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N次元成都打工记
12618100000086

第86章 创世、投稿失败后的思绪

现在处于网络自媒体时代的业余作者,可能会遇到发文容易出名难的问题。

而在网络媒体出现之前的传统广播和纸媒体时代,你如果没有权威,在媒体界又没有亲戚朋友给你作内应,你写的东西又还不能投编辑和媒体所好的话,投稿不仅是一件难事,甚至,根本就投稿无门。

以前,一个编辑的喜好就可以决定一个作者作品的命运。如果你写的东西不符合编辑的胃口,哪怕你有独立见解,不但不会被认可为是在创新,反而还会被误认为你那是不可接触的异类。

这种现象在传统媒体的自由体制下是少见的,因为自由体制的媒体不会受到权威的干扰,也不大注重人情关系,而会更加看中作品的价值。

把创新看成是异类,在捆绑式体制内是多见的。这可能是以前中国的天才作家多数都被扼杀了的原因之一吧!谢天谢地,这种扼杀天才作家和阻碍民族文化发展的现象已经被网络自媒体文学所打破。

在CD投稿四处碰壁,这是我在写作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的事。在写作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都被我克服了,没想到在投稿上遇到的一系列困难,我却一个都克服不了,于是顿感投稿比写作难一万倍,顿感我在社会上的渺小与无助。

我的《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写的,《新场文化》则是反应了当地的发展情况。却不被当时的媒体所容,可见我们当时的媒体已经脱离了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且还正在脱离人民.

我在CD投稿的过程,遭遇了各种艰难困苦,有些地方连我的稿件翻都不翻看一下,只是看了看题目,就直接说不要.

接待投稿的人员,是非常傲慢的。不是说我们这里没有刊登这种内容的栏目,就是找别的原因来推脱。总之,借口是很多的,你到任何一个地方去投稿,ta都可以找出N个不要你稿件的理由来。

有的看了我稿件的接待人员,对我的稿件评价是,乱七八糟。

走到文联去,ta们说只管文学,不管经济类.

而走到经济报刊单位去,ta们又说,这不是说的经济。在当时的媒体界,我写的东西竟然成了四不像。

有一个单位接待来访的老头,看了我写的东西后,说什么我写的全是口水话,上不了大雅之堂。可能稿件中我没有说当时媒体热衷于刊登的大话,空话,套话吧!

而我在CD社科院投稿时,接待我的老头竟然说出了一个出版社内部的惊人秘密。他告诉我,出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以前写了一本书,出版社也不想给他出。我打电话说明了身份,去督促了几次才给我出版。

听了他的话后,我暗自好笑。你一个单位上满嘴官腔的人,写的东西放弃了为民谋福利,回避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探讨,即使利用权威出版了,也是没有人看的。我写的书虽然暂时没有得到媒体的认可,没有与读者见面,但由于我的作品说出了人民的心声,终究是要得到人民认可的。不能出版不仅是我个人的损失,也是整个社会的损失。

今天看来,我当时写的《新场文化》、《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发表,确实给社会和我本人造成了双重的损失。

我以前写的东西没有被采纳,虽然给我和社会造成了双重的损失,但是今天看开去又无所谓。

社会的发展是要走一下弯路的,因为只有走了弯路,才会认识到走直路的可贵。而一个人在发展中受点挫折也是必要的,因为不遭受挫折就不知道成功来之不易。

如果从积累社会阅历,追求学问上讲,当年投稿受到挫折还是件好事呢!

试想,如果我当年投稿一举成功,轻易地就踏上了研究学术的道路。也就没有了后来这二十年沉在社会最底层生活与工作的经历了。对人民的疾苦就会体会得更少。

虽然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的人,也能够看到一些人民的疾苦,但是亲自体会才是最实在的。缺乏扎根社会的实践活动,对社会的了解就会很肤浅。即使整天写东西,也是写不出个所以然来的。这也是很多饭桶作者写了一辈子书都没有写出一本好书来的原因。

现在一些网络作家,一出校门就写书出名,我想ta们虽然出了名,今后只要能把握住读者的胃口,也能够写下去。但是即使写一辈子书,又如何呢!能写出一本有真正价值的书来吗?

俗话说,当作家越晚越好。那些过早出名的作者,能好得起来吗?

现在那些小小年纪就出了大名的作家,其实,多是炒作的产物,是徒有虚名的。虽然ta们已经拥有了成群结队的读者,又能说明什么呢!

没有写出有真正价值的书,却赢得了众多读者的作者,要算是瞎猫咬到死耗子了。瞎猫为什么能咬到死耗子,那是因为遍地都是死耗子,几乎张口就可以咬到。

当今中国文坛不乏年青偶像,却缺乏真正的好书,原因何在呢!

由于中国文学在文革后断层,传统作家又写不出青年人看的书来。一些没有多少文化修养的作者就趁虚而入,填补了这个空白。而现代的读者则是饥不择食,只要读了什么人的书,就会成为什么人的粉丝.

加上网络自媒体给青年作者和饥不择食的读者都提供了方便,搭起了很好的桥梁。作者要想出名,读者需要偶像,于是二者一拍即合了。

这不是时势造英雄,而是农民种庄稼,年成不好,中等庄家也被称为好产量。

我认为,年少不是不可以出名,但不能靠炒作出名,也不能靠抄袭来糊弄读者。

因为炒作的行为是在用非文化手段略夺社会的虚拟资产(当然,如果是用写文章的手段,适度地推销还是可以的,比如读者不知道你写了一本好书,也不知道你这个人,你可以写一篇自我介绍的文章去宣传一下,只要不组成团伙蓄意去炒作都是可以的);

而抄袭不仅违反了职业道德,还是违法的。

我认为,中国的文学近一百年来与世界的先进文学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

原因有二:

以前,由于我们的体制僵化,一个编辑的一时疏忽就会扼杀一个天才作家。

由编辑决定书的好坏,乃至作者的命运也没有错,但编辑必须是伯乐。问题是,以前的编辑都是伯乐吗?

现在中国的文学则正在经历一个由读者的好恶决定作者的命运的时代。

如果说编辑的偏见会扼杀天才作家的话,那么读者的浅见则会成全一些庸俗作家的成名。

由读者来评判书的好坏也没有错,但是读者起码要具备分辨出好坏的能力。可是在没有多少文化修养,仅识几个字就盲目整天看小说书的人中,又有多少读者具备了分辨书的好坏的能力了呢!

可以说现在中国的读者对好坏的分辨能力是很差的。这可以根据一些读者,把普通书也当成经典书来读得到证实。

其实,考验一本书有没有价值,最过硬的办法是时间。

如果现在把我二十年前没有被当时认可的东西发表出来,可能还有读者会津津有味地看,甚至还会有因当年没有发表而遗憾的评价。而把那些在当时得到认可后发表,甚至拿了奖的文章或书籍再重新发表一次,又还有没有价值呢!

其实,文学作品与艺术作品一样,不能被所谓的时代潮流所迷惑,当年梵高的画,就是没有被当时的社会潮流所认可,但是后来却价值连城。这说明了时代潮流的认识也是有局限性的。整个社会的眼睛都可能被错误流意识所迷惑。

当然,现在是通讯发达的网络媒体时代,所以,梵高的悲剧是不会重演的。即使对某种先进的文化思维误会,不被认可,也顶多几年时间就会被纠正过来。而不需要等到几十年作者已经离世之后。所以,今后的文化艺人,不用担心才华得不到社会的赏识。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双东镇清泉村2组杨开金QQ:212055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