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临证医案
1258700000077

第77章 心系病证 (11)

第五章 心系病证 (11)

(按)癫痫之症,总由肝血不足,阳起风旋,触及积痰,壅滞气机,蒙扰清窍,因而卒倒不语,口吐涎沫,四肢抽搐;迨风定阳潜,气顺痰化,则霍然回苏。妇女经期血室空虚,风阳每多升动,更易引发。治疗宜平肝以制风阳之鼓荡,化痰以截痰病之根株。平肝非介类莫属,二陈化痰犹嫌其力逊,常用导痰汤合白金丸,取胆星助半夏、枳实助陈皮,共奏开导之功;再藉白矾、郁金之涤痰理气,气行则痰无所隐,风熄则痫自得已,法固无能善于斯者矣。然服药必持之以恒,日久当可获效。

引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张镜人医案》

医案二

石某,28岁。初诊:2000年8月5日。经常在夜间小腿抽搐,病已数年,自述在12年前高热后出现小腿抽搐,曾在某大医院诊治,未查明原因,最近几年夜间睡眠中小腿抽搐,偶有全身抽搐,在协和医院做脑电图诊为癫病小发作。现症见:面色黧黑,消瘦,偶发热,纳呆,腹泻,癫痫小发作,左侧腿酸痛,平时性情急躁,情绪紧张,舌尖红,苔淡黄腻,脉弦细略数。西医诊断:癫痫。辨证:痰热内伏,肝郁化火,肝风内动。治法:清热化痰,疏肝解郁,平肝熄风。

处方:醋柴胡l0克,川楝子15克,广郁金l0克,枳壳l0克,制香附10克,陈皮l0克,竹茹6克,法半夏10克,苍术10克,黄柏6克,大腹皮l0克,瓦楞子15克,炒栀子6克,旋覆花l0克,赭石20克,白芍10克,钩藤l0克,白僵蚕10克,木瓜20克,全蝎3克,砂仁6克,珍珠母20克,姜黄6克。10剂。二诊(8月18日):急躁紧张易怒,咳嗽痰少质黏难咳,胸闷气短,腹痛,左臂酸痛乏力,舌尖红,苔淡黄腻,脉弦细。处方:醋柴胡l0克,川楝子15克,广郁金l0克,枳壳l0克,制香附10克,夏枯草10克,白蒺藜l0克,当归l0克,白芍20克,炒栀子6克,川黄连6克,旋覆花l0克,赭石30克,胆南星10克,法半夏10克,牵牛子3克,白僵蚕10克,钩藤10克,木瓜15克,珍珠母30克,全蝎3克。7剂。三诊(9月2日):癫痫缓解,左臂酸痛缓解9厌食纳呆,便溏,腹中如作雷鸣,体温不稳定,夜间心悸,舌尖红苔黄腻,脉弦细略数。证治同前。

处方:醋柴胡l0克,川楝子15克,广郁金l0克,枳壳l0克,制香附l0克,陈皮l0克,茯苓10克,竹茹10克,瓦楞子15克,白芍20克,炒栀子6克,黄芩10克,川黄连6克,旋覆花l0克,赭石30克,砂仁l0克,钩藤10克,白僵蚕10克,木瓜15克,珍珠母30克,全蝎3克。7剂。四诊(9月12日):体温降至正常,纳食增加,腹泻,癫痫小发作较前减少,左侧腿酸痛,舌尖红苔淡黄腻,脉弦细略数。上方去黄芩l0克与茯苓l0克;加苍术l0克,黄柏6克,姜黄6克,大腹皮10克,7剂。五诊(9月20日):癫痫小发作,左腿抽搐每晚发作3~4次,失眠好转,腹痛减,纳增,心烦减轻,恶心减,便调,舌淡红,苔白厚,脉细。处方:上方去大腹皮l0克与苍术l0克;加玳瑁6克(包),远志肉6克,石菖蒲10克,7剂。效果:以后在上法加减变化治疗3个月左右,下肢抽搐基本消失,下肢仅时有发紧感。又继续巩固3个月,症状消失,面色转白,肌肤较前明显丰满,判若两人,病已完全缓解。

