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临证医案
1258700000080

第80章 心系病证 (14)

第五章 心系病证 (14)

后用阿米妥肌肉注射及水合氯醛等灌肠,也只能控制抽搐约1~2小时,药后仍抽搐不止,1日增至40余次。体温波动在38℃~40℃之间,血压114~140/60~95毫米汞柱,脉搏100~160次/分,10月20日呛咳痰多,两肺满布湿罗音,床边拍胸片显示有下肺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增高。乃加用四环素及鞘内注射鲁米那钠,外敷冰袋,但病情仍无改善。10月25日起伴有胃出血,给予人工冬眠,抽搐依然不止,10月26日病情更加恶化,抽搐大小发作达百次,急请先师协助抢救。检查:神志昏迷,高热无汗,抽搐不止,小便短赤,苔黄燥,脉弦数。诊断:癫痫持续状态。辨证:邪热郁闭肝风内扰。治法:泻肝解毒。处方:龙胆草6克,生栀子9克,蒲公英24克,射干6克,白芍18克,泽泻6克,茯苓15克,银花12克,黄芩9克,枳壳6克,蝉衣6克,石菖蒲9克,甘草3克,羚羊粉3克(分冲)。

针泻神门(双侧)、刺大椎、期门(右侧)。结果: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针刺每日1次,并建议撤去冰袋。服上方第1煎后抽搐停止6小时,体温降为38℃,但以后抽搐又作,续进4剂,昏迷程度略有好转,对光及角膜反射稍能引出。10月29日昏迷又加深,体温升至39.4℃,伴有气粗喘咳,鼻煽无汗,脉浮数而紧,此乃表邪闭阻,肺经郁热,速以加味麻杏石甘汤主之,处方如下:生石膏60克,白芍18克,桂枝6克,杏仁泥6克,麻黄4.5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牛黄清心丸1粒。上方1剂水煎分2次服,牛黄清心丸每次1粒,每日2次。身有微汗,体温稍降,抽搐也有减轻。昏迷后11天来未见大便,给予灌肠,流出少量脓液,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同时腹胀坚满,抽搐每日仍有20余次,脉数而洪实,苔黄腻燥。此为痞满燥实,热结不下,需急下存阴,峻下热结,大承气汤主之,处方如下:生军18克,芒硝12克,枳实9克,厚朴6克,六神丸20粒(分冲)。

服药2剂,排出大量黑色球状硬结之大便,体温下降,对光及角膜反射稍灵活,昏迷程度减轻略能睁目,抽搐减为大小发作每日10余次,脉浮数,苔黄燥。但3天后体温又升并咳黄脓痰,培养为绿脓杆菌,对各种抗生素均不敏感,颅压增高,抽搐次数增多,采用减压法,46分钟内放出脑脊液13毫升,术时抽搐止,术后抽搐又作,静脉点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多粘菌素,苔黄燥,脉浮数。此为痰火闭窍且病后一直无汗,予以邪从汗出表解,而使热清,痰豁,窍开,毒解。处方如下:黄芩9克,银花18克,粉葛根6克,枳壳6克,川贝母9克,茯苓18克,竹柴胡6克,蒲公英24克,白芍18克,甘草3克,犀黄丸9克,牛黄清心丸2粒,分2次冲服。

药后晚6时许,汗出增多,7时汗已出透,l0时汗渐止,体温当即降为38.3℃,抽搐显著减少,神志稍清。次日体温降为37.3℃,神志明显好转,已能含糊其词,抽搐只有小作,每日约10次左右。上方去粉葛根加石菖蒲6克,犀黄丸、牛黄清心丸继服,服1剂后,四肢略能活动,语言渐清,仅面部肌肉有数次轻微抽动,苔黄,脉弦细。痰热实邪已退,重在养阴清热,兼挟正气,处方如下:银柴胡6克,寸冬6克,潞党参8克,阿胶珠15克,何首乌12克,元参12克,茯苓12克,生栀子6克,白薇6克,青蒿6克,白芍18克,蒲公英18克,石菖蒲6克,炒麦芽12克,川贝母6克,犀黄丸6克,牛黄清心丸1粒分冲。上方共服5剂,神志全清,抽搐停止,体温正常,化验白细胞正常,能自行进食及大小便。惟左腿行走欠灵活,隔日针左足三里、三阴交、昆仑、太溪、行间、太冲等穴。逐渐恢复,出院以饮食调养。

