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幼猪饲养实用手册
12651000000006

第6章 幼猪的营养需要和饲料配制(1)

§§§第一节幼猪的营养需要

幼猪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生理机能还不完善,其健康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从而导致患病,甚至是死亡。而幼猪饲养是养猪生产的关键,所以幼猪的营养需要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幼猪的营养需要主要随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生长水平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一、能量

幼猪在哺乳期或断奶以后,通常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饲养,不过考虑到幼猪的消化能力较弱,采用自由采食的饲养方式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所以一般采用限制饲养。在自由采食的情况下,能量需要量一般以每千克饲料能量含量,即能量浓度表示,而在限制饲养时,则用每天能量需要量表示。

NRC(1998)规定幼猪能量浓度为14.2兆焦/千克,我国规定为13.85-16.74兆焦/千克。NRC(1998)指出体重在20千克以下的幼猪消化能摄入量估算公式为:DE摄入量(千焦/天)=556+(1050W)-(4.14W2)式中:W为体重。处于哺乳期的幼猪,其能量需要主要从母乳和补料中获得。随着幼猪日龄和体重的不断增加,母乳就渐渐无法满足幼猪的能量需要了,这时候幼猪就需要从补料中获得差额部分的能量。研究显示,3-8周龄的哺乳幼猪平均每天需采食补料0.253千克,为满足幼猪的能量需求,补料中的能量浓度应在14.64兆焦/千克。综合多方面的研究资料和喂养实践,哺乳幼猪最适宜的能量浓度应为13.81-15.06兆焦/千克。在这种能量浓度下,幼猪一般都可获得最佳的增重和正常的消化道发育。

幼猪断奶后,尤其是早期断奶后,通常采用自由采食的饲养方式,日粮能量浓度仍需要保持在13.81-15.06兆焦/千克。无论是尚处于哺乳期还是断奶的幼猪,在限制饲养时,都可以根据日需要量来确定日饲粮供给量。

在外界因素中,环境温度对幼猪的能量需要影响较大,当环境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寒冷产热作用就会大大增加幼猪的能量需要量,即由于热损失增加,用于生长部分就减少,维持正常生长就必须多供给能量,且环境温度低于临界温度越远,热损失就越多,其增加的量下述公式来计算:

H=(1.31W+95)(Tc-T)/0.8

在上述公式中:H代表环境温度低于临界温度需额外增加的代谢能供应量(千焦/天);W代表幼猪的体重(千克);T代表环境温度(益);Tc代表临界温度(益);ME的利用率为80%。

这个公式可以计算任何体重下环境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为维持正常生长所需额外提供的能量。在环境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对于体重为20千克的幼猪来说,如果环境温度低于临界温度5益,则每天热损失增加量为:H"=(1.3120+95)5=606(千焦/天)

每天需补给代谢能606衣0.8=757.5千焦。如果该幼猪饲料每千克含代谢能13兆焦,则每天需额外供给58克饲料。

当然,幼猪的临界温度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饲养水平、地板类型、季节、气流,温度等。通常情况下,幼猪都采用自由采食的饲养方式,这样一来,能量浓度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二、蛋白质和氨基酸

一般只有先掌握了幼猪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规律,才能确定适宜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

(一)幼猪粗蛋白质需要量的影响因素

1. 基因型与性别

不管是瘦肉型还是肉脂型猪,也不管是公、母猪还是阉猪,其幼猪阶段的养分沉积规律基本一致,受遗传品质的影响极小。所以,基因型与性别对幼猪蛋白质、氨基酸需要量影响甚微。

2. 猪的年龄

猪对蛋白质的利用率一般在51%以下。幼猪生长速度快,蛋白质代谢强度大,体内沉积蛋白质也多,利用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蛋白质代谢强度也随之减弱,利用率降低。

3. 蛋白质的品质

初生幼猪消化系统尚未完善,因此,需要饲喂易消化、生物学价值高的蛋白质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比例是影响蛋白质利用率的重要因素。猪在体内合成蛋白质时,对日粮中各种氨基酸,尤其是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比例有一定的要求,所以,配制日粮时,应按猪所需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合理搭配日粮,并补充必要的人工合成氨基酸,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以赖氨酸为100的情况下,幼猪的最佳氨基酸比例为:赖氨酸100、色氨酸15、组氨酸33、蛋氨酸+胱氨酸50、异亮氨酸55、苏氨酸60、缬氨酸70、苯丙氨酸+酪氨酸96、亮氨酸100。这种氨基酸平衡比例的蛋白质称为理想蛋白质。因为理想蛋白质的利用率高,所以幼猪对其需要量比较低,按饲料百分比计算,幼猪对理想蛋白质的需要量一般要比粗蛋白质低2个百分点左右。

