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幼猪饲养实用手册
12651000000001

第1章 优质猪品种和杂交(1)

§§§第一节品种

现在,我国养殖的猪的品种主要分为三大类:地方优良品种、培育品种和国外引入品种。

一、地方优良品种

地方品种是指原产于我国的品种,1986年出版的《******品种志》中列入的地方猪种共有48个,在此仅介绍几个影响比较大的品种。

(一)****

1. 产地及分布

****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地方猪种,现广泛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和河北北部及内蒙古等地。

2. 体型外貌

根据****的体型大小和外貌特征,可分为大民猪(体重在150千克以上)、二****(体重在95千克左右)、荷包猪(体重在65千克左右),目前养殖的****多为中型猪。体质强健,头中等大,嘴鼻直长,耳大下垂,额部有纵行皱纹。体躯扁平,背腰狭窄,臀部倾斜,腹大下垂,****7-8对,四肢结实粗壮。被毛黑色,鬃毛发达,冬季密生绒毛。

3. 生产性能

****性成熟较早,母猪一般在4月龄时就会出现初情期,且发情症状比较明显,配种受胎率较高;母猪有很强的护仔性,分娩时不让人接近。初产母猪产仔数约为11头,经产母猪产仔数13头以上。

在体重20-90千克育肥期,日增重458克左右。体重90千克时屠宰率约为72%,胴体瘦肉率为46%。成年公猪体重为200千克左右,成年母猪体重为148千克左右。

4. 评价

****具有产仔数多、护仔性强、抗寒能力强、体质健壮、脂肪沉积能力强和肉质好的特点,适合粗放管理,与其他品种杂交都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以****为基础培育成的新金猪、吉林黑猪、哈白猪、天津白猪和三江白猪等均保留了****的优点。****的缺点是皮较厚,后腿肌肉不发达,增重较慢,饲料转化率低,胴体脂肪率高。

(二)两广小花猪

1.产地及分布两广小花猪原产于广东、广西等省(区),由陆川猪、福建猪、公馆猪、黄塘猪、塘缀猪、中垌猪、桂墟猪和两广小花猪归并,统称为两广小花猪。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相邻的浔江、西江流域的南部。

2.体型外貌

体型较小,两广小花猪具有头短、耳短、颈短、身短、脚短、尾短的特点,故有“六短猪冶之称。额部较宽,有Y形或菱形皱纹,耳小向外平伸,背腰宽且凹,腹大可拖地,****有6-7对。被毛稀疏,毛色除头、耳、背腰、臀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黑白交界处有4-5厘米宽的晕带。

3.生产性能

性成熟较早,母猪4-5月龄就会出现发情,一般在6-7月龄、体重40千克左右时初配。初产平均产仔数为8头,三产以上平均产仔数为10头以上。

育肥期平均日增重328克左右。75千克屠宰时屠宰率为68%左右,胴体瘦肉率37.2%。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30.96千克,成年母猪平均体重112.12千克。

5. 评价

皮薄、肉质嫩美,但体型小,生长缓慢,浪费饲料严重。

(三)太湖猪

1. 产地及分布

太湖猪主要产于长江中下游的太湖流域(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共有7个类群。因其来源相同,主要特征和特性也很类似,故统称“太湖猪冶。其中有嘉定县的“梅山猪冶,松江县的“枫泾猪冶,嘉兴、平湖县的“嘉兴黑猪冶,武进和靖江县的“二花脸猪冶,还有“横泾猪冶“米猪冶“沙乌头猪冶。太湖猪分布较广,数量多,且种类结构丰富,有广泛的遗传基础。

2. 体型外貌

太湖猪头大额宽,额部皱纹多且深,耳似三角形,大而下垂,耳尖与嘴筒齐或超过嘴端。体型中等,骨骼粗壮,背腰宽且微凹,腹大下垂,****一般8-9对,臀部倾斜,大腿欠丰满。被毛稀疏,颜色为黑色或青灰色,腹部皮肤粉红色,梅山猪的四肢末端为白色,俗称“四白脚冶。各类群间有所差异,其中以梅山猪较大。

3. 生产性能

太湖猪繁殖力高,是全世界已知猪品种中产仔数最高的品种,其中以二花脸、梅山猪最高。太湖猪性成熟早,3月龄可达到性成熟,公猪4-5月龄即可进行配种。初产母猪产仔数平均为12头,经产母猪平均为16头以上,最高纪录产过42头,泌乳力高,哺乳率高。

20-90千克日增重430克。7-8个月体重可达75千克,屠宰率65%-70%,胴体瘦肉率40%-45%。成年公猪体重为140千克,成年母猪体重114千克。

4. 评价

太湖猪成熟早、繁殖力高,遗传性能较稳定,与瘦肉型猪种杂交优势比较明显,适合作杂交母体。肉色鲜红,肉质好,肌肉内脂肪较多。缺点是纯种太湖猪生长缓慢,胴体中皮的比例高,瘦肉率低。

(四)金华猪

1. 产地及分布

金华猪原产于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义乌、东阳和金华,近年来已推广至全省20多个县市和省外一些地区,主要分布于东阳、浦江、义乌、金华、永康、武义等地。

2. 体型外貌

金华猪按头型可分为寿字头型、老鼠头型和中间头型三种,目前产区饲养最广的一种类型是中间型的。中间型体型中等偏小,耳中等大且下垂,颈短粗,凹背,腹下垂,四肢细短,臀部倾斜,****一般8对左右。全身的毛色中间为白皮白毛、两头为黑皮黑毛,黑白交界处有黑皮白毛的“晕带冶,因此又称为“金华猪两头乌冶或“两头乌冶猪。

