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奋斗者的中国梦
“中国已经没有创业的机会了!”
“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
“我又不是高富帅、白富美,还有什么前途?”
我们在身边总能听到这样的抱怨,我不能说这样的抱怨没有一点点事实的依据和道理。你看到这么多像过江之鲫一样考公务员或者托福的青年,就会感受到这个时代有多么迷惘。
而中国的经济还在发展,我们身边还是有很多有血有肉有说服力的英雄向我们证明,这种抱怨并不是这个时代的全部。从一个更大的历史图景来看,即使那些现在看来是激动人心的年代,在当时也有很多苦闷。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疯狂的年代”:随着“一战”的结束,经济蓬勃发展、社会财富的迅速积累,整个社会充满了乐观主义心态,人们压抑已久的消费欲望井喷般释放出来。曾经有人这样描述那个年代:一个瘦到有些病态的美女,穿着貂皮大衣,戴着高档配饰,手里叼一根香烟。
我觉得这和中国的现状非常像。今天的中国,年轻人都在追求个人解放,追求时尚,但这背后体现出的却是资本意志的嚣张。就像《小时代》传递的价值,如今年轻人认为最时尚的象征是名车、名包、名表;最时尚的运动是赛车、打高尔夫这些高消费的运动方式;最时尚的表演就是“炫富”,像郭美美这样的,居然自己高调地跑出来招摇。至于那些经济条件不如郭美美的人,即便是拿着勉强维持生计的薪水也要过着贵族般的生活,中国的年轻人一夜之间成了高消费的主力军。于是有人调侃道,中国年轻人已经成为奢侈品行业的救星。
同样现象的背后,中国年轻人和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人心态却是截然相反的。如果说美国人当年是极度的乐观,那么中国年轻人就是披着乐观的外衣,内心充满忧虑。而这种忧虑的心态,却像极了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人。
作为“二战”的大赢家,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得到了非常迅猛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但是在经济繁荣的同时却给年轻人带来了无尽的迷惘。美国的60年代,社会财富聚集在少部分上流社会人群手中,社会上也有“富二代”,许多优良的就业机会都被这些“富二代”所占有。至于美国商界,由于这些“富二代”们有着得天独厚的家庭背景,因此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也就比普通人更容易获得成功,那些家境殷实,有社会关系的大家族,给普通家庭的孩子带来很大压力。
那部电影《死亡诗社》表现的那个阶段的美国父母,也像今天的中国父母一样,期盼自己的孩子当医生、当律师,有一份那个时代觉得体面的工作。这样的社会环境让那些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年轻人感到无所适从,觉得自己不论如何努力也永远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他们也想像父辈期望的那样,当医生、律师,但在美国,这样的职业就像中国今天考公务员一样困难。于是,很多人开始自暴自弃,放纵自己的欲望,吸食大麻,穿着奇装异服终日无所事事。后来,人们把美国60年代的年轻人称为“垮掉的一代”。
而就在这样“垮掉的一代”中也出现了不少现在都被人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
世界上鼎鼎有名的快餐连锁赛百味的创始人弗雷德·德卢卡在1965年高中毕业。那时的他是一位非常上进的年轻人,渴望能够上大学继续深造,然而贫困的家庭无法给他提供经济支撑,不知所措的弗雷德求助于他家庭的好友,一个读书人——彼得·巴克博士,并告诉他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就像现在中国年轻人都想当公务员一样。彼得博士并没有给他提供经济支持,而是建议他去开一家“潜水艇三明治快餐店”,说是开快餐店能够攒足大学学费。弗雷德听从了彼得的建议,创立了赛百味。通过勤恳的工作,最终把赛百味做成了闻名全球的快餐连锁。
无独有偶,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星巴克,和赛百味一样,也是美国的创业传奇。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也出生在美国一个贫困家庭,父亲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一条腿,母亲成了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不过幸运的是,在舒尔茨高中毕业的那年,因为优秀的橄榄球技博得了密歇根大学的青睐而获得了大学奖学金,舒尔茨圆满实现了大学梦。大学毕业以后因为赌气一直不肯回家看望父亲的舒尔茨失去了和父亲逝世前最后一次见面的机会,悲痛万分的舒尔茨在看到父亲的遗书中表明生前希望开一家咖啡店的愿望后,与女朋友雪莉下定决心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店。凑巧的是,西雅图有一个小咖啡零售商准备转让店面。于是,舒尔茨毅然辞去工作,接下了那家小公司,将它变成了一间墨绿色的咖啡馆,日后驰名全球的星巴克就这么诞生了。
弗雷德和舒尔茨就是美国梦的代表,他们都在青春年华经历了美国最迷惘的年代,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家境困苦而自暴自弃、随波逐流,而是选择积极地面对人生,为了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拼搏,比起那些出生在名门望族而创业成功的“富二代”,他们的成功有血有肉,甚至比大家已经熟悉的盖茨和乔布斯更可以学习。
当今中国年轻人的心态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年轻人的精神阴影。随着中国社会阶层开始出现固化,“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的现象非常严重,家庭出生对一个年轻人的发展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平民的子女考公务员就比领导干部的子女难,甚至有的公务员招聘采用了“量身定做”的标准,将“关系户”以外的年轻人拒之门外;时下异常火爆的央企、国企看似公平的招聘背后却充满了暗箱操作……类似的现象像一盆盆冰冷的水,将年轻人泼得心灰意冷。
中国这些平民百姓家出生的年轻人难道就没有未来了吗?看看舒尔茨、弗雷德,到绝味鸭脖的老戴,他们有什么资源和背景是中国今天的年轻人不具备的?
老戴在中国就像是舒尔茨、弗雷德在美国一样,是中国梦的代表。老戴并没有令人羡慕的殷厚家底,早年在药业公司做保健品销售,直到邂逅了“鸭脖王”之后才开始创业,启动资金也只是靠着朋友们零零散散拼凑起来的不到百万,当初开的第一家店在长沙南门口一间不过几十平方米的小阁楼里,办公地点就在门店二楼,狭窄的楼梯容不下两个人。就是在这样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地方,经过老戴八年的苦心经营,终于打造出了今天赫赫有名鸭脖领导品牌——绝味鸭脖。
当我初次见到老戴,为鸭脖这样一个本来在菜市场小铺卖的小吃做成在全国拥有五千多家门店的连锁品牌而感到激动时,老戴意味深长地说:“中国任何一个细分内行业都有可能形成一个很大的产业。”那一刻,我突然想到小时候看动画片《一休》时的一幕剧情:一休的时代,日本很动荡。一个小兵原来的理想是当一名武士,结果在战争中队伍被打散了,他流落到了一个地方。一个开豆腐坊的可怜他,请他吃了一碗豆腐,他突然找到了人生目标:学做豆腐,以后做出全日本最好吃的豆腐!
今天的中国年轻人,《小时代》的奢华离你们太遥远,考公务员希望渺茫,出国也照样面临问题,花了爹妈大把的钱回来也找不到工作,大V们的成功道路,你们学不会。老戴的奋斗有没有给你们带来一点启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