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心术:人际交往的第一项修炼
12668300000015

第15章 你以后还敢随便吐舌头吗

尽管舌头是身体内部的一个器官,但因为它可以露在外面,因而成了身体语言的媒介,可以用来表达及发现恐惧、欲望、拒绝,以及侵犯他人的信息。而所有的这些,都可追究到婴儿被喂食的本能反应。

例如,有许多敏感、脆弱,带点神经质的人,经常有“咬东西”的动作,追根溯源,即是婴儿饥饿时紧咬母亲乳头才觉得心安这种原始本能的再现。因此,“咬东西”是一种“口腔安慰”里的“自我安慰”。它是婴儿时期因为某些不知道的原因而形成的习惯性焦虑所造成的。婴儿时的吮手指,小时候的咬指甲,长大后的咬圆珠笔、咬香烟,咬的东西虽不同,但内在那种意识深处的焦虑不安则是一样的。

在舌头的动作里,最值得讨论的,乃是用舌头表达“拒绝”的各种动作。

例如,当人们受到巨大的惊吓,除了目瞪口呆、双手平举、掌心向外,还会经常把舌头长长地露出来。这些动作,它的符号意义以前一直令人费解。但到了现在,大家已同意,这是一种夸大的“拒绝”动作。双手平举,手心向外,是一种想要把可怕推开的动作,而舌头被长长地吐出来,也和婴儿用舌头顶开他不要的食物一样,是在表达拒绝,只是这种拒绝的程度更大了一些。

由于上面这种动作是自己被吓时的身体语言,于是,当人要侵犯别人时,就会“己所不欲而施于人”,用这种动作来侵犯别人。这就是“侵犯式的吐舌头”,这也就是所谓的“吐舌头,扮鬼脸”。这种动作的目的在于吓人,无礼地侮辱人,但它的根本仍是“拒绝”,以及转化成的“轻蔑”。

当人们碰到某种小惊吓、小紧张、小尴尬,就会吐舌头。但这种吐舌头不会太久,吐了一下就很快地缩了回去。这种形态的吐舌头,在各种国家的幼儿园学童身上都非常容易看到。它所表达的是程度最轻微的拒绝。由于这种动作并无侵犯性,而且多发生在幼童身上,尽管幼儿园教师会在幼童伸舌头后加以制止,但这种动作毕竟还是存续了下来,成为一种“扮可爱”的表现,用来表达不是那么严重的小紧张、小惊吓、小尴尬。

吐舌头除了表示拒绝外,还可能表达一种心理——不论老幼、不分男女都是这样,那就是“侥幸逃过一劫”!

一旦你学会观察这种行为,无论是在讨价还价还是在进行激烈竞争时,对你而言都非常有用。

许多年以前,我想买一辆好车。我去经销商处对销售员说:“我愿意以这个价钱买下这辆车。”销售员和我讨价还价了一会儿后,使了惯用的一招说道:“好吧,让我问问我们的经理。”于是,他去找经理,我就走出他的办公室,随便走走。几分钟后,我碰巧瞥见那位销售员和他的经理在一扇玻璃门后交谈。虽然我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但是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我看到那位销售员在和他的经理说完话之后,正要走回来和我说话之前,做了一个吐舌头的动作,虽然动作很快,但是我绝对不会看错。

我回到那位销售员的办公室,等着他回来。他没多久就回来了,走进门对我说:“我们经理认为我给你的价格已经是最好的价格了。”

我反问道:“你的意思是,这是你们能接受的最低价了?”

“是的。”他回答说。

“没有再商量的余地了?”我用一种刨根究底的语气说道。

“没了。”他点头说,“这是我们的最低价了。”

“既然这样的话,谢谢你!”我说道。我从椅子上起身走出办公室,头也不回地往大门走去。当我走到出口处时,我听到有人一边叫我的名字,一边喊道:“等一等!等一等!”

那位销售员又把我哄回他的办公室,告诉我他可以在所谓的最低价上还能再降低2700元,这个新的最低价比我第一次给出的价格仅仅高出100元而已。

这个故事的重点在于:第一,要摸清买这辆车的价格底线是多少;第二,当你看到销售员作出吐舌头的动作时,你就要知道他试图侥幸地让你接受所谓的最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