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咸口味心理学
12687300000006

第6章 不疯魔,不人生(4)

处方三、焦虑症患者的饮食治疗

患焦虑症患者饮食上应有所注意。一般对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来说,应该合理安排生活,防止暴饮暴食或进食无规律,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加重症状。对有心脏病症状的患者来说,则应远离有刺激性的烟酒、浓茶、咖啡、辛辣食物等,因为它们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速、心脏早搏等,使已有的症状更突出。建议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进食后不要马上休息。对于腹胀、便秘者,也可以服用助消化和通便的药物。

1. 饮食宜忌

焦虑症患者饮食相当重要,避免可乐、油炸食物、垃圾食物、糖、白麦粉制品、土豆片等易刺激身体的食品。饮食需合50%~75%的生菜。3周内勿食乳品,之后,陆续加入饮食中,并观察是否有什么不适症状。

酒精、药物可能使患者的症状暂时得到解脱,但隔天紧张又来袭,而且这些物质本身也有损健康。因此,应该学习如何调适,而不是光靠逃避。在身心面临紧张及焦虑的迫害时,很重要的一点是饮食正当。除了避开咖啡因及酒精,还需远离糖、白面粉制品、腌肉、辛辣刺激的调味料等。勿吃垃圾食物!正确的饮食将强化身体,使免疫系统及神经系统状况俱佳。

2. 保健药膳

1. 玫瑰花烤羊心。鲜玫瑰花50克(或干品5克),羊心50克,精盐适量。将鲜玫瑰花放入小铝锅中,加精盐、水煎煮10分钟,待冷备用。将羊心洗净,切成块状,穿在烤签上边烤边蘸玫瑰花盐水,反复在明火上炙烤,烤熟即成。可边烤边食。功效补心安神。适用于心血亏虚所致的惊悸失眠及郁闷不乐等症。

2. 枣麦粥。枣仁30克,小麦30~60克,粳米100克,大枣6枚。将枣仁、小麦、大枣洗净,加水煮沸,取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成粥。每日2~3次,温热食。功效养心安神。适用于妇女烦躁、神志不宁、精神恍惚、多呵欠、喜悲伤欲哭,及心悸、失眠、自汗。

处方四、焦虑症的其他自然疗法

1. 按摩。大部分人在处于焦虑时,会发生某部位肌肉紧绷的现象。这有点类似恶性循环:焦虑产生肾上腺素,使肌肉紧缩,结果导致更多肾上腺素生成,使肌肉更收缩。改变之道是找出受害的肌肉——通常是颈背肌肉及上半部背肌,然后按摩数分钟,按摩太阳穴也可缓解疼痛及治疗各种疾病(间接地)。按摩太阳穴里的神经,将松弛其他部位的肌肉——主要是颈部。

2. 听音乐。音乐是对抗焦虑的好帮手。它不仅使肌肉松弛,也使精神放松,心情愉悦,使你积聚的压力得到释放。

3. 芳香疗法。芳香疗法被认为对治疗焦虑症很有效。尝试用薰衣草油、茉莉或蓝菊,在织物上滴1~2滴,然后吸入或将这些油放入蒸气吸入器或蒸气浴缸中。也可以涂一滴在太阳穴处。

4. 指压疗法。按压位于手腕内侧正对小指皱褶处的神门穴,可能对焦虑所致的睡眠障碍有益。紧压拇指和食指间部位1分钟。然后重复另一只手。

按压穴位有助于镇静和减少忧虑。将拇指放在你的手腕内侧,距腕部皱褶2指宽的前臂两骨中间处,紧压1分钟,重复3~5次,然后重复另一臂。

疑病症:身体一定出了问题

陈飞是一位马拉松长跑选手。有一天,他在新闻上看到一位队友在大赛中突然倒地身亡,死因是心律失常。陈飞开始为自己把脉,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心律上,偶有跳脉就觉得自己的心脏出现了故障,可能会发生类似灾难性的心脏病。不久,陈飞打算放弃长跑以求安全。这时,一位极有声望的医生为他进行了仔细的体检,认为他的心脏极好,应该把那个意外忘掉,继续跑下去。但是陈飞一点儿也不相信,又去看了别的专家,也没检查出他的心脏有任何问题。可笑的是,这些结果不但没能让陈飞放松,反倒使他更加着急。他觉得那些医生都没有看出问题来,或者看出了问题却又瞒着他。于是,他无法集中精力做自己的工作,开始花很多的时间来读医学文献和期刊,或到网上查阅应该做的化验和可能的疗方。他的朋友开始疏远他,因为他完全只考虑自己所谓的疾病,所有的谈话都只集中在他自己的健康问题上,他也觉得朋友和医生都对他的问题看待不够严肃认真。

生病看医生,这是正常现象。可是有的“病人”反反复复看医生,却始终查不出是什么病,这就令人费解了。其实,这种人确实有病,只是他的病不是在身上,而是存在于思想上、精神上。从医学心理学的角度讲,这种病叫做“疑病性神经官能症”,简称为“疑病症”。

疑病症主要特征是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身体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怀疑自己患上某种生理或精神疾病,医生对疾病的解释或检查,常不足以消除患者的固有成见。病人整个心神被对疾病的疑虑和恐惧所占。临床症状为:疑病性烦恼,如对健康过分注意;疑病性不适;感觉过敏;疑病观念。疑病症的临床表现可概括为:①对自身健康毫无根据的先占观念,叙述身体的某部位有特殊的不适感、疼痛或异常感觉。②认为自身患了某种严重疾病或坚信某种异物侵入身体,病人终日为之忧虑、恐惧,四处觅医,然而最终常是医药无效。

