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1258500000138

第138章 癫痫 (2)

第四章 癫痫 (2)

13.马蜂幼虫(未出窝的)7~10g。将马蜂幼虫用棉子油炸焦食之,一次服完,连服3~7天。

14.甘草粉5g,大黄面5g,朱砂3g。以上3味共合为面,每次1g,每日1次,温开水送服。

15.小茴香、花角虫。焙干,研为细末,姜汤送下,每次30~45g,日服1~2次。

(中成药治疗)

1.礞石滚痰丸每次6~12g,每日1次。适用于痰热壅盛之癫痫。

2.医痫丸每次3g,每日2~3次。小儿酌减。适用于各类癫痫。

3.紫雪丹每次1.5~3g,每日2次;周岁小儿1次0.3g,5岁以内小儿每增1岁,递增0.3g,每日1次,适用于阳痫之发作期。

4.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日1次,小儿3岁以内1次1/4丸,4~6岁1次1/2丸。适用于阳痫之发作期。

5.七叶神安片每次2片,每日2~3次。适用于痰火扰神之癫痫。

6.全天麻胶囊每次2粒,每日2~3次。适用于风痰闭阻之癫痫。

7.珍珠层粉每次3g,每日2~3次。适用于痰火扰神,风痰闭阻型癫痫。

8.珍珠末每次0.3g,每日2~3次。适用于痰火扰神,风痰闭阻型癫痫。

9.牛黄清心丸每次1丸,每日1次。适用于阳痫,痰火扰神之痰涎壅盛。

10.痫证镇心丸每次2~4g,每日2次。适用于痰火扰神之癫痫。

11.柏子养心丸每次6~9g,每日2次。适用于心脾两虚之癫痫恢复期。

12.六味地黄丸每次6~9g,每日3次。适用于肝肾阴虚之癫痫恢复期。

(外用药治疗)

1.定痫散方药:丹参1g,月石1g,苯妥英钠0.25g。用法:上方共研细末,分作10份备用。每次取1份填入脐内,外用胶布固定,每周换药1次。

2.吴萸定痫散吴茱萸适量研细末,填撒于脐窝内,外用膏药固定,7~10天换1次。

(针灸治疗)

1.体针

(1)第一组取穴:大椎、神道、人中、百会、内关、合谷、涌泉、太冲。适用于癫痫发作期,用强刺激泻法不留针,直至苏醒。急性发作期配人中、百会、内关、涌泉、合谷、太冲以苏醒;缓解期配足三里、心俞、膈俞、肝俞、血海、太溪、丰隆以调整脏腑功能,健脾益肾,化痰通络,镇惊安神,上下配穴,配神开窍。

(2)第二组取穴:印堂、脑户、风府、大椎。头晕头痛配百会、头维、太阳穴;痉挛抽搐配后溪穴;面唇发绀配内关、擅中穴;意识丧失配人中穴。操作:正坐垂肩、头微低。印堂穴应向下斜刺0.3~0.5寸,脑户穴应沿皮向风府穴方向刺0.5~1寸,风府穴应向下直刺0.3~0.5,大椎穴针0.5~1寸。风府穴采用刮针手法,大椎穴采用徐徐提插手法,其他各穴均采用捻转手法。留针30~60分钟,每10~15分钟行针1次。每日针治1次,10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3)第三组取穴:癫痫发作时取人中、太冲、合谷、涌泉等穴;癫痫休止期取间使、外关、神门、后溪、鱼际、阳溪、足三里、百会、大椎、鸠尾、癫痫等穴。

(4)第四组取穴: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合谷、曲池、阳谷、列缺、三阴交、足三里、太冲。将针刺入皮下,连续下压两三次,将针刺到预定深度。该刺法刺激量大,但较头皮针快速捻转法痛苦小。

2.头针疗法头针疗法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癫痫病的针灸治疗。

(1)刺激区和穴位:头针疗法所定刺激区的两条标准定位线是前后正中线和眉枕线。前后正中线是从两眉中点至枕外粗隆尖端下缘经过头顶的连线。眉枕线是从眉中点上缘和枕外粗隆端的头侧面连线。

