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好事也出门:一个地方党报记者的记录
12620600000018

第18章 湖州定位

●“多年了,湖州人急一阵又闷一阵,关键还是自身定位不准。”一位社科工作者评价湖州道

●“要把湖州放在长三角区域经济竞争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顺势应时,真正成为杭宁城市带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枢纽城市、节点城市。”湖州市委书记徐福宁说

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近日确认落户浙江省湖州市。他们看中的,“是这里良好的区位优势、投资环境和湖州人很强的开放意识。”

时下,在湖州叫得最响的口号是:“在杭宁城市带率先崛起。”与此相得益彰的,是一连串“接轨大上海,首尾呼应杭州、南京”的举措。

在百舸争流的长三角城市群,地处核心区域的湖州如何发展?湖州市委书记徐福宁说:“要把湖州放在长三角区域经济竞争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从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来谋划,顺势应时,找到自己的发展定位、目标和路径。”

历经阵痛后的探寻

“苏湖熟,天下足。”湖州占有南太湖肥沃的土地,靠天风调雨顺,靠人精耕细作,在上千年的农业文明社会里早早过上富庶生活。发端于发达蚕桑业的湖州丝绸,早在明末清初就造就了一大批湖商。而依赖本地丰富资源兴起的建材业,至今仍通过著名的长湖申航道源源不断地将产品打进上海市场。

然而,岁月无情。在向工业化前行的路上,一向不慌不忙的湖州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别人拉开了距离。丝绸与建材两大支柱,仿佛在一夜之间不再是他们手上的金饭碗。由制作湖笔、羽毛扇等起家的轻工业,也结束了曾经火红的历史,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不起眼了。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湖州人在一波又一波的思想解放大讨论中提出过不少求发展的口号。“事实上,我们也努力了,但与兄弟城市的差距依然没能缩小。”退下来的老同志多半有这种遗憾。

“多年了,湖州人在自负与自嘲之间摆动,急一阵又闷一阵,关键还是自身的定位不准。”一位社科工作者的话可谓一语中的,“一个城市的定位,需要审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更需要不断研究并把握更大区域的发展趋势。”历经阵痛的湖州人再次寻求自身的发展坐标。

去年11月初担任湖州市委书记后,徐福宁经过两个月的密集调研,在年底召开的湖州市委五届七次全会上首次引进“杭宁城市带”这个概念,提出湖州要顺势应时,加快发展,真正成为杭宁城市带乃至长三角地区一个重要的枢纽城市、节点城市,更好地接轨上海、辐射苏皖广阔腹地,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作出贡献。

崛起杭宁带的论证

“整条街旺了,自家的店面自然也旺了。”湖州一位商界老板这样解释他对湖州新定位的理解。

去年下半年,经济学家呼吁“杭宁城市带崛起为长三角镶上‘金边’”,认为只有相对于沪杭、沪宁还是一条“弱边”的杭宁城市带崛起,由“金三边”构成的长三角地区才能整体步上新的发展平台,才能经由杭宁带的带动,辐射皖赣等内陆地区,以呼应国家“中部崛起”战略。

这样的呼吁与湖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目光不谋而合:作为杭宁城市带中间唯一的省辖市,又是承接上海辐射苏皖腹地的一个重要节点,湖州率先崛起的意义超越了自身发展。没有湖州的中间率先崛起,不可能有杭宁城市带的崛起。在这一进程中,湖州担负着排头兵的角色。

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湖州调研时提出,“作为融入长三角的新举措”,湖州要“认清在区域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在这条边的发展中担当起非常重要的角色”。

今年上半年,浙江大学一项调研成果枟关于实施“湖州崛起”战略拓展浙江发展空间的建议枠,引起了省主要领导的关注和认同。

最近,在杭州召开的长三角区域规划工作会议上,与会专家学者的一个热点话题,就是“杭宁城市带发展”。

“率先崛起”会有时

重新定位后的湖州,局面在迅速改观。在长三角地区普遍出现外资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湖州上半年引进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49个,实到外资负增长的局面已被扭转。

“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是湖州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湖州年年都要在上海举办大型活动,搭建合作平台。下辖三县二区在主动接轨上海的同时,也在密切关注杭宁带的发展动态。

为让区位优势成为率先崛起的优势,湖州下决心构建现代化的交通设施支撑体系。在建和准备开工的高速公路工程共有5个,今年确保完成投资20畅5亿元。其中,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湖州段已完成工程量的一半以上,申嘉湖(杭)高速湖州段、杭长高速一期工程都在加快建设中。同时,湖州已成为浙江省11个市及长三角15城市中第一个与长三角各市全部开通快客班线的城市。

生态是湖州的一大优势。“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如此清丽的诗句,描写的是过去的湖州。多年来的石矿开采,令湖州一些地方一度出现“西塞山前沙石飞”的景象。痛定思痛后,湖州铁腕整治矿山企业,并划拨专项财政资金实施矿山复绿工程。

最新统计表明,湖州上半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出勃勃生机,部分指标增幅走在全省前列:GDP增长14畅4%,增速列全省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4畅24亿元,增长22畅6%,其中工业性投入累计120畅32亿元,增长24畅0%,增速均列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479畅79 亿元,增长32畅5%,增幅全省第一,销售产值466畅71亿元,增长32畅2%,列全省第二。

“走在前列,率先崛起。”这已成为今天湖州人的目标。

(原载2005年8月11日枟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枠一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