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卡耐基励志经典大全集
12620400000013

第13章 如何赢得他人的赞同

不要争论不休

天下只有一种方法能得到辩论的最大利益——那就是避免辩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的一个晚上,我在伦敦得到了一个无价的教训。我当时是史密斯爵士的私人助理。在战争期间,他曾在巴勒斯坦做奥国的航空领袖,而在宣布和平不久之后,他因在天内环绕地球半周而轰动了世界,因为向来未曾有人有过这样惊人的举动。这件事轰动一时,奥国政府奖给他5万先令,英国国王封他为爵士,此时,他成了在英国国旗下被谈论得最多的一个人。有一个晚上,我参加一个欢迎罗斯爵士的宴会,在席间,坐在我旁边的一个人讲了一个幽默的故事,这故事与这一句话有些关联:“无论我们如何粗俗,有一位神,就是我们的目的。”

这位讲述故事的人提到这句话系出自《圣经》。他错了,我知道的,我确实知道,绝对肯定。所以,为了得到自重感并显示我的优越,我委任自己为一个未经请求、不受欢迎的人去矫正了他。他坚持他的阵地: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不近情理!那句话出自《圣经》!

这位讲故事的人坐在我右边,我的一位老朋友加蒙坐在我左边。加蒙先生曾用多年的工夫专心研究莎士比亚,所以我们同意由加蒙先生来解答这一问题。加蒙先生静听着,在桌下用脚碰碰我,然后说道:“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是出自《圣经》。”

当晚回家的时候,我对加蒙先生说:“老实说,你知道那句话是来自莎士比亚的。”

“是的,当然,”他回答说,“是在《哈姆莱特》第五幕第二场。但我是一个盛会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一个人是错的?那能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让他保住面子?他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他也不要你的意见。那你为什么同他争辩?要永远避免正面的冲突。”

“永远避免正面的冲突。”说这句话的人现在已死了,但他所给我的教训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而且这一教训极其重要,因为我向来是一个执拗的辩论者。在我少年的时候,我曾同我弟兄辩论天下一切的事。当到大学的时候,我研究逻辑及辩论术,并加入辩论比赛。后来我在纽约教授辩论术。我羞于承认,我有一次曾计划写一本关于辩论的书,从那时以后,我曾静听、批评,从事数千次的辩论,并注意它们的影响。从这些结果中,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天下只有一种方法能得到辩论的最大利益——那就是避免辩论。

10次中有9次辩论结束之后,每个争论的人都比以前更坚信他是绝对正确的。你不能辩论得胜。你不能,因为如果你辩论失败,那你当然失败了;如果你得胜了,你还是失败的。为什么?假定你胜过对方,将他的理由被击得漏洞百出,并证明他是神经错乱,那又怎样?你觉得很好,但他怎样?你使他觉得脆弱无援,你伤了他的自尊,他要反对你的胜利。

波恩互助人寿保险公司为他们的推销员定了一个规则:“不要辩论!”真正的推销术,不是辩论,也不要类似于辩论。人类的思想不是通过辩论就可以改变的。

多年前,有一位名叫亚哈亚的爱尔兰人加入了我的训练班。他受过的教育很少,但很喜欢争执!他当过司机,他到我这里来,是因为他没有一次能成功地卖出一辆载重汽车。对他稍加询问,就可看出他始终同他正要做交易的人争执并触犯他们。如果一位未来的买主对他出售的汽车说出任何贬抑的话,他就会恼怒地截住那人的话头。当然,他确实胜过不少辩论。后来他对我说,“我常走出一个人的办公室说:‘我又教给那家伙一些东西了。’我真的告诉了他一些事,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卖给他一点东西。”

我的第一任务不是教亚哈亚学习如何讲话,而是训练他保持拘谨,不要讲话,并避免口头冲突。亚哈亚先生如今是纽约汽车公司的一位推销明星了。

智慧的老富兰克林常说:如果你辩论、争强、反对,你或许有时获胜;但这种胜利是空洞的,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了。

所以你自己打算打算,你宁愿要什么:一种暂时的、口头的、表演式的胜利,还是一个人的长期好感?你很少能二者兼得。

在你进行辩论的时候,你也许是对的甚或绝对是对的。但在改变对方的思想上说来,你大概毫无建树,一如你错了一样。

我认为,我们绝不可能对任何人——无论其智力的高低,仅用口头的争执来改变他的思想。

有一位所得税顾问巴森士与一位政府税收稽查员因为一项9000美元的账单发生的问题争辩了一个小时之久。巴森士先生声称这9000美元确实是一笔死账,永远收不回来,当然不应纳税。“死账,胡说!”稽查员反对说:“那也必须纳税。”