①运动区部位: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往后0.5cm处,下点在眉枕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上下点联结即为运动区。运动区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是运动区的上1/5,为下肢、躯干运动区;中部是运动区的中2/5,为上肢运动区;下部是运动区的下2/5,为面部运动区,亦称语言一区。

②感觉区部位:运动区向后移1.5cm的平行线。感觉区分上、中、下三部。上部是感觉区的上1/5,为下肢、脚、躯干感觉区,中部是感觉区的中2/5,为上肢感觉区,下部是感觉区的下2/5。舞蹈震颤区部位:运动区向前移1.5cm的平行线晕听区部位:从耳尖直上1.5cm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cm的水平线。

③穴位:根据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检查,找到异常放电的“兴奋灶”来确定其病变发生的具体部位或区域(额、顶、枕、颞等)。或根据头针刺激部位(如双侧胸腔区、双侧运动区、双侧晕听区、双侧制癫区、双侧舞蹈震颤控制区等)来确定。

大发作型多针运动区和舞蹈震颤控制区,小发作多针胸腔区和制癫区。精神运动性发作多针晕听区。

(2)头针手法:采取横刺快速进针,在30分钟内,捻针3次,每次捻针1分钟。每分钟捻针200次以上,留针2次(每次留针10分钟),然后出针。部分病人为了延长治疗的时间,针后将皮内针埋入双侧胸腔同、双侧运动区1/5处,埋3~5天,嘱咐病人或家属自行按摩埋针处,每日3次,每次1分钟。如发生癫痫先兆,可随时按摩。

3.耳针疗法穴位。第一组:皮质下、神门、脑干、脑点。第二组:神门、肾、心、枕。操作方法:每日1次,两耳交替针刺;或埋皮针,或可埋绿豆、王不留行,3~7天更换1次,嘱病人或家属每日局部按压2~3次,每次1分钟。

4.梅花针疗法

(1)第一组取穴。穴位:脊柱及其两侧部位(第1颈椎至第4骶椎,从大椎穴至长强穴)。操作:取伏卧位。用梅花针先叩打脊椎部位后,再叩打其两侧。由上而下,叩打至皮肤红润或微出血为止,隔日1次。

(2)第二组取穴。穴位:脊椎两侧、头部、颌下部、足心阳性物结处、内关、行间。其中以脊椎两侧的后颈、骶部为重点。发作时重刺后颈、骶部。并可在手指尖放血。有小便失禁时用梅花针叩打腰背部及腹股沟。操作:癫痫间歇期用中度刺激,发作期间用较重刺激。

5.穴位注射疗法穴位:鸠尾、癫痫、大椎、腰奇。注射药物配方:取20%γ氨酪酸5ml及注射用水15ml,混合即成。操作方法:鸠尾穴用药量2.5ml,针刺深度4~6分;癫痫穴用药量1~2ml,针刺深度5分;大椎穴用药量2.5ml,针刺深度5分;腰奇用药量2.5ml,针刺深度2寸。

(饮食疗法)

1.蓖麻(红茎红叶)根100g,鸡蛋2个,黑醋适量。将鸡蛋破壳煎煮,再入黑醋、蓖麻根共煎。每日1剂,连服数日。

2.橄榄500g,郁金250g,白矾250g。橄榄捣烂,同郁金加水适量煮成浓汁,去渣后再微火浓煎2次,过滤后加白矾,收成膏。每次1匙,温水送服,每日2或3次。

3.猪心1个,朱砂6g。将猪心洗净,用竹篾割成多个小口,塞入朱砂,放入碗内,置笼中蒸熟即可。服法:7岁小儿分2天吃完(其他年龄患儿可依此来增减服食量),每日2次。连续服用数日。

4.天麻陈皮粥。天麻、陈皮各10g,大米100g,白糖适量。天麻(切片)、陈皮与米同煮粥,熟后加入白糖调匀,分2次,1日服完。

5.枸杞炖羊脑。枸杞子30g,羊脑1副,油盐适量,枸杞子、羊脑放炖盅内,加水适量,隔火炖,油盐调味。

6.竹沥粥。淡竹沥30g,地龙20g,大米100g。干地龙焙干研细末。大米煮粥。粥熟后调入竹沥、地龙末,分1~2次食完。

(名医临证经验)

