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临证医案
1258700000130

第130章 经络肢体病症 (6)

第八章 经络肢体病症 (6)

处方:川断12g,淫羊藿5g,生熟地各6g,山萸肉6g,肉苁蓉9g,党参5g,白术6g,茯苓12g,怀牛膝9g,防己6g,木瓜6g,猪苓12,南五加皮5g,苍术6g,陈皮5g,焦三仙各5g,30~40剂,水煎服。二诊:1994年8月2日。服药40剂,自觉走路较前有力,比以前跌倒次数减少,较明显,最近10余日能和同伴们玩、跑,体重增加2kg左右,四肢肌肉尤其两小腿腓肠肌较前丰满些,纳食可,二便调,夜寐安。惟其父述智力较同龄儿稍差(学习成绩稍欠,80分左右)。舌苔薄白,脉沉滑。鉴于病情减轻,故继续守方加减,并增强补肾开窍之品。处方:(1)川断14g,淫羊藿5g,生熟地各9g,山萸肉6g,肉苁蓉12g,党参6g,白术18g,茯苓I5g,怀牛膝10g,防己6g,木瓜6g,猪苓10g,南五加皮5g,苍术6g,陈皮6g,焦三仙各6g,远志6g,菖蒲6g,60剂,水煎服(效可继服)。(2)效则以上方4剂研末,炼蜜为丸,每丸6g,每日2~3次,每次1丸,久服。

(按)患者系8岁儿童,发现行走不稳,易跌仆已6年余,求治于多所医院,服用诸种中西药物治疗。均无显效。渐致四肢肌肉萎缩。持物、站立、行走均无力,需持物下蹲。而站立又极困难。求治于吾师。焦师认为其脾肾两虚。四肢失主,“作强”失能。故致痿证,予以健脾补肾治其根本。妙在焦师的经验——南五加皮配苍术能使双下肢肌力增加。而伍入本方申,故患儿服药40剂,症状即明显改善。

引自《焦树德临证百案按》

医案八

冯某,女,33岁。主诉:双下肢软弱无力,双眼视物不清6个月。患者1987年8月,无明显诱因,突然腰骶部瘙痒疼痛,逐渐进展为双上肢疼痛伴力弱。经给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消失。其后每年发病,且症状表现各不相同,曾在北京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多发性硬化”。诊查:四肢软弱无力,双上肢轻度颤抖,视物昏暗不清,头晕恶心,大便干燥,舌质绛红,苔薄白,脉沉细弦。神经系统检查:左眼轻微水平眼颤,右上肢肌力Ⅳ级,左上肢肌力Ⅱ级,右下肢肌力Ⅱ级,左下肢肌力I级,肌张力低下,四肢肌肉无萎缩,病理征(—)。辨证:肝阴不足,内风挟痰走窜。治疗:平肝柔肝,化痰熄风。

处方:当归l5g,白芍15g,丹参30g,茯苓l5g,白豆蔻3g(打),黄柏6g,杜仲15g,何首乌l5g,续断l0g,珍珠粉0.6g(分冲)。上方服药20剂,患者视物逐渐清晰,肢体逐渐恢复自如,头晕呕吐消失,余症明显好转。出院时以上方加滋阴补肾之品以滋水涵木,制成丸药,以求缓图。处方如下:何首乌120g,当归30g,白芍30g,杜仲30g,续断30g,太子参60g,茯苓30g,薏苡仁30g,白豆蔻30g(打),黄柏10g,丹参30g,女贞子30g,墨旱莲60g,阿胶30g,鹿角胶30g,龟板胶30g,黄芪60g,陈皮15g。上方浓煎为膏,1次10g,1天3次,服用半年,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本案为王永炎治疗痿证验案之一。王永炎,1938年生,天津市人,曾任北京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主任委员。曾长期跟随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教授临床应诊,深得其传。临床对内科疾病诊治有深人研究。著有《中医健康文库脑血管病》、《实用中医内科学》等书。本案痿证,现代医学诊为“多发性硬化”,为难治病之一。该患者发病来势较急,病情多变,易于复发,每次发作症状均不同,具有风邪善动不居、变化无常的特点。患者四肢软弱无力,双眼视瞻昏渺,双上肢颤抖,为肝肾阴虚、肢体眼目失养、阴虚阳亢挟痰化风之象,其病重点在肝。王氏以调肝补肝、滋水涵木为法治疗,使病渐愈。说明在临床上,面对纷纭复杂的临床表现,要审证求因,根据脏腑学说确定病性、病位,治疗谨守病机,理、法、方、药丝丝人扣,方可取得良好效果。