3. 生产性能

金华猪性成熟早、繁殖力高,一般产仔数为14头左右。

肥育猪8-9月龄体重63-76千克,日增重300克以上。75千克体重屠宰,屠宰率72.55%,瘦肉率43.36%。成年公猪体重140千克,成年母猪体重110千克。

4. 评价

金华猪性成熟早,繁殖力高,屠宰率高,皮薄骨细,肉质细嫩,适宜腌制优质金华火腿及腌用肉。但幼猪出生重较小,后期生长较慢,饲料利用率较低。

(五)荣昌猪

1. 产地及分布

荣昌猪产于重庆市荣昌县和四川省隆昌县,主要分布于永川、泸县、泸州、大足、纳溪、江津、铜梁等县。

2. 体型外貌

荣昌猪体型较大,头大小适中,面部略凹,耳中等大且下垂,额部有横行皱纹,有旋毛。背腰微凹,腹大而深,****6-7对,臀部略倾斜。体躯较长,结构匀称,四肢细致、坚实。鬃毛刚韧,两眼四周和头部有大小不等的黑斑,身体其他部分均为白色。

3. 生产性能

公猪2月龄进入发情期,4月龄进入性成熟期,5-6月龄可进行配种,母猪7-8月龄、体重50-60千克时可进行配种。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为8.5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为11.7头。

育肥期日增重313克,体重87千克时屠宰率69%,胴体瘦肉率39%-46%,腿臀比例29%。成年公猪体重为158千克,母猪体重为144千克。

4. 评价

荣昌猪肌肉呈鲜红或深红色,大理石纹清晰,分布较匀。具有适应性强、杂交效果好、瘦肉率较高、遗传性能稳定和鬃质优良等特点,用它与其他品种猪杂交,杂种优势比较明显,是地方品种中比较优良的品种。

二、培育品种

(一)哈尔滨白猪

1. 产地及分布

哈尔滨白猪简称哈白猪,产于黑龙江省南部和中部地区,由不同类型的约克夏和****及苏白猪杂交选育而形成,主要分布于滨州、滨绥和牡佳等铁路沿线。

2. 体型外貌

哈白猪头中等大小,两耳直立,面部微凹。体型较大,背腰平且直,腹稍大、不下垂,****一般有7对以上。腿和臀较丰满,四肢强健,体质结实。全身被毛白色。

3. 生产性能

公猪在8月龄,母猪在10月龄就可进行配种。初产母猪产仔数为9.4头,经产母猪产仔数为11.3头。15-120千克日增重587克,体重115千克时屠宰率在75%左右,90千克屠宰胴体瘦肉率45%以上。成年公猪体重为222.1千克,成年母猪体重为176.5千克。

4. 评价

具有适应性强、杂交效果好、肥育速度快、幼猪初生体重大、断奶体重大等特点。与****、三江白猪和东北花猪进行正反杂交,均呈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

(二)新淮猪

1. 产地及分布

新淮猪主要产于江苏省淮安市,采用淮猪和大白猪杂交培育而成,广泛分布于江苏省下游地区。

2. 体型外貌

新淮猪头较长,嘴平直、略凹,耳中等大且向前下垂。背腰平直,腹稍大但不下垂,****有7对以上,臀部稍倾斜,四肢强健。除在体躯末端有少量白斑外,身体其余部位均为黑色。

3. 生产性能

新淮猪性成熟较早,公母猪一般在3月龄左右就可开始配种。初产仔数为10.5头,经产仔数为13.23头。体重87千克时屠宰率71%,胴体瘦肉率45%左右。成年公猪体重为244.2千克,成年母猪体重为185.22千克。

4. 评价

新淮猪适应性强、耐粗饲、产仔数较多,但经济早性较差。

(三)宁乡猪

1. 产地及分布

宁乡猪原产于湖南长沙宁乡县的流沙河和草冲一带,因此又称为“流沙河猪冶“草冲猪冶。主要分布于益阳、桃江、宁乡、涟源、安化、怀化及邵阳等地。

2. 体型外貌

宁乡猪头中等大小,额部皱纹横行,耳小下垂,颈粗短。体型中等,背腰宽且凹陷,腹部下垂,臀部倾斜,四肢粗短,大腿欠丰满,多卧系。被毛短而稀,毛色为黑白花。宁乡猪按头型可分为“狮子头冶“福字头冶和“阉鸡头冶三种;按毛色可分为“乌云盖雪冶“大黑花冶和“小黑花冶三种。

3. 生产性能

宁乡猪性成熟较早,母猪4月龄时进入发情期,6-7月龄时就可开始配种。初产母猪产仔数为8头左右,经产母猪产仔数为10头左右。育肥期22-96千克日增重587克。体重90千克左右时屠宰率74%,胴体瘦肉率35%左右。成年公猪体重为87.2千克,成年母猪为92.6千克。

4. 评价

宁乡猪具有适应性强、早熟易肥、繁殖率高、蓄脂力强、性情温顺、肉质疏松和肉味鲜美等特点。与外种猪进行正反杂交,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四)上海白猪

1.产地及分布:上海白猪主要产于上海市近郊的上海县和宝山县,由大白猪、苏白猪和太湖猪等猪种进行杂交培育而成。

2.体型外貌:上海白猪脸平直或微凹,耳中等大略向前倾。体型中等,体躯较长,体质坚实,背宽且平直,****多为7对。全身被毛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