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优质茶叶生产新技术
12686900000003

第3章 茶树生育的特性和环境(3)

最简单的土壤酸碱度测定方法,是用石蕊试纸比色测定,也可以实地调查酸性指示植物作出判断。一般来说,生长有铁芒箕、映山红、马尾松、杉木、杨梅、油茶等植物的土壤都为酸性,适宜种茶。

3土壤厚度

茶树根系发达,是多年生的深根性植物,在土层深厚的土壤中可以得到良好的发育。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不但表土层要厚,而且全土层也要厚。据实地试验测定:同一块地,同一品种和相同管理条件下,茶叶产量与土层深度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看出,土层深度越厚,茶叶产量越高。

实践证明,种茶的土壤深度一般应不少于60cm。然而在考虑土层厚度时,还必须结合当地成土母岩的种类和风化程度。例如浙江龙井区的白沙土,尽管表土不厚,但通过深翻和重施有机肥料等改土措施,母岩很快风化为烂石,这种土壤依然适宜种茶,并可获得高产优质的制茶原料。

只要地区的土壤质地、酸碱度和土层厚度基本满足茶树生长的要求,就可通过施肥、耕作、铺草等管理措施,培育成为丰产的茶园土壤。土壤基础条件越高,茶园单产越高。因此,低产劣质茶园应通过土壤诊断,找出具体限制因素,有目的地改良土壤。

此外,适宜种茶的土壤,还应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和比较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在茶园管理过程中应及时增施有机肥料、合理耕锄,以促进形成团粒结构,改良土壤。

二、地形条件

局部的气候、土壤和茶园管理的效率都与地形有着重要的关系。茶园地形条件,主要指4个方面:海拔高度、地势起伏、坡度和坡向。

1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不同的地区,其热量条件也不同。在海拔1500m以下,一般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3—04摄氏度。随着海拔的增高,茶园积温减少,茶树生长期也随之缩短。茶园海拔在200—700m范围内,茶树往往生长良好,茶叶产量和品质也较好;超过1000m的茶园,茶树生长不如前者,且易发生白星病。

2地势起伏

一般地说,地势起伏越小,越有利于茶园集中成片,有利于水利建设和机械操作。地势起伏与地形类型有关,通常指的是地表的相对高差,平地高差通常小于20m,丘陵高差不超过100m,切割山地可超过100m。因此茶园建设在平地或缓坡比丘陵地有利。但有的地区茶树主要种植在丘陵山地,所以在选择茶园地块时,不必强求集中成片、水利建设和田间机械作业,应按照实际情况具体设计。另外,热量和水分的分布也与地势有关。例如,四周没有屏障的孤山,山间峡谷冷空气容易下沉,冬季易受寒冬灾害,不适宜种茶;近海地区,特别是高山迎风面,受海洋季风的影响,夏季容易遭受狂风暴雨袭击,引起土壤冲刷,因而建园时应注重保土措施。

3坡度

茶园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和温度的昼夜变化与坡度大小有关。同样向阳的南坡,坡度大的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比坡度小的多。但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冲刷加重,对茶树生长也不利。据测定,坡度在20毅的新垦茶园,第一年的土壤冲刷量可达到每亩167吨,是坡度为5毅的茶园(每亩冲刷量495吨)的三倍多。因此,新茶园的坡度最好不超过30毅。因为坡度太陡,不但建园费工,而且管理困难,茶叶产量也不会高。

4坡向

与谷地、平地茶园相比,向阳的坡地茶园由于受光面积大,又可以减轻或避免寒风的袭击,冷空气容易下沉,因而冬季的气温相对较高。南坡与北坡相比,更容易获得较多的热量,近地面的地温比较高,蒸发量较大。因此在夏季较为干旱的地区,南坡种茶尤其要注意抗旱保水。东坡和西坡的效果介于南坡与北坡之间,然而东坡上午温度高,下午温度低,西坡却恰好相反,但总体来说,东坡温度不及西坡。在茶园建设归还时,对这些情况时应有所考虑。§§§第四节我国主要茶区的环境条件

根据我国茶区的地域差异、产茶历史、品种分布、茶类结构和生产特点,我国茶树栽培区域划大致分为华南、西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

1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南岭以南、元江、澜沧江中下游的丘陵和山地,包括福建和广东中南部,广西和云南南部以及海南和台湾,是我国气温最高的一个茶区。此区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为18—20摄氏度,大于或等于10摄氏度积温在6000摄氏度以上,年极端最低气温高于-3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大于0摄氏度的保证率在80%以上,冻害基本不会发生。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5摄氏度以上,相对湿度75%—85%,绝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在1500mm以上。整个茶区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适宜茶树尤其是大叶种茶树栽培。本区土壤大多为砖红壤和赤红壤,部分是黄壤。

本区茶树资源极其丰富,以乔木型或半(小)乔木型为狐妖茶树品种,部分地区分布有灌木型的茶种。红茶、普洱茶、六堡茶、绿茶和乌龙茶等茶类均有生产。

2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位于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江、方斗山、武陵山以南,大渡河以东,包括贵州、四川、重庆、云南中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等地。此区气候温暖湿润、水热资源充裕,年平均气温为15.5—18摄氏度,绝大部分地区大于或等于10摄氏度积温都在5000摄氏度以上(云贵高原略偏低)。冬季有秦岭大巴山屏障可有效阻挡寒潮侵袭,气候较为温和。区内无霜期210—230天,年降雨量1000—1600mm,茶树生长季节4—10月份,月平均降水量大多在100mm以上,相对湿度80%左右,可以有效满足茶树的生长需要。区内大部分地区为盆地、高原,土壤类型复杂,川北地区土壤变化尤其大,滇中北以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为主;川、黔及藏东南以黄壤为主。pH55—65,土壤质地较黏重,有机质含量一般较低。区内茶树资源较为丰富,灌木型、小乔木型和乔木型等茶树品种类型都有栽培,生产的茶类有红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花茶等。

3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位于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广东和广西北部,福建中北部,安徽、江苏和湖北省南部以及湖南、江西和浙江等省。此区基本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体表现特点为春温、夏热、秋爽、冬寒。全年平均气温为15—18摄氏度,冬季气温一般在-8摄氏度。年降水量1400—1600mm,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秋冬季则较少,易发生伏旱或秋旱。此区宜茶土壤基本为红壤,部分为黄壤或黄棕壤,还有部分黄褐土、紫色土、山地棕壤和冲积土等,pH50—55。此区资源丰富,产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主要是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小乔木型的中叶种和大叶种也有分布。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以及各种特种名茶均有生产,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等品质优异、经济价值较高的历史名茶,更是世界驰名。

4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是我国最北的茶区,位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包括甘肃、陕西和河南南部、湖北、安徽和江苏北部以及山东东南部等地。此区属北亚热带,部分地区属暖温带。年平均气温除西南部分地区以外,多在15摄氏度左右,全年大于或等于10摄氏度的积温在4500摄氏度左右。最冷月份平均气温2—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的多年平均值在-10摄氏度以下,其极端值低于-12摄氏度时,茶树易受冻害。区内地形复杂,与其他茶区相比,气温低,积温少。因地形较复杂,有的茶区土壤酸碱度略偏高,宜茶土壤多为黄棕壤,部分为山地棕壤,土质黏重,肥力不高,是在常绿阔叶混交林的作用下而形成。本区种植茶树品种多为灌木型中小叶种,抗寒性较强。绿茶是其主要生产茶类,香高味浓,品质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