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我最想要的投资学速读本
12610900000014

第14章 切莫沉迷于老经验——过往业绩不能代表未来

对投资者而言,不必去揣摩基金公司背后的用意,倒是应该以“过往业绩不能代表未来”为鉴,进行投资时不要过于依赖基金的年度排名。

很多投资者将过去的投资经验、历史数据看得太重,比如买基金过分看重它以往的成绩,选股票又常常以过往的“趋势图”为本等,却不能真正客观地去评判基金管理水平,以及未来的政策、资金给股票带来的影响等。

“2007 年,我也被卷入到基金投资的龙卷风中,”金先生回忆起自己的基金投资经历,“我的理财顾问那时不停地告诉我,基金的开势真的很好,让我也尝试一下。面对几百只基金,我完全不知如何下手,于是让理财顾问给我投了那年一只名列前茅的基金。没想到2008年跌得一落千丈。所以我后来跟我太太总结说,也不能完全相信基金排名,以及以往的成绩,过往的成绩并不能代表未来的运势。”

“2010年1月第二个交易日,上海期货交易市场异常活跃。宏观面上,伴随着全球紧缩政策的预测,以及美元持续升值的压力,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纷纷出现了久违的大跌走势。然而,能够在那一周愿意跟随趋势选择大举抛空的交易者竟是少数。不少投资者不但不选择做空,相反继续采取逢低买入的策略,比如在锌价跌破20000元大关之后,不少人反而大举买入。”上海一家期货投资公司的总经理回忆说,“不仅仅在证券市场,人们总是抛不开以往的数据、相似情形,在期货市场,交易者也容易经常往后看。”

股票投资中常会见到一句话是“历史总是惊人得相似”,这句话就是为很多投资人士所信奉的“趋势理论”——跟着趋势走,顺势而为,方能胜。

但金融投资有趣的地方,不在于投资者们能普遍捕捉到似曾相识的走势,恰恰在于每一次的意外与变化。

这一点,在投资股票、期货、黄金等品种时,要特别注意。

在基金、保险等产品宣传页上最常见的一句话之一是“过往投资业绩不能代表未来”。这是我们想分析的另一种情况,金先生的遭遇比较有代表性。

虽然基金公司在推销产品时已经事先说明了这一点,但就像“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一样,这句话大多是迫于监管部门的压力才加上的。

对投资者而言,不必去揣摩基金公司背后的用意,倒是应该以此话为鉴,进行投资时不要过于依赖基金的年度排名等。

过往的业绩并不是未来表现仍然出色的保障。这不仅仅是一句免责声明,更是不争的事实。

研究表明,在我国,过往业绩居前的基金,在下一年度超过行业中位回报的概率大约为50%,这和随机掷硬币猜正反面的概率差不多。比如,以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以及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这两个时间作为分析时段,前一年度年回报率居行业第一梯队的13只基金,一年后,只有不到四分之一(3只)的基金仍然居于行业领先组别。

为此,建议广大投资者,不要一直盯着“后视镜”,不要过于眷恋过去。

何为“眷恋过去”?它是指人们倾向于将过去的类似投资结果作为评估一项风险决策的考虑因素,甚至是最重要的因素。

可实际上,稍具投资经验的投资人都知道,投资的风险和收益与过去该项投资的业绩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过去的高收益一般预示着透支其未来的收益,从而导致高收益的保持更加困难。

把“眷恋过去”作为一种投资心理误区,并不是全盘否定总结投资经验的重要性。资本市场背后有近乎“天然”的规律,而规律性的东西又是稳定而极少变化的,但它的运行却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说,以往数据、行情、业绩等可作为个人投资的参考之一,但也不能全盘照搬。

还有一点与“过去时”有关的是:很多人过分看重过去的投资。比如2008年发生股灾,给很多投资者带来了损失,有人因此“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对投资理财充满戒心。其实,不管你想不想得开,损失已经不可逆转地发生了,天天沉浸在亏损的苦恼中也无济于事,而应该重新思考,如何在未来的投资上盈利。

在股票、期货等投资上,投资者关注以往的经验数据及走势,借助类似于汽车后视镜那样的“回顾”作用没什么错,但也不能沉溺在历史数据里,因为投资没有绝对的规律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