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分泌与代谢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
1258400000001

第1章 垂体疾病 (1)

第1章 垂体疾病 (1)

第一节 垂体瘤

垂体瘤是指垂体增生和凋亡之间平衡失控,肿瘤基因被激活,抑肿瘤基因被抑制,以及生长因子参与等多种因素,使垂体过度增殖又不能启动凋亡信号而逐渐发展为垂体瘤。本病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

根据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基本辨治准则,本节所述内容不仅能治疗垂体瘤,还能治疗肢端肥大症或嗜铬细胞瘤等病证表现符合垂体瘤的基本证型者,以此若能合理选方用药,则能明显改善肢端肥大症或嗜铬细胞瘤等病的症状表现,或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一、西医诊断及治疗方法

【病因病理】

1.病因与遗传因素,下丘脑病变,垂体信号传导突变,靶腺功能衰竭,环境因素有关。

2.病理瘤细胞增殖和分化;单克隆生长。

【临床表现】以睡眠异常,饮食异常,体温调节障碍,性早熟,性腺功能减退,性格改变,头痛,肥胖,视力减退,眼外肌麻痹,昏睡,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女性可见闭经—溢乳—不孕三联征,以及流产,面部阵发潮红;男性可见阳痿、不育与睾丸缩小(精子生成障碍、数量减少、活力降低、形态异常),以及毛发稀少,乳房发育及溢乳。

【检查与诊断】

1.CT、MRI检查CT扫描,采用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后,可显示出5mm大小的垂体腺瘤。MRI检查发现有3mm的微腺瘤。

2.颅X线平片正侧位片检查蝶鞍增大、变形、鞍底下陷,有双底,鞍背变薄向后竖起,骨质吸收破坏。

3.动态功能试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

4.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而诊断为垂体瘤。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可选用口服溴隐亭,开始每日2.5mg,在1周内可逐渐增至每次2.5mg,每日2~3次;或选用奥曲肽,皮下注射0.1mg,每日3次;疗程10~14天。

2.手术治疗

3.放射治疗可选用高能离子照射,或选用直线加速器治疗等。

二、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

(一)心脾阳虚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失眠多梦,饮食异常。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头痛,或畏寒怕冷,或肥胖,或倦怠乏力,或女子闭经—溢乳,或男子阳痿,毛发稀少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阳气,健脾养心;可选用桂枝人参汤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方。

【处方用药】桂枝12g人参9g白术9g炙甘草12g干姜9g白芍9g生姜9g大枣12枚龙骨9g牡蛎9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0~15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头痛甚者,加川芎、桃仁、红花,以活血通经止痛;若不思饮食者,加山楂、麦芽,以消食和胃;若闭经者,加水蛭、虻虫,以破血逐瘀;若阳痿者,加巴戟天、补骨脂、蜈蚣,以补肾壮阳通络;若肥胖者,加茯苓、大腹皮、槟榔,以健脾渗湿,行气利水等。

【药物功效】方中桂枝、干姜、生姜,温通阳气,调理心脾。人参、白术,健脾益气,生化气血。白芍补血,既能使气从血中化生,又兼防温热药伤血。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大枣、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二)心脾阴虚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失眠多梦,饮食异常。

2.辨证要点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头痛,或五心烦热,或潮热,或头晕目眩,或倦怠乏力,或女子闭经-溢乳,或毛发稀少等。

【治则与选方】滋补阴津,健脾养心;可选用百合地黄汤与沙参麦冬汤合方。

【处方用药】百合15g生地黄50g沙参9g玉竹6g生甘草3g冬桑叶5g生扁豆5g天花粉5g麦冬9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0~12个疗程。

【配伍技巧】头痛甚者,加薄荷、葛根,以清利头目;五心烦热者,加地骨皮、牡丹皮,以清热凉血;夹气虚者,加山药、黄芪,以益气化阴;毛发稀少者,加何首乌、熟地黄,以滋补阴血;头晕目眩者,加枸杞子、菊花、青葙子,以益精明目等。

【药物功效】方中百合、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滋补阴津。生地黄清热凉血。桑叶清透虚热。生扁豆清热健脾益气。生甘草清热益气,与白扁豆相用,使阴得气而化生,并调和诸药。

