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1258500000110

第110章 肥胖症 (1)

第五章 肥胖症 (1)

肥胖症是指机体进食热量多于身体消耗量,造成脂肪的过度积聚与脂肪组织的过量扩增,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并伴有头昏乏力、神疲气短的一类病证。初期轻度肥胖仅体重增加20%~30%,常无自觉症状,中重度肥胖常见伴随症状,如腹大胀满、痰涎壅盛、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胸闷脘胀、少气懒言、气短气喘、自汗、畏寒肢冷等。肥胖症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单纯性肥胖或获得性肥胖,占肥胖病人总数的95%,与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因素、遗传相关。另一类是继发性肥胖,约占肥胖病人总数的5%,常由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药物等引起。本节主要论述单纯性肥胖。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肥胖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心脑血管疾病、胆囊疾病等密切相关,在现代医学无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药防治尤为重要。

肥胖症属于中医“肥满”、“痰饮”、“膏人”、“脂人“、“肥人”等范畴。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肥胖以脾虚、肾虚、肝郁为本;痰、热、湿、瘀为标,即“本虚标实”之症。

1.痰湿壅滞过食甘美脂酪,膏粱厚味超过脾胃的消化运输功能,好卧少动,食滞不运,痰湿内生,壅塞于组织和皮下,则渐趋肥胖。朱丹溪《丹溪心法》明确指出“肥人多痰湿”。

2.痰瘀互结久卧久坐少动、七情内伤等致气机郁滞,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痰浊瘀血久可互结。张景岳亦云:“津液者血之余,行乎脉外,流通全身,如天之清露,若血浊气涩,则凝聚不行。”

3.气滞津停气能载津,气行则津行,气滞则津停。肝主疏泄,喜条达。若长期精神抑郁,则肝气不疏,气机阻塞,以致气结痰凝或肝气失疏,脾胃失和,痰湿内生,肥胖形成。

4.脾肾亏虚脾气虚是肥胖的共性,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水谷精微运化输布失常,痰湿内生蓄积;肾阳不足,阴寒内生,气不化水,水湿内停,或阴虚火旺,炼液成痰,瘀积于肌肤、脏腑间而肥胖。

总之,肥胖主要与饮食、劳逸、情志、体质等因素有关,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涉及脾、肝、肾等脏腑。其病机多为先天不足(内因)、饮食不节、运动减少(外因)的基础上,脾、肝、肾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产生痰湿(热)、瘀浊等病理产物,也还可有气虚、阳虚等虚实夹杂表现。同时中医也认识到肥胖可以是单独的一个病,也可以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一个证。

(诊断要点)

1.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在成人≥25为超重,≥30为肥胖。WHO亚太地区另有标准。我国目前标准为≥24为超重,≥28为肥胖。BMI的局限性主要是不能反映局部体脂的分布。

2.体脂肪含量(F)按体内脂肪的百分含量计算,一般体重正常男性F=15%,体重正常女性F=22%;如果男性F>25%,女性F>30%,则可诊断为肥胖症。以此诊断肥胖症最为准确。

3.腰围主要是衡量腹型肥胖的指标,我国男性>85cm,女性>80cm即为此型肥胖。测量方法:被测者直立,双脚分开25~30cm,使体重均匀分布在双腿上,测量位置在水平位髂前上嵴和第12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处。皮尺要紧贴皮肤,但不能压迫软组织,精确度要在1mm。

4.腰臀比值腰臀比值也是描述中心型肥胖的指标。男性腰臀比值>1.0,女性腰臀比值>0.85被认为是中心型肥胖。

5.其他特殊检查包括皮褶厚度检查、B超、计算机体层摄影(CT)或磁共振成像(MRI);血脂、血糖、血尿酸、肝功能等常规化验检查。CT或MRI在第3、4腰椎测得内脏脂肪面积,≥100cm2可判断为内脏型肥胖,此型与代谢综合征(MS)高度相关,而且国人内脏脂肪面积为80cm2时,MS的患病率已达20%。