“这位稽查员冷淡、傲慢、固执,”巴士先生在班里讲述事情的经过时说:理由对他是毫无用处的,事实也没有用——我们辩论得越久,他越固执。所以我决定避免辩论,改变题目,给他赞赏。

我说:‘我想这事与你必须作出的决定相比,应该算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我也曾研究过税收问题,但我只是从书本中得到知识,而你是从经验中获得知识,我有时愿意从事像你这样的工作,这种工作可以教我许多。’我每句话都是出于真意。

于是,那稽查员在椅上挺起身来,向后一倚,讲了许多关于他工作的话,告诉我所发现的巧妙舞弊的方法。他的声调渐渐地变为友善,片刻后他又讲起他的孩子来。当他走的时候,他告诉我他要再考虑我的问题,在几天之内,给我答复。

“3天之后,他到我的办公室告诉我,他已经决定按照所填报的税目办理。”

这位稽查员表现的正是一种最普通的人性特点,他需要一种自重感。巴森士先生越是与他辩论,他越想扩大自己的权力,得到他的自重感。但一旦承认他的重要,辩论便立即停止,因为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他立即变成了一个同情和友善的人。

拿破仑家中的管家常与约瑟芬打台球。这位管家在他所著的《拿破仑私生活的回忆》的第1卷第71页中说:“我虽有相当的技艺,但我始终要设法使她胜我,这样她会非常欢喜。”我们要从这一故事里学到一个有用的教训。我们要使我们的顾客、情人、丈夫、妻子在偶然发生的细小讨论上胜过我们。

释迦牟尼说:“恨不止恨,爱能止恨”。误会永远不能用辩论停止,而需用手段、外交和解来看对方观点以使对方产生同情。

林肯有一次责罚一个青年军官,因为他与同僚激烈争执。“凡决意成功的人,”林肯说,“不能费时于个人成见,更不能费时去承受结果,包括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丧失自制。你不能过分显示你自己,要放弃,虽然明白是你的小事,也要放弃。与其为争路权而被狗咬,不如给狗让路。即使将狗杀死,也不能治好受伤的伤口。”

所以,我们要使他人信服,须记住的第一个规则是:

避免与人辩论。

尊重他人的意见

你永远不会因为认错而引来麻烦。只有如此才能平息争论,引导对方也能同你一样公正宽大,甚至也承认他或许错了。

西奥多·罗斯福在白宫的时候承认,如果他的判断有75%是对的,行事便可以达到最高的期望。

如果像这样一位杰出的伟人都承认自己的判断最高只有75%的正确率,那你我又该当如何?

如果你能确定自己的判断有55%是对的,便可以到华尔街去日进斗金。如果你不能确定自己的判断是否有55%是对的,又如何能指责别人常常犯错呢?

你可以利用眼神、音调,或是手势来指责别人的错误,这和言辞表达一样有力——但是,当你指出对方的错误时,对方会因此同意你的观点吗?绝不会的!因为你已一拳伤害了他们的智力、判断、荣誉和自尊,这只会造成对方的反击,而不会改变他人的观点。也许你会用柏拉图或康德的逻辑理论予以反驳,但还是没有用,因为你早已伤了他们的感情了。

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宣称:“我要证明给你看。”这无异于向他人表明:“我比你聪明,我要让你改变想法。”这种做法实在是不明智,无疑会引起反感并爆发一场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改变对方的观点根本不大可能。所以,为什么要弄巧成拙?为什么要给自己添麻烦呢?如果你想证明什么,别让任何人知道,而且应不着痕迹,很技巧地去做。正如诗人波普所说:

你在教人的时候,要好像若无其事一样。

事情要不知不觉地提出来,好像被人遗忘一样。

三百多年以前,科学家伽利略说过:

你不能教人什么,你只能帮助他们去发现。

查斯特菲尔德爵士也告诉儿子:

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让他们知道。

苏格拉底也一再告诉门徒: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不知道什么。

好了,我们不可能比苏格拉底更加聪明,所以从现在开始,最好不要再指出人们有什么错,那要付出代价。如果你认为有些人的话不对——不错,就算你确信他说错了,你最好还是这样讲:“啊,慢着,我有另一个想法,不知对不对。假如我错了的话,希望你们纠正我。让我们共同来看看这件事。”

很奇妙,的的确确很奇妙,尤其是像这样的话:“我可能不对,让我们来看看这件事。”天上或地下绝对没有人会反对你说:“我可能不对,让我们来看看这件事。”

我的一位学员哈洛·雷恩克就曾用这种方式处理顾客纠纷,他是道奇汽车在蒙大拿州的代理商。雷恩克在报告时指出,由于汽车市场面临的竞争压力,在处理顾客投诉案件时,我们常常显得冷漠无情,这就很容易引起愤怒,甚至做不成生意,或造成许多不快。