(按)本例邪热内陷,引动肝风,扰乱心神而见高热无汗,神志昏迷,抽搐不止,尿短赤,苔黄燥,脉弦数,故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方泻肝解毒,开窍化痰。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芩、白芍清其肝经风热,蒲公英入肝经,清热解毒,射干清热解毒而消痰涎,两者佐入既助君药泻肝,又能兼以解毒化痰,为先师的特殊用药。再配枳壳、菖蒲的行气开窍,茯苓、泽泻的渗湿,蝉衣、银花的解毒,羚羊的熄风,泻神门宁神,刺大椎、期门疏肝,配伍得法而诸症减轻。

第二步,因邪热壅盛,郁蒸肺金,肺失肃降而见咳喘气粗,鼻煽无汗,脉浮数而紧。逐改麻杏石甘汤化裁以清肺热,宣肺气。先师在方中加用桂枝以助麻黄解表宣肺,姜草调和诸药,白芍柔肝保阴并配牛黄清心丸加强清热之力兼以开窍醒神,药后身热渐退,抽搐有减。

第三步,因出现阳明腑实征象,大便8日未行,腹胀坚满,热结不下,苔黄腻而燥,脉数而洪实。急需导滞通腑存阴,故改投大承气汤原方攻下泻热,再配六神丸,清热解毒。药后燥屎得下,神志渐清,抽搐大减。

第四步,因病后一直未汗,热邪没有尽除,以致3天后体温又升,抽搐次数增多,咳黄脓痰。此时治重透表清热,开窍解毒。用葛根升阳发表,解肌透汗,配合黄芩、银花、蒲公英清热,竹柴胡、枳壳行气开窍,川贝母、茯苓祛痰,犀黄丸、牛黄清心丸解毒。加《伤寒论》的芍药甘草汤舒筋解痉来缓解抽搐。药后经汗出4小时,邪热从汗而解,窍开神情,病势从此逆转。

最后以养阴清热,兼挟正气收功,养阴用寸冬、首乌、阿胶珠、白芍、元参。清热用银柴胡、白薇、青蒿、蒲公英、栀子。这些均为先师善用的养阴清热之品。因为先师认为阴虚内热之清,要抓住清肝,佐以滋肾。本例历经邪热腑实,真阴必伤,虚热必盛,故苔黄脉细。其善后收功离不开滋真阴而清虚热。兼扶正气,用党参、茯苓,再配和胃的炒麦芽和菖蒲,特别是菖蒲一味医者只知其芳香开窍之力,疏忽其和中辟浊之功。《本草从新》认为菖蒲“去湿除风,逐痰消积,开胃宽中”。本方用菖蒲一则开窍利于止抽搐,一则开胃,利于善后扶正。

本例病情凶险复杂,病程中出现各种见证,临诊多次变法。分清主次,掌握关键,转危为安,如处理稍有不慎,必会急转直下。足见先师辨证论治之精妙。

引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叶心清医案》

九、痴呆

医案一

徐某,男,51岁,初诊:2005年6月11日。来诊时行走缓慢,且步伐不稳,由爱人搀扶。爱人代诉其患脑萎缩两年多,患病后,逐渐性情冷漠,记忆力衰退,懒惰无力,郁郁寡欢,语言迟钝,智力大减。曾做磁共振诊为:局限性脑皮质萎缩。曾多处住院治疗仍无好转。诊见:病人精神疲倦,表情淡漠,神情呆滞,反应迟钝,语言不利;舌瘦红,少苔,脉弦细。中医辨证:肾元亏损,脑髓空虚,元神失养。治则:益肾填髓,和血通脉,养心安神,豁痰开窍。处方:熟地90克,枸杞子150克,女贞子150克,淫羊藿200克,补骨脂150克,五味子90克,当归90克,丹参200克,川芎150克,广地龙150克,桂枝90克,仙茅150克,远志90克,菖蒲90克,郁金90克,炒枣仁200克,黄芪200克,天竺黄90克,甘草90克。服用方法:上方药研细,炼蜜为丸,重9克,日服3丸。服上方配制的丸药,每日早、中、晚各服1丸,3个月为1疗程。服药2个月后,患者精神、神志较前大为改善,走路已不要人挟,语言渐趋流利,反应也较前敏捷。嘱其继续服药。2006年2月,患者已能亲自来诊,且语言较为灵活,思路清晰,与过去判若人。

