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话中国历史——司马锐中华史
12647000000005

第5章 华夏人

十九世纪末,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大量婆罗米字母书写的吐火罗语文献,1931年德国出版《吐火罗语法》,确定吐火罗语是一种已消亡的原始印欧语,操此种语言之民族自然是原始印欧人。印欧人就是白种人。据王国维,顾颉刚考证,大夏译作吐火罗,“罗”为语尾,“火”为“夏”的对音。

上古时代,华、夏两个字是一个意思,受印欧语影响古华夏语也是多音节语,夏字就是读华夏的双音。后来因为受单体方块字影响,逐渐演变成为了后来的单音节语。《尧典》、《汉书?安帝纪》注皆云:“夏,华夏也。”换句话说,中国的夏,其实就是吐火罗人创立的。而且不止夏,整个夏、商、周都是来自印欧人建立的。

华夏人的祖先——吐火罗人,属于印欧人东支,是最早定居天山南北的古代民族之一,阿尔泰山至巴里坤草原之间的月氏人、天山南麓的塔里木、帕米尔高原与巴克特里亚的位置龟兹人和焉耆人、吐鲁番盆地的车师人以及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楼兰人,皆为吐火罗人。他们是已知印欧人中居住在最东方的一支民族。灭掉希腊化王国巴克特里亚,建立印度的贵霜帝国,具有千年文明史的楼兰文明,对中国佛教史发生重大影响的龟兹文明,融会东西方多种文化因素的吐鲁番文明,也是吐火罗人创造的。吐火罗对中亚文明,西亚文明,印度文明乃至整个中国文明的发生、发展都起过重要作用。

华夏人肯定不是北京猿人的后代。由于北京猿人数量稀少,无法大规模繁衍,在大冰川时期或更早灭绝于恶劣的气候。这个可以从10万年前至4万年前之间的人类化石出土断层得到证明,这一时期整个亚洲完全没有古人类生活的迹象。

1987年,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瑞贝尔?卡恩发现线粒体的系统发源于非洲,这项研究揭开了遗传学方法探索人类史前历史的序幕。从现代人的线粒体发现现代人类起源于十万年前的非洲。

十万年前棕色人最早离开非洲,紧跟其后的是8万年前的黄白人种。黄种人在5万年前,白种人分离出去之后,沿喜马拉雅山,进入东南亚。剩余的另一支留居西亚故土,到后来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

4万多年前,棕色人种又北上占领整个东亚大陆,创造了东亚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如山顶洞人。当时美洲与亚洲都是连在一起的,棕色人种沿着今白令海峡到了美洲,形成印第安人。

白种人于3。5万年前向北面的兴都库什山走去,继续向北进入中亚里海北岸游牧,即今天的印欧语系。印欧语系东支于2万年前向东迁移,到达新疆及蒙古高原,称吐火罗人。

大冰河期让一些不高的山都是积雪冰封,使得南岭等山脉成了黄种人向北进入长江流域的天然障碍。1万年前,冰期结束,使得黄种人大量北上,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新石器时代,农业文明由此开始,古苗人形成。

生活在东亚的棕色人种被黄种人取代,跑到了东北亚,形成了草原游牧的阿尔泰民族。在东北、华北,形成通古斯群;在蒙古高原东部,形成蒙古群;在新疆、蒙古高原西部、黄土高原,吐火罗的影响力比较深,形成突厥群。新石器时代,阿尔泰人在阴山以北创造了以细石器在生产工具中占优势的狩猎文化,与阴山以南古苗人以农耕为主的仰韶文化有明显不同。

5000年前,夏人祖先离开中亚之后,沿青海、甘肃、内蒙东抵山西很难,一路留下了系列宗族方国,如包头阿善、山西凉城、淮阳平粮台、登封王城岗、山东城子崖诸地的夯土或石砌城堡,并发展出中原龙山文化。这一时期出现了人牲、斩首、腰斩、殉葬、财富不均等父权等级制现象。按照甘布塔丝的理论,足以表明中原龙山文化为库尔干浪潮所创造。这支库尔干吐火罗人在中原消灭了仰韶文化,在山东消灭了大汶口文化。他们带来的宗族制、等级社会、奴隶制和大杀戮大征服,同时亦是华夏文明的开端。

黄帝原来住西方昆仑山不住中原,《穆天子传》:“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昆仑并不是今天的昆仑山,而是古人心目中的仙山,中国古代神话多以昆仑为中心,也是黄帝住的地方,现在根据学者考证昆仑一词根本不是中原土著黄种人讲的汉藏语,而是吐火罗语klyom,拉丁语里叫“Caelum”,意义就是“神圣”、“天”、“至高无上”的含义,正好就是中原昆仑的原始含意。

当时蚩尤攻打炎帝,炎帝不敌,请西方的黄帝助阵,黄帝协助炎帝击败蚩尤,黄帝协助炎帝打败蚩尤后却赖在中原不走,当然引起中原本来的共主炎帝不满,反抗黄帝统治,再被黄帝击败於板泉,黄帝才确立为中原共主的地位,哪个部落敢不听黄帝的话,黄帝马上出兵镇压。当时中原还是野蛮未开化,所以黄帝教中原人民文明开化。

史书中对黄帝的记载都是修改过的,入主中原后黄帝的都城仍然设在西域,在西域遥控中原。后来与夏同族的周天子拜见西王母,也可以证明中原与西域的关系。西王母应该是中亚吐火罗大夏本部的塞种女王。东方的夏和周都是中亚大夏的下属国,而商则不是。从周人的记载来盾昆仑之虚,并不是指别处,其实就是大夏。想在中原找大夏的遗迹,根本就不可能。周人写得很清楚,大夏在离东亚万里之外的西方。穆王当年骑马都走了9个月才到大夏。

古苗人是农耕文化,而华夏人是游牧文化。司马迁说黄帝氏族“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钱穆也说“从其生活环境和迁徙传统来看,黄帝氏族部落是一个颇有战斗力的游牧部落族群。”

被征服的古苗人一分为三,一部分向西,与游牧民族形成羌人,一部分南迁与南方的苗人一起称为三苗,一部分向东被称为东夷人,东夷人最后都并入华夏人。吐火罗人带来的是文化,东夷人提供了人口基数。

西苗和游牧民族融合演变成了新的民族——羌人,羌人和东夷人一样,苗人提供了人口基数,而统治阶级的吐火罗人提供了文化基础。南苗的楚人建立汉朝之后,羌人和汉人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民族。整个两汉王朝,汉羌不断兵戎相见。南北朝之后,羌人势力在中原衰微,转而向西南发展,形成西南众多民族。

南方其他的苗人则继承了古苗文化,有自己独立文化和传统,远离中原文化在云贵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整个东南亚都遍布着苗人后裔。至今苗族人还像中国人崇拜黄帝一样崇拜蚩尤。

上古时期,华夏人与古苗人,始终都在战争。明明是华夏人跑去侵略别人,史书上却把引起战争的原因推给受害者一方,《尚书?吕刑》所述,“蚩尤始作乱,延及平民,互相寇掠,有如鸱枭。苗民不遵上帝的约束,混淆天人神”。中国这种上别人国家打卫国战争的独特记录历史的方法一直流传下来。

达克效应告诉我们——无知比知识更容易造就自信。

达克效应(D-Keffect),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effect)。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人会一直认为中国是世界中心,如果不是近代欧洲人的到来可能这总情形将会一直在中国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