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分泌与代谢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
1258400000031

第31章 糖尿病及其代谢紊乱 (5)

第7章 糖尿病及其代谢紊乱 (5)

2.对症治疗疼痛者,可选用镇痛药或镇静药如卡马西平等;炎性脱髓鞘病变者,可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等;或选用血管扩张药如烟酸(50~100mg/次),或选用地巴唑5~10mg/次;或选用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或选用ATP,辅酶A等。

二、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

(一)阴虚瘀热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对称性疼痛,肢体麻木。

2.辨证要点口干咽燥,痛如针刺,舌质黯红瘀紫少苔,或苔薄黄,脉细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夜间痛甚,或形体消瘦,或多食,或五心烦热,或头晕目眩,或盗汗,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与选方】滋阴清热,活血化瘀;可选用玉液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

【处方用药】生山药30g生黄芪15g知母18g生鸡内金6g葛根5g五味子9g天花粉9g桃仁9g大黄12g桂枝6g炙甘草6g芒硝6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8~10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阴虚甚者,加麦冬、玉竹、石斛,以滋阴生津;若疼痛甚者,加牡丹皮、延胡索、赤芍,以凉血散瘀止痛;若肢体麻木者,加黄芪、当归,以益气补血;若盗汗者,加五味子、牡蛎,以滋阴敛阴止汗;若腹胀者,加砂仁、木香,以行气除胀等。

【药物功效】方中天花粉滋阴生津,润燥止渴。五味子酸能化阴,固肾生津。黄芪、山药,益气生津,补脾固肾。知母清热益阴生津。葛根升阳生津,助脾气散精。鸡内金消食和胃。桃仁活血化瘀,通利血脉。大黄荡涤实热,通下瘀热。桂枝通经散瘀,助桃仁破血祛瘀。芒硝软坚散结消瘀。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二)气阴两虚,瘀热阻滞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对称性疼痛,肢体麻木。

2.辨证要点口干咽燥,因活动加重,痛如针刺,舌质黯红瘀紫少苔,或苔薄黄,脉细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夜间痛甚,或倦怠乏力,或形体消瘦,或食多,或尿多,或五心烦热,或头晕目眩,或盗汗,或自汗,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与选方】益气养阴,清热祛瘀;可选用麦门冬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

【处方用药】麦冬168g半夏24g人参9g甘草6g粳米9g大枣12枚桃仁9g大黄12g桂枝6g炙甘草6g芒硝6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0~12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气虚者,加山药、黄芪,以益气化阴;若阴虚者,加麦冬、鳖甲、石斛,以滋阴生津;若瘀热甚者,加牡丹皮、玄参、赤芍,以清热凉血,散瘀止痛;若自汗者,加黄芪、白术,以益气固表;若盗汗者,加五味子、牡蛎,以敛阴止汗;若大便干结者,加麻仁、郁李仁,以润肠通便等。

【药物功效】方中重用麦冬养阴生津,滋液润燥。人参益气生津,调营和阴。粳米、大枣,益脾胃,化生阴津,助人参益气。半夏开胃行津,调畅气机,并兼防滋补药壅滞。桃仁活血化瘀,通利血脉。大黄荡涤实热,通下瘀热。桂枝通经散瘀,助桃仁破血祛瘀。芒硝软坚散结消瘀。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三)阴虚湿热夹瘀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对称性疼痛,肢体麻木。

2.辨证要点口苦口腻,痛如针刺,舌质黯红瘀紫少苔,或苔黄腻,脉细滑或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肢体有触电样或穿袜子或戴手套样感觉,或夜间痛甚,或肢体沉重,或头沉,或形体消瘦,或五心烦热,或头晕目眩,或盗汗,或大便不爽等。