引自《古今名医医案赏析》

医案九

琴川小东门王姓,年约十七八,素有滑泄遗精,两足痿软,背驼腰屈,两手扶杖而行,皮枯肉削。云:我有湿气,已服三妙汤数十剂,罔效。余日:瘦人以湿为宝,有湿则肥,无湿则瘦。观其两腿大肉日削,诊脉两尺细软。《难经》曰:下损于上,一损损于肾,骨痿不能起于床。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损其肾益其精。如再进苦燥利湿,阴分愈利愈虚,两足不能起矣。进以六味地黄汤,加虎骨、龟板、鹿筋、苁蓉大剂填下滋阴。服l0余剂,两足稍健,再将前方加线鱼胶、鹿角霜等,服10余剂。另服虎潜丸,每日五钱,两足肌肉渐充,步履安稳。

(按)本案为余景和治疗痿证验案之一。余景和(公元1847~1907)清医学家。字听鸿。阳羡(今江苏宜兴)人。早年人孟河药店为学徒。名医费兰泉见其勤谨,遂收为人门弟子。时孟河医学最盛,得与诸名医切磋学问,医技日精。治疗多效,尤重医德,好济贫病。10岁后于常熟开业,医名大噪,著有《余听鸿医案》(又名《诊余集》)、《余汪伤寒论翼》、《外证医案汇编》等书。本案病者素有滑泄遗精,致髓减骨枯因虚损而病痿已明。此即《难经·十四难》所谓“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真阴有损,则外形皮枯肉削,证属“其病在干”。大剂填下滋阴,尤恐不及,前医屡进三妙散苦燥利湿之剂,更伤阴分,致两足不能起矣。故余氏以六味地黄汤、虎潜丸加虎骨、鹿筋、龟板等血肉有情之品,以补肾之阴精,兼以滋阴降火、补肾壮骨起痿,而收良效。设若不辨干、湿,续进苦燥利湿之剂,则阴分愈伤,徒增病势。

引自《古今名医医案赏析》

医案十

凌某,男,43岁,1999年3月11日初诊。四肢麻木乏力2天,双眼睑下垂1天。患者于2天前感冒后出现双下肢麻木乏力,双膝以下明显,走路如踩棉花。随后又出现上肢麻木无力,以肘关节以下明显。今晨出现眼睑下垂,无四肢肌肉疼痛、关节红肿热痛及发热,神志清楚,胃纳一般,大小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寸浮。体检:四肢肌力正常,双肘以下、双膝以下痛觉减弱。血检查:白细胞11.4×109/L,大、小便常规均未见异常。西医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诊为痿证。人院后经服中药祛风除湿通络剂,配合静脉点滴黄芪针、清开灵等,症状无明显改善,于3月15日请邓老会诊。

患者仍感四肢麻木乏力,双眼睑下垂,面色晦滞,无发热恶寒,纳可,舌淡红、苔薄白,脉寸浮。证属脾胃气虚,兼感风寒。治以补脾益气,祛风散寒。处方:稀莶草、茯苓、白术各l5g,薏苡仁、黄芪各30g,党参18g,防风、柴胡、升麻各10g,五爪龙60g,甘草3g。每天1剂,水煎服。3月24日二诊:上方服7剂。患者精神好转,四肢乏力减轻,仍感肢体麻木,眼睑下垂,呼吸、饮食正常,舌淡红、苔浊,脉弦数。药已对证,治以健脾益气,祛风除湿。续守上方加泽泻15g,桃仁12g,桂枝10g,忍冬藤、桑枝各30g。每天1剂,水煎服。守方共服10余剂,患者四肢有力,可独立行走,眼睑下垂明显好转,仅四肢末端少许麻木,基本治愈出院。

