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皮肤病实效经典
1259200000032

第32章 效方疗法 (3)

第五节 效方疗法 (3)

加减变化:血热生风证加生地黄30g,紫草12g,牡丹皮、白蒺藜、百部各15g,黄连6g;血瘀毛窍证加赤芍、川芎各15g,桃仁、红花各12g,益母草、鸡血藤各30g;脾胃湿热证加萆薢、泽泻、白鲜皮各15g,土茯苓、蒲公英、茵陈、薏苡仁各30g,栀子12g;肝肾不足证加山茱萸15g,枸杞子、菟丝子、熟地黄、桑椹各30g,黄精20g;血虚失荣证加炙黄芪、桑椹、熟地黄各30g,黑芝麻50g,黄精2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30d为1个疗程。配合外用方:侧柏叶、制何首乌、墨旱莲各100g,当归50g,每日1剂,水煎,加水适量,早、晚熏洗头部各1次。

适应证:补益肝肾、养血生发。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5例,治愈40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38%。

经验体会:乌须生发汤以生发乌发之要药侧柏叶、制何首乌为君药。发为血之余,肝肾同源,精血同源,女贞子、墨旱莲补肝肾乌须发为臣药。当归、丹参养血活血、祛瘀通滞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乌须生发之功。临证时辨证施治,血热生风证,辅以黄连、生地黄、牡丹皮、紫草、百部、白蒺藜清热凉血祛风;血瘀毛窍证,辅以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益母草、鸡血藤活血祛瘀通窍;脾胃湿热证,辅以栀子、茵陈、薏苡仁、萆薢、土茯苓、泽泻清热除湿运脾;肝肾不足证,辅以枸杞子、菟丝子、熟地黄、山茱萸补益肝肾;血虚失荣证,辅以炙黄芪、熟地黄、桑椹、黄精、黑芝麻等养血生发。外用熏洗方仍以侧柏叶、制何首乌乌须生发为君药,墨旱莲补益肝肾为臣药,当归活血祛瘀通滞为佐使药。

方剂来源:周勇.自拟乌须生发汤治疗脱发65例.四川中医,2005;23(6):56

方15乌柏芎芷生发汤

配方:侧柏、桑椹、川芎、白芷、黄柏、天麻、赤芍、苦参、荆芥各10g,丹参、木瓜、何首乌、黄芪、胡桃肉各30g,当归、熟地黄各15g,蝉蜕5g,红花3g。

用法:每天或隔天1剂,水煎服。煎服方法:上方头煎加水600ml,煎30min,取汁350ml,2次加水300ml,取汁150ml,两煎混合,分2次口服。第3次煎时加水3000ml,煎30min,取汁2500ml,放凉洗头并按摩头部脱发区。5剂1疗程,连服1~10个疗程或服药到有毛发长出或至毛发长齐与健发区相同。小儿及体弱者用量请酌减;孕妇忌服。

适应证:补肾养血、活血化瘀、祛风生发。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8例,治愈16例,占57%;显效3例,占11%;有效8例,占28%;无效1例,占4%。总有效率96%。

经验体会:本方的功效是补肾养血、活血化瘀、祛风生发。其18种药物大体上从各个方面分:补肾养血有何首乌、川芎、黄芪、胡桃肉、桑椹、当归、熟地黄、黄柏;活血化瘀有丹参、红花、赤芍、苦参;祛风生发的有白芷、侧柏、蝉蜕、荆芥、天麻、木瓜。应用何首乌、当归、桑椹养血(养阴血),乌须发。现代医学证实:何首乌除能缓解动脉硬化,强壮神经等外,并能增加毛发黑色素的生成。侧柏性味苦涩微寒,古医藉《备急千金要方》记载:用生侧柏叶、制附子研末、脂和丸入汤中洗头,可治脱发。川芎活血化瘀,加强滋补养血,祛风邪,能引药直达其所。白芷祛风,止痒利湿,升清降浊。黄柏有抗菌、抗真菌、收敛消炎作用,配合上药有滋肾阴作用。木瓜、天麻平肝祛风,除湿,并有滋养肝肾,生发作用。黄芪、胡桃肉、桑椹补肾生发;当归、熟地黄补血补肾生发;丹参、红花、赤芍活血化瘀,祛瘀生新,通窍生发且止头屑;苦参、蝉蜕、荆芥祛风止痒,清热燥湿,杀虫生发。该方使肝肾得养,气血和畅,风邪祛除,促进毛发的再生,使脱发再生。

方剂来源:黄洪坤.自拟乌柏芎芷生发汤治疗脱发的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8):713

方16二至四物汤加减

配方:女贞子、川芎、生地黄、墨旱莲各12g,当归、白芍、何首乌、黑芝麻、葛根各15g,升麻10g。

加减变化:证属湿热内蕴者可加薏苡仁30g,泽泻10g,证属血虚风燥者可加赤芍12g,牡丹皮12g;兼肝气郁滞者可加柴胡9g,香附10g,佛手10g;兼心悸、头晕、失眠者可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磁石30g;兼腰腿痛膝酸软者可加枸杞子12g,菟丝子12g,补骨脂12g;兼气滞血瘀者可加桃仁12g,红花12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7d为1个疗程。