【治则与选方】滋补阴津,清热燥湿,活血化瘀;可选用大补阴丸、四妙丸与桃核承气汤合方。

【处方用药】龟甲18g熟地黄18g知母12g川黄柏24g薏苡仁24g苍术12g怀牛膝12g桃仁9g大黄12g桂枝6g炙甘草6g芒硝6g。

【服用方法】煎药时加入猪脊髓50g,蜂蜜10ml;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8~12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湿热甚者,加黄连、苦参,以清热燥湿;若瘀血者,加水蛭、虻虫、牡丹皮、赤芍,以凉血破瘀;若五心烦热者,加地骨皮、牡丹皮,以凉血退热;若筋脉拘急者,加白芍、木瓜,以柔筋缓急;若湿甚者,加砂仁、苍术、薏苡仁,以芳香化湿等。

【药物功效】方中龟甲滋补阴精,壮水制火,偏于滋阴。熟地黄大补阴血,化生阴精,偏于补血。知母清热益阴。黄柏清热坚阴,兼防滋补药壅滞。猪脊髓、蜂蜜,既滋补阴血,又制约黄柏之苦燥。薏苡仁清热利湿。苍术醒脾燥湿。牛膝强健筋骨。桃仁活血化瘀,通利血脉。大黄荡涤实热,通下瘀热。桂枝通经散瘀,助桃仁破血祛瘀。芒硝软坚散结消瘀。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四)心肾阴虚,水气浸扰证(自主神经病变)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心悸,小便不利,大便干结。

2.辨证要点口干咽燥,盗汗,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烦渴饮水,或五心烦热,或头晕目眩,或腰酸,或少腹胀满等。

【治则与选方】滋补阴津,清热利水;可选用增液汤、猪苓汤与朱砂安神丸合方。

【处方用药】生地黄24g麦冬24g玄参30g茯苓12g阿胶12g泽泻12g滑石12g猪苓12g朱砂3g黄连18g炙甘草17g当归8g。

【服用方法】朱砂研末冲服,因病情可渐渐加大用量,但不宜超过15g;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8~10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心悸者,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养心益阴安神;若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通草,以通利小便;若大便干结者,加麻仁、郁李仁,以润肠通便;若盗汗者,加五味子、牡蛎,以敛阴止汗;若烦渴者,加天花粉、石斛,以养阴生津止渴等。

【药物功效】方中麦冬滋补阴津。生地黄、玄参,清热凉血滋阴。猪苓、泽泻、滑石,清热利水。茯苓健脾益气利水。阿胶益血,兼防利水药伤阴血。朱砂清热安神。黄连清热除烦。当归补血,兼防寒凉药凝滞。炙甘草益气和中。

(五)脾肾阳虚,水气凌心证(自主神经病变)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心悸,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2.辨证要点口干不欲饮,自汗,舌质淡,苔滑薄白,脉沉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渴欲热饮,或手足不温,或头晕目眩,或腰酸,或少腹胀满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阳气,渗利水湿;可选用真武汤、五苓散与桂枝人参汤合方。

【处方用药】茯苓9g白芍9g生姜9g附子5g桂枝12g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人参9g干姜9g炙甘草12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6~9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心悸者,加石菖蒲、远志,以化湿开窍安神;若大便溏泄者,加山药、白扁豆,以健脾化湿止泻;若自汗者,加黄芪、牡蛎,以益气敛阴止汗;若腰酸者,加杜仲、续断,以强健筋骨等。

【药物功效】方中附子、干姜,温壮阳气,气化水津。白术健脾益气制水。茯苓健脾益气利水。生姜发散水气。猪苓、泽泻,通利小便。白芍益血,兼防利水药伤阴。桂枝温阳通经化气。人参补益中气,化生阳气。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六)气血两虚夹瘀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对称性疼痛,肢体麻木。

2.辨证要点因活动加重,痛如针刺,舌质黯淡瘀紫,或苔薄白,脉细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倦怠乏力,或夜间痛甚,或心悸,或失眠多梦,或形体消瘦,或食多,或头晕目眩,或大便溏泄等。