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体脂肪含量(F)超过30%,体重指数(BMI)超过26以上,3项均符合者可诊断为肥胖症,或3项有2项符合者也可诊断。此外,需排除继发性肥胖,如下丘脑、垂体的炎症,肿瘤,创伤,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性腺功能减退症等。

(辨证施治)治疗方法以健脾益气,豁痰利湿;疏肝行气,活血化瘀;补益肾气,润肠通便为主。再辅以行气消食、降低血脂、上下分消、表里双解等法,上宣肺气,中调脾胃,下理肝肾,从而调节整个机体脏腑功能,加速体内多余脂肪分解,以达消脂减肥之目的。

1.胃热腑实证

主症:患者多有肥胖家族史,或由脾虚湿阻、久郁化热所致。表现为体形肥胖、头胀眩晕,消谷善饥,肢重怠惰,口渴喜饮,口臭,便秘,舌质红,苔腻微黄,脉滑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防风通圣散合己椒苈黄丸加减。防风10g,黄芩12g,白术12g,炒栀子10g,椒目6g,葶苈子10g,草决明15g,大枣4枚。

加减:大便干结,加大黄(后下)9g,芒硝(化服)6g;口渴,加葛根20g,荷叶15g;脘腹痞闷,加枳实15g,半夏12g;热重于湿,加黄连10g,连翘12g,生石膏20g;湿重于热,加苍术12g,泽泻15g,滑石20g。

2.脾虚湿困证

主症:患者年龄偏大,表现为肥胖但超重不明显,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纳少腹胀,便溏尿少,下肢时有轻度水肿,舌淡边有齿痕,舌苔薄腻,脉濡或缓。

治法:健脾益气祛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黄芪25g,防己10g,苍术10g,白术10g,茯苓15g,泽泻18g,车前子20g,桂枝10g,甘草5g,莱菔子15g。

加减:气虚较甚者,加党参15g;湿浊甚者,加薏苡仁30g,冬瓜皮20g;腹胀明显者,加枳壳12g,川厚朴10g;纳呆食少者,加生山楂15g,佛手10g;兼有湿热者,加茵陈30g,水牛角30g;大便少,黏滞难解者,加大黄6g,槟榔10g。

3.肝郁气滞证

主症:患者多见于青中年或更年期妇女,肥胖多与月经不调有关。表现为胸胁苦满,胃脘痞满,月经不调或闭经,失眠多梦,舌质红,苔白或薄腻,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枳壳10g,香附10g,白术15g,莱菔子15g,茯苓20g,郁金12g,牡丹皮12g,黄芩12g,草决明15g,合欢花10g。

加减:胁痛,加川楝子9g,川芎12g;口渴,加生地黄15g;头晕目眩耳鸣,加石决明(先煎)24g,天麻10g;大便秘结,加大黄(后下)8g,桃仁12g;血瘀和舌有瘀斑,加五灵脂、生蒲黄各(包煎)12g。

4.脾肾阳虚证

主症:多见于中老年人或反复减肥并反复反弹者,表现为虚肿肥胖,疲乏无力,嗜睡,腰酸腿软,阳痿,阴寒,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肾健脾化湿。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防己黄芪汤加减。熟地黄15g,茯苓20g,牡丹皮10g,山茱萸10g,泽泻12g,炮附子6g,肉桂15g,黄芪15g,党参10g,防己6g,白茅根20g。

加减:浮肿明显者,加车前草20g,薏苡仁30g;便溏腹胀,加佛手15g;痰湿内阻者,加半夏12g,陈皮6g;食不化者,加神曲12g,砂仁(后下)6g;脾虚明显者,加白术15g;肾虚明显者,加杜仲18g,益智仁10g。

5.阴虚内热证

主症:表现为肥胖程度不重,头昏眼花,头胀头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舌尖红苔薄,脉细数微弦。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生地黄20g,泽泻15g,枸杞子15g,菊花15g,黄精15g,玄参10g,女贞子15g,酸枣仁10g,石斛10g,葛根10g。

加减:大便干结者,加大黄10g;口燥咽干者,加沙参15g,麦冬10g。

(单方验方治疗)

