对学员进行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思想教育,经常讲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介绍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分析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逐渐提高学员政治觉悟,为后来参加平江起义打下了基础。19 2 8年6月初,独立第五师移至平江,黄公略、黄纯一先后调离随营学校到部队任职,贺国中成了师随营学校的实际负责人,时年他才25岁。他身材高大,体魄魁伟,性格豪放,胆识过人。在随营学校工作过的同志都说他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军官。他政治上敏锐,当第五师第一团士兵在南县进行闹饷活动时,他就密切注意闹饷的发展情况,井发动随营学校的学生积极响应。

为了参加平江起义,贺国中根据彭德怀的指示,经过一番周旋,师部才同意随营学校迁往平江。7月中旬,贺国中带领随营学校100余人离开驻地岳阳。7月2 2日下午,在离平江60里的浯口镇,贺国中得知平江起义胜利的消息,便立即集合队伍,宣布起义,并鼓励大家不要怕疲劳,连夜向平江县城疾进。在平江会师后,贺国中参加了彭德怀、滕代远领导召开的全团党的干部会议,被选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委委员、红五军第十三师第七团党代表。他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优秀指挥员,从担任第七团的党代表以后,既做思想政治工作,又指挥打仗,并以英勇善战著称。他在每次战斗中,总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是全团共产党员的楷模。

8月下旬,中共湖南省委指示红五军与井冈山的红四军取得联络。贺国中随彭德怀率部向南推进,至万载大桥时,遭敌朱耀华部袭击,部队伤亡甚重,全军由3000人减到不满1000人,3个团改编为5个大队和1个特务连,贺国中任第三大队大队长。此时,红五军处境极为艰难。在平江、修水边界处决叛徒雷振辉、李玉华时,雷振辉突然抢夺彭德怀警卫员的驳壳枪,妄图杀害军首长。在此千钧一发之际,贺国中等击毙了这个叛徒,化险为夷,保护了首长。在红五军最艰难的时刻,贺国中加强了官兵的政治思想教育,团结大家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10月,红五军在修水、铜鼓边境与地方游击队合编为五个纵队。贺国中任第四纵队纵队长,下辖第八、第九大队。合编后,由彭德怀、滕代远、邓萍、贺国中、李灿等5人组成新的五军军委,带领第四、第五纵队和直属队800多人,于1 2月上了井冈山。这时,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发动了第三次“会剿”。红五军和红四军第三十二团,按照组织决定,共同坚守井冈山。贺国中负责带领部队守卫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的桐木岭哨口。接受任务后,贺国中立刻带部队驻白银湖,把守桐木岭哨口,抵御永新、泰和方向进攻之敌。战斗异常激烈,敌人白天猛攻,晚上偷袭。那几天,雨雪交加,工事里泥泞有半尺来深,坐不能坐,睡不能睡,战士们几天几夜没有合眼睛。就在这样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贺国中带领第八大队的战士们在阵地整整坚持了四天四夜,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使侵犯桐木岭哨口的敌人始终未能越雷池一步,为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立下了功勋。

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黄洋界哨口失守,形势万分危机。彭德怀经与党代表滕代远、纵队长贺国中等商议,认为部队必须马上突围,如果死守到底,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待突围以后把敌人引下山,再与其打游击战。彭德怀立即收拢部队,由群众带路,一边打一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荆竹山方向突围。部队一连在山上爬了两天才到了荆竹山。

越过荆竹江,来到遂川大汾圩。这是红五军突围出去的最后一道难关。大汾圩驻有国民党两个营加一个民团,并已埋伏在红军前进路上的两侧山坡上。战斗打响了,彭德怀、贺国中分别指挥部队从两边打过去。由第九大队做前卫,贺国中带一个中队担任尖兵,向敌人猛冲,很快打开了一个缺口,并迅速占领了一个山头,架上机枪,用火力压制住敌人,掩护红军主力顺利通过了敌人的最后一道封锁线,胜利突围。

部队冲过大汾圩之后,大家的情绪好多了。1929年大年三十下午到达南康附近的新城。当天晚上,鞭炮齐鸣,很是热闹。部队从地主那里搞来了肉和酒,吃了顿好饭。大家喝了一点酒,很早就睡了。刚睡下不久,就遇到敌人突然袭击,顿时枪响四起。在这个紧要关头,贺国中沉着镇定,一边指挥部队阻击敌人,一边指挥队伍上山。经过激烈战斗,部队终于脱离了险境。