1.李作田白石丸治风痫、痰痫与惊痫。

方药组成:石菖蒲10kg,白僵蚕3kg,蜜为丸,每丸含石菖蒲5g,白僵蚕1.5g。

功效:化痰开窍,定痫醒神。

主治:癫狂心乱,痰迷心窍,神志昏迷,四肢抽搐,口角流涎,舌苔白腻,脉滑。

方解:石菖蒲化痰开窍,僵蚕息风解痉、化痰散结,二药相和有化痰开窍,定痫醒神之功。气虚者加黄芪,白术;兼见血瘀加桃仁、红花;大便实硬者加酒大黄。

2.钱轶显癫痫一号丸治肝阳上亢。

方药组成:海参肠、青果、生牡蛎、郁李仁各等份,共研细面,蜜为丸,每丸重10g。

功效:平肝镇逆,收涩止痫。

主治:癫痫肝阳上亢型。

方解:此方中海参肠含钡率高,具有收涩止痫之功,与青果、生牡蛎相配伍,可以敛肝、平肝镇逆,从而达到止抽搐之目的;郁李仁润肠通便加强降逆的作用。气虚者加黄芪,白术;兼见血瘀加桃仁、红花;大便实硬者加酒大黄;阴虚者加芍药、知母。

3.五裕民朱砂一粒丹治痰痫、惊痫。

方药组成:炒牙皂、炒乳香、炒没药、陈皮各10g,醋郁金、广木香、紫菀、巴豆霜各8g,甘草6g,朱砂5g,真牛黄1.5g,麝香1g,上药共为细面,醋面糊为丸,绿豆大小,朱砂为衣。

功效:行气化痰,镇惊开窍。

主治:痰痫、惊痫。

方解:此方通下豁痰、行气、开窍、镇惊,主治痰痫、惊痫。因此方有巴豆霜、朱砂峻攻或有毒以及有牛黄、麝香稀少、昂贵之品,终非久服之剂。气虚者加黄芪,白术;兼见血瘀加桃仁、红花;大便实硬者加酒大黄;阴虚加芍药、知母。

4.宗乃秋紫石汤加减通治诸痫。

方药组成:紫石英、郁金各25g,寒水石、僵蚕、青礞石、磁石、天麻各20g, 代赭石50g,朱砂、白附子、胆南星、川大黄、九节菖蒲各15g,小白花蛇2条,蜈蚣5条,全蝎、人参各10g,西红花10g(或红花20g)。以上诸药共为细面。

功效:清热平肝,镇惊息风。

主治:癫痫诸证。

方解:紫石英、青礞石、磁石、代赭石、朱砂平肝潜阳,镇摄心神;郁金、胆南星、菖蒲开心窍;白花蛇、蜈蚣、全蝎通脑络;本方着重清热平肝、镇惊息风,兼祛痰通下,并加用人参补气,是一个通治诸痫方。

5.张华五虫丸治风痫。

方药组成:全蝎、蜈蚣、乌梢蛇、僵蚕、地鳖虫各等份。共研极细面,蜜为丸,每丸重5g。

功效:息风止痉。

主治:风痫。

方解:此方用“五虫”着重息风止痉,治风痫为宜。

6.曾广盛甘松汤治痰痫、瘀痫。

方药组成:甘松、凌霄花、白附子、石菖蒲各10g,代赭石30g,藜芦20g。

功效:祛痰镇肝,活血化瘀。

主治:痰痫、瘀痫。

方解:甘松性味甘温,现代药理研究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与活血化瘀之凌霄花以及祛痰镇肝的白附子、石菖蒲、藜芦、代赭石相伍,对痰痫、瘀痫均有效。由于方中藜芦逐痰作用强,常有胃肠道反应,故宜冷服。

7.刘天峰痫定治痰痫。

方药组成:粉葛、郁金、木香、香附、丹参、南星各30g,白胡椒(7岁以下不用)、白矾、朱砂各15g。共研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