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N次元成都打工记
12618100000095

第95章 创世、开场祝词与新场的几点见解。

序言:

从德阳到中江的老路上,十多公里处。有个与双东乡、寿丰乡、新中乡交界的地方。原名叫“臭茅市”,现改名为“三合场”。

1992年3月14日,在一个风和日丽的美好天气里,举行了隆重的开场典礼。

从四面八方拥挤来看热闹的客人,把个小小的新场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盛况真是一言难尽。

开场典礼这种大事,在人的一生中都很难遇到几次的。即使可以遇到几次,那也是在异地。因为一个地方逢场成功后,就会一直逢下去,你怎么能看到第二次开场典礼呢!如果一个地方逢场失败了,再要举行开场典礼的话,那也是百年以后的事了。

上午十点多,从广播里传出了村支书林昭贵的庄严的讲话。

先是读了筹办逢场人的名单:

张由开(清泉村2队队长)、邓太木(清泉村2队保管,由于场址是在我们队上,所以,既有队长,也有保管)、林昭贵(村支书)、张大青(清泉村会计)、张宗宝(原村支书,后上调乡政府担任农技站站长)。

接着就宣布了三合场从即日起开业,今后每逢阳历的4、7、10(包括14、17、20、24、27、30)号为逢场日。

最后宣读了《开场祝词》。

(开场祝词是我赶在逢场的头天写好交给筹办委员会的)。

父老乡亲们、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们。你们不辞辛苦,前来参加我们的逢场典礼,我们筹委会表示热烈的欢迎。

三合场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业了。

尽管工作还有不敬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弥补起来。

本场力求办成开放型,服务型,有特色的新场。

本场将为客商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服务。

最后欢迎各位客商,前来出售你的希望,购买你的理想。

《评满月,说发展》:

三合场开业一个月以来,打开了生意,做起了买卖。虽然效益比预想的要差,但比起没有逢场的过去来说,不知强了多少倍。

这就是成绩。

当今社会发展经济是大势所趋,三合场也要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为大力发展本地经济提供服务。

为了新场今后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每个赶场的场民都需要作出应有的贡献。

那么如何作贡献呢!

首先,我们要做遵纪守法的场民,还要做遵纪守法的生意。

不仅要成为商业交易的积极参与者,还要成为建设新场的积极参与者。

总之,要想从新场获得更多的利益,就得为新场作出更多的贡献。

《旧热闹与新需要》:

开场那天,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街上挤满了人。但其内容无非是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的消费与消遣。

这种热闹的开场式,不能说不好。然而好过之余,除了给人留下感官刺激外,还能有什么呢!

热闹虽然是逢场的目的,但是逢场的内容则在于活跃商品的交易。其实,热闹是虚的,一时间就可以把人聚集起来,但是人也可能会因某一事件的发生,一哄而散。

交易才是实的,虚的是泡沫,是要破灭的。实的才是真货,才有效益。

我们的场镇经济,既然只是起步,就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既然内容在于活跃交易,就应该建设好交易的平台。

如果在逢场时把“锣鼓喧天”的热闹,换成“出榜纳策”的思考。把吃喝玩乐改成研究问题。逢场那天就不是对人的感官刺激,而是对新场建设的谋划了。

《团结就是力量》:

三合场地处双东乡、寿丰乡、新中乡三乡交界处,具体地址则是在我们生产队的地盘上。

对于场址周围的居民来说,长期以来苦于赶场难,盼望当地逢场就好像是干渴的嘴唇渴望着水的滋润。

既然取名为三合场,在建设场镇过程中,就要利用好三乡交界的人力、物力、财力,又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利益。

《发展场镇经济与发展农村经济的区别》:

场镇经济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升级。如果说农村经济是以生产农副产品为主,那么场镇经济则是以商贸交易为主。

场镇经济必须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既提供农业生产的资料,又帮着转销农副产品。

场镇经济的发展,除了要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当地人之外,还要想办法吸引来远方的客人,只有在人流物流的带动下,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

《发展服务业的探索》:

在生产力落后的农村地区,农民的收入是很微博的,消费能力也是很弱小的。

场镇经济以搞第三产业为主,可是当地却只有第一产业,没有第二产业,可是第三产业只有建立在健康的第一产业,和发达的第二产业基础上,第三产业才能够兴旺起来。

所以,只有弥补起了第二产业,才能发展得起第三产业来。限于条件,大型的工业我们当地是发展不起来的。只能发展小型的家庭式工业。

虽然发展第二产业比较困难,但是只要能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是值得去尝试的。起码无工不富的道理我们要明白,无工不富的思想我们更应该具备。

