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分泌与代谢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
1258400000017

第17章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1)

第六节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1)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yperparathyroidism)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三发性和假性。原发性是由于甲状旁腺本身病变(肿瘤或增生)引起的甲状旁腺激素合成与分泌过多,通过骨与肾的作用,导致血钙增高和血磷降低。本节重点讨论原发性者。

一、西医诊断及治疗方法

【病因病理】

1.病因致病原因主要有腺瘤,增生,腺癌,以及家族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等。

2.病理由于甲状旁腺大量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使骨钙溶解释放入血,引起高钙血症;肾小管对无机磷再吸收减少,尿磷排出增多,血磷降低。

【临床表现】

1.高钙血症以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轻度个性改变,抑郁,嗜睡,倦怠乏力,四肢无力,肌肉萎缩,幻觉,狂躁,昏迷,不思饮食,腹胀,腹痛,消化不良,便秘,恶心,呕吐,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等为主要表现。

2.骨骼泌尿症状以骨骼症状(腰背、髂、肋及四肢疼痛,局部压痛),泌尿症状(多尿,或夜尿多,口渴,肾绞痛,血尿)等为主要表现。

【检查与诊断】

1.血、尿测定血清总钙增多,或血清游离钙增多,血清磷降低;尿钙增加,尿磷增高,尿羟脯按酸增加。

2.血清PTH测定、X线检查

3.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而诊断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治疗方法】

1.西咪替丁口服200mg,每6小时1次,可阻滞PTH的合成和(或)分泌,血钙可降于正常。

2.高钙危象治疗大量滴注生理盐水;或可选用二膦酸盐如帕米膦酸钠60mg,静脉滴注,用1次,或30mg每日滴注1次,连用2日;或选用呋塞米40~60mg静脉注射,促使尿钙排出;或选用降钙素,每日2~8U/kg,皮下或肌内注射;或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3.手术治疗

二、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

(一)肝气郁滞,胃脘痰热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抑郁,焦虑,胸脘痞闷。

2.辨证要点肢体困重,因情绪异常加重,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沉弦或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身热,或急躁易怒,或胁痛,或恶心,或呕吐,或吞酸嘈杂,或不思饮食等。

【治则与选方】疏肝理气,清热化痰;可选用四逆散与小陷胸汤合方。

【处方用药】柴胡15g枳实15g白芍15g炙甘草15g黄连3g半夏12g全瓜蒌30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6~9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气郁甚者,加沉香、木香,以降气行气;若痰甚者,加胆南星、贝母,以清热化痰;若热甚者,加大黄连用量,再用栀子,以清热燥湿;若焦虑者,加琥珀、远志、石菖蒲,以重镇开窍;若呕吐者,加生姜、陈皮,以降逆和胃;若胸闷者,加薤白、厚朴,以通阳行气等。

【药物功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枳实降泄浊气。白芍柔肝缓急。黄连清热燥湿。半夏燥湿化痰。全瓜蒌清热化痰。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二)肾虚瘀热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腰背疼痛,行走困难。

2.辨证要点倦怠乏力,痛如针刺,舌质黯红瘀紫,苔薄黄,脉虚弱或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疼痛固定拒按,或身材矮小,或自发性骨折,或关节疼痛,或夜间尿多,或血尿,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与选方】补益肾气,清热化瘀;可选用龟鹿二仙胶与桃核承气汤合方。

【处方用药】枸杞子9g鹿角20g龟甲25g人参15g桃仁9g大黄12g桂枝6g炙甘草6g芒硝6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5~18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阴虚甚者,加生地黄、玉竹,以滋补肾阴;若阳虚甚者,加补骨脂、锁阳,以温补肾阳;若瘀甚者,加水蛭、虻虫,以破血逐瘀;若热甚者,加赤芍、牡丹皮,以清热凉血散瘀;若腰背疼痛者,加乳香、没药、杜仲,以活血壮肾止痛等。

【药物功效】方中鹿角温肾壮阳,益精补血。龟甲填精补髓,滋阴养血。人参益气,助鹿角壮阳。枸杞子滋阴,助龟甲滋阴。桃仁活血化瘀,通利血脉。大黄荡涤实热,通下瘀热。桂枝通经散瘀,助桃仁破血祛瘀。芒硝软坚散结消瘀。炙甘草益气帅血,以助祛瘀,兼防攻伐药损伤正气。

(三)脾胃气虚,痰热蕴结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不思饮食,腹胀,恶心呕吐,颈前结节性肿块。

2.辨证要点口苦,因活动加重,肢体烦重,舌质红,苔黄腻或厚,脉沉弱或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倦怠乏力,或四肢软弱,或肌肉萎缩,或腹痛,或嗳气,或大便不爽等。

【治则与选方】健脾益气,清热化痰;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与小陷胸汤合方。

【处方用药】人参6g白术12g茯苓12g甘草4g陈皮5g木香4g砂仁5g半夏12g黄连3g全瓜蒌30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2~16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不思饮食者,加山楂、莱菔子,以行气消食和胃;若腹胀者,加厚朴、枳实,以行气除胀;若恶心呕吐者,加生姜、竹茹,以降逆和胃;若颈前结节肿块者,加牡蛎、昆布、夏枯草,以软坚散结消肿;若气虚者,加黄芪、山药,以益气健脾;若湿盛者,加薏苡仁、苍术,以醒脾燥湿等。

【药物功效】方中人参、白术,健脾益气,生化气血。茯苓渗利痰湿。半夏醒脾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化痰。砂仁、木香,芳香醒脾,行气化湿。黄连清热燥湿。全瓜蒌清热化痰。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药性。

(四)肝肾阴虚,热伤血络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胸胁烦闷,腰背酸痛,尿血。

2.辨证要点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抑郁,或急躁易怒,或因情绪异常加重,或视物模糊,或目赤,或幻视,或耳鸣,或牙龈出血,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与选方】滋补肝肾,凉血止血;可选用六味地黄丸与犀角地黄汤合方。

【处方用药】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9g泽泻9g牡丹皮9g犀角(水牛角代)30g生地黄24g白芍9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2~16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阴虚甚者,加沙参、枸杞子、麦冬,以滋补阴津;若尿血者,加白茅根、小蓟、大蓟,以凉血止血;若视物模糊者,加青葙子、枸杞子、决明子,以清肝益肝明目;若耳鸣者,加磁石、朱砂,以交通心肾;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麻仁,以泻热润肠通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