1.保健减肥降脂散青皮10g,陈皮10g,半夏30g,茯苓40g,苍术30g,泽泻20g,丹参40g,生山楂40g,草决明30g,滑石60g,荷叶30g,酒大黄15g。共混合研细为散,每次6g,白开水冲服,每日2次,连服2个月为1个疗程。此方具减肥降脂降血压功能,用于肥胖兼有高血压或冠心病者。

2.减肥饮荷叶、山楂、泽泻, 代茶饮用。疗程3个月, 有清热利湿作用。适合于肥胖有湿浊、湿热者。

3.化浊降脂汤加味泽泻25g,丹参18g,茯苓20g,白术15g,川芎12g,生山楂15g,金钱草30g,郁金15g,延胡索15g,决明子30g,大腹皮25g,玉米须30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4.实脾轻身饮干姜5~10g,附子5~10g,白术10~15g,草蔻仁5~8g,厚朴10~15g,山楂10~15g,大黄6~10g,泽泻6~10g,甘草3~6g。水煎服,每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温阳健脾,化痰利气。

5.三七大黄饮三七片(粉)1.5g,生大黄15g。三七片(粉)每日3次,以生大黄泡水冲服。功效破积散瘀,荡涤肠胃。

6.疏肝消肥汤柴胡、枳壳、当归、香附、郁金、泽泻各12g,丹参30g,生山楂50g,荷叶10g,水蛭、大黄各6g。水煎服或制散剂皆可,每日1剂。功效疏肝解郁,化痰消脂。主治肥胖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月经不调。

7.荷叶荷叶30g,煎水饮。可适用于肥胖有湿热者。

(中成药治疗)

1.丹杞降脂方每日3次,每次30ml,饭前1小时左右服,8周为1个疗程。

2.轻身降脂乐冲剂处方由何首乌、夏枯草、冬瓜皮、陈皮等组成,每次1包,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3.三花减肥茶由玫瑰花、玳玳花、茉莉花、川芎、荷叶等组成。有宽胸利气,利尿消肿,活血降脂之功。每天1包,80~100ml开水冲服,分2~3次服,一般宜在晚上服,如疗效欠佳,可早、晚各服1包,3个月为1个疗程。

4.减肥降脂茶由信阳毛尖、罗布麻等组成,每日3次,每次2袋冲服,2个月为1个疗程。

5.肥胖丸每次1丸,每日1次,见汗为宜。便秘者加量服用。有除湿化痰, 利尿通便之用。

6.麻子仁丸用于胖而能食,便干溲数、脉来有力者。岳美中老中医认为,此为胃热脾约,以焦荷叶熬水送下6g,每晨1次,微利为度。

7.防风通圣散每次1包,每日1~3次。

8.脂必妥主要成分是红曲。每日3次,每次3粒,3个月为1个疗程。

9.月见草油胶丸每日3次,每次4粒,1个月为1个疗程,有减肥、降脂、溶解血栓的作用。

10.金多靶减肥降脂胶囊主要为大黄提取物。每日3次,每次2~4次,服后以每天有2~3次糊状大便为标准。

(针灸治疗)

1.体针针灸治疗肥胖症多取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天枢、丰隆、内庭、上巨虚;任脉的中脘、关元、气海;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阴陵泉;手阳明大肠经的曲池;足厥阴肝经的太冲以及足少阴肾经的太溪。足三里、天枢、三阴交、丰隆和中脘5穴是治疗肥胖症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也是最佳配穴。

2.穴位埋线

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足三里、水分、气海。

配穴:脾虚湿盛型加丰隆、阴陵泉;胃肠实热型加中脘、曲池;肾虚型加肾俞。每次治疗均单侧取穴,左右交替使用。

操作:局部消毒后,将中药浸泡后的羊肠线(2cm长),放入穿刺针针管前端,对准所选穴位快速透皮,缓慢进针,得气后,缓慢推针芯同时退针管,将线留在穴位内。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并用创可贴覆盖,针孔处两天内不得沾水,以防感染。埋线治疗每2周1次。

3.耳穴贴压

主穴:内分泌、脾、胃、神门、三焦、交感、大肠和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