(三)脾肾阳虚,瘀血阻滞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头痛,腹胀,恶心,性功能减退。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舌质黯淡瘀紫,苔薄白,脉沉弱或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痛如针刺,或夜间痛甚,或手足不温,或畏寒怕冷,或肥胖,或倦怠乏力,或女子闭经-溢乳,或男子阳痿,毛发稀少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阳气,活血化瘀;可选用桂枝人参汤、桂枝茯苓丸与蛭虻归草汤合方。

【处方用药】桂枝12g人参9g白术9g炙甘草12g干姜9g白芍12g茯苓12g牡丹皮12g桃仁12g水蛭6g虻虫3g当归15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8~12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闭经者,加大水蛭、虻虫用量,再用红花,以活血通经;若溢乳者,加黄芪、麦芽,以益气固摄回乳;若腹胀者,加厚朴、枳实,以行气除胀;若恶心者,加陈皮、竹茹,以降逆和胃;若畏寒怕冷者,加附子、补骨脂,以温阳补肾等。

【药物功效】方中桂枝、干姜,温通阳气,调理心脾。人参、白术,健脾益气,生化气血。桃仁、牡丹皮,活血化瘀。水蛭、虻虫,破血逐瘀。茯苓渗利瘀浊。当归、白芍,补血,兼防化瘀药伤血。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四)肝肾阴虚,瘀血阻滞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视力减退,头痛,性早熟。

2.辨证要点口干咽燥,因情绪异常加重,舌质黯红少苔,脉细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急躁易怒,或五心烦热,或潮热,或盗汗,或眼外肌麻痹,或头晕目眩,或女子闭经-溢乳,或流产,或男子不育,或睾丸缩小(精子生成障碍、数量减少、活力降低、形态异常)等。

【治则与选方】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可选用六味地黄丸与蛭虻归草汤合方。

【处方用药】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9g泽泻9g牡丹皮9g水蛭6g虻虫3g当归15g炙甘草6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2~15个疗程。

【配伍技巧】视力减退者,加枸杞子、女贞子、青葙子、木贼,以补肝益肾明目;盗汗者,加五味子、牡蛎,以敛阴固涩止汗;急躁易怒者,加柴胡、白芍,以疏肝柔肝缓急;眼肌麻痹者,加全蝎、白僵蚕,以息风止痉;头痛者,加川芎、薄荷、菊花,以行气理血,利目止痛等。

【药物功效】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养血补肝,填精益髓。山药补益脾胃,生化气血,助熟地黄滋补阴血。山茱萸补养肝肾,强健筋骨,固涩精气。泽泻泻熟地黄浊腻壅滞。茯苓渗湿健脾,既助山药补气健脾益肾,又使山药固脾不恋湿。牡丹皮既能清虚热,又能制约山茱萸温不助热。水蛭、虻虫,破血逐瘀。当归补血活血,兼防化瘀药伤血。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五)心肝阴虚,痰热蕴结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失眠多梦,头痛,视力减退,肥胖。

2.辨证要点口干咽燥,肢体困重,舌质黯红,苔黄厚腻,脉沉细。

3.可能伴随的症状健忘,或记忆力减退,或因情绪异常加重,或急躁易怒,或五心烦热,或潮热,或盗汗,或眼外肌麻痹,或头晕目眩,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与选方】滋补心肝,清热化痰;可选用天王补心丹与小陷胸汤合方。

【处方用药】酸枣仁20g柏子仁20g当归20g天冬20g麦冬20g生地黄40g人参5g玄参5g丹参5g茯苓5g远志5g五味子5g桔梗5g黄连3g半夏12g全瓜蒌30g。

【服用方法】朱砂1g研末冲服,因病情需要可逐渐加大用量;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0~15个疗程。

【配伍技巧】失眠多梦者,加琥珀、磁石,以重镇安神;肥胖者,加泽泻、商陆,以渗利痰湿;苔黄厚腻者,加黄芩、栀子,以清热燥湿;眼肌麻痹者,加全蝎、白僵蚕,以息风止痉;肝郁者,加柴胡、香附、青皮,以行气解郁等。