4. 蛋白质水平与幼猪腹泻

蛋白质水平也是影响蛋白质利用率的重要因素,蛋白质水平适宜则利用率高,如果喂量过多,蛋白质的利用率就会随过多的程度提高而有所下降。这是因为猪合成蛋白质的速度具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该限度,多余的蛋白质就会以能源的形式被猪利用,从而造成蛋白质的浪费。可以根据猪的瘦肉率、年龄、生理以及生长速度等来确定适宜的蛋白质水平。

幼猪的腹泻与日粮高蛋白质水平有着一定的关系。当蛋白质水平达23%时,腹泻加剧,生长速度变慢。原因在于蛋白质是一种活性很强的抗原物质,进入幼猪消化道后,局部会出现免疫反应,从而导致消化道损伤。一般日粮中蛋白质水平为18%-20%,可消化粗蛋白质为15%-16%,可有效降低幼猪腹泻的程度。

5. 蛋白质的可消化性

饲料的种类不同,其中所含蛋白质的消化率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比如动物性饲料中的羽毛粉和结缔组织,其中胱氨酸和二硫键的含量较高,结构稳定,很难被消化酶消化,导致消化率降低;再比如高粱中的单宁和大豆中的抗胰蛋白酶因子也都能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因此,在生产上要注意原料的特性并采取适宜的加工调制方法。

6. 饲料类型

20%粗蛋白质水平的高粱-大豆饼饲料与同蛋白质水平的高粱-花生饼饲料相比较,前者可使9千克体重的幼猪日增重531克,每千克日增重耗料为2千克,而后者日增重只有171克,每千克日增重却耗料2.78千克。这主要是由于蛋白质质量。前者含赖氨酸0.97%,后者含0.58%。所以,为了精确地满足幼猪对各种氨基酸的需要,尽量不按照粗蛋白质水平来配合日粮。

7. 饲养水平与能量浓度

饲养标准中幼猪蛋白质的需要量,是指在自由采食条件下的饲料中的含量。其实,保证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远没有保证幼猪每天实际摄入的蛋白质量更为重要。因为幼猪的采食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采取限制饲养或幼猪采食量降低时,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应相应提高。

幼猪对于能量浓度的需要基本不变,因此,蛋白质需要可与能量挂钩,按兆焦消化能需要量表示。0-3周龄幼猪的推荐量每兆焦消化能为16克粗蛋白质,3-8周龄幼猪的推荐量每兆焦消化能为14克粗蛋白质。

8. 饲料能量水平

当饲料能量水平能够满足幼猪需要时,蛋白质才能主要用于体蛋白的沉积。如果饲料能量水平不足,则蛋白质就会首先被猪用作能源消耗掉,从而导致蛋白质的利用率降低,蛋白质用作能源的量可根据能量水平不足的程度而定。高能量水平不仅可以增加日增重和脂肪沉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蛋白质的沉积。因此,在生产上要注意保证足够的能量供应,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9. 饲料粗纤维水平

饲料粗纤维的含量与性质对蛋白质的消化率影响较大,粗纤维含量过高,可大大降低本身及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为了促进幼猪消化道的发育,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以5%为宜,这一水平已明显高于一些饲养标准中的限额。粗纤维含量的提高定会降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率。据测定,粗纤维含量每增加1%,蛋白质的利用率就会降低1%-1.5%。因此,在配制日粮时,应注意控制粗纤维的含量,不能过高,生长猪一般在4%-8%,秕壳、稿秆等含木质素较多的原料不适合采用。10.矿物质与维生素水平饲料中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保证蛋白质沉积的必要条件,供应充分可使蛋白质沉积达到最大限度。因此,配制日粮时,要注意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合理补充,以保证日粮的全价营养,这样可有效提高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的利用率。

10. 加工调制

为了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对于不同特性的蛋白质原料,要采用不同的加工调制方法。比如猪对羽毛粉、皮革粉等消化力极差,必须经水解加工后才能用作猪饲料;再比如豆类中的抗胰蛋白酶因子等,必须经过适当加热处理才可用作猪饲料。大豆粕经过适当加热后,蛋白质相对效率可提高到100%,如果加热过度,才可达91%,加热不足的为78%,未加热的只有40%,生大豆为33%。

