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乔安·拉森
拉利和乔安是一对平凡的夫妇,住在一条平凡街上一幢平凡的房子里。和别的平凡夫妇一样,他们量入为出地过日子,尽心尽力地照顾儿女。
他们还有另一方面也很平凡———两人偶尔也吵嘴。他们常谈论他们的婚姻出了什么毛病,应该归咎于谁。
后来有一天,一桩极不平凡的事情发生了。
“你知道吗?乔安,我有个神奇的柜子。我每次拉开那柜子的抽屉,都一定找得到我要的袜子和内衣裤,”拉利说,“多谢你这些年来打点得那么妥当。
乔安翻眼从眼镜上方瞪着丈夫:“你说什么呀,拉利?”
“没什么,我只是要你知道为了那些神奇的抽屉,我要感激你。”
拉利已不是第一次干怪事了,因此乔安并没有放在心上。但两三天之后,又发生了另一件事。
“乔安,你这个月在账簿上记下来的支票号码,没有完全错。16次记对了15次,真了不起,我可真要谢谢你。”
乔安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放下正在做的针线,抬头主:“拉利,你总是怪我记错支票号码,现在为什么不挑剔了?”
“不为什么。这只是要你知道,我感谢你那么费神。”
乔安摇了摇头,恢复做她的针线,喃喃自语说:“他搞什么鬼了?”
尽管如此,第二天乔安在杂货店开支票时,不禁多看了支票簿一眼,以确定自己没有把号码记录错。
“为什么我忽然对那些支票的号码在乎起来了?”她在心里问自己。
她竭力想忘掉这件事,可是拉利的态度越来越古怪。
“乔安,这顿晚饭好吃极了,”一天晚上他说,“你辛苦了,谢谢。如果细算一下,这15年来,你少说也为我和孩子做过1万4千顿饭吧。”
然后他又说:“哟,乔安,这房子真干净,你一定花了好大功夫。”他甚至还说了:“乔安,像你这样子真好,能跟你在一起我简直可以说是开心极了。”
乔安越来越发愁。“他那些尖酸刻薄的话到哪儿去了呢?”她在心里嘀咕。
14岁的女儿雪莉证实了不是她多疑,她丈夫确实有点不对头。雪莉说:“妈,爹疯了,他刚才还称赞我好看呢。我这副德性打扮,衣服这么邋遢,他竟然那么说,妈,这可不是爹的作风。他出了什么毛病。”
拉利一直没有恢复正常。他一天到晚不停地称赞别人。如果是几个星期,乔安渐渐习惯她老伴儿的蹊跷态度,有时甚至还勉强地回他一声“谢谢你”。她对于自己能从容自若很感自豪,便后来有一天,发生了一件稀奇得使她方寸完全大乱的事:“我要你歇一歇,”拉利说,“我来洗碟子。请放下那煎锅,离开厨房。”
乔安停了好一会才回答说:“谢谢你,拉利。多谢你!”
自此之后,乔安的脚步轻快了些,自信心也强了些,偶尔还会哼一两句歌。她似乎觉得自己的心情也不再忧郁了。“我实在喜欢拉利的新态度。”她心想。
故事本来到此便该告一段落,不过后来有一天,发生了另一件极稀奇的事。这一次,开口的是乔安。
“拉利,”她说,“我要谢谢你这么多年来一直为衣食奔走,养活我们。然而我却从来没告诉过你,我是多么感激你。”
不论乔安怎样逼他,拉利始终没有说出他态度大转变的原因。看来,这将会继续成为人生的一个谜。不过我很高兴心中永远存着这么个哑谜。
你知道吗,我就是乔安。
“品味”
这是一个平淡的故事,但是它却在平淡中道出了婚姻生活中爱情逐渐化为融爱情于亲情于一体的过程。婚姻中的爱情已经和恋爱时大大不同了。在婚姻中,原本不必考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及抚育子女等事不得不由夫妻双方共同面对。于是,各种磕磕绊绊就这样发生了。但是这些琐碎的事务需要的仅仅只是一点精力和时间,它们和足以让两个人走进婚姻殿堂的爱本身比起来算得了什么呢?这是作者要传达给读者的第一层意思。
一旦自己的爱人为了自己和家人,操作这些琐碎的事务之时,他或她付出的难道就仅有精力和时间吗?其实,浓浓的爱意早已深深地融入了操作这些琐碎事务的过程之中。这是作者要传达给读者的第二层意思。
明白了以上两点,对爱人为自己和家人的付出由衷地称赞几句不也正是爱的表现吗?这是作者要传达给读者的第三层意思。
这篇小说无论在构思上,还是叙述方式上都独具特色。小说通篇没有透露乔安改变的原因,不过小说的标题已经给了读者一个明确的答案。原来乔安转变的原因就是爱,一股在情人节被激发的爱。另外,小说结尾的那句“我就是乔安”,又使得故事富于真实性,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