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好事也出门:一个地方党报记者的记录
12620600000004

第4章 书香田野———浙江德清县农村“千百读书”活动纪实

隆冬季节,浙江省德清县到处洋溢暖融融的春意。

1月19日,三合乡双桥村一幢新楼房的走廊上,一位40来岁的农民正手捧枟水产科技情报枠看得入神。他叫归毛头,当地有名的青虾大户。“趁上午没事,看点书,养虾光靠经验已经不行了。”他笑着说道。德清县连续三年在农村开展“千百读书”活动,涌现了一大批农民示范户,归毛头是其中的一个。

一个受农民欢迎的好做法

1999年初,德清县对全县农民的基本情况作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从事种养业的农民需要插上科技的翅膀,经商的农民需要法律知识的武装,先富的农民需要精神文化,而相对贫困的农民需要致富门路。

面对农民的强烈愿望,县领导开始寻求一条既能帮助农民致富,又能使农村精神文明上台阶的新路子。不久,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农业、文化、科技等部门送书上门,向1000家农户各赠送了一套农业常用知识读本,并在全县重点种养大户中选择100家作为示范户,按照他们的需求开展“专业对口”式的选书送书活动。就这样,“千百读书”活动在全县农村全面铺开。

“读书好,读了枟农民创世纪枠,我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了提高,也学会了从市场中获得信息。”新市镇养猪大户沈锦荣对此感触很深。

当时,沈家饲养了300头肉猪,规模扩大很快,急需技术上的帮助。正在此时,枟科学养猪枠、枟农民创世纪枠等书籍送到了他家,不仅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同时使他增强了理论、法律和市场等方面的知识。目前,他养猪从仔猪繁育到饲料配比、从猪病防治到生猪销售,完全能够“一把抓”了。在他的影响下,目前他所在的蔡界村年出栏生猪达2万多头,成了全县闻名的养猪专业村。

户看户、村看村,学习之风很快便蔓延开去,农民学习致富经热情很高。三合乡的青虾、武康的草莓、南路的竹林鸡、城关的甲鱼,无一不是农民相互“取经”的结果。

一所没有围墙的好学校

“县里的‘千百读书’活动,把好书送进农家,让我们学技术、学法律、学文化,跳出小农经济的圈子,勇于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拼搏? ?”这是60多岁的老农民忻金山写下的读书体会。

在“千百读书”活动中,有关种养、农产品加工及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书籍深受农民欢迎,理论、法律、文艺书籍也让农民读得津津有味。3年里,该县有关部门共选定包括枟邓小平理论概论枠、枟科学养蚕枠等书312种。下舍镇牛蛙养殖户冯福田,每年读书活动的书籍送来后,他都要反反复复看几遍。他说:“现在发展太快,种啥养啥,都得看看书。人嘛,吃饱了总还得求点什么。”

每年农村科普宣传期间,“千百读书”活动也同时开展辅导和交流,农业实用技术因此进一步走向田头。每次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及农村文明户创建活动时,“千百读书”活动都与这些活动结合,读书活动因此能经常与农民“见面”。

该县还依托县农学会、茶叶协会、水产协会等,相继成立了5个读书分会,1畅5万人次参加了有关活动;同时,利用农函大、成人学校等,全县16个乡镇都先后建立了读书辅导班,举办读书辅导班112期,近1畅2万人次听课;还推出了农技专家咨询热线。

一项引导农民奔向现代化的素质工程

说起“千百读书”活动的好处,钟管镇青墩村养虾大户、青年农民徐松标说,自从“千百读书”活动开展后,当地几十个养虾户,大多把书本放在虾塘边,晚上或空闲时就互相传阅,有的已不满足于县里赠阅的书籍,开始上书店找书看了。渐渐地“书香”驱散了赌博、迷信等陋习,村风村貌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读书活动也增强了农民科技致富的信心。尽管由于市场营销环节上的不协调等因素,农产品价格近两年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降价现象,但归毛头去年的养殖面积从70亩扩大到200亩,其中70%采用了“鱼—虾—鳖”混养模式,收入10多万元。

归毛头最得意的还不止这些。去年春天,他在一本刊物上获得了白鲳养殖信息,市场前景看好。6月初,他试养了16亩白鲳,到8月中旬,8000公斤商品白鲳全部上市,一下赚进13000多元。

农业要摆脱“小农”生产意识,不仅要有规模,还要有技术。如果不动脑筋,按照传统的方法依样画葫芦,势必要碰“一鼻子灰”。归毛头对此体会更深:读书,就好像有了一块指路牌,叫人干啥有目标。

三年来,该县“千百读书”活动中涌现出三合乡八字桥村支书朱阿方等一群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诞生了深谙“茶经”的青年农民沈伟平、31岁的“西瓜状元”佘国兴、“龙山果王”林厚进、“养殖秀才”徐小兵等一大批新型农民;也出现了年近花甲的“鱼博士”忻金山、60岁的“鸭司令”顾金松等一些以读书为乐的“老专家”。

该县不少农村基层干部说,“千百读书”活动实际上是一项农民素质工程。

(原载2002年2月4日枟光明日报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