过了几天,红五军到达兴国县的九堡。该地有党的秘密支部,群众见了红军很高兴。此时,听老百姓说,离此百余里的于都城只有敌刘士毅部的一个营把守。部队决定当即出发,奔袭于都城。由贺国中率领部队打先锋。经过一天一夜急行军,红五军走到离城一里多地的一个村子里。这时天还未亮。贺国中要战士们准备了梯子,拂晓时战士们顺着梯子爬进了城里。贺国中指挥战士们突然围住敌人的营房,全歼了该城的守敌。这是从井冈山突围后红五军第一次占领县城。随后,红五军又乘胜奔袭了安远县城,消灭了反动地主武装,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

1929年3月底,赣南正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红五军胜利到达瑞金,再次与红四军会师了。当时,红五军军委委员只剩下彭德怀和贺国中二人。红五军在瑞金休整了约一周的时间。此时,蒋桂战争已经爆发,江酉省军阀内部也矛盾重重,“会剿”井冈山的湘、赣之敌已回防,似无力来追击红军了。因此,红五军根据前委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回师井冈山,恢复湘赣边区。4月初,贺国中协助彭德怀指挥部队离开瑞金,经于都在5月2日回到井冈山的茨坪。这次回井冈山和上次退出井冈山的形势完全不同,沿途几乎未遇见敌军。根据湘赣边界特委二届四次执委扩大会决定,将红五军主力和湘赣边界独立一团编成两个纵队,贺国中任第四纵队纵队长,并负责军事训练工作。当时井冈山地区虽遭敌“会剿”造成严重破坏,但是红五军回来不久,经过发动群众、救济难民、恢复生产、建立革命组织,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井冈山又重新恢复了原来生气勃勃的面貌。

1929年夏,彭德怀、贺国中率领红五军和王佐特务营共同行动,首先攻占湘东的酃县、桂东等地,筹集了一批款项和物资,继又夺取粤北的城口、南雄,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购买了大批药品、布匹及食盐,带回井冈山。这对于解决井冈山地区军民经济上的困难,起了很大的作用。

7月中旬,湘赣边界特委和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研究,为使敌军在永新、莲花两城更加孤立,决定红五军进攻安福县城。当时,安福县周围的永新、莲花、吉安等县城都有敌人的正规军把守(少的一个旅,多的两个旅)。安福城守敌虽然只有一个营加一个民团,但城墙既高又坚,我军攻城需费时间,而且进攻安福县城,是入敌腹地,易受周围邻近之敌的夹攻,以红五军千余人之兵力,又无攻城的重武器,去进攻设防坚固的敌人,确有很大的冒险性。可是当时特委和县委的一些同志只考虑安福城的守敌较少,认为攻下安福城,敌人就会从永新、莲花等县城撤退。因此,不顾彭德怀的反对,令红五军向安福城开进。

敌早有准备,红五军进到距安福城20里的寅陂桥时,即与敌遭遇。这里地势开阔平坦,桥下河宽、水深、流急。那天天空黑沉沉的,暴雨下个不停,能见度很低。一接火,敌军就抢占了寅陂岭山头,居高临下,在地理位置上占了优势。

枪声一响,永新、莲花、安福三路之敌即同时包围上来,向我军猛烈攻击,显然是中了敌人的埋伏。情况十分危急,彭德怀立即下令突围。贺国中率领第四纵队,在第五纵队的掩护下,担任了主攻山头的重任。为了选好突破点,贺国中不顾个人安危,跃到一座接近敌人的土堆后面,观察指挥。随后,贺国中带领战士们勇猛冲入敌阵,迅速杀出一条血路。部队且战且撤,但敌人尾追不放。这时,纵队长贺国中又带领一个中队迅速占领一处高地,阻击敌人,掩护部队脱离险境。当击倒几个敌人后,准备发起冲锋时,敌军发现他是个指挥官,用更密集的火力向他射击,他不幸头部中弹,英勇牺牲在阵地上,年仅2 5岁。

(撰稿文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