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分泌与代谢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
1258400000014

第14章 甲状腺疾病 (5)

第4章 甲状腺疾病 (5)

1.主要症状甲状腺肿大,咽喉疼痛,咳嗽。

2.辨证要点咽干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发热,或多汗,或全身不适,或气喘,或大便干结,或小便黄赤等。

【治则与选方】清热解毒,宣降肺卫;可选用麻杏石甘汤与银翘散合方。

【处方用药】麻黄12g杏仁10g石膏24g炙甘草6g连翘30g金银花30g桔梗18g薄荷18g竹叶12g生甘草15g荆芥穗12g淡豆豉15g牛蒡子18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3~5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咳嗽者,加桑叶、菊花、贝母,以宣降肺气;若咽喉肿痛者,加山豆根、射干、马勃,以利咽消肿;若口渴者,加天花粉、麦冬,以滋阴生津;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芒硝,以泻热通便等。

【药物功效】方中麻黄宣肺平喘。石膏清泻肺热,麻黄宣肺受石膏制约而不助热,石膏受麻黄制约而不寒凝。杏仁肃降肺气。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利咽。重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竹叶清泄邪热。芦根清热生津。桔梗清热利咽。荆芥、淡豆豉,味辛既助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又防止金银花、连翘寒凉太过。生甘草、炙甘草,清热益气,并调和药性。

(二)气郁化火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甲状腺肿大,咽喉疼痛,急躁易怒。

2.辨证要点咽干口渴,因情绪异常加重,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颈部肿块坚硬疼痛,或身热,或头晕目眩,或胸胁痞满,或咽中如有物阻,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与选方】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可选用丹栀逍遥散与茵陈蒿汤合方。

【处方用药】当归6g白芍6g茯苓6g白术6g柴胡6g牡丹皮4g炙甘草4g茵陈18g栀子15g大黄6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3~6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咽喉疼痛者,加薄荷、牛蒡子,以清热利咽止痛;若高热者,加金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若颈部肿块坚硬者,加牡蛎、贝母,以软结散结;若肝郁甚者,加青皮、木香,以疏肝行气等。

【药物功效】方中柴胡清热疏肝解郁。白芍清热柔肝缓急。当归补血益肝。白术健脾益气。茯苓渗利湿浊。牡丹皮清热凉血消肿。栀子、大黄,清泻积热。茵陈利湿清热。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三)肝胆湿热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甲状腺肿大,咽喉疼痛,身热。

2.辨证要点口苦口渴,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头痛,或胁胀痛,或咽干,或急躁易怒,或抑郁,或面赤,或大便不畅等。

【治则与选方】清热利湿,调理肝胆;可选用龙胆泻肝汤与桔梗汤合方。

【处方用药】龙胆草10g栀子12g黄芩9g泽泻10g车前子10g木通6g生地黄6g当归10g柴胡6g生甘草6g桔梗12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4~6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头痛者,加葛根、菊花,以清热通窍止痛;若胁胀痛者,加陈皮、香附、川楝子,以行气除胀止痛;若甲状腺肿大者,加连翘、牡蛎、夏枯草,以清热软坚散结等。

【药物功效】方中龙胆草清肝泻火。黄芩清热燥湿,与龙胆草相用,以增强清热燥湿。栀子清热燥湿,与龙胆草相用,以增强清泻肝热。车前子、木通、泽泻,利湿清热,使热邪从下而去。柴胡疏泄肝气,防止苦寒药伤肝。生地黄清热养阴,使燥湿利湿药不伤阴。当归性温,助生地黄养血补血,滋养肝体,并防止寒凉药凝滞。桔梗宣利咽喉,消肿止痛。生甘草清热缓急止痛,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四)气滞血瘀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甲状腺肿大,咽喉疼痛,胁胀。

2.辨证要点因情绪异常加重,痛如针刺,舌质黯红瘀紫,苔薄黄,脉弦或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颈部肿块坚硬,或疼痛固定不移,或夜间加重,或口干不渴,或女子月经不调,或痛经,或行经夹瘀块等。

【治则与选方】行气解郁,活血化瘀;可选用血府逐瘀汤与金铃子散合方。

【处方用药】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5g赤芍6g牛膝9g桔梗5g柴胡3g枳壳6g甘草3g金铃子(川楝子)15g延胡索15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2~15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痛甚者,加乳香、没药,以活血化瘀止痛;若气滞甚者,加木香、青皮,以行气解郁;若颈部肿块坚硬甚者,加鳖甲、穿山甲、牡蛎,以软坚散结;若咽喉疼痛者,加射干、山豆根、桔梗,以利咽止痛等。

【药物功效】方中桃仁、红花、赤芍、生地黄、川芎、延胡索,活血行血化瘀,兼清郁热。柴胡、川楝子,疏肝理气,调理气机。枳壳行气降气,与柴胡相用,一升一降,调理升降气机。当归补血活血,与桃仁等相用,活血中补血,化瘀不伤血。桔梗引药上行,宣畅气机。牛膝引血下行,使瘀血从下而去。甘草益气帅血,调和药性。

(五)肝肾阴虚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甲状腺肿大,咽喉疼痛,腰酸,急躁。

2.辨证要点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口渴喜饮,或潮热,或盗汗,或男子遗精,或女子经血量少色红,或头晕目眩,或五心烦热等。