(按)本患者以记忆力丧失、智力减退和行为人格退化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一典型的早老性痴呆症。本病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认知能力损害为主要症状、以脑萎缩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结合现代医学之CT、磁共振不难诊断。《本草备要》说:“人之记性皆在脑……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医学心悟·健忘篇》云:“肾主智,肾虚则智不足,故善忘其前言”。治疗以益肾填髓为主,辅以和血通脉,养心安神,豁痰开窍。由于脑萎缩病程较长,故亦作丸剂服用。方中以熟地、枸杞子、女贞子、淫羊藿、仙茅、补骨脂益肾填髓;当归、丹参、川芎、广地龙、桂枝和血通脉;远志、菖蒲、郁金、炒枣仁养心安神;天竺黄豁痰开窍;黄芪益气固本。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熟地具有促进骨髓造血之功;石菖蒲、郁金、地龙活血通络,化痰开窍,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解除血管痉挛,抗凝溶栓,降血脂,改善血液高黏状态,激活脑细胞,维持脑功能。石菖蒲还可以明显地改善或消除记忆功能障碍,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引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周信有医案》

医案二

吴某,男,68岁,退休干部,初诊:1998年5月20日患者因患高血压病退休多年。近年来,常感头昏,偶有眩晕,并逐渐出现下肢颤抖,步履不稳,记忆力减退,尤以近事善忘,语言欠清楚。渐至沉默寡言,经服天麻丸、益脑丸等药无效。1997年3月经某医院CT检查报告:脑室脑裂,池稍扩大,脑基底部有低密度区,结论为脑萎缩。诊查所见:面萎神疲,表情淡漠,默默无语,反应欠灵,强询之则语言謇涩。行走时,两下肢抖颤,慌张欲倒,舌质绛,苔白微腻,脉细濡。证系气血两亏,肾精不足,瘀阻络道,脑失所养。治以补养气血,益肾填精,佐以活血化瘀。处方:丹参15克,制首乌20克,当归10克,京菖蒲10克,川芎10克,炒茯神30克,天麻10克,黄芪20克,胡桃肉10克,鹿角胶(烊化)5克,远志5克,女贞子15克,葛根30克。一日一帖,水煎服。服方15帖,神清,两下肢活动自如,很少抖颤,语言亦较爽利,原方增以仙灵脾20克,山萸肉10克,五味子5克,服20帖。嘱常服胡桃肉和首乌延寿丹以善其后。

(按)脑萎缩隶属于中医呆症,是一组由不同疾病引起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智能损害综合征,是老年人多发性、高发性疾病之一。先生认为,此病虽在脑,而根在肾。《素问·灵兰秘典论》谓:“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则能出焉”。《医学心悟》亦云:“肾主智,肾虚则智不足”。盖因肾为先天之本,生髓通于脑。此例脑萎缩系老年肾精亏损,气血交亏,肾虚则髓海不足,加以七情激发,思则气结,结则血瘀,阻于清窍,则致灵机窒滞发为呆症。其治多以补气填精,滋阴潜阳,益髓健脑,化瘀开窍。药用首乌、杜仲、女贞子、胡桃肉补肾益脑填精;灸远志、菖蒲醒痴开窍;天麻滋阴潜阳;当归、丹参、葛根、川芎通达脑络,化瘀通络,促进智能恢复;鹿角胶补肾填督,促使任督二脉循环。诸药相合,使精充、气足、神旺,呆景尽散。

引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单健民医案》

医案三

陈某,男,70岁。初诊:1989年8月28日门诊号811627。患脑血栓年余,经中药、针灸治疗,病情好转,可以跛行,近半月来,情绪易激动,悲哭震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辨证:痰火上扰,神志逆乱。治则:泻火涤痰,以安元神。处方:黄连3克,枳实、橘红、姜半夏、白茯苓、淡竹茹、胆南星各9克,莲子心6克,生军12克,生甘草3克。连服10剂,大便通畅,性情平静如常,舌面黄腻苔退净,舌质淡紫,续以补阳还五汤加减,并服醒脑复智冲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