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12629800000008

第8章 走访“三院一馆”有感

学佛人,有四个地方一定要去走一走、感受一下,那就是:疯人院、老人院、医院和殡仪馆。

2009年春,我特地抽空专程就近走访了“三院一馆”。

首先,是某疯人院。进入那里,你会马上体悟到佛法中所说的什么是无明,什么是愚痴。众生于此,失去了起码的理性与智慧。当然,特殊着装下的他们与其他众生一样佛性随身,但恶业也随身了。他们很可怜,不该畏惧的他们畏惧,不该迷恋的他们迷恋,没有理由地做出种种异端的行为。他们也不认识曾经认识的亲人、恩人或所谓的仇人。至于分别,他们真的没有了吗?其实不是,他们的喜怒哀乐及种种好恶行为的不时产生便是明证。出此院门之际,我感到院外的空气真清新,天真蓝。但一想,院外的所谓理性与智慧之人,在许多方面,不也同院内之人一样吗?只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看来,疯及疯态之于人,虽非本质,但却是共性。

其次,我走访了老人院。它是自己住持的寺院创办的,40多位老人家,多是七八十岁,已行走不便,个别还卧病在床。想其青春年少时,也同大街上的风华少年一般。而今,齿疏皮皱发白,老态龙钟,风烛残年,“老”之一字,在此凸显得如何了得。想想自己,也会如此,就在不远的明天,而你们也一样。

再次,走访了某医院。从挂号厅到急诊部又至住院部,朋友还特地带我看了平时做手术的地方。这里,有的是病态的脸、病态的表情。病人忧虑、悲伤、痛苦、恐惧、失望乃至绝望。穿白衣的医生与护士就像生命之神,或侥幸救你生,或无奈地看你死。进入这里的,似乎是老人居多,但实际上,多是年轻力壮的人,小孩也不少。到了这里,我们才明白为什么人们说:平安是福,健康是福,财色名利换不来健康。怪不得古人认为“无疾而终”是一种幸福、自在与境界。说实在的,我不希望大家去医院,但希望大家知道里面都发生些什么。

最后,我走访了某殡仪馆。以前,我很怕到这些地方。如今,不怕了。几十年来,我亲眼目睹了许多人被送到这类地方,有尊敬的师长,有乡亲、同学、朋友、同修以及信徒。见多了,就不怕了。见多了,就习以为常了。火葬场的工人还带我看焚烧尸体的地方,为尸体化妆美容的地方。想想,多少帅哥美女,终有一天,要被抬到那上面去,要被塞到那里边去。就说被抬到那上面去的吧,身体冰冷冷的,颜面黑紫紫的,化妆师在尽心地美容着,但怎么也看不到化妆者可以画出一点温暖而红润的表情来。再想想,今天,我们生者,他们或她们,此刻正躺在哪家美体俱乐部或美容院,身温暖颜红润,正被美容化妆。这两个场景,一前一后,其异同又在哪里呢?人啊,真的,好缺憾,辛苦一生、奋斗一生、苦痛一生、幸福一生、失败一生、成功一生,百千种人生,最后却只靠几度电一把火就给解决,灰飞烟灭了。最后,只剩下一小罐的灰。幸运的人,罐儿精致点,不幸运的,罐儿还很粗糙。话又说回来,有灰有罐的还算好的,不少人横死何处也不知道,连一块骨肉一撮毛发都找不到,更别说什么罐与灰了。他或她留下的,或许就是一张照片,还有一个与别人重复的名字。而你,也不用希冀那照片或名字能够永存于别人的记忆中。出火葬场大门后,我回头看了看,人人都要进这道门,只是早与晚的事,你我都一样。

回顾走访疯人院、老人院、医院、殡仪馆之彼情彼景,深感人生无常、人生苦空!佛法的真谛真的就在其中活生生地展现着。既然生老病死之于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都不可避免,是人生注定的命运结局,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早作准备,早思对策,以期生老病死后的不生不老不病不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