【治则与选方】滋补肝肾,清退虚热;可选用六味地黄丸与桔梗汤合方。

【处方用药】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9g泽泻9g牡丹皮9g桔梗18g生甘草15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4~6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热甚者,加黄柏、知母,以清热泻火;若阴虚甚者,加生地黄、玄参、麦冬,以清热凉血滋阴;若腰酸者,加牛膝、枸杞子,以滋补肝肾;若盗汗者,加五味子、麦冬、牡蛎,以敛阴滋阴止汗;若大便干结者,加麻仁、郁李仁,以润肠通便等。

【药物功效】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养血补肝,填精益髓。山药补益脾胃,生化气血,助熟地黄滋补阴血。山茱萸补养肝肾,强健筋骨,固涩精气。泽泻泻熟地黄浊腻壅滞。茯苓渗湿健脾,既助山药补气健脾益肾,又使山药固脾不恋湿。牡丹皮既能清虚热,又能制约山茱萸温不助热。桔梗宣利咽喉,消肿止痛。生甘草清热解毒,缓急止痛。

(六)肝肾阴虚,瘀血阻滞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甲状腺肿大,咽喉疼痛,腰酸痛,急躁易怒。

2.辨证要点口干咽燥,痛如针刺,舌质黯红瘀紫少苔,脉细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口渴喜饮,或夜间痛甚,或潮热,或盗汗,或男子遗精,或女子经血量少色红,或头晕目眩,或五心烦热,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与选方】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可选用大补阴丸、增液汤与蛭虻归草汤合方。

【处方用药】熟地黄15g龟甲18g黄柏12g知母12g生地黄24g麦冬24g玄参30g当归15g水蛭6g虻虫3g炙甘草6g。

【服用方法】煎药时加入猪脊髓50g,蜂蜜10ml;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0~12疗程。

【配伍技巧】若阴虚甚者,加枸杞子、女贞子、五味子,以滋补阴津;若瘀血甚者,加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若遗精者,加金樱子、沙苑子,以固肾止遗;若女子经血量少色红者,加赤芍、阿胶,以凉血补血等。

【药物功效】方中龟甲、麦冬,滋补阴精,壮水制火,偏于滋阴。熟地黄、生地黄,大补阴血,化生阴精,偏于补血。玄参凉血滋阴。知母清热益阴。黄柏清热燥湿坚阴,兼防滋补药壅滞。猪脊髓、蜂蜜,既滋补阴血,又制约黄柏之苦燥。水蛭、虻虫,破血逐瘀。当归补血活血,兼防破血药伤血。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七)气虚痰阻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甲状腺肿大,咽喉疼痛。

2.辨证要点倦怠乏力,肢体困重,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虚弱或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面色不华,或心悸,或头晕目眩,或不思饮食,或头沉头晕,或大便溏泄不爽等。

【治则与选方】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与半夏厚朴汤合方。

【处方用药】人参6g白术12g茯苓12g甘草4g陈皮5g木香4g砂仁5g半夏24g厚朴9g生姜15g紫苏叶6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5~8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气虚甚者,加山药、黄芪,以健脾益气;若痰甚者,加天南星、白附子,以燥湿化痰;若咽喉肿痛者,加桔梗、生甘草,以利咽缓急止痛等。

【药物功效】方中人参、白术,健脾益气,生化气血。茯苓渗利痰湿。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化痰。砂仁、木香,芳香醒脾,行气化湿。厚朴行气化痰,芳香醒脾。生姜降逆化湿,和胃化痰。紫苏叶疏利气机,畅利咽喉,开郁散结。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药性。

(八)脾肾阳虚,瘀血阻滞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甲状腺肿大,咽喉疼痛,腰酸,腹胀。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痛如针刺,舌质黯淡瘀紫,苔薄白,脉虚弱或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面色萎黄,或神疲,或嗜睡,或畏寒肢冷,或不思饮食,或腰脊痛,或夜间痛甚,或男子阳痿,或女子闭经,或大便溏泄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脾肾,活血化瘀;可选用桂枝人参汤与失笑散合方。

【处方用药】人参9g白术9g干姜9g炙甘草12g桂枝12g蒲黄12g五灵脂12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6~10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寒甚者,加附子、吴茱萸,以温壮阳气;若气虚甚者,加黄芪、山药,以健脾益气;若畏寒肢冷者,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若女子闭经者,加水蛭、虻虫,以破血逐瘀通经;若男子阳痿者,加鹿茸、巴戟天,以温补肾阳等。

【药物功效】方中桂枝、干姜,温阳散寒。人参、白术,健脾益气,生化气血。五灵脂、蒲黄,活血化瘀止痛。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药性。

(九)脾肾气虚,郁热生风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甲状腺肿大,咽喉疼痛,腰酸,腹胀,手指震颤。

2.辨证要点口渴,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苔薄黄,脉虚弱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面色萎黄,或神疲,或嗜睡,或发热,或多汗,或全身不适,或不思饮食,或头痛,或耳鸣,或恶心呕吐,或女子月经异常,或月经量少质稀等。

【治则与选方】补益脾肾,清热息风;可选用四君子汤、栀子豉汤与牵正散合方。

【处方用药】人参12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12g栀子15g淡豆豉10g全蝎6g白附子6g白僵蚕6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6~10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热甚者,加金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若气虚甚者,加黄芪、山药,以健脾益气;若腰酸甚者,加杜仲、桑寄生,以强健筋骨;若腹胀者,加厚朴、枳实、砂仁,以醒脾行气除胀;若不思饮食者,加山楂、麦芽,以消食和胃;若恶心呕吐者,加陈皮、半夏、生姜,以和胃降逆止呕等。

【药物功效】方中人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生化气血。栀子、淡豆豉,清透郁热。全蝎、白附子、白僵蚕,息风止痉。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药性。

医案助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