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是有毛病、有错误的句子,即不符合语法规则和不合逻辑规律的句子。病句的存在势必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甚至造成严重的错误。病句是出版物中常见的差错类型之一,应引起重视。常见的病句有多种类型,现例举一些典型病句并加以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一、用词不当
1.词性误用
〔举例〕①除了上大课之外,分小班上自习课,是一个很好的形式,能够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②画家王教授义务为业余美术爱好者讲座。③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耻辱。
〔简析〕词性不同,其语法功能和在句子中的作用也不相同,不能随意改变。以上三例均属词性误用。例①的“针对性”是名词,名词不能作状语。此句中的“针对性”作了“解决”的状语,违背了语法规则。应在“针对性”前加一个“有”字,变成“有针对性地”。例②的“讲座”是名词,不能在叙述句中作谓语。此句误把“讲座”当动词用,作了全句的谓语,应把“讲座”改为动词“讲课”。例③的“极大的”后面的中心词,必须是意念上的动词。“摧残”是动词,符合规则的要求,“耻辱”是名词,不符合要求,这是误把“耻辱”当动词用了,应把“耻辱”改为“侮辱”。
2.不及物动词误带宾语
〔举例〕①我们到达银川时已经入夜了,只见满天繁星相映灯海。②我不由得抬起了头,无限深情地注目着他。③如今,开发区已成为兴庆区接轨西夏区的重要载体。
〔简析〕以上三例均属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致误。例①的“相映”是不及物动词,是相互映照的意思,不能直接带受事宾语。不能说什么相映什么,只能说什么与什么相映。“繁星相映灯海”不合汉语规则。这是误把不及物动词当及物动词用了,应改为“满天繁星与灯海交相辉映”。例②的“注目”为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应将“注目”改为及物动词“注视”。例③的“接轨”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应把“接轨西夏区”改为“与西夏区接轨”。
3.简称失当
〔举例〕①姑苏一女工绣成“四妇会”会标。②我是李总的秘书,对这起事件最知底,市检委要我写份材料,将情况如实汇报一下。③市政府于4月5日到7日在原州区召开了固原市改水工作会议。
〔简析〕例①的盲目求简,造成了语义不明。“四妇会”是指“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如此简称,令人费解,规范的简称应该是“第四次世妇会”。例②“检委”是“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缩略语,规范的简称是“纪委”。例③的“改水”是“改善饮用水条件”的缩略语,纯属生造,读者很难理解。爱用简称是一种正常现象。简称是全体(全名)的缩略。在信息传递中使用简称可以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但使用简称有一个必备条件,就是所用简称必须是信息发送方尤其是信息接受方能够正确理解的,否则会影响语言的正常进行与交流。另外,使用简称应顾及语言环境,在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环境里,应使用全称。
二、虚词不当
1.指代不明
〔举例〕①闫峰供述了2001年6月21日上午9时,伙同夏克文、王金辉受雇于金光公司总经理,持刀将与其有矛盾的公司职员屈某砍成重伤。②陈师傅入了党,又评上了先进工作者。近来,小叶跟他在一起学习,总是诚恳地帮助他,他希望他能够做个好徒工,他也暗地里打定主意,虚心地向他学习做个好青年。
〔简析〕使用代词,可以使句子简洁,但指代必须准确,不能指代不明,产生歧义。例①中先后说到四个人,句中的“其”到底指谁,令人费解。从整句意思看,“其”应是指“公司总经理”。但“其”指代其他三人中任何一个人都讲得过去。此句中的“其”最好改为被指代对象,以免产生歧义。例②连用了六个“他”,一会儿指陈师傅,一会儿指小叶,变换不定,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从文意看,该是陈师傅帮助小叶的,句中都用“他”指代小叶可以,指代陈师傅也可以,但不能变来变去,叫人看不清究竟指代的是谁。
2.误用介词
〔举例〕①他为了身体比较虚弱,所以非常注意锻炼身体。②由于宁夏许多土特产畅销,因而引起银川市场日渐活跃。③舞蹈演员的脚是可以举过头顶的,在大庭广众让人们从各个角度去观赏它。