【治则与选方】益气补血,活血化瘀;可选用八珍汤与蛭虻归草汤合方。

【处方用药】人参15g白术15g炙甘草15g茯苓15g熟地黄12g当归15g白芍12g川芎12g水蛭6g虻虫3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0~15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疼痛者,加乳香、没药,以活血止痛;若麻木者,加桂枝、黄芪,以益气温阳通经;若心悸者,加龙眼肉、酸枣仁,以养血安神;若大便溏泄者,加山药、白扁豆,以健脾止泻等。

【药物功效】方中人参、白术,健脾益气,生化气血。当归、熟地黄、白芍,补血养血。茯苓健脾和胃,益气渗湿。川芎活血行气。水蛭、虻虫,破血逐瘀。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七)痰热气郁血瘀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对称性疼痛,肢体麻木。

2.辨证要点口苦口腻,痛如针刺,因情绪异常加重,舌质黯红瘀紫少苔,或苔黄腻,脉沉滑或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肢体有触电样或穿袜子或戴手套样感觉,或小便不利,或夜间痛甚,或急躁易怒,或心胸烦热,或头晕目眩,或大便不畅等。

【治则与选方】清热化痰,行气化瘀;可选用小陷胸汤、四逆散与桃核承气汤合方。

【处方用药】黄连3g半夏12g全瓜蒌30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桃仁9g大黄12g桂枝6g炙甘草12g芒硝6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0~15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痰甚者,加胆南星、贝母,以清热化痰;若热甚者,加栀子、苦参,以清热燥湿;若气郁甚者,加青皮、木香,以行气解郁;若瘀甚者,加水蛭、虻虫,以破血逐瘀;若麻木者,加黄芪、当归、通草、桂枝,以益气活血通脉等。

【药物功效】方中黄连清热燥湿。半夏燥湿化痰。全瓜蒌清热化痰。柴胡疏肝解郁。枳实行气降逆。白芍柔肝缓急。桃仁活血化瘀,通利血脉。大黄荡涤实热,通下瘀热。桂枝通经散瘀,助桃仁破血祛瘀。芒硝软坚散结消瘀。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八)阳虚寒凝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对称性疼痛,肢体麻木。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弱或沉紧。

3.可能伴随的症状手足不温,或畏寒怕冷,或肢体有触电样或穿袜子或戴手套样感觉,或小便不利,或关节疼痛等。

【治则与选方】温阳益气,散寒通滞;可选用乌头汤与附子汤合方。

【处方用药】麻黄9g白芍9g黄芪9g炙甘草9g川乌10g附子10g茯苓9g人参6g白术12g。

【服用方法】以蜂蜜150ml煎煮乌头30分钟,去乌头;将水煎药液与蜜煎药液合并,再煎煮10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0~15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关节疼痛者,加乳香、没药,以活血止痛;若湿盛者,加羌活、川芎,以行气化湿通络;若经气不通者,加桂枝、当归,以通经活血,散寒止痛等。

【药物功效】方中乌头逐寒除湿,通利关节,温通血脉。黄芪益气固表,补益营卫。麻黄宣发营卫,通理气机,驱散风寒,通利关节。白芍养血补血,缓急止痛。附子温肾阳,散寒湿,通筋脉,走骨节,壮阳气,止疼痛。人参大补元气。白术健脾燥湿,补益中气。茯苓健脾益气渗湿。炙甘草益气补中,并调和诸药。

(九)阳虚瘀血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对称性疼痛,肢体麻木。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痛如针刺,舌质暗淡瘀紫,苔薄白,脉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夜间痛甚,或皮肤瘀紫,或手足不温,或畏寒怕冷,或肢体有触电样或穿袜子或戴手套样感觉,或小便不利,或关节疼痛等。

【治则与选方】温阳益气,活血化瘀;可选用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与活络效灵丹合方。

【处方用药】生附子5g干姜6g炙甘草6g白芍9g桂枝9g细辛9g通草6g大枣25枚当归15g丹参15g生乳香15g生没药15g。

【服用方法】因用生附子,应煎煮50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0~12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