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分泌与代谢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
1258400000026

第26章 嗜铬细胞瘤 (2)

第6章 嗜铬细胞瘤 (2)

【药物功效】方中附子、干姜,温壮阳气。人参补益心气。生姜、半夏,醒脾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化痰。茯苓渗利痰湿。乌梅兼防化痰药伤阴。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药性。

(五)心阳虚弱,寒瘀夹热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头痛,心痛,心悸,胸闷。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痛如针刺,舌质黯红瘀紫,苔薄黄,脉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头晕目眩,或大汗淋漓,或手足不温,或五心烦热,或畏寒怕冷,或身体烦热,或健忘,或失眠多梦,或夜间疼痛加重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心阳,活血通脉,兼清郁热;可选用桂枝加附子汤、当归四逆汤与犀角地黄汤合方。

【处方用药】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25枚附子5g当归9g细辛9g通草6g犀角(水牛角代)30g生地黄24g牡丹皮6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2~16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头痛者,加川芎、细辛,以温阳散寒止痛;若心痛者,加冰片、川芎、乳香、没药,以活血行气,开窍止痛;若心悸者,加酸枣仁、石菖蒲,以养心开窍安神;若胸闷者,加薤白、桂枝,以宽胸通阳;若夹血热甚者,加赤芍、玄参,以清热凉血等。

【药物功效】方中附子温里壮阳散寒。桂枝通经散寒,温通阳气。生姜温阳散寒,调和营卫。白芍补益营血。当归补血活血,通利经脉。细辛温通经脉,助桂枝散寒止痛。通草通利血脉,兼制桂枝、细辛辛燥伤阴。水牛角清热凉血散血。生地黄清热凉血。牡丹皮清热凉血散瘀。炙甘草、大枣,益气助阳,并调和诸药。

(六)心阳虚弱,肝郁生风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头痛,心痛,视物模糊,复视。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因情绪异常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

3.可能伴随的症状手足厥冷,或皮肤苍白,或大汗淋漓,或头晕目眩,或心悸,或四肢麻木,或焦虑,或瞳孔散大,或复视,或瞳孔缩小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心阳,疏肝息风;可选用茯苓四逆汤、四逆散与牵正散合方。

【处方用药】茯苓12g人参3g生附子5g干姜5g柴胡15g枳实15g炙甘草15g白芍15g白附子6g全蝎6g白僵蚕6g。

【服用方法】因用生附子,应煎煮50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2~15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寒甚者,加花椒、细辛、桂枝,以温阳散寒;若气虚者,加黄芪、白术,以健脾益气;若心痛者,加麝香、川芎,以开窍行血止痛;若肝郁甚者,加香附、青皮、甘松,以疏肝行气;若视物模糊者,加阿胶、菊花、青葙子,以补益肝血,疏利头目;若焦虑者,加琥珀、酸枣仁,以重镇安神等。

【药物功效】方中生附子、干姜,温壮阳气。人参补益心气。茯苓益气泄浊,宁心安神。柴胡疏肝解郁。枳实降泄浊气。白芍柔肝缓急。全蝎、白附子、白僵蚕,祛风止痉。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药性。

(七)心肾阳虚,痰浊蕴结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头痛,头晕目眩,心悸,腰酸腰痛。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肢体困重,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心前区及上腹部压迫拘紧沉闷,或手足厥冷,或皮肤苍白,或四肢麻木如针刺感,或胸闷,或呼吸困难,或瞳孔散大,或恐惧,或恶心呕吐,或瞳孔缩小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肾阳,燥湿化痰;可选用右归丸与二陈汤合方。

【处方用药】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9g枸杞子9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杜仲12g肉桂60g当归9g制附子6g茯苓12g半夏15g陈皮15g炙甘草6g。

