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当代世界民族冲突问题研究
12621200000001

第1章 研究背景与目的

当代由民族主义运动引发的民族冲突风起云涌,成为诱导国际、国内冲突最重要的背景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关于民族主义和民族冲突的持续、激烈的辩论,也凸现了众多学者把民族冲突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现象在进行理论研究。在民族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民族冲突并没有因现代化的结果而消失,反而在世界各地被政治化,由于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已成为当前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原因。据美国学者库隆比斯(Theodore A。Conlonpace)和沃尔夫(James H。Wolf)1987年的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民族冲突诱发的国际战争占战争总数的70%。从近期国际冲突热点地区的局势来看,这种局面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威胁世界和平。仅对1993年的统计显示,当年发生的22场暴力冲突中,除了5场是由于战争的原因以外,其余的都是由于民族问题而引发的冲突。18世纪的启蒙学者曾经期盼着理性的力量带领人们战胜自身的狭隘和偏见,走向没有战争和冲突纷争的大同世界。康德就曾经以乐观的心态写下了著名的论文——《论永久和平》。但产生于17—18世纪的民族主义,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产生了一批资产阶级的民族国家,形成了民族国家的体制,奠定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民族间的纷争和冲突。人们目睹了20世纪发生的三次民族主义的浪潮带来的冲击和变化。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是在一战前后,起源于欧洲巴尔干地区的各民族反对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当时欧洲的几个大国也乘机利用这股浪潮,煽动民族仇恨,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次民族主义浪潮不仅导致了奥匈帝国和沙俄帝国崩溃,而且唤醒了欧洲以外地区许多民族的觉醒。第二次民族主义浪潮是在二战结束前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逐步取得胜利和世界反殖民主义斗争掀起新浪潮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从二战后到60年代,亚非拉地区的绝大多数国家走上了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的新道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发生了全局性的大崩溃。这是民族主义所表现出的一次最成功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成果。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发生在冷战结束前后。这次浪潮不仅使苏联和南斯拉夫等国分裂为多个国家,而且使民族冲突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滋生和蔓延。民族冲突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明显存在,如加拿大的魁北克问题、英国的北爱尔兰民族冲突、法国的科西嘉问题、美国的种族冲突、西班牙的巴斯克独立问题等等。

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冲突是在国家体系下各个民族与国家建构的互动关系。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由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各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集团,他们作为国家的有机组成部分,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参与国家的政治管理和利益资源的分配。各个民族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的地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民族关系的本质内涵。当代民族冲突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治权力而形成的。由政治权力结构形成的资源权力分配关系决定了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在国家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各个民族在政治资源、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分配,出现了一些掌控着政治、经济和社会资源的优势民族对国内其他少数民族的不平等压迫。优势民族为了维护自己的优势地位和既得利益而采取种种措施来使这种不平等结构化。同时,为了实现国家内部的民族的同化,主体民族将自己的语言、宗教、习俗和价值观强加到其他少数民族身上,甚至采取民族隔离和种族屠杀等极端措施,导致激烈的民族冲突。这些不平等的民族结构和主体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压迫、歧视,必然引起弱势民族的反抗,以争取平等的地位,从而引起弱势民族对国家的政治认同的怀疑和挑战。这些问题持续发展必然造成民族之间的紧张与冲突关系,引发不断的暴力冲突,甚至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还演化为民族分离主义。这些通过民族分离建立的新国家往往重蹈排他性的民族国家建构路径,它们采取实行民族同化或者排斥的措施,甚至实行民族清洗等手段,引发新的民族冲突。对于当今世界的大多数国家来说,如何处理好国内的民族关系、化解民族冲突仍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科索沃民族冲突爆发后,江泽民在1999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讲:“纵观全球一些热点地区发生的冲突和战争,大都与民族问题处理不当或外国势力插手民族纠纷有关系。凡是民族问题处理得不好的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问题或乱子。”他同时还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及时了解世界民族问题的发展趋势和动向”,从而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加强对世界上一些民族冲突的研究,对我们处理好民族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英国的北爱尔兰问题是最早由于殖民统治而带来的民族问题,经历了从殖民统治、自治运动、冲突的持续激化到通过谈判来化解冲突的过程。这些因素使得北爱尔兰民族冲突及其化解成为研究民族冲突政治的极佳题材。北爱尔兰民族冲突自20世纪60年代激化以来,已经引起了广大学者和媒体的关注。特别是1998年《贝尔法斯特和平协定》的签订并获得冲突双方民众的广泛支持,使得冲突朝向最终和解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鉴于此,通过对北爱尔兰民族冲突的研究来探究当代民族冲突的本质和根源,透过对北爱尔兰和平进程的分析来探讨化解民族冲突的基本途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题,也是本书的主要研究目的。

从历史根源来看,北爱尔兰民族冲突起源于12世纪英格兰诺曼人占领爱尔兰之时。16世纪的英国宗教改革时期后,1534年英国王亨利八世正式宣布英国国教(新教)与罗马天主教分离,并且实行对爱尔兰的民族歧视、宗教压迫和经济上的剥削政策,该地区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人与信奉新教的英国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并一直延续不断。17世纪,大批信仰新教的苏格兰人在英国政府支持鼓励下,移居到爱尔兰东北部的阿尔斯特地区从事开垦,实行新教徒优越的殖民政策。随着1801年爱尔兰被并入英国及工业革命的发展,新教移民逐渐在爱尔兰北部地区占据优势。爱尔兰人与新教移民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也不断发展。虽然英国对爱尔兰地区进行了占领和殖民,但一直没能成功地使爱尔兰民族建立起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对立难以消除,同时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的冲突和对立也越演越烈,形成了所谓的“爱尔兰问题”(the Irish Question)。这正如格里兹所言: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分歧和冲突,源于各民族的成员以宗教、地域、种族为基础所产生的社会原始情感(primordial sentiment),经由变化而对抗国家的忠诚,造成对国家认同(national identity)与国家整合(national integration)的巨大冲击。在北爱冲突中,冲突双方的认同迥异,导致两族之间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相互隔离和对抗,形成一种两极化状态。本书从北爱尔兰冲突形成的历史过程和现实背景分析,探讨北爱民族冲突的起源、过程和影响因素,最终导致民族认同的分歧和对抗。通过对北爱尔兰民族冲突的分析来概括民族冲突的形成机制、一般因素和过程。本书通过民族冲突的政治发展架构来对北爱民族冲突发生及其化解过程、经验进行分析。在这个架构中,民族冲突的政治发展是由民族共同体与民族国家建构的互动的过程。民族冲突政治的发展是一种因果关系,也就是将民族认同、民族对立意识、内外支持要素和民族冲突的激化各自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彼此相互影响;而各个阶段的转变,也会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