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分泌与代谢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
1258400000005

第5章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2)

第三节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2)

【处方用药】朱砂3g黄连18g炙甘草17g当归8g生地黄15g羚角片(研粉冲服)5g钩藤9g桑叶6g菊花9g生白芍9g川贝母12g淡竹茹15g茯苓9g生甘草3g。

【服用方法】先用朱砂3g冲服,因病情需要可逐渐加大用量;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2~16个疗程。

【配伍技巧】心热者,加水牛角、玄参,以清心凉血;肝热者,加栀子、大黄,以清泻肝热;抽搐者,加全蝎、白僵蚕,以平息肝风;高热者,加金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头痛者,加葛根、菊花,以清利头目等。

【药物功效】方中朱砂清心热,凉心血,重镇安神。生地黄养阴益血清热。黄连清热除烦,助朱砂清热安神。当归补血活血,助生地黄养阴血,并制寒药凝滞。羚羊角清热解痉。钩藤平肝熄风,助羚羊角熄风止痉。桑叶、菊花,疏散风热,使肝热从外疏散。白芍养阴补血,助生地黄生津养筋舒筋。贝母、竹茹,清热化痰通经。茯苓益气安神。生甘草、炙甘草,清热益气,助白芍缓急柔筋,并调和药性。

(七)肝胃气郁,湿热蕴结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胸胁胀闷,头痛,恶心呕吐,毛发稀少。

2.辨证要点肢体困重,因情绪异常加重,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沉弦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头晕目眩,或烦躁易怒,或腹胀,或头沉,或女子乳房萎缩,或闭经,或阴毛腋毛脱落,或腰背酸痛等。

【治则与选方】疏肝和胃,清热燥湿;可选用四逆散与半夏泻心汤合方。

【处方用药】柴胡12g枳实12g炙甘草12g白芍12g半夏12g黄芩9g人参9g干姜9g黄连3g大枣12枚。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2~15个疗程。

【配伍技巧】肝郁化热者,加牡丹皮、栀子,以清肝凉血;情绪低落者,加香附、陈皮、川芎,以行气解郁;恶心者,加竹茹、陈皮,以降逆止呕;腹胀者,加厚朴、槟榔,以行气导滞;闭经者,加桃仁、红花,以活血通经等。

【药物功效】方中柴胡疏肝理气。枳实降泄浊气。白芍柔肝缓急。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半夏醒脾和胃,燥湿和中。干姜温中理脾和胃,防止苦寒药伤气。人参、大枣、炙甘草,补益中气,健脾和胃。

(八)阴阳俱虚,痰湿瘀阻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头晕目眩,毛发稀少,性功能减退。

2.辨证要点口干咽燥,或口淡不渴,倦怠乏力,舌质黯红瘀紫少苔,或舌质暗淡瘀紫,苔白厚腻,脉沉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肢体沉重,或骨痛如针刺,或手足不温,或五心烦热;女子产后无乳,或闭经,或不孕,或阴道分泌物减少,或外阴子宫和阴道萎缩,或性交痛,或毛发脱落(阴毛、腋毛);男子阳痿,或睾丸松软缩小,或胡须稀少,或无男子气质,或肌力减弱,或皮质分泌减少,或腰背酸痛(骨质疏松)等。

【治则与选方】滋补阴阳,化痰化瘀;可选用肾气丸、蛭虻归草汤与二陈汤合方。

【处方用药】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12g泽泻9g牡丹皮9g附子3g桂枝3g半夏15g陈皮15g炙甘草12g水蛭6g虻虫3g当归15g。

【服用方法】煎药时加入生姜18g,乌梅2g;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2~15个疗程。

【配伍技巧】阳虚者,加鹿茸、巴戟天,以温补阳气;阴虚者,加鳖甲、龟甲,以滋阴益肾;腰酸者,加牛膝、桑寄生、杜仲,以强健筋骨;痰甚者,加天南星、苍术,以燥湿化痰;瘀甚者,加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毛发稀少者,加龙眼肉、何首乌、核桃仁,以补血益肾乌发等。

【药物功效】方中重用干地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附子温壮阳气,助阳化气。山药补脾益气。桂枝温阳通阳。山茱萸益肾固精。泽泻泻干地黄之滋腻。茯苓既助山药益气,又渗利山药之壅滞。牡丹皮既清热养阴,又兼防温热药不伤阴。水蛭、虻虫,破血逐瘀。当归补血活血,兼防化瘀药伤血。生姜、半夏,醒脾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化痰。乌梅兼防化痰药伤阴。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医案助读