(按)本案为邓铁涛治疗痿证验案之一。痿证是难治病证。本例发病特点为内外合病。内有脾虚湿盛,外感风寒邪气。单解其外则里不和,单治其里则外不解。邓氏审证察因,先以补中益气汤加稀莶草、防风等,内补脾胃,外散风寒,再取五苓散意,并加用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品,以解内外之湿邪瘀阻而获病愈。此案辨证精当,治法切中病机,故能取得显著疗效。此案是《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理论和东垣、叶氏学说的临床应用和发展。

引自《古今名医医案赏析》

医案十一

姚某,男,64岁,退休。门诊病历。2004年11月11日初诊。主诉:双下肢无力2年。患者近2年来出现双下肢无力、沉重,无活动受限,但自觉活动不灵活。一年前在天坛医院做头部CT,提示:脑内多发缺血灶,并给予口服中成药及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既往高血压病史近50年,最高血压达240/130mmHg,近期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1次/12小时,血压控制不理想,血压波动在120~180/90~l00mmHg,否认冠心病、糖尿病及传染病史。有吸烟史50年,每日1包,戒烟2年。刻下症见:下肢无力、沉重,自觉活动不灵活,无头痛、头晕,无语言及肢体活动障碍,无关节疼痛,纳食尚可,夜寐安,二便调。舌淡暗,苔白,脉弦滑有力。体格检查:体温36.40C,血压150/90mmHg,神志清,精神一般,查体合作,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界稍向左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双瞳孔无异常。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室肥厚。头颅CT示未见新病灶。

辨证立法:阴阳失和,经络阻滞。治宜滋阴和阳,活瘀荣络。处方:熟地25g,山药15g,山萸肉15g,枸杞子12g,仙灵脾15g,生杜仲10g,当归10g,丹参20g,怀牛膝10g,水蛭6g,鸡血藤20g,稀莶草30g。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温服。医嘱:慎起居,戒烟酒,忌气恼劳碌。治疗经过:二诊(2004年11月25日):服上药14剂,每日检测血压基本平稳,最高150/90mmHg,矢气较多,仍觉双下肢无力、沉重,舌质暗红,苔黄,脉弦滑。上方减鸡血藤,加黄柏l0g,继服。三诊(2004年12月2日):服前方7剂后,血压维持在140/85mmHg左右,双下肢沉重感有所减轻,但自觉活动欠灵活,上方减水蛭、黄柏,加瓜蒌12g,枳实10g,继服。四诊(2004年12月16日):服上药14剂后,下肢较前有力,沉重感明显减轻,活动亦较前灵活,血压基本稳定在140/80mmHg左右。上方减瓜蒌、枳实,加黄柏10g,肉桂6g,继服。五诊(2005年1月13日):服上方21剂,诸症缓解,血压平稳,舌淡稍暗,苔薄黄。上方减当归,加生山楂12g,继调。

(按)本案患者下肢软弱无力,且伴有血压高,CT提示为多发脑梗,其虽下肢无力而无肌肉萎缩,但仍可属中医的“痿证”范畴。痿证之机可与肺热叶焦、湿热浸淫、脾胃虚弱和肝肾亏虚有关。本案患者除下肢无力症状外,其他症状并不突出,但从已过六旬、年事已高、高血压病史已近50年、舌暗淡等分析,系下焦亏虚、阴阳失和、血瘀阻络所致。故高老师以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仙灵脾、生杜仲、怀牛膝平补肝肾阴阳,有右归饮之意;加入当归、丹参、水蛭、鸡血藤、稀莶草等养血活血、祛瘀通络之品。服用2月余后,不仅肝肾得充而下肢有力,且阴阳得调而血压平稳。

引自《高忠英验案精选》

医案十二

何某某,男,50岁。农民。初诊(2004年3月7日)主诉:右侧髋关节疼痛,右下肢活动障碍1年。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髋关节疼痛,右下肢不能站立行走,被某医院诊断为:右侧股骨头坏死。多方治疗无效。现症:双膝关节发软,右腿肌肉轻度萎缩,纳可,眠可,舌质淡红,苔腻,脉沉。西医诊断:右侧股骨头坏死。辨治:患者右侧股骨头缺血坏死,已经年余。经反复治疗,疗效不佳,现在家中需卧床,勉强外出要挟杖跛行。拟养血补气,益肾强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