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1258500000088

第88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第三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正常或稍减少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低于1.5×1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极度缺乏,其百分数大多低于10%~20%,有时仅占1%~2%,甚至完全消失,这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大多低于0.5×109/L,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或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粒细胞缺乏症总的发生率为3.4/10万,发生率随年龄而急剧上升,其中半数以上为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在我国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预后良好。粒细胞缺乏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年龄较大或有其他脏器疾患的病人,病死率仍然较高(>10%)。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属于中医“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

(病因病机)

1.先天不足,禀赋薄弱父母体虚,胎气不足,胎中失养,致使婴儿脏腑不健,尤以肾气不足,肾精亏虚为关键。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精血同源,精不足则血亦亏,如父母患此症也可累及子女。此类病证见于婴儿遗传性粒细胞减少症,家族性良性粒细胞减少症。

2.劳倦过度,损及五脏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肾,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即劳倦过度(体劳过度)影响脏腑功能而易致损。曲运神机则劳心,尽力谋虑则劳肝,意外过累则劳脾,遇事而忧则劳肺,色欲过度则劳肾,即七情内伤(劳神过度)也同样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致虚。纵欲妄为(房劳过度),耗散真元,损及肾精而致虚劳。总之,劳倦过度,损及五脏,耗伤气血阴精,则虚劳之病生焉。

3.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暴饮暴食,嗜欲偏食,饮酒过度,都会伤及脾胃,使其腐熟水谷,化生精微,生长气血的功能受到影响。气血亏虚,内不能调和五脏六腑,外不能洒陈于营卫经脉,渐至表里俱虚,因而易受外邪侵袭。

4.大病久病,失于调理大病暴疾,邪气太盛,毒邪入血,伤及骨髓而成此症。久病失治,正气虚损,加之失于调理,影响气血生成而成此患。或其他慢性疾病,日久不愈,反复传变,精血暗耗亦致此症。

5.外邪侵袭外感六淫之邪,迁延失治,邪毒久羁,正气耗伤或邪毒入里,伤及营血,毒及骨髓,而致生血不利。

6.热毒侵害物理、化学毒物(如X射线、苯、环磷酰胺)内侵,直接损伤气血或伤及脾肾。放射线照射引起机体局部及全身的反应,病因为“热毒”,热毒侵及机体表里、气血、营卫、津液、脏腑、骨髓等均受损伤。

综上所述,病因方面不外乎内伤和外感,病机方面不外乎先天、后天两个因素。先天的关键在于肾,后天的关键在于脾。本症涉及心、肝、脾、肾诸脏,而主要与脾肾关系密切。脾主运化,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肾主藏精,主骨生髓。精血同源,精足则血旺,精亏则血虚,脾肾不足而引起乏力、头晕、心悸及易感发热等。

(诊断要点)

1.白细胞减少症

(1)临床上可无症状,或有头晕、乏力、低热、食欲减低、失眠多梦、畏寒、心慌等。

(2)易患感冒等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