适应证:滋补肝肾、养血祛风。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8例,治愈27例,显效20例,好转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8.3%。

经验体会:方中女贞子、墨旱莲滋补肝肾,以四物汤养血生血、润燥祛风,用何首乌、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用升麻、葛根取其升举透发之性,诸药合用,一者可改善血液循环,激活毛母细胞使毛囊再生,二者可提高免疫力促其病愈,从而共奏补肝肾,益精血,养血生发之功。

方剂来源:韩建军.二至四物汤加减治疗脂溢性脱发68例体会.光明中医,2006;21(2):37

第六节简方疗法

方1

配方:鲜侧柏叶30g,干红辣椒10g,75%乙醇100ml。

用法:将鲜侧柏叶与干红辣椒同放入盛有白酒容器内,1周后弃渣取酒液。外涂患处,每日3~4次,10d为1个疗程。

适应证:生发养发。用于斑秃。

方2

配方:白芷15g,75%乙醇100g。

用法:将白芷碾成粗末,浸泡于置乙醇容器内7d,弃渣取酒液。外涂患处,每日早、中、晚各1次,15d为1个疗程。

适应证:温通气血,调和营卫。用于斑秃、白癜风。

方3

配方:鲜侧柏叶35g,50%乙醇100ml。

用法:将鲜侧柏叶切碎放入盛有白酒容器内浸泡,7d后弃渣取酒静置,取中上层深绿色药液。外涂患处,每日3~4次。

适应证:生发养发。用于斑秃。

方4

配方:毛姜、米醋各适量。

用法:先用毛姜蘸米醋磨汁,取汁备用。外涂患处,每日早、中、晚各1次,20d为1个疗程。

适应证:生发美容。用于斑秃等症。

方5

配方:斑蝥9个,紫槿皮30g,樟脑12g,白酒100ml。

用法:将斑蝥、紫槿皮、樟脑打碎放入盛有白酒容器内,密封瓶口,浸泡2周,弃渣取酒。外涂患处,每日3~4次。

适应证:活血生发。用于斑秃。

方6

配方:车前草50g,米醋适量。

用法:先将车前草焙成炭,浸入米醋中,1周后取汁。外涂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20d为1个疗程。

适应证:生发。用于斑秃等症。

方7

配方:三白草(又名青白草)、陈醋各适量。

用法:将三白草顶上三叶捣碎,用陈醋浸泡5~7d,过滤取汁,贮瓶内备用。用纱布蘸药搽患处,或将药液倒于掌心擦患处,每日1次。如脱发片多者,须将头发剃光搽之。

适应证:斑秃。

方8

配方:墨旱莲20g,75%乙醇200ml。

用法:先将墨旱莲加热蒸20min,取出待冷,放入乙醇中浸泡(冬季浸3d,夏季浸2d),然后取滤液备用。用时,先以棉签蘸上药涂搽患处,待干后用七星针如“鸡啄米”样在脱发的皮肤上连续轻轻叩打,手法宜均匀,不要忽轻忽重,忽快忽慢,针尖要平起平落,不宜歪斜,以免刺破皮肤。每次叩打至皮肤潮红为度。开始宜每日搽3次,叩打七星针2次,不宜间断。待新生的头发日见增加时,可改为每日搽药2次,叩打1次,直至痊愈为止。

适应证:斑秃。

方9

配方:生姜。

用法:先用硫黄皂洗头,然后取鲜生姜片或姜汁涂患处,以拇指或鱼际部摩搽,产生热感及痒感为止,每隔5min摩热1次,反复3~5次,每日1次。

适应证:斑秃。

方10

配方:鲜侧柏叶60g,茜草、墨旱莲各15g。气血不足者加黄芪、当归、白芍;阴虚内热者加六味地黄汤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7d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猪肉、油腻及鱼虾。

适应证:斑秃。

第七节 食物疗法

方1五味子酒

配方:五味子60g,40度白酒300ml。

用法:将五味子置入盛有白酒容器内浸泡,密封瓶口,7昼夜后,弃渣取酒,阴凉处保存。每次饮3~10ml,每日早、晚各1次。

适应证:生发、乌发、养发。用于斑秃、脂溢性脱发、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等症。

方2乌发汤

配方:熟地黄、怀山药、菟丝子、核桃仁各3g,牡丹皮、泽泻、天麻各1.5g,枣皮2g,当归、红花、侧柏叶各1g,制何首乌、黑芝麻、黑豆各5g,鲜羊肉、羊骨各500g,羊头1个,葱,生姜,白胡椒,食盐,味精各适量。

用法:将羊骨、羊头打破洗净备用;鲜羊肉洗净,入沸水中汆去血水,同羊肉、羊骨一起放入锅内,(羊骨垫底)。再将上述诸中药用洗净纱布袋装好,扎紧口袋,放入锅内,并放葱、生姜、白胡椒,加适量的水。将锅置水上,先用武火烧开,撇去浮沫,捞出羊肉切片,再放回锅内,改用文火烧1.5h,待羊肉炖至熟透时,弃药袋,即可食用。服食时,加味精、食盐等调料,吃肉喝汤,每日早、晚各1次。

适应证:滋肝补肾、补血养气、乌发生发。用于斑秃、头发早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