他告诉班上的其他学员:“后来我想清楚了,这样确实无济于事,于是便改变了做事的办法。我转而向顾客这么说:我们公司犯了不少错误,我实在深感遗憾。请把你碰到的情形告诉我。”

“这种方法显然消除了顾客的敌意。情绪一放松,顾客在处理事情的过程当中就容易讲道理了。许多顾客对我的谅解态度表示感谢,其中两个人甚至后来还带来自己的朋友买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我们很需要这样的顾客。而我相信尊重顾客的意见,对待顾客周到有礼,都是赢得竞争的本钱。”

你永远不会因为认错而引来麻烦。唯有如此才能平息争论,引导对方也能同你一样公正宽大,甚至也承认他或许错了。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他的一书中写道:

能了解别人的想法,你会获益很大。也许你会觉得奇怪,真有必要去了解别人吗?我想是的。我们对许多“陈述”的第一个反应常常是“估量”或“评断”,而不是去“了解”。每当有人表达自己的感受、态度或是信念时,我们通常即刻作出的反应是:“这是对的”、“这好蠢”、“这是不正常的”、“那毫无道理”、“那是错的”、“那个不好”。我们很少要自己去了解陈述者话中的真正含义。

有一次,我请了一位室内装潢师设计家中的窗帘。等账单送来时,价钱着实让我吓了一跳。

隔了几天,有个朋友来访看到了那些窗帘。她问起价钱,然后以夸张的态度宣称:“什么?别吓人!我想你是受骗了!”

我想她说得不错。但很少有人听得到他人讲出这种真话、这样的宣判。于是,我为自己辩解,提出便宜非好货等道理。

第二天,另一个朋友来访,对那些窗帘赞不绝口,还说希望她也能买得起这种漂亮的货色。我的反应与前一天截然不同:“啊,老实说,我也差点付不起。我买贵了,真后悔没先问好价钱。”

当我们犯错的时候,也许会私下承认。当然,假如别人的态度温和一些,或显得有些技巧,我们也会向他们认错,甚至自认为坦白、心胸宽大。但是,假如对方有意让你难堪,情况又不同了。

我现在确信,如果你过于直率地指出别人的错误,再好的意见也不会被人接受,甚至会受到很大的伤害。你剥夺了别人的自尊,也让自己成为讨论中最不受欢迎的一部分。

有人曾问马丁·路德·金为何身为一个和平主义者,却倾向于白人空军将领丹尼尔·詹姆士,而非黑人高级官员。金博士回答:“我以别人的原则去判断他们,而非用我的原则。”

同样的,罗伯特·李将军有次同南方联邦总统杰斐逊·戴维斯谈麾下的一名军官。李将军对其称赞有加。另一位军官很诧异,他问李将军:“难道你不知道那个人无时不在攻击你、诽谤你吗?”“我知道。”李将军回答,“不过总统是问我对他的看法,不是问他对我的看法。”

别与顾客、配偶或敌人发生冲突。别指责他们的错误,别惹他们动怒,如果非得与人发生对立,也得运用一点技巧。所以,如果你要使人信服,就得记住第二个规则:

对别人的意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你错了。”

让对方开口说“是”

懂得说话技巧的人,一开始就得到许多“是”的答复。

当你与别人交谈的时候,不要先讨论你不同意的事,要先强调,而且不停地强调——你所同意的事。因为你们都在为同一结论而努力,所以你们的相异之处只在方法,而不是目的。

让对方在一开始就说“是,是的”。假如可能的话,最好让对方没有机会说“不”。哈理·奥维屈博士认为,“不”的反应是最难克服的障碍。当你说了一个“不”字之后,你那本性的自尊就会迫使你继续坚持下去。虽然以后,你也许发现这样的回答有待考虑。但是,你的自尊往哪里摆呀?一旦说了“不”,你就发觉自己很难再摆脱。所以,如何让对方一开始就朝着肯定的方向作出反应,这对你们的结果是很重要的。

懂得说话技巧的人,一开始就得到许多“是”的答复。这可以引导对方进入肯定方向,就像撞球一样,原先你打的是一个方向,稍有偏差,等球碰回来的时候,就完全与你期待的方向相反了。

“是”的反应其实是一种很简单的技术,却为大多数人所忽略。也许有些人以为,在一开始便提出相反的意见,这样不正好可以显示出自己的重要而有主见吗?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是”反应的技术很有用处。詹姆斯·艾伯森是格林威兹储蓄银行的一名出纳,他就是采用这种办法挽回了一位差点失去的顾客。

有个年轻人走进来要开个户头,我递给他几份表格让他填写,但他断然拒绝填写有些方面的资料。在我没有学习人际关系课程以前,我一定会告诉这个客户,假如他拒绝向银行提供一份完整的个人资料,我们是很难给他开户的。但今天早上,我突然想,最好不要谈及银行需要什么,而是顾客需要什么。所以一我决定一开始就先诱使他回答“是,是的”。于是,我先同意他的观点,告诉他,那些他所拒绝回答的资料,其实并不是非写不可。

但是,假定你碰到意外,是不是愿意银行把钱转给你所指定的亲人?