这类患者对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警觉,身体功能上的任何微小变动如心跳加快、腹胀等现象都会引起患者注意。而这些在正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变化,却使患者特别关注,不自觉地加以夸大或曲解,成为患了严重疾病的证据。在警觉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一般轻微的感觉也会引起患者明显不适或严重不安,使之感到难以忍受,从而使患者确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尽管各种检查结果并不支持患者的揣测,医生也耐心解释、再三保证患者并无严重疾病,其也往往对检查结果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对医生的解释感到失望,仍坚持自己的疑病观念,继续到各医院反复要求检查或治疗。由于患者的注意力全部或大部分集中于健康问题,以致学习、工作、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常受到明显影响。

疑病症是由于亲友或熟悉的人患病,或由于曲解了医生的言语和医学知识,或由于误信了不正确的科普宣传,产生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过度关注和担心,误以为自己生了重病,如担心自己生“癌”“心脏病”“艾滋病”等,以致把轻度的身体不适、正常的血管跳动和骨骼隆起以及含糊的检查资料作为患病证据,虽多次检查结果正常,医生一再解释都不能使病人解脱。

疑病症是一种心理疾患,病因未明。疑病症患者病前常有过分关注自身健康,要求十全十美或固执、吝啬、谨慎等性格特征,男患者常有强迫性特点,女患者中具有癔症性格者较多。约1/3患者是由躯体疾病所诱发,多数患者可能是医源性。心理社会因素的强化作用在疾病持久方面起一定作用。

患者病前个性常常是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自我中心、自怜和孤僻,可因躯体疾病后衰弱状态而促发,也可由于环境的变迁、个体生理心理条件的改变,如月经初潮、绝经期等的疑虑或由于医务人员言语不当造成。自我暗示或条件联想,如见友人死于心肌梗塞,使患者对自身轻微胸痛过分关注,或婚外性交后染上性病而产生焦虑与恐惧等。

正常人在某一时期过分重视自己的健康,对不严重的普通疾病或不适感的疑惧,可出现疑病观念,但经检查证实无病,给予适当解释后可放弃疑病观念。这类表现则不属于疑病性神经症。

疑病症患者通常以身体的某个部位、某系统、某脏器有某种不适或疼痛证明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并不断加以强化,企图用各种办法以获得别人的同情。根据其知识水平的不同,分别认为自己受了“风”“寒”“病毒”等侵袭,患了“痹症”“肝炎”“肺病”“癌症”“心脏病”等,主诉喉部有异物阻塞,肠子被扭曲,血液在皮下流动,小虫在体内行走,或为部位不恒定的疼痛。某些病人则诉述闻到某种难闻的怪味,自身形态发生了奇异的变化等。病人可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惶惶不安,反复要求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并对检查结果的细微差异十分重视,认为这种差异“证实”了自己疾病的存在。对于别人的劝说和鼓励不是从正面理解,常认为是对自己的安慰,更证明自己疾病的严重性。患者受疑病观念的驱使,东奔西走,到处求医,寻求“最新”诊断,作了大量不必要甚至是重复的检查,对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常感到不满,而对于偶然出现的“阳性”结果虽认为抓住了“证据”,但也常感到怀疑。

病人除表现有日趋严重的疑病症状外,其他认识良好,主动求医,无任何精神衰退,体检或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一般诊断较易明确。

疑病症患者通常不容易被别人说服,患者自己去阅读有关书籍又容易造成自我暗示,这些做法使得症状变得愈加复杂。因此,患者一定要做好早期的预防工作,即使患上疑病症,也要做好自我调节工作。

心理诊所

处方一、通过心理调整法加以调节

患者通过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病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和认真学习各门学科,把精力、精神集中到其他与“病”无关的事上,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彻底的调整。因此,患者必须做好以下3方面的心理调整工作:

1. 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它不是身体上有病,而是心理上有病。要在“无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努力放下思想包袱和心理负担,从个人“疾病”的小圈圈中跳出来,轻装前进。

2. 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转移自己对“疾病”的过分关注。无所事事和长期休学是无益的。

处方二、通过自我暗示法加以调节

自我暗示语可以是:“我的身体其实是很好的,这已被所有检查过的和化验过的结果所证实,医生也都说自己是没有任何疾病的,现在自己应该坚信这点了。过去自己感觉到这儿痛那儿痛、这儿不舒适那儿不舒适,都是自己太敏感的缘故。其实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有这样的现象,这不是病,是一种正常人的‘不正常’现象,会很快过去的。我今后不去想它了,不舒适的感觉就会消失了。现在我已经感觉到舒适多了,也不再为此而烦恼了,现在我对自己的健康充满信心。”自我暗示语可以根据自己疑病的情况,重新编写。但暗示语一定要毫不犹豫、直截了当,使自己接受“不必怀疑”的观念。一般每天自我暗示一次或数日一次,其效果较佳。

处方三、相信专业人士

疑病症患者千万不要自己看了点儿有关医学方面的书就“对号入座”,认为自己身体的某些不适或与书上描述的症状相似或相近,就诊断为自己患上了某病。实际上许多症状在许多疾病中都可能发生,就是正常人也有所表现。因此,千万不能不去看医生自己就“对号入座”。到医院看病,最重要的有3条:

1. 要相信医生。相信医生的各种检查,相信医生的解释和劝告,相信医生经反复多种检查后所作出的无器质性疾病的结论。

2. 要如实客观地陈述病情。不要夸大和做出不切实际的解释,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诊断,不要把自己的感觉强加于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