(按)周师认为本病为“痰”作祟。治宜化痰平肝熄风。本例患者精神紧张,肝郁化火,化火动风,肝风内动,形成本病。初诊方中醋柴胡、川楝子、郁金、制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枳壳、陈皮、竹茹、法半夏与大腹皮燥湿理气降气逆;苍术与黄柏燥湿泻火;瓦楞子收敛固涩;炒栀子与郁金清泄肝火与湿热;旋覆花与赭石消痰行水降气逆;钩藤、白僵蚕、全蝎、珍珠母平肝熄风,潜阳止痉;白芍与木瓜缓肝急敛肝阴;姜黄活血行气止痛。二诊时急燥痰多为肝火炼液为痰,故加胆南星化痰清火,牵牛子清化痰液兼利水,川黄连泻心火,去燥湿泻相火药苍术与黄柏以防苦燥伤阴加重痰热。三诊去旋覆花、赭石、胆南星、夏枯草和牵牛子等药以防损伤脾胃健运,加砂仁温中理气。

引自《周耀庭临床经验集》

医案三

李某,男16岁。初诊:1964年6月9日。其父代述病情,l0岁时,曾患过脑膜炎,上学时与同学打架受惊,叫了一声便昏倒在地。四肢抽搐,目睛上翻,口流白沫,痰涎壅塞,喉中痰鸣,气促,3~4分钟苏醒,醒后和常人无异。已6年之久。发病无一定时间,有时1月2~3次,有时1月1次。每次发病前,自觉害怕,如有人追捕。苏醒后,觉头昏,年龄渐长,发病频繁。治则:豁痰镇惊,平肝熄风。处方:用温胆汤加味。竹茹9克,枳实7克,半夏9克,天竺黄9克,远志9克,陈皮7克,茯苓9克,白附子3克,白矾5克,磁石15克,全蝎5克,胆南星6克,菖蒲9克,朱砂3克,琥珀3克(研细和朱砂一起分2次冲服),甘草3克,4剂,1日1剂。

6月15日二诊:原方续服6剂。8月20日三诊:服药两个多月,只于昨日发作1次。仍以原方嘱其连服15剂。10月12日四诊:服药后感觉很好,惟恐以后发作,嘱以原方再进15剂,隔日1剂。以后路遇其父告诉,迄今已5年之久,再未复发。

(按)癫痫一症,多因惊恐,心虚胆怯,或气郁痰阻,或思虑过度伤脾所致。气郁生痰,痰气相搏,痰迷心窍,失去知觉,便生此症。用温胆汤者,方中陈皮、半夏、竹沥、天竺黄、胆南星等药,以利气导痰燥湿而温胆。佐以枳实破痰利膈,茯苓渗水利湿以通心肾,竹茹清燥开郁,白附子祛风,僵蚕、全蝎搜风破结,磁石攻逐积痰,白矾软化顽痰,菖蒲开窍通心,助远志通肾气上达于心,朱砂、琥珀宁心镇静,安神定志。所谓有是病用是方,有是方用是药,互相辅助,互相协调,发挥作用,达到病除。我多年来临证用之有效。

引自《中医内科临证验案》王致让医案

医案四

例1:杨某,男,24岁,初诊:1961年4月15日。病史:自1959年9月,在旅途火车上,突然昏倒,后经西医诊断为“癫痫”,时常在睡眠中发作,咬牙,吐白涎沫,四肢抽搐,小便失禁,醒后神志恍惚,头痛,恶心,汗出,平日睡眠尚好,饮食一般。检查:舌苔白粘,质红,脉寸小,余沉细弦滑。辨证:心肾虚怯,胆火上逆,痰蒙心神。治则:养心清胆,涤痰安胃。拟安神导痰汤加味。方药:清半夏9克陈皮4.5克茯苓9克炒枳实4.5克香附9克菖蒲4.5克远志4.5克矾水炒郁金4.5克炒六曲4.5克。水煎服。9月20日二诊:服药3剂无效,仍夜间发痫,症状如前,每半月发作1次,舌苔白粘,质红,脉寸弱,余沉弦长。阴痫经久失调,已成痼疾,屡发不止,改用龙牡温胆汤合白金丸加味。方药:生龙齿9克,生牡蛎9克,清半夏9克,陈皮4.5克,茯苓9克,竹茹9克,炒枳实4.5克,矾水炒郁金6克,炒白芍9克。水煎服。

9月25日三诊:服药5剂,痫症未再发作,其它无变化,脉舌同前,按二诊方郁金改为9克,加乌梅3克。水煎服。9月30日四诊:服药5剂,痫症未犯,惟感头眩晕,喉有痰音,心烦不宁,二便如常,夜眠尚可,饮食一般。舌苔薄白根厚,质红,脉左沉弦,右关滑大,按三诊方去生龙齿、白芍、乌梅,加生石决明15克,菊花9克,钩藤9克。水煎服。10月6日五诊:服药5剂,痫症未发,眩晕已轻,仍有痰,其它如常,舌脉同前,按四诊方加煅磁石6克,取4付药共研细末,另用竹沥水、生姜汁合六曲糊为小丸,朱砂为衣,早晚各服20丸。