〔简析〕例①错用目的介词“为了”。“身体比较虚弱”不是目的,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的身体虚弱;它是行为动作的原因,正因为身体弱,才“非常注意锻炼身体”。把“为了”与“因为”弄混了,“为了”应改为“因为”。例②的“由于”是表示事件发生的原因,“因而”“因此”等表示事件的结果。此句前后两个分句没有因果关系,“土特产畅销”是市场活跃的表现,不是市场活跃的原因。此句中“由于”“因而”多余,应删去,使之变为“宁夏许多土特产畅销,银川市场日渐活跃”两种表现并列。例③的“在”是介词,“在大庭广众”不通,应该用介词结构“在……中”。缺“中”,介词“在”就没有着落。滥用介词,或当用不用,都会影响语意的正确表达,应注意各类介词的不同功能,正确地使用它。
三、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举例〕①我们的文化水平和身体都提高了很多。②几年来,“早恋”现象在中学生中日渐上升,不仅城市突出,农村也有所增加。③匆忙中,衣服被峭壁划破、划伤,可他全然不顾。④他的足迹走遍了大西北。
〔简析〕例①的“身体”和“提高”不能搭配。可改“身体提高”为“体质增强”,全句宜分开来说,改为:“我们的文化水平提高,体质增强。”例②的“现象”是指事物发展变化中表现的外部的形态和联系。它不能与“上升”搭配。宜改“上升”为“严重”。例③的主语“衣服”与谓语“划破、划伤”中的“划伤”搭配不当,应删去“划伤”。例④的主语“足迹”与谓语“走遍”不能搭配,可改“走遍了”为“遍布”或删去“的足迹”。
2.动宾搭配不当
〔举例〕①他们说服了老师的劝阻。②要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南部山区教师的水平,实在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③这样更显得小巧玲珑、机智敏捷的性格。
〔简析〕例①中的谓语动词“说服”与宾语“劝阻”搭配不当,可改为“说服了劝阻的老师”。例②中的“培养……水平”讲不通。谓语“培养”与宾语“师资水平”不能搭配,要么删去“培养和”,要么改为“培养师资和提高师资水平”。例③的谓语“显得”与宾语“性格”不能搭配,应删去“的性格”,让“小巧玲珑、机智敏捷”作宾语。
3.定中搭配不当
〔举例〕①如何提高产量和质量,这是一件很值得研究的问题。②这里的山光水色和数百只活泼温驯的鹿群吸引着远道而来的游客。③一个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在枪林弹雨的战斗岁月里出生入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始终保持实事求是、艰苦朴素的作风,并且总是以一个普通劳动者身份出现在人们眼前,不就是人民大众的“牛”吗?
〔简析〕例①中的定语“一件”与中心词“问题”不能搭配,应改“一件”为“一个”。例②的定语“数百只”与中心词“鹿群”不能搭配,应删去“数百只”或“群”,二者保留其一即可。例③的毛病在于定语太长,丢了中心语。定语太长不合汉语习惯,读起来也感到句子太沉重。此句可改为许多分句,在“不就是”前加上“这样的人”即可。
4.状中搭配不当
〔举例〕①皎洁的月亮像银纱似的照着美丽的校园。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对语言性能的把握,“共生语言”与“自然语言”之间的转换或转化将日益成功。③他们的工作已经进入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制订全面规划的阶段。
〔简析〕以上三例均属状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例①的状语“像银纱似的”与谓语“照着”不能搭配,应改“照着”为“罩着”。例②的“成功”是终止了的动作行为,不能与“日益”搭配,可改“成功”为“发展”。例③的状语修饰错了中心词。“充分调查”应是“进入”制订规则阶段的前提,“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应作“已经进入”的状语,却误在“进入”后边修饰宾语部分定语里的动词,这显然不妥。全句宜改为:“他们的工作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已经进入广泛征求意见、制订全面规划的阶段。”
四、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举例〕①热烈庆祝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②我们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是可行的。③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蓝根、草河车、连翘配制而成的。④这里,几年以后便会出现一片动人多么可喜的景象啊。