蒋某,女,34岁,郑州人。主诉于2006年7月经检查诊断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多次服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乳房萎缩,闭经(近8个月月经未至),阴毛腋毛脱落,腰背酸痛,肢体轻微浮肿,不思饮食,头晕目眩,性功能减退,手足不温,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辨为脾肾阳虚,精血亏虚证,治当温补脾肾,化生精血;给予桂枝人参汤与龟鹿二仙胶合方加味:桂枝12g,白术10g,干姜10g,炙甘草12g,枸杞子10g,鹿角20g,龟甲25g,人参15g,何首乌24g,附子10g,巴戟天15g,瞿麦15g,牛膝24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腰背酸痛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转温,头晕目眩止,以前方6剂。四诊:肢体浮肿消退,以前方6剂。五诊:诸证较前均有好转,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70余剂,乳房萎缩好转,月经按期而至。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次服,治疗半年余。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不思饮食辨为脾虚,再根据腰背酸痛、性功能减退辨为肾虚,因阴毛腋毛脱落、头晕目眩辨为精血亏虚,又因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脾肾阳虚,精血亏虚证。方以桂枝人参汤温补脾肾阳气,以龟鹿二仙胶滋补精血,加何首乌滋补阴血,附子温壮阳气散寒,巴戟天温补阳气,瞿麦利水消肿,牛膝补肾强健筋骨。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第四节 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

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 dwarfism,GHD,又称垂体性侏儒症)是因下丘脑垂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生长轴功能障碍而导致的生长缓慢,身材矮小,但比例均称。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一、西医诊断及治疗方法

【病因】原发性生长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的致病原因与下丘脑垂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突变和受体异常有关;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生长轴功能异常有关;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的致病原因主要有下丘脑垂体肿瘤,神经纤维瘤,颅内感染及肉芽肿病变,放射损伤等。

【临床表现】以躯体生长缓慢(身材矮小),性器官不发育或第二性征缺乏(男子生殖器小,睾丸细小;女子原发性闭经,乳房不发育),头相对较大,鞍鼻等为主要表现。

【检查与诊断】

1.实验室检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和生长激素结合蛋白降低;但血浆GH水平不降低而升高。

2.X线检查长骨均短小,骨龄幼稚,骨化中心发育迟缓,骨骺久不融合。

3.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而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

【治疗方法】

1.人生长激素可选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一般用量为每周0.5~0.7U/kg,分6~7次于睡前30~60分钟给药。

2.生长激素释放素可按体重24μg/kg,每晚睡前皮下注射,连用6个月,适用于下丘脑GH缺乏症。

3.胰岛素术生长因子1每次40~80μg,每日皮下注射2次,可用于治疗GH不敏感综合征。

4.同化激素可选用苯丙酸诺龙,在12年后小剂量间歇应用,每次10~12.5mg,每周1次,肌内注射,疗程以1年为宜。

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只适宜年龄已达青春发育期的患者,每次500~1000U,肌内注射,每周2~3次,每2~3个月为1疗程,间歇2~3个月,可反复应用1~2年。

二、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

(一)肾精亏虚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身材矮小,形体消瘦,囟门迟闭。

2.辨证要点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沉细。

3.可能伴随的症状发育迟缓,或筋骨软弱,或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男子生殖器小,睾丸细小;或女子原发性闭经,或乳房不发育等。

【治则与选方】滋补肾精,清退虚热;可选用左归丸与海蛤汤合方。

【处方用药】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枸杞子12g川牛膝9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龟甲胶12g海马10g蛤蚧1对。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5~18个疗程。

【配伍技巧】囟门迟闭者,加龟甲、鳖甲、补骨脂,以补肾强骨;身材矮小者,加淫羊藿、仙茅、鹿茸、巴戟天,以补肾壮阳;盗汗者,加五味子、麦冬、牡蛎,以滋阴敛阴止汗等。

【药物功效】方中熟地黄补肾益精,滋补真阴。山茱萸养肝滋肾,固精敛汗。山药补气化阴,益肾固精。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龟甲峻补精髓,助熟地黄滋阴。鹿角胶补阳,助阳化阴。海马、蛤蚧,补益肾精,摄纳宗气,生化气血。

(二)肾阳亏损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身材矮小,形体消瘦,囟门迟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