考虑以上诸多因素,可使粗蛋白质的供给更为准确。但是无论粗蛋白质的供应量如何准确,也无法代表幼猪氮元素营养需要的全部。实际上,幼猪除了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外,并不需要其他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进入幼猪消化道后最终都会分解成氨基酸。所以,满足幼猪氨基酸的需要才是更重要的。

(二)幼猪氨基酸需要特点

1. 需要量大

研究表明,除了10种必需氨基酸外,1-5千克的幼猪还需要脯氨酸,因为该阶段幼猪合成的脯氨酸不能满足自身的营养需要。美国NRC饲养标准近10年来有关猪的氨基酸需要量研究,主要集中在赖氨酸,其次是含硫氨基酸和色氨酸,再次是异亮氨酸。以赖氨酸为例,研究结果与推荐量有很大的差异,大多数都比推荐值要高(见表3-2),NRC的这种规定量是为了使赖氨酸与其他氨基酸的比例符合理想蛋白质的要求。按照NRC的规定,可将幼猪划分为1-5千克,5-10千克、10-20千克3个阶段。但专家根据我国国情,将幼猪划分为出生至8千克、8-20千克2个阶段,更符合实际生产。8-19千克的断奶幼猪赖氨酸的需求参数为1.032%和0.967%。所以,在知道幼猪各阶段赖氨酸的需要后,根据氨基酸平衡比例可推算出其他氨基酸的需要量。

2. 强调限制性氨基酸的需要

与鸡和大鼠等其他动物相比,幼猪可耐受一定水平的过量氨基酸而不影响生产性能。只有当氨基酸失衡严重时,才会对幼猪采食量和生长速度造成影响。在实用日粮中,氨基酸的拮抗作用很难发生。所以,实用日粮只需考虑限制性氨基酸的满足即可,其他氨基酸的微过量可以不用考虑。

3. 用平衡氨基酸模式配制日粮

蛋白质营养实际上就是氨基酸的营养,在饲粮氨基酸平衡的条件下,可适当降低蛋白质水平。研究表明,饲粮赖氨酸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幼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成正比,断奶幼猪饲粮总赖氨酸需要量为1.65%-1.8%。赖氨酸与其他氨基酸保持适当的比例,可以获得最佳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

可见,在饲粮氨基酸平衡的前提下,低蛋白饲粮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而且不会对幼猪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在幼猪饲料中,目前以赖氨酸和蛋氨酸的添加最为普遍,而苏氨酸和色氨酸的添加相对较少。实质上,以玉米—豆粕为主的谷物型猪日粮中添加赖氨酸和蛋氨酸后,苏氨酸就会成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通过添加上述四种氨基酸,可使幼猪日粮氨基酸达到平衡,使日粮蛋白质水平比现在生产中通用的降低2%-4%,从而提高幼猪的生产性能和饲料中氮的利用率以及降低幼猪腹泻率。因此,可采用“平衡氨基酸冶模式配制幼猪饲粮。

三、矿物质

(一)常量元素

1. 钙、磷钙、磷占猪体总灰分的70%以上,体内99%以上的钙和80%-85%的磷都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部分主要存在于血液、淋巴、消化液及其他组织中。钙可起到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机能和细胞渗透性的重要作用,与凝血有一定关系,也是乳汁的重要组成成分;磷对脂类代谢和细胞膜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也是蛋白质及一些酶合成的必需成分。另外,能量代谢中也有磷的参与。美国NRC(1998)提出了3-120千克体重猪对矿物质需要量的通用模型:R=e[a+b(InBW)+c(InBW)]

式中:R代表某种矿物质的需要量(%);BW代表体重(3-120千克);a、b、c代表估计参数,a、b、c的估计值会随营养素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满足猪对钙、磷的需要,应首先注意钙磷的供应量,其次要注意钙磷比例。另外,还要有足够的维生素D。当猪体内钙缺乏时,表现为食欲缺乏、生长缓慢、跛行、肌肉强直、骨质松脆、繁殖困难。病情严重时,幼猪可患佝偻病,表现为骨质软化、管骨弯曲、骨端粗、四肢关节肿大和弓背等;成年猪可患骨软化症或骨质疏松症,特别是在妊娠后期、产后和断奶时更易发生,常导致瘫痪。

当猪体内磷缺乏时,常发生异食癖,表现为食欲下降、生长不良、跛行、繁殖异常等。病情严重时,幼猪可患佝偻病,成年猪可患骨软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