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1258500000095

第95章 白血病 (2)

第五章 白血病 (2)

方解:以黄芪、当归益气补血;莪术、炮穿山甲活血祛瘀;全蝎、蜈蚣、鳖甲解毒散结;半枝莲、喜树果、蛇莓、雄黄系辨病用药。临证时根据病之兼杂变证灵活化裁。气血虚不明显者去黄芪、当归;气血虚明显者加阿胶、紫河车、西洋参;发热时加羚羊角粉;瘀血明显加三棱;出血时加白茅根、仙鹤草、棕榈炭;阴虚明显时加龟甲、黄精、何首乌;阳虚明显加菟丝子、补骨脂;淋巴结肿大加黄药子、浙贝母、猫爪草;恶心加赭石、竹茹、旋覆花、半夏。其中,雄黄系含砷的结晶矿石,主要成分为二硫化砷,用量根据病情由小到大1~10g不等,长期应用应注意蓄积中毒,所以在诱导缓解时量要大,维持缓解期量要小或停用。

3.梁贻俊生白增血汤治疗虚劳、血劳。

方药组成:人参10~20g,白术15g,当归10g,何首乌20g,淫羊藿20g,菟丝子20g,肉桂3~6g,枸杞子20g,女贞子20g,赤芍30g。

功效:补脾益肾,养血活血。

主治:虚劳、血劳。症见面色白、身倦懒言,动则气短,食少便溏,腰脊酸冷,两足痿弱。

方解:肾藏精生髓,骨髓之精可以化血,有赖于骨髓之气,骨髓之气源于肾阳,故欲生血,首当补肾之阴阳,故立本方。以淫羊藿、菟丝子、肉桂为君,温补肾阳,促其功能旺盛使精可化血;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为臣,滋补肝肾之阴,补充化精血之物质;人参、白术为佐,补脾肺之气,以利后天营卫化生和精血之间转化;当归、赤芍为使,养血活血,将化生之血能迅速运达诸脏。三药补肾阳,三药补肾阴,使肾中之精气充盈、髓气旺盛而化血,用人参、白术补后天之本,脾肺之气增强精血化生有源。

4.胡青山生生丹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方药组成:青黛(4/10),花粉(3/10),牛黄(1/10),芦荟(1/10)。用法:按比例共为细末,制成水丸,每日服3g,分2次口服。

功效:清髓热解毒,开心窍泻肝。

主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症见发热,形体消瘦,口舌溃疡,大便干结、肝脾大,胁肋胀痛,胸痛,胫骨压痛。

方解:方中青黛清热解毒凉血为君,牛黄清心窍解毒为臣,佐以芦荟泻火清肝解郁,使之花粉清热生津。研究表明,青黛具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抑制白细胞病毒的作用,花粉对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芦荟有较高的抗癌效用。

5.周信有益气补血汤治疗白血病化疗后引起的贫血。

方药组成:党参20g,黄芪20g,黄精20g,山茱萸20g,女贞子15g,淫羊藿15g,巴戟天20g,丹参15g,鸡血藤20g,龟甲30g,鹿角胶(烊化)9g,大枣10枚,干地黄15g。

功效:培补脾肾,益气养血。

主治: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所出现的贫血。

方解: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贫血主要是由于脾肾虚损,气血化生无源,因致气血虚损不足。故本方的设计,突出增补脾肾、补益气血这一基本原则。根据《内经》“阳生阴长”的理论观点,培补脾肾,补益气血,又当以温阳益气为先。故本方把健脾益气之党参、黄芪、黄精与补肾助阳之淫羊藿、巴戟天、山茱萸、鹿角胶等作为基本药用于疾病之全过程。据临床观察,这类药似对红细胞系统的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这与中医观点是一致的。同时,根据“血以和为补”的原则,加入功兼补血与和血作用的丹参、鸡血藤,这类药有改善微循环及清除病损处代谢障碍的作用;加入干地黄滋阴补肾凉血,大枣健脾益气。共奏补脾肾、益气血之功。

(临床精选)

1.参芪杀白汤黄芪25g,党参15g,天冬15g,沙参15g,生地黄12g,仙鹤草12g,黄药子12g,半枝莲20g,半边莲20g,白花蛇舌草30g,黄芩10g,甘草6g,青黛(兑服)3g。加减:病势凶险,高热,周身骨痛者加羚羊角3g或水牛角30g,生石膏20g,连翘12g,蒲公英20g以清热凉血;痰核瘰疬者加昆布12g,夏枯草12g,鳖甲15g以软坚散结;伴有痞块者加三棱10g,莪术10g,虎杖10g,赤芍10g,丹参15g以活血化瘀;出血者加紫草20g,白茅根30g,阿胶珠15g;阴虚者改党参为太子参30g,加女贞子20g,黄精15g,龟甲(先煎)15g。[马志忠湖南中医杂志,2006,22(2):37]

2.加味生血汤黄芪30~120g,白术10~20g,当归20g,熟地黄20g,阿胶(烊化)20g,枸杞子20g,山茱萸10g,血余炭10~20g,花生衣60g,仙鹤草60g,大枣6枚。用于白血病化疗后的辅助治疗。加减:神疲乏力者加人参30g;发热、口渴加石膏、金银花、玉竹;咳嗽、痰多加川贝母、半夏、杏仁;牙龈出血或鼻衄者黄芪减至20g,加白茅根、茜草、生地炭;烦躁失眠加茯神、酸枣仁。[韩麦鲜,张依山加味生血汤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辅助治疗河南中医,2002,22(4):29]

3.降逆汤旋覆花(包煎)15g,法半夏12g,木香12g,砂仁12g,丁香10g,柿蒂10g,黄芪12g,茯苓10g,麦冬9g,生姜6g,甘草6g。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中灭吐治疗。[张莹雯,等肿瘤研究与临床,2000,12(4):264265]

4.清白汤白花蛇舌草12g,大青叶12g,半枝莲12g,金银花12g,紫草12g,龙葵10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赤芍10g,夏枯草12g,连翘10g。常规水煎,每日2次口服(5岁以下患儿可多次频服)。加减: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加黄连5g,玄参10g;出血严重,属于热毒迫血妄行者,加紫珠12g,大黄炭10g,白茅根10g或用鲜生地黄30g打汁冲服;高热不退,加羚羊角(研末冲服)3g;头痛、骨关节疼痛剧烈者,加全蝎3g,地龙10g;出现抽搐,加天麻10g,钩藤10g,石决明30g;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加牡蛎30g,昆布12g,玄参10g;有化疗副作用、骨髓抑制加人参6g,黄芪15g;恶心、呕吐加陈皮10g,竹茹10g,半夏6g。[苏齐,等吉林中医药,2002,2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