“是的,当然愿意。”他回答。

那么,你是不是认为应该把这位亲人的名字告诉我们,以便我们届时可以依照你的意思处理,而不致出错或拖延?

“是的。”他再度回答。

年轻人的态度已经缓和下来,知道这些资料并非仅为银行而留,而是为了他个人的利益。所以,最后他不仅填下了所有资料,而且在我的建议下,开了一个信托账户,指定他母亲为法定受益人。当然,他也回答了所有与他母亲有关的资料。

由于一开始就让他回答“是,是的”,这样反而使他忘了原本所在的问题,而高高兴兴地去做我建议的所有事情。

约毖夫·艾利森是西屋电气公下可的一位业务代表,他也在训练课程上向大家报告了他的经历:

在我的辖区内有个人,公司一直很想和他做生意。我的前任代表和他接洽了10年,可还是没做成一笔业务。等我接管以后,又与他联系了3年,还是没有做成生意。最后,经不住我们一再商谈、打电话,终于卖了些发动机给他。既然有了开始,以后就不难再继续下去。我始终抱定这样的希望。

3个礼拜之后,我情绪高昂地再度拜访他们。接待我的是他们的总工程师,他向我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艾利森,我不能再买你们的马达了。”

“为什么?”我惊讶地问道。

“因为你们的发动机太热了,我不能把手放在上面。”

我知道这时争论是没有用的,因为这方面的经验很多,所以我想起了“是”反应的原则。

“啊,史密斯先生,”我说道,“我100%同意,假如那些发动机真的太热,就不要再多买了。您这里一定有符合电气制品公司标准的发动机吧?”

他表示同意,我得到了第一个“是”反应。

“电制品公司一般规定发动机的设计,其温度可高出室温华氏72度,是吗?”

“是的。”他又表示同意,“但是你们的产品还是太热了。”

“工厂里的温度是多少?”我问道,并没有与他争辩。

“啊,大概是华氏75度左右。”他回答。

“很难。”我说道,“假如工厂内的温度是75度,则发动机的温度可高达75加上72度,也就是华氏147度。假如您把手放在147度的水龙头下,是不是会烫伤呢?”

“是的。”他不得不这样说。

“很好。”我建议道:“那么,是不是最好不要把您的手放在发动机上呢?”

“我想你说得一点儿不错。”他承认。在往后数个月里,我们又成交了将近三万五千多美元的生意。

加州奥克兰的爱迪·史诺先生也谈到他如何成为一家商店的主顾。只因那位店主也让他做了“是”反应。

爱迪对弓箭狩猎很有兴趣,因而花了不少钱去添购器材和装备。一天,他的哥哥来访,建议他改用租的方式,于是爱迪到他常常去的店里询问。但是店员说明他们并不对外租借弓箭。于是爱迪又打电话到另一家店里询问,以下是爱迪的叙述:

有位愉快的男士接电话。他听过我的询问之后,表示非常遗憾,因为他们店里已不做这种服务了。然后他问我,是否以前向店里租借过。我回答:“是的,在好几年以前。”他提醒我,那时一把弓的租金是否在25美元到30美元之间。我又回答:“是的。”接着,他问我是不是个喜欢节约的人,我当然回答:“是的。”接着,他解释道,他们正好有一套弓箭在特价销售,包括所有小装备,总价才三十多美元。那就是说,我只需多付几美元便不需租借,而可以拥有整套的器材。他并解释,这就是他们店里不再办理租借的缘故,因为那样太划不来了。后来,我当然买下了那套器材,并且还买了额外的其他东西。从此以后,我成了他们店里的常客。

苏格拉底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改变了人类的思考方式。在2400年后的今天,大家仍尊他为最具智慧的说服者,因为他对这个纷争的世界影响很大。他的秘诀是什么?他指出别人的错处吗?当然不是。他的方法现在被称为“苏格拉底法则”,也就是我们提到的“是”反应技巧。他问些对方同意的问题,然后渐渐引导对方进入设定的方向。对方只好继续不断地回答“是”,等到他觉察时,你们已得到设定的结论了。

所以,下次你告诉别人犯错的时候,请记住苏格拉底的这一有效的法则,问些温和的问题——一些能引发别人作出“是”反应的问题。中国有句格言最能反映东方人的智慧:以柔克刚。