例2:张某,女,47岁。

病史:1965年10月15日患者家属胡某来函陈述,患者在20年前即患癫痫病,至今未愈,经常发作,常服苯妥英钠,未能根除,近来1天连续发作1~2次,多在午后,症状心烦易怒,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摇头抽搐,咬牙流涎,苏醒后头痛汗出,嗜睡,肢体酸痛,请予处方治疗。根据其久病脾虚,肝风胆火,挟痰上壅,心神被蒙所致,治应理气降火,清痰熄风。拟芩连二陈汤加味。方药:炒黄芩15克,炒黄连15克,清半夏30克,橘红18克,茯苓24克,生甘草12克,明天麻15克,全蝎18克,柏子仁30克,当归18克,炒杭芍18克,炒枳壳15克,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早晚各服20丸。白水送下,空心服。1966年2月26日患者之子胡某来函说:“自服用药丸以来,至今4月余,癫痫未再发作,全家表示感谢”。

(按)历代医家认为痛症多为惊恐伤肾,肾虚则肝失濡养,体弱用强;饮食不节,脾胃受伤,运化失调,聚湿为痰所致。偶因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劳累过甚,肝风挟痰,随气上逆,壅闭经络,阻塞清窍,以致突然发痈。可见惊、火、痰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治疗方面,发作时应豁痰宣窍,熄风定痫。不发作时应补养精气,健脾化痰,以防再发。余认为病症之源在肾,但发作时间则应各脏腑,如发于昼者多为阳痫,发于夜者多为阴痫;黎明发病者病在肝经;黄昏发病者病在脾经;平旦发病者病在胆经;中夜发病者病在肾经。因此,施治宜分标本、虚实与所应之脏腑。

发作时,应理气清痰,熄风定痫,以治其标;不发作时,应健脾化痰,养血益肾,以治其本,尤其夜间发者,当益阴为要。例1为阴痫,夜间发作,初用养心清胆涤痰安胃,未效,以后改加柔肝育阴潜阳之白芍、龙齿、生牡蛎,竟获显效,终以理气清痰重镇,安神育阴潜阳而痊愈。病例2久病痫症,多年后发作,是为脾虚湿痰内聚,肾虚不能养肝,以致肝风胆火挟痰上壅,心神被蒙而发痫,故以二陈汤加天麻、全蝎健脾燥湿,化痰熄风,黄芩、黄连苦寒直折,清热泻火,当归、自芍养血柔肝,柏子仁醒脾养心,枳壳行气开郁,配丸药常服,从而慢病缓图,驱邪而不伤正,使20余年陈疾,逐渐而愈。

以上可见,余治痫习用二陈汤、温胆汤加味,因为痫症与脾虚聚湿为痰有关。发作时,证属肝风挟痰,所以重点治肝脾,分别用柔肝潜阳、化痰熄风;理气舒郁、化痰熄风;清热养血、化痰熄风诸法。不发作时调理脾肾,以除生痰之源,而且滋肾养肝,以期康复。至于药味配伍加减,因人制宜,因证用药,不可拘泥于成法。

引自《中医内科临证验案》吴少怀医案

医案五

李某,男,24岁。初诊:2003年12月18日。脑外伤病史4年,阵发性意识丧失、抽搐3月。患者4年前因脑外伤导致颅内出血。3月前突然摔倒伴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意识不清,至天坛医院,急查头颅CT示:右额皮层低密度影脑软化灶。脑电图示:中度异常脑电图,右前额为著。诊断:“癫痫”,给予妥泰口服。其后半月至1月大发作1次,3天前因劳累连续发作2次,发作前有头痛,全身肌肉紧张,胸部憋闷,呼吸不畅,欲打人摔物等症状,发作时间约l~3分钟,醒后有头晕,疲劳感。患病后性情急躁易怒,悲观失望,睡眠多梦伴呻吟,易醒,纳食尚可,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沉弦。中医诊断:“癫痫”。辨证:风火相扇,痰热闭窍。治则:平肝熄风,清热涤痰,开窍醒脑,定痛止搐。处方:礞石滚痰丸合天麻钩藤饮化裁。沉香粉3克(包),黄芩10克,酒大黄3克,白僵蚕10克,金礞石15克,橘红10克,清半夏l2克,茯苓15克,炙甘草10克,蝉衣5克,全蝎5克,竹茹i5克,炒枳壳l0克,天麻9克,钩藤12克,地龙l0克。14剂,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