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1258500000123

第123章 强直性脊柱炎 (2)

第三章 强直性脊柱炎 (2)

(2)八角枫6g,杜仲30g,牛膝50g(醋炒)。水酒各半煎服,分2~3次。

(3)眼子菜根3g,研粉,白酒冲服。

2.治瘀滞腰痛

(1)水苦荬60g。烘干,研细末,每服6g,米酒送服,连服3~5天。

(2)琴叶榕根50g,五加皮20g,骨碎补12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天。

(3)每次取地鳖虫4只,焙干,研细末,早、晚各1次,黄酒冲服,连服6日。

3.治虚证腰痛

(1)杜仲(盐水炒)、补骨脂、胡桃肉各等份。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服1丸,开水送下。

(2)杜仲、胡桃肉、黄芪各等份,酒煎服。

(3)土牛膝6g,菟丝子5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4)鲜地骨皮120g,猪前脚1只。加水炖烂,饮汤吃肉。

(5)五加皮100g,地骨皮120g,杜仲(炒)90g,蜂蜜300g。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服1丸,早、晚米酒送服。

(6)刀豆根30g。水煎去渣,将药液与糯米适量炖服,每日1次。

(中成药治疗)

1.益肾蠲痹丸每次8g,每日3次,饭后服。适用于除有明显热象外的各型患者。

2.尪痹冲剂每次1袋,每日2~3次;病重者,每次2袋,每日2~3次。适用范围同上。

3.独活寄生丸每次1丸,每日2次。适用范围同上。

4.腰椎痹痛丸每次1~2丸,每日2次。适用于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侵袭,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者。

5.健步壮骨丸每次1丸,每日2次。适用于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侵袭,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者。

6.壮骨木瓜丸每次1丸,每日2次,黄酒送服。适用于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侵袭,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者。

7.补腰健肾膏每服10ml,每日2~3次。适用于肾虚而夹有寒湿者。

8.壮腰健肾丸每次3.5g,每日2~3次。适用于肝肾不足,外受风湿者。

9.风湿马钱片每次4片,每日3次,空腹温水服。适用于疼痛固定不移,或伴沉重麻木,或痛而抽搐,或疼痛反复发作,骨节变形,屈伸不利者。

10.四妙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有湿热表现者。

11.湿热痹冲剂每次1~2袋,每日3次。适用于湿热阻络证。

12.雷公藤片每次1~2片,每日3次。

(外用药治疗)

1.全蝎乳香散治诸风湿,遍身骨节疼痛,不可忍者,川乌头、马蔺子各30g,全蝎、穿山甲(炮)、乳香各15g,苍术30g。上为细末,用白芥子90g,研烂如膏,和前药末,敷贴痛处,热甚则易之。

2.治五种腰痛不止方吴茱萸30g,捣细,罗为散,每用9g,生姜30g,同研令匀,摊在极薄纸上,贴于痛处。

3.筋骨酸痛药水治筋骨酸痛。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香白芷、甘松、苏木屑、新红花、西羌活、片姜黄、生大黄、威灵仙、樟脑、制乳香、制没药。上药切片或捣碎,用高粱酒、醋等量浸渍,10余日后滤去渣,取出备用。先用手掌按搓疼痛部位,待肌肉温热柔和,用药棉蘸药水擦患处,至肤热为度。

4.天麻镇痛膏温热软化后贴于患处,每次1张,每张可用3~5天。适用于风寒湿所致者。

5.天和骨通贴、风湿镇痛膏、伤湿止痛膏等外贴患处,每日1次。适用于风寒湿阻络,经脉痹阻者。

6.药包热敷方透骨草12g,五加皮、五味子、生山楂各15g,当归12g,红花10g,赤芍、生地黄各12g,羌活、独活、防风各10g,炮附子6g,花椒30g。上药入布袋,扎紧放盐内,加水煮15分钟,稍凉,敷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次,10~15天为1个疗程。