所以如果你想使人信服,就应该记住第三个规则:

首先让别人说“是,是的”。

给他人说话的机会

如果你不同意他人的意见,你或许想阻止他,但最好不要这样,这样做没有什么效果。

很多人为了让别人的意见同自己保持一致,他们往往采用了一种错误的策略:说话太多。尤其是那些推销员,他们更易犯这种不经济的毛病。其实,你不如让对方畅所欲言,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事和与己有关的问题一定比你知道得多,所以不如问他一些问题,让他给你讲述有关的一些事情。

如果你不同意他人的意见,你或许想阻止他,但最好不要这样,这样做没有什么效果。当他人还有许多意见要发表的时候,他是不会注意你的。所以要忍耐一点,用一颗开放之心听取他人讲话,并诚恳鼓励他完全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一原则在商业中确实有其价值,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一例子。

数年前,美国最大的一家汽车工厂正在接洽采购1年中所需要的坐垫布。3家有名的厂家已经做好样品,并接受了汽车公司高级职员的检验,然后,汽车公司给各厂发出通知,让各厂的代表作最后一次的竞争。

有一厂家的代表R先生来到了汽车公司,他正患着严重的咽喉炎。“当我参加高级职员会议时,”R先生在我训练班中叙述他的经历说,“我嗓子哑得厉害,差不多不能发出声音。我被引进办公室,与纺织工程师、采购经理、推销主任及该公司的总经理面洽。我站起身来,想努力说话,但我只能发出尖锐的声音。”

“大家都围桌而坐,所以我只好在本上写了几个字:诸位,很抱歉,我嗓子哑了,不能说话。”

“我替你说吧,”汽车公司总经理说。后来他真替我说话了。他陈列出我带来的样品,并称赞它们的优点,于是引起了在座其他人活跃的讨论。那位经理在讨论中一直替我说话,我在会上只是做出微笑点头及少数手势。

令人惊喜的是,我得到了那笔合同,订了50万码的坐垫布,价值160万美元——这是我得到的最大的订单。

我知道,要不是我实在无法说话,我很可能会失去那笔合同,因为我对于整个过程的考虑也是错误的。通过这次经历,我真的发现,让他人说话有时是多么有价值。

有一家电气公司的业务员范勃也深有同感,下面让我们来看他的例子。

有一次,范勃先生正在宾夕法尼亚作一次农业考察。

“为什么这些人不用电?”他经过一家整洁的农家时向该区代表问道。

“他们是守财奴,你不可能让他们买下任何东西,”区代表厌烦地回答说,“并且他们对公司不感兴趣。我已经试过多次,真是没有希望了。”

也许是没有希望,但范勃无论如何要试一试,他走过去叩一农家的门。门只开了一小缝,老罗根保夫人探出头来。

“她一看见公司代表,”范勃先生讲述说,“就当着我们的面把门一摔。我再叩门,她又把门开了一点,告诉我们她对我们及公司的看法。”

她将门再开得大些,探出头来怀疑地望着我们。

“我曾留意你的一群很好的都敏尼克鸡,”我说,“而我想买一打新鲜鸡蛋。”

门又打开一点。“你怎么知道我的鸡是都敏尼克鸡?”她的好奇心似乎被激发起来。

“我自己也养鸡,”我回答说:“而从未见过比这更好的一群都敏尼克鸡。”

“那你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鸡蛋?”她还有些怀疑。

“因为我的来格亨鸡生白蛋。你是会烹调的,自然知道在做蛋糕时,白蛋不能同赭蛋相比。为此,我的妻子以她所做的蛋糕自豪。”

这时,罗根保夫人放着胆走了出来,来到廊中,态度也温和多了。我环顾四周,发现农场中置有一个很好的牛奶棚。

“罗根保夫人,实际上,”我接着说:“我可以打赌,你用你的鸡赚钱,比你丈夫用牛奶棚赚的钱还要多。”

嘿!她高兴极了!当然她赚得多!她听我如此说更加高兴,但可惜她不能使她顽固的丈夫承认这一点。

她请我们参观她的鸡舍,在我们参观的时候,我留意她所造的各种小设备,我介绍了几种食料及几种温度,并在几件事上征求她的意见。片刻间我们就很高兴地交换了经验。

过了一会儿,她说她几位邻居在他们的鸡舍里装置电光,据她们说效果很好。她征求我的意见,她是否应该采取这种办法……

两星期以后,罗根保夫人的都敏尼克鸡也见到了灯光,它们在电光的助长之下叫唤着,跳跃着。我得到了我的订单,她也能多得鸡蛋。双方满意,人人获利。

但……如果我不先将她诱入圈套,我是永远不能把电器卖给这位守财奴式的荷兰妇女的。

事实上,即使是我们的朋友,也喜欢谈论他们自己的成就而不愿听我们吹嘘自己的成就。法国哲学家罗西法考说:“如果你要树立敌人,就胜过你的朋友;但如果你要得到朋友,那就让你的朋友胜过你。”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当我们的朋友胜过我们时,他们获得了一种自重感;但当我们胜过他们时,他们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并引起猜忌与嫉妒。