其实,就服务业本身来说,还是有些文章可做的,如果能搞一些特殊服务,就能吸引来远方的客人,甚至贵宾。比如搞点乡土风景游。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殊情况,只要能搞出自己的特色来,就能够吸引来一些游客。越土越好,比如用传统的建筑方式修几间古人居住的茅草房。让客人住在屋子里面体念一下冬暖夏凉(天然空调)的感觉,如果茅舍能修在竹林旁或树林中效果会更好。

我认为,不怕市场没需求,就怕你的经营观念不稀有。

《强事先要新人》:

在逢场之前,这里是三乡的边缘地带,人们的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经济落后。要改变这种消极的现象,就得从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做起。

我们不能把现有的山川地势作为我们发展的包袱,而要因势利导地去利用它,去开发它。

只要我们抛弃了小农意识、保守思想、陈旧观念这些负资产。树立起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观念,就可以开辟出一条通向兴旺发达的光明大道来。

《商品经济的发展思路》:

要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就必须努力发展市场经济。没有商品的大发展,经济就只能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内折腾,没有市场的大发展,商品就没有足够的交易空间。

可以说,商品是经济的主角,市场则是交易商品的载体。

农村的改革就是从以前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虽然我们的经济已经走上了市场经济的大发展道路,可是一些人的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思维中,一切等候上面的安排,梦想着天上掉馅饼。

不靠自己去努力拼搏,这又怎么能发展得起来呢!

现在我们逢了场,就有了商品的交易舞台。

有商品的就可以来出售你的希望,需求生产和生活用品的就可以来购买你的理想。

《客源论》:

俗话说,看到人在动,就看到钱在动。

没有人流,也就没有物流,没有物流,钱又怎么能赚到手呢!

客源与物流是相互促进的,要增加物流量,就必须要扩大客流量。而要吸引来远方的客人,不仅要有自己的土特产,还要有更土更特的产品。

我们的基础客源似乎是现成的,三乡交界处附近的居民都是。但是如果只局限在近处,那是没有多大的发展前途可言的。

所以,我们的客流对象,不应该局限在近处的基础客源内,还应该去争取远方的客人。

那么如何才能争取到远方的客人来呢!

人民的行动不会是无目的的乱闯,必然是有选择的。有利则往之,无利则避之。利多则多往,利少则少往。

只有创造出了一个让人赶得值,值得赶的集市环境,人家才原意来赶。

没有交易的便利,就没有众多的客源,我们只有创造出了便利的交易条件,才能迎来众多的客源。

《浅谈营业额》:

三合场客源的自然辐射,本村有一千多人。靠近三合场的寿丰桂花村有几百人,靠近三合场的新中四大队、三大队有几百人。靠近三合场的双东大树村有几百人。总共有三千多人。

按照每场平均500人的赶场人数计算,一人做十元的买卖,一场就是五千元。一年一百多场,就有几十万元的营业额。(1992年的物价不仅很低,而且人们的收入也很少)。

再从产销上分析。按人均一年毛收入1000元计算,商品率按40%计算。人均营业额就有400元,3000人的客源,打做成1500人的生意,也有600000元的营业额。

再从细节上去分析。

如果做小孩子的生意,每人每场平均消费一元钱,一百个小孩子就有一百元的生意。如果做成人的生意,每人平均做十元钱的生意,一百人就有一千元的生意。500人就有5000元的生意。一年五万三千五百人次的赶场人数,也有六十多万的生意可做。

利润按照10%计算,也有六万多远的效益.

虽然市场狭小,但生意还是可以适当做大点的。当然,小生意里面也有大文章可做的。

而要把生意适当做大,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包括公路四通八达,市场功能完善齐全。

而要达到场均500人的赶场规模,就要在农闲的时候,远超过500人的数量,以便弥补农忙时的不足500人。而要达到10%的利润,不仅要有经营值的效益,而且还要有附加值在里面。

而要完成年营业额破60万的大关,就得有丰富的交易和远方的贸易。

只有在各方面都超过这个数,场才像个场。

可是由于道路设施的狭小,以及市场吞吐能力的脆弱。顶多也就做成了半数的生意。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不过,随着条件的改善,三合场的经济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经验总结》:

逢场以来,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好奇心,拿开场来说,人数达到了人山人海的盛况。

但是由于地理偏僻,交通闭塞。市场功能脆弱,经常出现卖不脱,买不到的情况。缺乏客源又导致商户减少。商户减少又导致了客源更加稀少,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发展的希望》:

现在的形势是很让人担忧的,但是我们不能为此而灰心。

虽然我们的条件还很差,但是我们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可以开发。

现在的工作虽然还做得不够好,但是毕竟已经上了路。

只要我们能拿出比逢场更大的勇气来建设我们的新场,就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双东镇清泉村2组杨开金QQ:212055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