7.乌茴散生草乌、小茴香、当归、川芎、石菖蒲各30g,牛膝、续断各20g,樟脑、冰片各5g,陈艾绒50g。除樟脑、冰片外,共研细末,再与研末的樟脑、冰片混匀,洒在棉布上缝成护腰带,日夜护带。

8.长蛇灸方麝香50%,斑蝥粉20%,丁香粉15%,肉桂15%。研末,三伏天施灸,患者俯卧,取药粉1~1.8g,沿脊柱正中线上敷药末,取大蒜1 500g捣烂如泥,在药粉上铺成宽5cm、高2.5cm的蒜泥1条,再加宽3cm、高2.5cm艾炷1条,点燃艾炷两头与中间,使艾绒慢慢燃尽。

(针灸治疗)

1.体针

(1)针刺肾俞、腰俞、委中以补肾、通膀胱经脉,用补法;环跳、阴陵泉、昆仑、人中、大椎以祛风散寒除湿、疏通督脉、行血利气,用平补平泻法。

(2)针刺大椎、身柱、脊中、命门、肾俞、腰阳关、委中等。邪偏胜者,用泻法;肝肾亏损者,用补法。

(3)针刺天柱、风池、大椎、大杼、风门、身柱、心俞、至阳、膈俞、肝俞、脊中、命门、肾俞、关元俞、腰阳关、膀胱俞、八髎、腰俞、秩边、环跳。用补法,不留针,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艾灸将荆芥、防风、乳香、没药、白胡椒各60g,共为细末,艾绒500g与药拌匀,分20份,每用一份药料制成药炷,在患处施灸。每晚睡前灸40~50分钟,20次为1个疗程。

用艾条灸命门、阿是穴。用悬灸法,每日1~2次,10次为1个疗程。

3.穴位注射

(1)当归注射液2ml,双侧委中穴注射,可起到温经活血止痛的作用。

(2)徐长卿注射液1ml,阿是穴注射,可祛风散寒,温经止痛。

(3)取大椎、身柱、命门、至阳、肾俞、腰阳关等穴位,用威灵仙、川芎、肿节风、丹参、红花注射液等,选其中一种,每穴注入0.5~1ml,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电针分两对穴:风池与阿是穴;太阳与阿是穴。操作:任选一对穴,采用泻法,用2~3V弱感应电流,通电3~5秒,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5.耳针取穴:①额、枕、神门、皮质下;②耳背上1/3处第一条血管。操作:轻症头痛,取毫针刺或药子压法。重症头痛在后耳背部消毒,左手固定血管,右手以锐刀横断血管,出血40~50滴,切口长0.1~0.2cm,深达软骨膜;而后用敷料加压包扎,胶布固定即可。

6.头针取穴:前头痛,对侧感觉区下2/5;后头痛,对侧感觉区上1/5;配运动区,足运感区。操作:用30号毫针平刺后每穴捻转1分钟。

7.灸法取穴:太阳、风池、百会、率谷、印堂、行间、天柱、外关。操作:用艾灸行雀啄灸,每次选用2~4穴,每穴每次5~10分钟,每日灸1~2次。

(热熨治疗)

1.疗腰痛大豆熨法治风湿腰痛。大豆6升,水拌湿炒令热,以布裹,隔一重衣温熨痛处,令热气散,冷即易之。

2.延年疗腰痛熨法治风湿腰痛。菊花120g,芫花120g,羊踯躅60g。上三味,以醋拌令湿润,分为2剂,笼中蒸之,适寒温,隔衣熨之,冷则易熨。

(按摩牵引)

1.按摩手法摩、捏、擦、、按揉、按压弹拨、叩打、振抖、斜扳及被动运动等手法。

(1)仰卧,用掌摩法在腹部治疗10分钟。

(2)再行俯卧位,捏脊柱两侧,自尾骨至大椎数次,后用擦法,自大椎至长强穴,以透热为度。

(3)挺胸压脊法。

(4)腰椎关节后伸法。

(5)腰椎斜扳法。

(6)髋关节被动运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