德国人有一句俗语:“最纯粹的快乐,是我们从别人的困难中所得到的快乐。”是的,你有些朋友,恐怕从你的困难中比从你的胜利中得到的满意更多。所以不要时时向他人夸大自己的成就,我们要谦逊,这样永远能使人喜欢。

我们应当谦逊,因为你我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你我都要逝去,过百年之后完全被人遗忘。生命过于短促,不要总是谈论我们小小的成就,使人厌烦;反之,我们要鼓励他们说话。

所以,如果你要使人信服你,还应该记住第四个规则:

让对方多说话。

善于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

对方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思想和行为,其中自有一定的原因。探寻出其中隐藏的原因来,你便得到了了解他人行动或人格的钥匙。

生活中有时会发生这种情形:对方或许完全错了,但他仍然不以为然。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指责他人,因为这是愚人的做法。你应该了解他,而只有聪明、宽容、特殊的人才会这样去做。

对方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思想和行为,其中自有一定的原因。探寻出其中隐藏的原因来,你便得到了了解他人行动或人格的钥匙。而要找到这种钥匙,就必须诚实地将你自己放在他的地位上。

假如你对自己说:“如果我处在他当时的困难中,我将有何感受,有何反应?”这样你就可省去许多时间与烦恼,也可以增加许多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多年来,我常到离家不远的公园中散步、骑马,以此作为消遣,像古时高尔人的传教士一样。我很喜欢橡树,所以每当我看见一些小树及灌木被人为地烧掉时,就非常痛心,这些火不是由粗心的吸烟者所致,它们差不多都是由到园中野炊的孩子们摧残所致。有时这些火蔓延得很凶,以致必须叫来消防队员才能扑灭。

公园边上有一块布告牌,上面写道:凡引火者应受罚款及拘禁。但这布告竖在偏僻的地方,很少有儿童看见它。有一位骑马的警察在照看这一公园,但他对自己的职务不大认真,火仍然是经常蔓延。有一次,我跑到一个警察那边,告诉他一场火正急速在园中蔓延着,要他通知消防队。他却冷漠地回答说,那不是他的事,因为不在他的管辖区中!我急了,所以从那时起,当我骑马的时候,我担负起保护公共地方的义务。最初,我没有试着从儿童的角度来对待这件事。当我看见树下起火时就非常不快,急于想做出正当的事来阻止他们。我上前警告他们,用威严的声调命令他们将火扑灭。而且,如果他们拒绝,我就恫吓要将他们交给警察。我只在发泄我的情感,而没有考虑孩子们的观点。

结果呢?那些儿童遵从了——怀着一种反感的情绪遵从了。但当我离开他们以后,他们又重新生火,并恨不得烧尽公园。

多年以后,我希望我增加了一些有关人际关系学的知识与手段,于是我不再发布命令,甚至威吓他们,而是骑向火前,向他们说道:“孩子们,这样很惬意,是吗?你们在做什么晚餐……当我是一个孩童时,我也喜欢生火——我现在也很喜欢。但你们知道在这公园中生火是极危险的,我知道你们不是故意,但别的孩子们不会是这样小心,他们过来见你们生了火,所以他们也会学着生火,回家的时候也不扑灭,以致在干叶中蔓延烧毁了树木。如果我们不再小心,这里就会没有树林。因为生火,你们可能被拘捕入狱。我不干涉你们的快乐,我喜欢看到你们感到如此快乐。但请你们即刻将所有的树叶耙得离火远些——在你们离开以前,你们要小心用土盖起来,下次你们取乐时,请你们在山丘那边沙滩中生火,好吗?那里不会有危险——多谢了,孩子们。祝你们快乐。”

这种说法产生的效果有很大区别!它使孩子们产生了一种同你合作的欲望,没有怨恨,没有反感。他们没有被强制服从命令。他们保全了面子。他们觉得好,我也感觉很好,因为我处理这事情时,考虑了他们的观点。

“在与人会谈以前,我情愿在那人办公室外的人行道上走上两小时,”哈佛商学院的一位院士说,“而不愿走进他的办公室,如果对于我所要说的,及他似乎要回答的东西没有一个极清楚的观念。”

如果你读这本书的结果只是得到一件事——永远按照对方的观点去想,由他人的立场去看事,一如由你自己的一样,这或许不难成为影响你终身事业的一个关键因素。

所以,如果你要使人信服你,你就应该遵守第五个规则:

真诚地尽力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

激发他人高尚的动机

如果没有迹象显示顾客有问题,最好要相信他们是诚心诚意愿意付清账款的。

我在密苏里州拜访了大盗杰西·詹姆士的故乡基尼,他的儿子在詹姆士农场。

杰西儿子的太太给我讲了一些有关他的故事,他如何抢劫火车和银行,然后把钱送给附近的农夫,以偿还抵押贷款。

杰西·詹姆士大概与“双枪杀手”柯劳雷是一帮人,还有以后许多有组织的罪犯像“教父”等一样,都认为自己是劫富济贫的理想主义者。可以这么说,你所遇到的每个人都很尊重自己,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善良而不自私之人。

据培庞·摩根的分析,每个人的行事都有两个好理由:一是看起来很好;一是的确很好。

当然,行事的主人都会认为真的很好,你不用再去强调。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把自己理想化,都喜欢为自己行为的动机赋予一种良好的解释。因此,如果我们要想改变他人,就应该诉诸一种高尚的动机。让我们看看汉弥尔顿·法瑞的例子。

法瑞先生有个挑剔的房客,扬言要搬家。他的租约还有4个月才到期,但他不管这些,而是单方面通知对方自己即将搬出去了。

“这些人整个冬天都住在那里——这是1年当中消费最多的季节。”法瑞先生说道,“而且我知道,要在秋天之前把房屋租出去很难。我可以预见自己手中的钞票随风而去了。”

如在以前,我会把那个人痛骂一顿,要他再把租约重读一遍,并且指出,假如他现在搬走,必须先付清所有的租金——我完全可以按照规定向他收取。

但是,我并没有这么做。我只是向房客说:“杜先生,我听说您要搬家,但还是不相信您真的会这么做。多年的租房经验使我多少了解一点人性的事。我相信您应当不会出尔反尔。事实上,我敢打赌您一定不会这样的。”

“我有个建议,您不妨再多考虑几天。假如一个月后,您还是坚持要搬,我当然绝对尊重您的决定。我会特准您搬出去,住满1年为止。毕竟,我们是人不是猴子——决定完全在我们自己!”

到了下个月,这位房客亲自来见我,并且付了房租。他和太太商量过,而且决定留下来。他们都认为至少应该住到租期满为止。

最近,诺史克里夫爵士发现报上登了一幅他不愿公开发表的照片,便写了一封信给报纸编辑。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写:“请别再刊登那张照片,因为我不喜欢。”而是激发对方一种比较高尚的动机,即人人都敬爱母性的伦理观念。他的信是这样写的:“请别再刊登那张照片,因为我的母亲不喜欢。”

小洛克菲勒也深懂此中诀窍。他极不喜欢摄影记者拍摄他子女的照片,便激发人人都不愿伤害儿童的高尚动机。他对记者们这么说:“你们也是有孩子的人,一定了解我的感受。你们一定也知道,太出风头对小孩子是很不好的。”

当然,仍免不了有一些怀疑论者会这么说:“啊,对诺史克里夫和小洛克菲勒这等人物,此法当然不成问题。但是对那些难缠的人物,我倒很愿意看看你怎么做。”

不错,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放之四海皆有效的法则,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些例外。例如你已有一套适用办法,何必再更改?假如无效,又何妨试试看呢?

无论如何,我相信你一定会对下面的故事感兴趣。这是我们以前的学员詹姆士·托马斯告诉我们的:

有家汽车公司的6位顾客在维修工作完毕之后拒绝付钱。他们声称有些项目收费不大合理。由于6位顾客在汽车修理完毕之后都已签名,所以公司便认为自己没什么不对。这是第一个错误。下面是这家公司的信用部要求顾客付款的步骤,你以为他们会成功吗?

1.他们亲访那6位顾客,并且直言是来催收欠款的;

2.他们说得很清楚,公司绝对没错。也就是说,顾客绝对是错的;

3.他们宣称公司对汽车的了解要比顾客多,所以没什么好争论的;

4.结果——他们争论不已。

你想这些办法会让顾客服气,痛痛快快地把事情解决吗?事情发展到后来,信用部经理几乎准备要大拼一场。幸好公司总经理注意到这件事,亲自调查这几名不愿偿还欠款的顾客。他发现这6位顾客的信用都很好,一向按时付款。所以,一定有什么地方错了——也许是催讨的方法完全错了。这位总经理于是叫詹姆士·托马斯去催讨这几笔“没有可能要回”的欠款。下面是托马斯先生讲述的他所采取的收账步骤:

1.我个别拜访了那6位顾客,表面上是去催收债款——我们相信那些账单绝对没有错。但是,我并没有提到这一点。我说明自己是来调查公司做了什么,或做错了什么;