【服用方法】煎药时加入生姜18g,乌梅2g;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2~15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心阳虚者,加桂枝、细辛,以温通心阳;若肾阳虚甚者,加鹿角、巴戟天,以温补肾阳;若心痛者,加桂枝、冰片、川芎,以通阳开窍,行血止痛;若腰膝酸痛者,加牛膝、杜仲、桑寄生,以强健筋骨;若呼吸困难者,加海马、蛤蚧,以温阳益气摄纳等。

【药物功效】方中鹿角胶、杜仲、菟丝子,温补阳气,使虚阳得补。肉桂、附子,温壮阳气,助鹿角胶、杜仲、菟丝子,峻补阳气。当归、熟地黄,大补阴血,使阳从阴血而化生。枸杞子滋阴和阳,使阳复有源。山药益气助阳补阳。山茱萸温肾固精,强健筋骨。生姜、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化痰。茯苓渗利痰湿。乌梅兼防化痰药伤阴。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八)心脾阳虚,气郁血瘀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头痛,心悸,不思饮食。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因情绪异常加重,痛如针刺,舌质黯淡瘀紫,苔薄白,脉沉涩或弦。

3.可能伴随的症状手足厥冷,或皮肤颜面苍白,或头晕目眩,或肌肉震颤,或四肢麻木如针刺感,或腹胀,或恶心,或呕吐,或视物模糊,或大便溏泄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心脾,行气化瘀;可选用桂枝人参汤、四逆散与生化汤合方。

【处方用药】桂枝12g人参9g白术9g干姜9g炙甘草12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全当归24g川芎9g桃仁3g。

【服用方法】煎药时酌情加入黄酒10ml,儿童尿2ml;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2~15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心阳虚者,加桂枝、细辛,以温通心阳;若脾阳虚甚者,加吴茱萸、花椒,以温暖脾阳;若心悸者,加酸枣仁、龙眼肉,以补血养心安神;若不思饮食者,加山楂、麦芽,以消食和胃;若瘀甚者,加水蛭、虻虫,以破血逐瘀;若气郁甚者,加青皮、木香、陈皮,以行气解郁等。

【药物功效】方中桂枝、干姜,温阳散寒。人参、白术,健脾益气。柴胡、枳实,疏肝行气,降泄浊逆。白芍益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川芎活血行气止痛。桃仁破血逐瘀。黄酒行血通脉,温阳散寒。童便兼防温热药燥化伤津。炙甘草益气帅血行瘀,并缓急止痛。

(九)肾精亏虚,肝阳化风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头痛,手足震颤,视物模糊,腰膝酸痛。

2.辨证要点倦怠乏力,因情绪异常加重,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3.可能伴随的症状头晕目眩,或手足颤动,或四肢麻木如针刺感,或胸胁胀闷,或焦虑,或抑郁,或瞳孔散大,或恐惧,或潮热,或面赤,或瞳孔缩小等。

【治则与选方】滋补肾精,平肝息风;可选用龟鹿二仙胶与天麻钩藤饮合方。

【处方用药】枸杞子9g鹿角20g龟甲25g人参15g天麻12g钩藤12g石决明12g山栀子12g黄芩12g川牛膝12g杜仲12g益母草12g桑寄生12g夜交藤12g朱茯神12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5~18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精亏者,加鹿茸、冬虫夏草、海马,以滋补肾精;若肝阳化风者,加菊花、全蝎、蜈蚣,以清肝息风;若视物模糊者,加青葙子、菊花、女贞子,以清肝益肾;若腰膝酸痛者,加牛膝、杜仲、桑寄生,以强健筋骨;若阴虚者,加枸杞子、女贞子、麦冬,以滋补阴津;若血虚者,加熟地黄、生地黄,以补血益阴等。

【药物功效】方中鹿角温肾壮阳,益精补血。龟甲填精补髓,滋阴养血。人参益气,助鹿角壮阳。枸杞子滋阴,助龟甲滋阴。天麻、钩藤,清热平肝熄风。石决明平肝潜阳,除热明目,助天麻、钩藤平肝熄风。川牛膝活血,并引血下行。栀子、黄芩,清泻肝热。益母草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清热安神定志。

下篇 代谢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