〔简析〕例①是将“热烈庆祝……大会的召开”与“热烈庆祝……大会即将召开”两种不同句式套叠在一起,成为一个句子,造成了句子结构混乱。“召开”和“即将召开”是两个意思,不能叠用在一个句子里。改正的办法是将“即将”删去,换成“隆重”二字。例②是把陈述句和判断句套叠在一起,造成了句子结构混乱。改正的办法是:或者用陈述句,“我们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或者用判断句,“我们在安全生产方面做的工作是可行的”。例③把两个不同的说法拼成一句话了,杂糅套叠,文意不顺。修改的办法是:或者删去“连翘”后的“配制而成的”五个字,或者改成“感冒退热冲剂是由大青叶……连翘配制成的。”例④是将判断句与感叹句套叠在一起的句子。修改的办法有:或者改成陈述句,“这里,几年以后便会出现一片动人的可喜景象”;或者改成感叹句,“这里,几年以后将出现一片多么动人可喜的景象啊”。
2.把字句、被字句误用
〔举例〕①张晓红在邻居的帮助下,把她和她的孩子一齐护送到医院。②某领导干部对下一级领导干部说:“我儿子你们要严格要求,注意培养教育。”于是他儿子便很快被入党。③他被错误地受到批判。
〔简析〕例①本该用被动式,却用了“把字句”。“护送”这个动作,谁是施动,谁是受动?文意含糊不清。可改为“被字句”,即“张晓红在邻居的帮助下,她和她的孩子一齐被护送到医院。”例②中的“被入党”于理不合。“入党”,按党章规定必须本人主动申请,丝毫不能有一点“被”动成分。“被”字应删,改为“于是他的儿子便很快入了党”。例③的“被”用在句子中表示“他”是受事。“受到批判”也表示主语(他)是受事。“被”与“受到”重复,应删其中之一,可改为:“他被错误地批判”,或“他受到错误的批判”。
五、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举例〕①听了这个报告,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②通过学习,使全体职工对集团公司的基本情况、奋斗目标、工作安排以及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激发了广大职工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危机感。③黎明村两个农民打架,拖一个多月解决不了。
〔简析〕常见的容易缺少的成分,主要是主语和谓语。以上就是缺少主语的实例。例①的改法有二:一是删去“听了”,让“这个报告”作主语;二是删掉“使”,让“我”作主语。例②是个较长的句子,看来文从字顺,仔细一读会发现,主语被“淹没”了。“通过学习”是状语前置,“对……困难和问题”是介宾词组和几个短语组合起来作“有了”的状语。因此,这个句子删去“使”,让“全体职工”作主语,即可。例③中,“解决”的是“问题”,而不是“打架”,这是主语残缺的毛病。可在“打架”后面补上“的问题”充当主语。全句改为:“黎明村两个农民打架的问题,拖一个多月都解决不了”。
2.谓语残缺
〔举例〕①凡机关、集团、工厂、企业的职工,在校的大中专学生,社会青年,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演唱。(某业余合唱团招生广告)②我们顺着沿山公路,没有多久,就到了金沙湾宁夏植物实验园。③本台今晚第二套节目9时将播出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就安全生产问题的电视讲话。
〔简析〕例①的“利用业余时间”和“参加演唱”之前都缺少必要的成分,前面缺少表示统括范围的副词状语,后面缺少承接性动词(谓语,部分残缺)。前面应加上“都可”,后面应加上“前来报名”使谓语部分完整起来,全句改成:“凡……社会青年,都可利用业余时间,前来报名参加演唱。”例②的第一个分句缺少谓语,“顺着沿山公路”是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应在其话或“没有”之前加上作谓语的动词“行驶”或“走”。例③的“就安全生产问题”后面缺了一个谓语动词,“就”悬空了,失去了照应,文意不通。“就”在句子中是介词,它的作用在于引进动作的范围或对象,引进范围后,应紧连必要的动词加以陈述,语意才完整。因此,可在“电视讲话”前删去“的”,添上“发表”之类的动词,或改“就”为“关于”。
3.宾语残缺
〔举例〕①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位的工作,是稳定和提高干部。②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期间,还举行学术讨论会、经验交流会,探讨发展曲艺创作和表演。③高分子材料用在医药上,大致可分为机体外使用和机体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