2.我说得很清楚,除非听了顾客的意见,否则我不会发表意见。我还说,公司并没有宣称绝对无误;

3.我告诉顾客,我最关心的是他的汽车,而全世界只有他对自己汽车的状况最明确,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

4.我让顾客说话,自己带着一份关注与同情去听——这正是他所期待的;

5.最后,等顾客恢复冷静后,我便以公平的态度对事情作一了结。

“首先,我要让您知道,我也觉得这件事处理不当,以致您受到打扰而惹您生气,并给您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都是我们公司职员的失误,我在此向您深表歉意。听了您的叙述,我深深感到您是一个正直而有耐心的人,所以想请您帮个忙。这件事您能做得比别人更好,而您对这件事的了解也最为清楚。这是您的账单,我知道我有权可以更正它,但我还是要留给您全权处理,无论您的决定是什么。”

这位顾客修改了账单吗?当然,而且削减了不少,这账单的金额范围是150~400美元,这位顾客付了最低额吗?是的,他是这么做,他拒绝为那些不明的费用多付1分钱。但是,其余的5位都尽可能多付,不让公司吃亏。事情的最妙之处是,两年之内,我们又卖了6辆车给这6位顾客!

经验告诉我,如果没有迹象显示顾客有问题,最好要相信他们是诚心诚意愿意付清账款的。一般而言,顾客都是愿意履行义务的,即便有例外也是极少数。而且我相信,那些有欺诈倾向的顾客,如你愿意相信他们是诚实、正直和光明磊落的,大部分还是会做出善良反应的。

所以,如果你想使人信服你,你就应该遵守第六个规则:

激发他人去产生一种高尚的动机。

戏剧性地表现自己的意图

这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时代,仅靠一点点语言的叙述是不够的。真理需要我们使之更生动、更有趣、更加戏剧化,你必须恰当运用表演的艺术。

数年前,《费城晚报》受到一种恶意的谣言攻击。有人告诉刊登广告的顾客说,这份报纸登载广告太多,新闻太少,对读者已失去吸引力。对报社来说,这一问题必须立刻处理,谣言必须消除。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晚报将普通版每日刊载的各种阅读材料剪下,分类出版成一册书,书名为《一日》,共307页,与一本2美元的书一样厚,晚报将这些内容每日印出,售价不是2美元,而是2美分。

这本书的发行,是为了向公众表明该晚报曾刊登了大量的有趣读物。这是一种更有说服力的事实,比报社用一大堆详尽的数据及空谈更清楚、更有趣、更深刻。

纽约大学的鲍登和伯西曾分析了15000个售货面洽案例。他们写了一本书叫做《怎样获得辩论的胜利》,然后将这些原则引用到一篇演讲中,并在以后被拍摄成电影,向数百家大公司的营业部职员放映。他们不只表达他们研究所得到的原则,并且真实地去扮演。他们在观众之前激烈争论,表演售货的正确与错误方法。

这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时代,仅靠一点点语言的叙述是不够的。真理需要我们使之更生动、更有趣、更加戏剧化,你必须恰当运用表演的艺术。饰窗专家们就懂得如何运用戏剧化的有效力量。例如,新的毒鼠药品制造商就让销售商在橱窗中陈设,包括两只活鼠。表演活鼠的那一星期,销路比平常增加了5倍。

《美国周刊》的普顿要作一个长篇的市场报告。他的公司为一家最著名的润肤膏品牌做了一个详细的研究。业主是一位最大,也最可畏的广告业主。他的第一次接洽彻底失败了。他说:

我第一次进去,觉得自己走错了路,转到无用的讨论和调查方法上去。他辩论,我也辩论:他告诉我我错了,我则竭力证明我是对的。最后我胜利了,我很满意——但我的时间到了,会谈结束,我仍然没有获得什么效果。

第二次,我没费事去管数字及资料表格,我去见这人,向他们演示。当我进入办公室时,他正忙着接电话,他打完电话时,我打开一只皮箱,取出32瓶冷膏的竞争品。在每只瓶上,有一标签,上面列举商业调查的结果。每签简要地表演地叙述它的故事。

“结果如何?不再有辩论了。这里是些新的、不同的东西,他捡起一瓶又一瓶的冷膏瓶来阅读签上的说明。一个友好的谈话展开了,他深感兴趣地问了一些另外的问题。本来他只给我10分钟时间陈述事实,但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40分钟,快到了1小时,我们还在交谈。”

这次我是陈述我以前所陈述过的同样事实,但这次我采用了充满戏剧化的表演术——它所产生的区别多么大。

所以,如果你要使人信服你,就应遵守第七个规则:

将你的意图戏剧性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